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凉亭村 依山而居新优势 以林为生促发展

2017-07-05撰文马旭丹

浙江林业 2017年3期
关键词:桐庐县凉亭森林

■撰文//马旭丹

高凉亭村 依山而居新优势 以林为生促发展

■撰文//马旭丹

编者按:

随着社会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但城市工业化产生的雾霾、噪声、拥堵,使人们身心俱疲,“走进森林,回归自然”的诉求越来越为强烈。与此同时,在我国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发展的大背景下,森林生产发展需迫切找寻新的发展方式,这为发展“森林人家”带来了巨大的契机。2017年1月,浙江省林业厅公布第二批省级森林人家命名名单。本期特别策划以森林人家为主题,以“桐庐县高凉亭村”“德清县劳岭村”“磐安县花溪村”“黄岩区半山村”为例,挖掘其经验和成果,进一步促进浙江省森林人家的健康发展。

高凉亭村,位于浙江省桐庐县合村乡北部,东邻分水镇双坑村,南邻合村村,西北邻临安市湍口镇。2004年行政村规模调整后,高凉亭村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2012年高凉亭村的森林覆盖率高达92%,山地面积98%,各处分布峡谷溪流更是多达百余处,是浙江省内少有的峡谷风貌。2017年高凉亭村被评选为浙江省第二批省级森林人家。

“以前的高凉亭村因为群山环绕交通不便,是桐庐有名的贫穷村,但封闭式的环境却将高凉亭村的自然生态完整地保留了下来。现在的高凉亭村不仅拥有了自己的农林品牌,大力打造生态旅游更是促进了高凉亭村经济生态的平衡发展。”桐庐县林业科技站主任叶洪说。

建设生态发展道路基础设施与森结合有着“山中之山”之称的高凉亭村因其最高海拔可达700多米,交通不便等因素使其一度成为桐庐县有名的贫困乡村之一。“以前村里的人出去到山外要走6个小时的路,路程耗时久,而且道路崎岖泥泞不利于行走,这给我们的生活工作甚至小孩学习都带来了极大的不便。”村民郑和兴说。2000—2004年,高凉亭村的村民开始自费修筑关键的路段,但是由于经费有限,涉地面积较广以及技术难度较高等原因,高凉亭村的道路建设一直处于未完成状态。

2004年,桐庐县的“康庄大道”工程为交通不便而发展缓慢的高凉亭村带来了新的机遇,在这次工程中,农村公路建设的提出惠及桐庐县各个村落,平坦开阔的盘山公路终于将高凉亭村与外界联系起来。在盘山公路的建设过程中,考虑到高凉亭村的山地地形,在技术上选择盘山S形建设道路;为保护丰富的森林资源,选择峡谷侧面进行道路开拓;由于高凉亭村村民居住分散,桐庐县政府坚持“以人为本”的宗旨,将基础道路的建设福利惠及每家每户。例如第二期工程中的A39段盘山路段,已经延伸到高凉亭村500多米的高度,公路旁边一片片竹林包围,只有依稀可见一两户用泥土筑成的毛坯房,几位老人仍在屋前劳作,由于贫穷曾经出山几年未归的游子们也开始重新走上了返乡之路。

“这条公路建造历时3年,2007年才竣工完成,体现的不仅仅是自然与人之间的关系,还有村民与政府之间的配合。现在的高凉亭村早已经不是贫穷的小村庄了,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为他们的生活生产都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叶洪说。这条生态绿色道路还处在与时俱进的建设过程中,现在的高凉亭村在人们眼中便是拥有着干净整洁的村貌、色彩各异的建筑风格、淳朴的民风以及井然有序的村民生活的新村庄。

2007—2017年,高凉亭村不断扩建自己的基础设施,其中包括:公共厕所的选点分布、山地防护栏的设置、垃圾处理的分类进行,甚至在2017年,无线网络也开始在高凉亭村覆盖。高凉亭村将生态环保与经济发展相结合,围绕民生开展基础设施建设,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道路。

美丽乡村新建设自然生态创发展

高凉亭村凭借秀丽的山水风光、休闲的生活节奏等成为“纯氧吧”的集聚地,拥有“长寿村”的美誉,天然的山地形势开创出生态旅游项目,清闲幽静的环境又使其成为暂避人世的“世外桃源”首选地,这些都为高凉亭村第三产业的发展注入新能量。

