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教师批改作业时不良情绪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2017-07-04吴省平
吴省平
【关键词】 政治教学;批改;作业;不良情绪;原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12—0078—01
在政治教学中,政治作业的批改尤其是主观题的批阅是个大问题,经常听到有些教师感慨:批改政治作业简直是个苦差事,枯燥、乏味,千篇一律,机械重复。这种不良情绪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作业的批改质量,也对政治教学产生了不利的影响。为什么政治教师在批改作业时会产生不良情绪?怎么克服这种情绪呢?
一、政治教师在批改作业时产生不良情绪的原因
1. 精心备课与及时批改作业相冲突。一方面,新课标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迅速转变教育观念,践行新的教育理念,这对教师的备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教师要把每一堂课备好、备精,必须花费大量的时间。另一方面,作业信息的及时反馈对政治教学至关重要,这也要求政治教师及时地批改作业,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知识漏洞,以便顺利地进行新课的教学。两者很容易发生冲突,必然给教师带来压力,教师在批改作业时也容易出现烦躁情绪。
2. 政治主观题的考查特点。政治主观题考查具有要点多、内容多、跨度大及理论联系实际的特点,而学生在平日的训练中,难以很快熟练掌握所要考查的题型及知识点,出现要点缺失、作业质量不高等情况,会使教师产生焦虑感。
3. 教师情绪低落,学生的书写潦草,卷面不清晰。人人都有情绪低落的时候,做教师的也不例外,由于家庭等各方面的原因,教师有时候会情绪低落,无论干什么都没有精神,更不要说是批改书写潦草的学生作业了。
二、消除政治教师批改作业时不良情绪的对策
1. 把批改作业看成是与学生谈心交流。谈心是一门艺术,批改作业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无言的交流方式。教师不要把批改作业看成是单纯的工作任务,可以看作是一次谈心交流。在批改作业时,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或学生近期的表现,加上几句“提醒语”、“名言警句”、“评论”或者“心里话”,再看看上一次学生对教师的批语有什么反馈,这样原本枯燥的作业批改也就变得有意思起来。一开始,学生可能对这种交流形式“不感冒”,但时间一长,学生就会主动参与,表达他们自己的意愿、建议、意见甚至是困惑。那时,教师面对的不再是单纯的白纸黑字,而是在跟全班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作业也不是“死”的,而是“活”的了。这样做,不仅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还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2. 用一些特殊的符号和富有趣味性的语言架起师生沟通的桥梁。批改完作业后,教师根据学生作业的质量,可以加上几个特殊符号。比如,画上哭、笑、沉思、苦闷等脸部表情;或者画上大大的问号、感叹号。再比如,写上几句符合作业情况的时髦语,或者变相地运用几句流行歌词、俗语等。以此来适应当代高中生追赶潮流、个性张扬的特点,拉近教师与学生的心理距离。
3. 因材施教,面批面改。教师把收齐的学生作业浏览一番后,再发还给学生,随即公布答案,并帮助学生提炼出答题要点,要求学生对照答案订正自己的作业,并在作业本上写出有关体会。倘若学生提出了答题的新角度及新要点,也可补充进“参考答案”之中。这种批改方式的实施,可以灵活处理。例如,把“参考答案”張贴公布,让学生自己找时间进行订正;找一两份完成较好的作业,教师批改后张贴出来作为“示范”和学生订正的参考标准。这种做法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教师的工作量,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4. 让学生参与作业批改。在经过学校或教师的筛选后,每班可选择五名左右的学生参与政治作业及检测试卷的批阅,给予他们赋分标准,限定一定的时间,让他们做老师,亲身经历作业批改的过程,让他们谈谈面对卷面凌乱、书写潦草、要点混乱、政治术语运用不准确时的感受。这对学生的触动很大,他们经历一次,比老师讲十遍还有说服力。这种方法既可以减轻教师的批改量,又能够锻炼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以上几种做法,适用于平时的作业和单元检测试卷批改,能够较好地体现人本理念,但不适用于大型考试的流水式批改。在政治作业批改的过程中,教师只有学会“爱”,多进行换位思考,积极地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全身心地投入,才能奏出政治作业批改的“优美乐章”。
编辑:孟 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