APP下载

以频次效应为基础的大学英语词汇教学模式研究

2017-07-05尹振宇

河池学院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实验班英语词汇词汇

尹振宇

(贵州大学 外国语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

以频次效应为基础的大学英语词汇教学模式研究

尹振宇

(贵州大学 外国语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

以频次效应相关理论为基础,通过对实验班为期一学期的基于频次效应的词汇教学实验,发现实验后实验班与对照班相比在词汇测试成绩提升方面有显著差异。这表明以频次效应为基础的大学英语词汇教学模式在促进实验班的词汇学习方面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是提高学习者英语词汇习得水平的有效途径和行之有效的词汇教学模式。

大学英语词汇教学;频次效应;教学模式

近年来,随着语言学研究领域的拓展,频次对二语习得的作用正受到越来越多的研究者的关注,频次的地位得以重新确立。语言学家Ellis认为,人们依赖于语言分布的频次知识来处理加工不同层次的语言现象,因此频次是语言习得的关键[1]。虽然目前频次效应还不能解释语言习得中的所有语言现象,但其对二语习得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同样,频次在二语词汇习得过程中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频次效应作用于二语词汇习得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以往研究发现,增加词汇接触频次可以提高词汇的习得水平[2-3]。本研究尝试把频次和词汇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构建基于频次效应的词汇教学模式,通过教学实验探讨其对大学英语词汇教学的影响和作用。

一、模式的设计

(一)理论背景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将频次看作是联结刺激与反应之间的一个重要因素,不断重复能使外界刺激与学习者反应之间的联系进一步加强。一个语言单位出现的次数越多,越容易被学习者所领悟并掌握,即通过让学习者反复接触语言学习材料有利于提升学习效果,并促进语言的习得。

作为认知科学中的一个关键理论,连接论则认为人的大脑天生具有寻求和建立事物之间联系的趋势,要实现语言的自如运用,需要频繁接触语言素材培养语感,从而不断的强化各神经节之间的联系,最终习得该语言成分。从连接论的观点来看,接触大量的语言材料可以促使学习者注意到输入中多次出现的语言项目,通过对目标输出和自身输入的比较,语言规律逐渐呈现,最终建立起形式和意义的对应关系。

Ellis提出的以频次为中心的二语习得理论强调语言经历、语言使用对语言习得的重要影响。他指出语言学习的实质是范例学习,频次是语言习得的关键,语言学习者需要接触并积累足够多的过去经历的语言范例,才能从中总结出语言的规律性,从而流利使用语言。

近年来,不断有学者认为任务重复是提高语言能力的有效方法。Skehan指出,任务重复实质上是任务前准备,它能够为学习者提供更多熟悉任务的机会,从而帮助学习者减少完成任务时的信息加工量,使产出更加轻松、自然[4]。人类的注意力资源是有限的,通常情况下,学习者在接触语言时首先关注的是语言的内容而非形式,而通过任务重复,学习者则有更多的机会熟悉学习任务,释放学习者对内容的注意力资源,使其关注语言的形式,从而兼顾形式与内容的综合发展。

(二)模式的主要内容

不同的理论从不同的角度解释了频次效应在语言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基于以上理论,针对传统英语词汇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对各个环节的分析,笔者设计了以频次效应理论为基础的英语词汇教学模式。该模式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以高频次的词汇输入为基础

通过词汇直接教学和词汇间接学习等方式进行高频次的词汇输入。词汇直接教学是指在教师的参与下,通过设计相关教学活动加强词汇输入次数,为学习者提供频繁接触词汇的机会;同时,通过广泛阅读、听力练习等间接方式促进词汇附带习得的产生,刺激学习者对词汇加以注意并进行信息加工。此外,学习者也需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利用课余继续增加对目标词的输入频次,增进词汇习得的深度和广度。

2.以高频次的词汇输出为驱动

通过设计口语、造句、听写、翻译、写作等各种词汇输出学习活动,尽可能地发挥练习频次的作用,鼓励学习者将目标词汇运用到真实语境中,促进词汇知识的深度加工。通过大量的输出练习帮助学习者逐步加深对目标词汇的理解,巩固和应用目标词汇,实现词汇使用的自动化。

3.以形成性评估促习得

根据词汇学习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综合运用自我评估、同伴评估和教师评估等方式进行评估和反馈。学习者根据评估和反馈及时调整接下来的学习计划,改进学习方法;教师则根据评估和反馈指导教学,为下一步词汇的教学打下基础、做好准备,从而使评估反馈到调整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二、教学实验

为了检验以频次效应为基础的大学英语词汇教学模式是否具有可行性和实效性,笔者开展了以下教学实验。

(一)研究对象

来自贵州某大学2015级土建专业和采矿专业两个班共88名非英语专业一年级的本科生参加了本次实验。两个班均采用《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三版第三册作为教学材料,两个班学习时间一致,实验为期一个学期。

