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行走在教学科研的路上

2017-07-04李志刚陈富祥

甘肃教育 2017年12期
关键词:李志刚玉门物理

李志刚+陈富祥

李志刚,男,汉族,1966年12月出生,中共党员,正高级教师,物理教育专业,主持省部级教育科研课题八项、通过鉴定五项,主持市级课题并通过鉴定二项,获省级重点科研课题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和优秀等级各一项,市级优秀科研成果奖三项。合著《物理教学模式与方法》《中学有效物理教学体系建构研究》《高考物理专题与学法指导》等书。

曾获玉门石油管理局先进教师,玉门油田教育分局先进教师、优秀党员标兵,酒泉市先进教育工作者,全国优秀教研员、全国优秀物理教研员,甘肃省青年教学能手,甘肃省骨干教师,酒泉市高中物理学科带头人,甘肃省教育科学研究所特聘教学研究专家,甘肃省普通高中课改物理学科专家指导组成员,酒泉市普通高中课改物理学科专家指导组组长。2011年被评为甘肃省首届“陇原名师”。

1989年,李志刚大学毕业。到今年,在玉门这个以石油而兴起的地方,在教育岗位上,已整整工作了29个年头。难能可贵的是,从一名普通的物理教师成长为教育局教研室主任,他从未离开过学校,一直站在讲台上。前不久,他所带的学生刚参加完2017年高考,高考虽然结束了,大多数学生都要离开学校,但他的心没有离开学生,他还为学生填报志愿以及将来的发展操心。因为他一直秉持着一个理念:“教学生三年,影响三十年。”正是由于这一理念和教育教学信念的支撑,这些年来,李志刚从教学、教研入手,提升教学水平,提高科研能力,率先垂范,发挥传帮带的作用,从所在学校到周边地区学校,再跨地区到教育发展落后的民族地区,把自己的教学经验、科研心得以及教育理念传播开来,让更多学生、老师受益,成为新时期陇原教育界的一名好老师,一名旗手般的好老师。

“我的价值在课堂。因为‘钟情课堂,我们师生用爱温暖着彼此。”

李志刚大学学的是物理教育专业,毕业后像大部分那个年代的大学生一样按照国家分配政策,被分派到陕西洋县一所山区四个乡联办的高中。他回忆说,当时全校只有20多名老师, 400多名学生,学校离县城100多公里,而离李志刚的家有200多公里,学生来自大山深处,经济条件很差,最远的距学校400多公里。学校只有土坯房,是全县7所高中中最差的,没有老师愿意去。李志刚到学校后就直接带高三,当理科班班主任。他与学生们一起做饭,一同吃饭,当年就有一名学生考上大专。

1995年,通过特殊人才引进政策,李志刚从陕西调到玉门石油管理局第一中学,并先后担任玉门石油管理局第一中学、玉门油田外国语高级中学物理教研组组长、教研室主任职务。1996年到1998年担任班主任兼高三年级组组长,连续刷新学校高考记录,多次受到玉门石油管理局党委、管理局的嘉奖。

由于教育教学能力突出,2003年起至今先后任玉门石油管理局教育培训中心、玉门油田教育分局教研室主任。在很多人看来,当了教研室主任后,就不可能站在讲台上,特别是带高中学生了。然而,李志刚的选择正好相反,他喜欢和学生们在一起,带着学生们一起攻克一道道难题,带着学生们在激烈的高考中胜出,考入理想的大学。

在李志刚看来,带学生不但是教学生们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言传身教,教会学生们人生的知识。“老师是学生的参考系,当学生走进学校,老师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应该是学生生活上的领路人,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人生导师。在学生遇到成长的烦恼或是生活的困难时,能够指点迷津,帮助他们尽快走出迷路,激活每个学生的智慧、自尊心与自信心,以及为人处世的积极态度。”

“老师,不仅仅是教课的教师,也是学生的精神导师和道德引路人。”这是李志刚做班主任17年来的切身体会。因此,对全班学生,无论是领导干部的子女还是普通人家的子女,无论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或是令人头疼的后进生,均一视同仁,爱得公正,爱得让学生信服。李志刚举了两个例子,以前班里有一名叫赵华(化名)的学生,父亲是官员。他学习兴趣不浓,上课要么睡觉要么捣乱,作业不交,老师逼急了就抄袭。后来,经过多方了解,李志刚了解他的家庭和生活学习情况,主动走近他,帮他制订学习规划,并协调科任教师协同配合,先抓好基础,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这名学生上课积极性有了提高,慢慢有了学习的欲望。同时,在班上分给他一些班级事务,让他感受到同学的尊重,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最终,赵华在高中毕业时,报考军校,现已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军人。