2014年,高凉亭村以高龄老人占比高(80—90岁的老人比比皆是),老年人幸福指数高,生态环境好、村容村貌整洁靓丽、空气清新自然、水质纯净优良、民风淳朴、文化底蕴深厚、民风民俗醇厚、村民安居乐业、尊老敬老的氛围浓厚等条件,获桐庐县“十大养生长寿村”殊荣。秀丽的山水将村庄与工业化的城镇相互隔开,避免各种污染;淳朴的民风、闲适的生活等都是高凉亭村成为“长寿村”的秘诀。

近年来,结合自身地形地貌特征,高凉亭村开创了峡闯滩漂流新项目。大溪峡闯滩漂流是高凉亭村最具盛名的户外旅游项目,自2011年开业以来,每到旅游旺季,日均接待游客量高达万人。“大溪峡闯滩漂流所在的河道合山川是系第四纪冰川遗址峡谷胜景,总面积3万亩,主流河道全长8公里,垂直落差198米,河紧流窄,巨石跌宕。项目引进国外先进的‘闯滩’理念,是广大户外运动爱好者的天堂。”高凉亭村村长毛斌根表示,“该项目分为AB两个阶段,B阶段是2017年初才竣工完成,还没有进入运营状态。”

农家乐作为一项旅游项目在高凉亭村已经初具规模。“每年的5—10月是地处深山峡谷、远离闹市集镇的高凉亭村的旅游旺季,在农家乐的基础上,在乡镇政府的支持下,高凉亭村还专门建设风情度假小屋,历史建筑走廊,风光景观欣赏地等不断扩建,提升本地旅游吸引力。”郑和兴说。通过这些举措来凸显高凉亭村的特色,增强高凉亭村的影响力,打造产业规模化以及品牌专业化,促进高凉亭村的经济发展。

高凉亭村与林相接,依林发展,保持最原始的生态环境,在自然与发展中共同建设美丽乡村,绵延生活的宽度,拓展生命的长度,稳步扎实地发展第三产业,因地制宜,开拓森林旅游发展新模式。

典型林业产品成特色探寻林业转型新道路

青笋竹作为高凉亭村的传统产业,已经有50多年的生产历史,全村现有原生态的笋竹300多亩,人工种植笋竹6920亩,其中投产面积5529亩,年产值1100万元,平均年亩2000元。2005年高凉亭村的松树尖青笋干专业合作社被评为“省级无公害视频基地”“森林食品基地”。

桐庐松树尖青笋干专业合作社地处风景优美的桐庐县合村乡高凉亭村,于2008年6月工商注册,注册社员165户,出资总额20万元,实行“合作社+基地+社员”的生产经营模式,实现了种植、加工、销售一体,带动周边农户1200户,通过基地建设辐射周边农户面积5000亩。2012年500亩青笋竹基地被命名为浙江省现代农业精品园区,2967亩菜竹基地被定位为浙江省森林食品基地。2014年在合作社项目区实施“杭州市菜篮子基地”建设。近几年来,树尖青笋干专业合作社被评为省级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和规模化农民专业合作社。

桐庐松树尖青笋干专业合作社在各级部门的领导下,坚持合作发展。“‘益乡源’品牌就是合作社与竹农合作的‘成果’。在加强竹农技术培训服务的基础上,合作社还建立产前、产中、产后的配套科技信息服务体系。在这个过程中,合作社积极推广技术开发新品种,完善合作社的公共服务体系,坚持无公害生产和产业化管理,健全责任农技推广制等措施,促进高凉亭村的竹业新发展。”合作社负责人毛亚君向我笑着说。

高凉亭村以笋作为其重点产业,成为高凉亭村的典型性产业,同时在此基础上,不断在林中探索发现新品种,促进高凉亭村的农林产业的发展。除了青笋、菜笋外,高凉亭村的特色食品还有以黄心番薯干为原料制成的有“薯干胜蜜枣”之誉的鸡心形番薯干,果实鲜红饱满的野生山茱萸等林中食物。

曾因山而受到阻碍,现因林而重新发展。前期的高凉亭村深处高山,贫穷落后,因缘际会,使其保持了自己的原生态,反而成为发展的强大助力。高凉亭村在时代的发展过程中,以民为本,坚持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齐头并进的方针政策,建造和谐美丽的森林人家。

高凉亭碑墙

猜你喜欢

桐庐县凉亭森林
我爱朝阳的小凉亭
桐庐:打通村级末梢监督 “最后一公里”
操场上真热闹
乡村旅游发展研究
新常态下美丽乡村建设策略研究
凉亭
哈Q森林
哈Q森林
哈Q森林
哈Q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