(二)研究工具

研究工具包括前测和后测试卷。测试题目取自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历年真题中词汇与结构部分的词汇选择题,从中选取50个小题,每题2分,要求学生在40分钟内完成。

(三)实验过程

1.前测

在实验开始前,为确认两个班的词汇水平相当,对其进行了测试。测试后立即收集了相关数据,即实验前的词汇测试成绩。经独立样本T检验(表1),结果表明,两个班的词汇水平不存在显著性差异(t= -1.19,p= 0.981 >0.05),随机选择土建专业班作为实验班(共45人),采矿专业班作为对照班(共43人)。

表1 实验前实验班和对照班的词汇测试结果

2.实施

由笔者承担两个班的英语教学。对照班实施常规的词汇教学指导,即逐个将教材上单词的词义及用法呈现给学生,然后由学生完成词汇的识记,同样讲授相同的词汇,但不强调频次练习。对实验班则实施以频次为基础的词汇教学模式。

相关研究表明,学习者达到词汇习得的最低接触频次为5次[5-6],因此该模式设计的教学活动确保给学习者提供5次以上的词汇接触次数,其教学步骤主要包括:① 在词汇直接教学过程中,在词汇的输入和输出中注重频次作用,教学活动包括:词汇朗读,构词法分析,词义辨析,例句解析,课后词汇练习,词汇听写,以所学词汇为基础复述课文,造句,翻译,写作等,在教师话语中也尽量使用目标词汇。同时,教师敦促学习者通过听力练习、广泛阅读等途径促进词汇附带习得的产生,深化对所学词汇的掌握。② 每个单元授课前,要求学生做好词汇预习,并准备好词汇听写;③ 本次实验对学生的评估主要从学生的自我评估和教师的评估等方面进行。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程进行监控,建立学习档案袋。档案袋的内容主要包括学生平时课后作业中,听写中以及各种测试中摘录的高频词汇以及每个单元学习后对具体词汇学习策略的总结。除了自我评估,教师所作的评估主要是通过定期的词汇听写以评估和了解学生词汇能力的变化情况,及时指导自己的教学,同时根据学生水平设置学习任务,并在实验结束后对学生进行词汇水平测试。

3.后测

实验结束后,对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词汇水平测试,测试时间和题型与前测一样,测试结束后及时收集了相关数据。

(四)数据分析

实验进行了1个学期近15个星期。实验结束后对实验班和对照班的相关数据进行了收集,即两个班实验后的词汇测试成绩。通过比较发现,实验班和对照班的词汇测试成绩都得到了提高,使用SPSS软件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表2),实验班的词汇水平相比对照班有显著性进步。

在实验前的词汇测试中,对照班的平均分(62.32)略高于实验班(61.96),但两者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 0.981> 0.05),即两个班的词汇水平相当。实验后的词汇测试则表明,实验班的平均分(74.05)高于对照班的平均分(67.02),且两者间有显著性差异(P= 0.041< 0.05),由此推断,以频次效应为基础的大学英语词汇教学模式能提高学习者的词汇水平。

表2 实验后实验班和对照班的词汇测试结果

三、讨论与启示

通过比较,笔者发现实验班学生词汇习得的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班的学生。结果证明,通过采用以频次为基础的词汇教学模式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善学习者词汇学习的效果。根据本实验的过程和结果,本研究得出以下对大学英语词汇教学的启示:

(一)强化以频次效应为基础的词汇输入

根据Krashen的输入理论,学习者只有接受大量可理解性的语言输入,才有助于提高其语言输出能力[7]。而词汇是语言输入材料中的核心,有限的词汇会阻碍可理解性输入[8],因此,增加词汇量十分重要。但单词的记忆并非易事,如何保持单词的长久记忆是多数学习者所关注的问题。“频次假设”认为,语言项目在输入中出现频次的高低决定着学习者习得语言的先后顺序[9]。由此可见,学习者接触词汇的频次越多,记忆越持久,习得词汇的可能性也越大。

词汇的输入既包括直接输入也包括间接输入。在国内目前的环境下,多数学习者缺乏输入来源,更多依靠词汇的直接教学即词汇的直接输入进行学习。频次因素是二语习得理论中影响学习者“注意”的因素之一,相比于词汇间接输入,高频次的词汇直接输入更能引起学习者的注意,从而促进输入的效果。因此,教师应加强词汇的直接输入次数,同时辅以听力、阅读中的词汇附带习得等间接输入方式,在不同的语境里激活对目标词汇的记忆,从而使学习者巩固和强化习得过程。

(二)增强以频次效应为基础的词汇输出

输入频次是指反复接触语言材料的次数,而输出频次是指重复产出语言的次数,教学中应重视两者的相互结合,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Laufer&Hulstijn提出的“任务投入量假设”理论认为,词汇的习得和任务引发的投入量相关,学习者的“任务投入量”越大,词汇习得的可能性就越大,反之,词汇习得的可能性就越小[10]。在本实验中,教师通过设计听写、翻译、写作等输出练习任务鼓励学习者运用已知词汇,学习者从词义加工转向形式加工,逐步经历从接受性能力到产出性能力的发展过程,从而实现词汇学习的飞跃。

