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廖村民宿经营者分析
2017-07-04朱琳
朱琳
【摘 要】空间生产理论对于地区开展旅游所引发的问题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而表征的空间中对象是当地居民。文章以中廖村作为研究地,以村民即民宿经营者为研究对象,通过访谈了解并分析在民宿经营中出现的生活变化、经营情况及遇到的困难,发现空间的稳定减少但不阻止内部关系的转变与再生,减缓由旅游引起的社会关系的转变速度,减少冲突出现的可能,有利于旅游的顺利开展。
【关键词】经营者;民宿;空间生产;表征的空间
【中图分类号】F592.7;F719.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688(2017)11-0146-03
列斐伏尔的空间生产理论提出了空间生产的三元分析框架,即空间的实践、空间的表征及表征的空间。空间的实践对应的概念为感知的空间。空间的实践体现整个社会的社会关系,并促使社会构成物、社会个体、社会群体行为的生产与再生产。空间实践使得空间在生产中占有主体地位,它体现了生产与再生产的过程,也体现其结果。空间的表征的对应概念为构想的空间。空间的表征是占主要统治地位的空间,它体现了统治阶层的意识与想法,通过对他们意识与想法的表象化,使得空间进行再现并产生新的社会关系,它其实是统治阶层的工具,具有较强的政治性,通过对语言、符号的构建来发挥作用。表征的空间的对应概念是生活的空间,它其实是社会大部分群体的生活空间,与空间的表征对应,是处于被统治地位的空间。构想的空间中建构的语言符号就直接作用于生活空间的方方面面。通过三元分析框架,将整个社会的发展演变由时间横向角度展示转变为空间纵向角度,为诸多社会问题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与研究方法。
本文从空间生产理论中三元分析构架中表征的空间,即处在生活空间的人群视角来探讨中廖村的民宿发展。
1 研究地概况
中寥村位于三亚市北部,处于东线高速公路与海榆中线公路相交处,毗邻4个“5A”级景区,地理位置相对优越,是距离三亚市区最近最美的黎族自然乡村。景观总占地面积约11万m2,涉及全村总户数165户。中寥村民宿经营模式为骑行运动、垂钓、采摘、泛舟等参观体验性的娱乐活动与黎族文化的特色餐厅加住宿。村民经营收入自主化。中寥村附带旅游产品目前主要以徒步观光和农业体验为主,包含野营烧烤、体验民宿游戏、米酒制作、插秧体验及购买特色产品等。这些旅游产品给乡村民宿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2 实地调查
在调查中寥村乡村民宿的过程当中,对村民(民宿经营者)进行了访谈。
2.1 生活变化
中廖村拥有100多户村民。在前几年,個别村民家的经济条件还在贫困线上挣扎。而现如今,村民改造自家房屋或将村中位于主干道旁的房子修建成风格统一的黎家文化院落,以吸引游客并入住。村民的身份从农民改变为商人,身份的转变也使得他们的生活发生了变化。语言由海南话逐渐变成普通话,方便与游客进行交流。由于收入的大幅增加,物质水平不断提升,村民的消费水平也趋于城市化和多元化。以往一个家庭的收入来源主要以种植业为主,现在开发旅游,发展乡村民宿,使得每个村民都做起关于旅游的家庭副业,在经济收入方面甚至超过了耕种土地的主业,同时也丰富了村民的生活方式,在经济上取得突破性的改善。目前,村民不再存在消费项目单一和购买困难的状况。民宿经营者需要以家庭为中心购买生活必需品,也增加对民宿的投资——房屋的维护与装修和运营成本。由于收入水平提高,现阶段消费以舒适为前提,淘汰了以往单调的生活用具和用品。
村民的人均收入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消费项目与消费额度也逐渐增加。由于目前民宿经营处于初级阶段,以传统家庭方式运营,部分家庭以副业的形式加入民宿行业中,其主业依旧为耕种。村民的身份由职业农民到兼职民宿经营者或全职民宿经营者,身份转变比较顺利,没有出现对于新身份的不理解与质疑,这种主动转变减少了过渡阶段的不适应,能够很好地促进新身份的确立与形成。家庭关系、邻里关系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外来投资者少,虽然有大量的游客到访,本村内氛围依旧比较和谐,对于发展旅游、开展民宿持积极态度。对于发生的变化尤其是经济收入的变化比较乐于接受,生活状态的改变没有影响村民,大部分村民积极主动参与到民宿的经营中。游客的到来跟随三亚的旅游淡旺季,村民在旅游淡季时依旧从事农耕,在旅游旺季时会兼职或全职从事民宿经营。民宿收入高于农业耕作,但有一定浮动,且跟随旅游淡旺季变化,但有逐渐成为村民主业的趋势。
2.2 经营情况
在访谈中了解到,客流量存在不稳定的情况。三亚旅游人流量在旅游淡旺季的变化明显,受此影响,乡村民宿需求量在旅游淡旺季的变化也较为明显。
调查期间不是三亚在旅游旺季,但在节假日的时候游客相对较多,平均每日收入约300元,游客约占旅游旺季的1/5。夏季一般以采摘为主的自驾游旅客较多,民宿需求量较少。旅游旺季在每年9月至第二年3月,散客数量大幅提升,可以接待更多的团队游客。平均每日客流量能达到500人,其中民宿基本满客,附带产品经营状况也很火爆,春节期间最高收入可达到每日几千元。
