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当今教育背景下的人格塑造问题

2017-07-04孟宇婕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7年14期
关键词:立人人格教育缺失

孟宇婕

【摘 要】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近几年来,国内高校不断爆出一系列因学生人格缺陷而导致的惨案。这不禁再一次引起了社会对青少年们“人格塑造”的高度关注,为国内的“人格教育”敲响了警钟。当今社会背景下对“人格教育”的忽视,使得我们的教育逐渐向错误的方向偏移。“人格塑造”成为当今教育背景下一个亟待重视的话题。

【关键词】 人格教育;立人;缺失;教育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089(2017)14-00-02

古希腊哲人赫拉克里特有一句名言表达了人格教育的重要性,他说:“人格决定命运”。我国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也说:“教育者,养人格之事业也。”同一时期的名家鲁迅先生也曾指出:“首在立人,人立而后万事举。”这都足以说明“人格”以及“人格教育”在个人的成长及教育中占据着无法取代的重要地位。特别是在当今经济科技文化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良好人格的塑造更加刻不容缓。

一、何为“人格”与“人格教育”

当然,在谈论我们的人格塑造问题之前,首先要明晰两个概念:何为“人格”?何为“人格教育”?

现在我们一般认为,《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对于“人格”的解释比较全面。书中指出:“人格是个体内在的在行为上的倾向性,它表现一个人在不断变化中的全体和综合,是具有动力一致性和连续性的持久的自我,是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给予人特色的身心组织。”[1]李润洲老师在《人格教育:基础教育亟待重视的一个话题》一文中则具体指出了他所理解的“人格”:“健全的人格主要包括合理的世界观,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良好的情绪品质、意志品质,有效的认知方式以及健康的自我意象等。”[2]的确,良好的人格是建立在积极的人生观基础上的,它包括对个人、他人以及集体的正面认识及正确评价。而人格教育,简而言之,就是在以上方面对一个人的精神世界进行改造的教育行为。它教会我们如何做人,如何做一个“好”人,向我们传递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揭示生活的意义和价值,启发我们作为一个“人”的自尊和独立,塑造高尚灵魂。在当今教育背景下,“人格教育”,并不应该仅仅局限于学校与课堂,而是应该普及到全社会各个阶层与行业,小家与大家。

二、当今教育背景下人格塑造的重要性

(一)我国当前的教育现状及主要问题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作为一个新兴大国逐渐得到了国际认可。国家经济高速发展,2010年更是超越了日本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政治、科技、文化也不断发展,“中国梦”的宏图正在构建。但是,在综合能力稳步发展的同时,我们也始终无法回避一个问题:“国民素质”。曾有无数国内外报道都直接指出,国人素质低下已成为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这显然与我国的教育息息相关。就我个人看来,我认为我们现在的教育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对于应试教育过于推崇

虽然教育改革从未止步,但却依然无法改变应试教育盛行的现状。学校的工作重心大多只能是围绕着考试和分数转,教育体制过分强调区别功能,将学生成绩排队,而忽视了学生首先是一个人而不是学习的机器,不利于激励学生的长期发展和健全人格的养成,忽视了学生作为人的个性的差异,对学生在某一方面有特长有天赋的则很少给予考虑。

(2)社会对于“人才”和“教育”的曲解

社会对于“教育”的认知与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存在很大的偏差。当今社会大众眼中的所谓的教育是“机械”教育,而不是“人才”教育。何为“机械”教育?很简单,就是像机器一样,不停地按照同样的口令运转,在生产线上被贴上一样的标签,但却没有自由的思想和独立的人格。而人才作为一个“人”,他是有人格与思想的,他在学习和成才之前首先拥有的是自己的个性,而不是产品一样的“标签”。

(3)教育發展程度存在极大的地区差异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经济水平发展极不平衡,间接导致了教育发展程度的差异。中西部的许多地区的孩子上不起学,农村的许多学生上不起大学,而他们的父母大多是文化水平低下的农民阶层,对于“人格教育”的重视更是少之又少。

三、人格教育的未来

无法否认的是,当代青少年正处在一个信息复杂、价值多元的社会。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他们极易产生心理困惑和人格障碍,甚至迷失自我,形成不健康的人格。随着近些年来高校欺凌、投毒、他杀、自杀等一系列恶性事件的不断发生,国内人格教育的缺失的情况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那么人格教育的未来应该何去何从呢?