同时,Swain的“输出假说”指出,语言的输出能够使学习者加强对语言准确性的注意。通过在不同的词汇练习任务中目标词汇的重复再现,学习者对目标词汇的注意程度得到巩固,并逐渐意识到自身语言能力与目标语的差距并作出相应的调整,从而提高语言的准确性[11]235-253。有关词汇输出的理论强调了词汇输出在词汇习得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没有输出的驱动,学习者将无法提高词汇习得的深度和广度。

(三)开展形成性评估机制下的词汇教学

形成性评估关注的是学习者学习能力的发展。将形成性评估运用于词汇教学中,可以帮助学习者调控学习过程,调动学习兴趣,增强自信心。词汇的形成性评估可以从自我评估、同伴评估和教师评估三方面开展。学习者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感受最为了解,因此自我评估有助于学习者了解自己现有的水平,反思自己的学习效果,判断自身与目标之间的差距,由此做出相应调整;而同伴评估为检查自己和同伴的学习情况提供了条件,也有利于激发自我效能感,增强学习动机。教师评估则以学生的自我评估和同伴评估为基础,为学生提供评估的标准和高质量的信息反馈,指导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此外,本研究采用了词汇听写这种易于实施的评估形式,实践证明也十分有效。定期的词汇听写不但可以督促学习者通过积极主动的词汇预习复习来自觉巩固记忆,而且可以起到教学诊断的作用。

四、结语

基于频次效应的大学英语词汇教学模式是一个以高频次的词汇输入为基础、以高频次的词汇输出为驱动,以形成性评估促习得的循环往复、有机结合的整体。频次是语言学习的关键因素之一,但频次练习并非简单重复,而是一个自我修正、巩固提高的过程。在外语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认识频次效应的实质,将输入频次和输出频次有机结合,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1]Ellis, N. C. Frequency effects in language processing: A review with implications for theories of implicit and explicit language acquisition[J]. Stud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2002 (24): 143-188.

[2]Rott, S.The effect of exposure frequency on intermediate language learners'incidental vocabulary acquisition through reading[J].Stud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1999(21): 589-619.

[3]Webb, S.The effects of repetition on vocabulary knowledge [J].Applied Linguistics, 2007(28): 46-65.

[4]Skehan, P. A Cogni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Learning[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8.

[5]Waring, R. & Nation, I. Second language reading and incidental vocabulary learning[J]. Angles on the English-Speaking World, 2004(4): 11-23.

[6]Cobb, T. Computing the vocabulary demands of L2 reading[J]. Language Learning & Technology, 2007(3), 38-63.

[7]Krashen, S.D. The Input Hypothesis: Issues and Implications[M]. London: Longman, 1985.

[8]吴朋. 输入理论应用于大学英语教学的一次实验[J].外语界,2001(3) : 53-56.

[9]Wagner-Gough,J.& E.Hatch. The importance of input data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studies[J].Language Learning,1975 (2): 297-308.

[10]Laufer, B., &Hulstijn, J. H. Incidental vocabulary acquisition in a second language: the construct of task-induced involvement[J]. Applied Linguistics, 2001(1): 1-26.

[11]Swain, M.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Some Roles of Comprehensible Input and Comprehensible Output in its Development[C]//Gass, S. and Madden, C. (eds.). Input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 New York: Newbury House, 1985.

[责任编辑 韦杨波]

A Study on Frequency-based College English Vocabulary Teaching Model

YIN Zhenyu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Guizhou University,Guiyang, Guizhou 550025,China)

Based on relevant theories of frequency effects, the current study conducted a one-semester teaching experiment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the frequency-based vocabulary teaching model. The results illustrate that, compared with those in control class, these subjects in experimental class show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aspect of improvement of vocabulary achievement. These indicate that the frequency-based college vocabulary teaching model is an effective way to improve learners’ English vocabulary proficiency, and a convincing vocabulary teaching model too.

college English vocabulary teaching;frequency effects;teaching model

H319

A

1672-9021(2017)03-0107-05

尹振宇(1978-),男,湖南邵阳人,贵州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二语习得及外语教学。

贵州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英语词汇教学中的频次作用研究”(14GH020);贵州省教育科学规划一般课题“不同输出任务对英语产出性词汇习得的影响”(2014B194)。

2017-04-24

猜你喜欢

实验班英语词汇词汇
山西农大乡村振兴“双创”实验班开班
行知实验班
本刊可直接用缩写的常用词汇
一些常用词汇可直接用缩写
实验班以情促教教学策略谈
本刊可直接用缩写的常用词汇
卓越司法人才培养实验班的小样本考察(2014-2017)——以安徽师范大学法学院13级实验班为样本
高中英语词汇学习之我见
初中英语词汇教学初探
扩大英语词汇量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