中廖村在建设“美丽乡村”过程中以“不大拆大建、不求新求洋”为建设理念。目前,中廖村民宿以改造自家房屋为主,没有大幅度兴建新建筑,村内格局没有发生改变,仅限自家房屋外立面。房屋内部格局根据房屋大小进行重新布局。村内空间格局不会发生根本性变化,房屋建筑以维持原样为主,村子目前变化很小,无论从布局还是道路都与发展民宿前并无明显差异,但村民内心是期盼更多游客选择中廖村的民宿。他们对于经营民宿所带来的经济收入变化很高兴。对于房屋的改造与装修,增加了黎族民族元素,提高了村民的民族认同感,乐于以民族特色为主题来进行民宿的经营。对于村民而言,同样的空间,生活场所没有发生变化,只是部分功能发生了转变,如房屋由自己居住变为他人居住,餐馆的食客也由村民增加为“村民+游客”。村民的生活依旧如此,只是以前的公共空间需要让出一部分与游客共享。
2.3 遇到的困難
对经营者进行了意见调查,结果发现大多经营者对政府资金的投入均认为需要增加。由村民自主管理的民宿,随着物价上涨,民宿改造成本也随之增加,村民本身并不富裕,没有足够的钱来重建。尽管政府已经投入很多,但是过渡期间的发展资金压力给村民带来了投资紧张的问题。同时,村民缺少优化环境的能力,基础旅游设施缺乏建设和规范。进入旅游淡季后,入住率低,游客少,经营成本增加,中廖村目前的民宿经营状态无法保持稳定,也没有对应标准来调整旅游淡旺季的价格。营销策略与手段没有对应旅游淡旺季情况进行分别策划,同时需要一个平台进行推广,游客目前以团队形式为主,缺乏了解中廖村乡村民宿的渠道。
资金供给是发展民宿重要的支撑,目前中廖村的民宿经营状况为收入不能抵消支出。政府的资金投入有限,且资金到位需要各种程序审批,中间的过渡时间以村民的经济实力难以支撑。中廖村很多村民进行民宿经营,但自主经营规模小,不能形成联合效应,相互之间内部竞争关系尚未完全形成。网络新闻媒体会及时发布中廖村民宿动态的最新信息,但网上新闻具有很强的即时性,很容易被后面的新闻覆盖。国内主要线上旅游平台无中廖村民宿相关信息,如房型、房源、价格、地址、联系方式等。对民宿感兴趣的潜在游客需通过查询论坛、贴吧等经验分享平台来获取信息。朋友的推荐也是宣传途径之一,但口耳相传有单线性特点,传播速度慢、辐射范围有限。
民宿经营受其宣传途径与营销手段的限制,游客到访仅在旺季出现满客的情况。游客活动对村民生活的转变具有推动作用。目前,民宿的经营属于初级阶段,村民正常生活未受到影响,朝着可接受的、积极的方向发展。但村民目前缺少对未来的规划,增加游客到访数量、增加收入还是其主要经营目标。
中廖村的建设理念能够保证村内空间结构的稳定,这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旅游活动对当地空间关系再生产的影响。同时,游客到访人数呈现季节性波动,在旅游淡季时,依旧需要从事农耕来维持生活,未做到将生活重心全部转移到旅游经营中去,使得游客的行为及价值观对村民的影响不够深入,除在消费需求的提升,其他方面体现不明显。人际关系、习俗风俗依旧保持比较好的状态。民宿为村民自主经营,政府层面主要负责提供政策与资金支持,并与企业做好洽谈沟通,但对如何开展具体的经营未进行过多的干涉。
3 小结
孙九霞(2012)在对表征的空间进行归纳整理时将其对应为生活的空间,并且解释处于生活空间的人群只能被动接受,他们的意见虽重要但很难体现,由此将导致旅游发展过程中诸多问题的发生。中廖村民宿发展的现阶段,处在生活空间的人们的状态与其描述不太相符,根本性原因在于孙九霞描述的是空间发生根本性转变后生活在空间中人们的最终状态,但这种状态的产生很大原因是居民无法表达或表达的想法不受重视。如果社区的发展能够接纳吸收居民的意见或想法,在空间生产过程中,整个社区内社会关系的转变居民的利益为原则来进行,那么其表征的空间内即居民长期从事旅游活动出现的问题会相对减少,并且居民会主动参与到问题的解决过程中,而不是求助于他人。同时,中廖村村内格局基本没有发生变化,空间的稳定能够减少内部关系的转变与再生。政府干预集中在行业指引与企业合作,在民宿经营过程中,村民即民宿经营者拥有话语权,地位有所上升,对民宿建设与经营活动能够做到全程参与, 保证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但很多问题村民无法自己解决,因此政府应该及时了解经营者的需求,为其提供帮助,以提高民宿接待服务水平。
空间生产的发生基于社会发展的需要。社会的发展主要依靠产业升级或产业引进。旅游业的引进对当地社会空间转变影响较大。但如果当地政府在发展旅游的过程中始终以居民作为主导群体,维持社区空间的稳定,听取居民的意见与想法,那么,在旅游发展过程中就可以减少冲突,有效地解决出现的问题。
参 考 文 献
[1]郭凌,王志章,陈丹丹.旅游影响下城市历史街区的空间再生产研究[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
7(4):53-60.
[2]孙九霞,苏静.旅游影响下传统社区空间变迁的理论探讨——基于空间生产理论的反思[J].旅游学刊,2014
(5):78-86.
[3]赵越,黎霞.乡村民宿经营者经营风险感知研究:基于对重庆市乡村旅游景区的调查[J].西部论坛,2010(1):
79-86.
[4]胡敏.乡村民宿经营管理核心资源分析[J].旅游学刊,2007(9):64-69.
[5]刘姝萍,车震宇,侯艳梅.旅游小城镇居住主体置换的空间实践研究——以丽江束河为例[J].华中建筑,2014
(11):86-89.
[6]刘洋,车震宇,赵树强.基于居民行为的旅游空间再生产研究——以大理双廊为例[J].华中建筑,2016(11):127-131.
[责任编辑:高海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