首先,当然是个人。在个体的人格塑造中我认为最为重要的就是真正学会去“爱”:爱自己、爱他人、爱社会。人格的塑造离不开个人价值的实现,这就要求个人有更高的理想追求、独立的人格和创造性思维。但只靠个人的约束是远远不够的,为了改变“人格教育”不受重视的现状,社会各界都应该作出努力,以下列举几点,仅供参考:

(一)学校层面

(1)教师应注重师生关系,顺应时代潮流

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更应平易近人,注重与学生进行内心的沟通交流。在学生有困难时给予学生及时的帮助和心灵上的安抚,真正做到和学生交朋友,努力化解学生在情感、学业、成长等方面的各种困惑,逐渐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格。

(2)学校应加强与家庭的联系

家庭对于“人格塑造”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学校应该加强与家庭的联系,来充分发挥家庭在“人格教育”中的作用。学校可以定期组织召开家长会,安排老师定期对学生进行家访,召集学生家长代表召开家校交流会议等等。通过各种途径与家长交流沟通,使家长熟悉学校的各种教育活动,让家长监督学生在家中的表现。

(3)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发挥文化氛围的熏陶作用

在学生的“人格教育”过程中,只依靠教师的教学活动显然是远远不够的,校园文化氛围的熏陶是十分重要的一方面。学校在校园文化塑造时可以从班级黑板报、校园宣传栏、广播站、多媒体网络等方面积极地营造一个健康良好的人格塑造文化氛围。

(二)家庭层面

《论社会文化对社会人格的塑造》一文中指出:“家庭是社会人格塑造的起点,是一个社会最基本的结构。”[4]那么,如何在家庭中开展“人格教育”,我认为可以有以下几点建议:

(1)家长要提高自身素质

国内的大多数家长都有“望子成龙”的思想。有些家长总是忙于工作,把教育孩子的事完全推给学校。也有些家长因为自身文化水平有限无法满足孩子的需要。所以家长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提高自身的素质。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去影响他们、熏陶他们。孩子的模仿能力极强,他们总是能通过不断的观察去学习、去生活,因此,家长更加要要有意识地影响他们。

(2)坚持正面教育,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父母平时要注意自己的举止、行为文明得体,成为孩子的楷模。并且,家长不能以工作为借口而减少对孩子的关心和教育。每一个家庭都应自觉担负起育人重任,时刻关心孩子的成长。父母应经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去影响他们,改变他们。要做到“坚持、耐心、爱抚、引导”才能真正做到有品质、有温度的家庭人格教育。

(三)社会层面

(1)抓住信息时代的特点,创设良好的人文环境

很多时候,环境對于一个人的成长同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的社会在人格的塑造方面更加应该采取一些措施。例如:净化网络环境、加大文化宣传、社区服务管理等等。

(2)加大榜样宣传,树立标杆

在这一点上,我认为一些电视节目做得就比较好,例如:感动中国。通过在全国范围内寻找一些道德品质高尚的杰出人物进行标榜,能够让更多的人看到身边存在这么多具有高尚人格的优秀社会人,从而间接激励自己向他们学习,在全社会塑造良好的精神道德风貌,潜移默化地影响社会“人格教育”。

总而言之,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的绝不仅仅是日新月异的科技和单调枯燥的数据,而应该是一种“人”之所以为“人”的一种高尚的人格,懂得生活和存在的意义。而在当前的社会大背景下,“人格教育”的实施必然不会是单个个体的责任,而是全社会的责任。“人格教育”,已刻不容缓。

参考文献:

[1]中国大百科全书·心理学[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1,270.

[2]李润洲.人格教育:基础教育亟待重视的一个话题[J].江西教育科研.2005,(2)

[3]屈振中.蔡元培的完全人格教育思想对中国教育的启示[J].人文教育.2012

[4]徐鹰,张欣.论社会文化对社会人格的塑造[N].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13-7

[5]李晓丹.家庭对塑造孩子良好品德的影响[J].教育.2015

[6]高海水.先秦儒家人格教育思想及现代价值[D].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猜你喜欢

立人人格教育缺失
鲁迅“立人”思想对当代大学生的成长启示
幼儿健康心理教育和人格教育的策略探究
当前中国公民意识缺失研究——以社会监督为例
浅谈大众传媒社会责任的缺失
高职院校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缺失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
浅论小说教学对于中学生人格塑造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