今年他所带2017届高三有名女生在高三第一学期因病没上学,错过了第一轮基础复习,眼看离高考越来越近,李志刚想尽一切办法,通过微信、邮件等途径,利用课余时间为其辅导功课。在李志刚的辅导下,这名学生成绩进步很快。毕业时,她代表全班学生给李志刚写了这样一段赠言:在学习中,您无微不至,未曾落下过任何一位同学,您日日夜夜的操劳以及每每坚定的目光都令我感动之至。黑板上的板书承载着您对我们千千万万的期许。在生活中,您愿意聆听我的困惑并为我解答种种难题,我好似拥有了一块无形且有力的盾牌,这让我愿意相信不论我向何处行驶,在我身后总有一股力量在鼓励着我前进,想来倍感温暖。您是良师更是益友,我将永远不忘您的教诲,勇敢地面对未来。她还专门请李志刚给她写一段毕业留言。李志刚说道:“这一切,只有真心关爱学生,才能融入进学生心里、行为中。”

“平庸的教师是叙述,好教师讲解,优异的教师示范,伟大的教师启发。”

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李志刚这样诠释课堂的作用:“有什么样的课堂,就有什么样的教育,撬动课改的支点在课堂,教學的本义和真义就是教会学生学,这是教学改革的基本方向,而课堂就是教师和学生的生命不断得以持续、健康和协调发展的地方。”

二十九年一路走来,李志刚对自己有一个看似朴素实则苛刻的要求:以德立身,认真用心上好每一节课。李志刚不知多少次走上讲台,而每一次都心生敬畏。这种敬畏来自于对教师这份职业的坚守。李志刚在教学中以实验探究为基础,进行“理、联、练、思、悟”,追求“真实、有效、简约” 的课堂境界,用心打造高中物理教学的每一个细节。1999年,李志刚带的一个高三班有45个学生,42个学生考上本科,而且多数都是一本,后来大多数考上了硕士、博士,那个班上有两个学生一个高考物理146分,一个是145分,全国物理奥赛甘肃赛区理论和实验考试综合成绩第16名。

之所以取得如此好的成绩,缘于李志刚在教学中采用“低起点、小步走、快步跑、多反复”的方法,帮助学生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成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的良师益友,尽可能让学生在感受学习快乐的同时,发展物理学习能力,提高教学效益。另一方面在高三后期复习阶段,李志刚大胆决定把复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他选择了9名学生,只给学生课题和要点,由学生来选题,备课、上课由他们讲,老师在课前、课中、课后进行指导。在高考复习的最关键阶段,这无疑是一个大胆的决定。而李志刚这样解释:“优秀学生不是教师教出来的,教师的重要性在于给他‘指路,用学生教学生,更贴近学生的内心需求,‘1加9大于60,即1个老师带9个学生,9个学生带九个小组,每个小组6名学生。”

学生也喜欢上李志刚的物理课,一位学生这样说道:“物理枯燥乏味、晦涩难懂。但听李老师讲课,有一种神奇的魅力,让人觉得是一种享受。李老师操着陕南口音的普通话,讲课抑扬顿挫,高亢有力,语言干净利索,板书整洁漂亮……”

在李志刚的悉心指导下,所带过的16届高中毕业生中,高考物理成绩都非常优异,这也让他赢得了师生的尊重、家长的信赖和学校、社会的认可。说起李志刚,学生和家长无不竖起大拇指。这也是他成为教育局教研室主任后依然带高中班的原因之一,换句话说,是无数学生、家长以及社会的认可挽留了李志刚,正是这份浓浓的认可和对学生的情谊吸引着李志刚,这是一个双相的过程。

作为一名教师,如何上好课,如何让学生喜欢上课,这是需要长期不断的探索和实践的课题,而上好课就要从备好课做起。多年来的教学经验,使李志刚对备课和上课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和认识。他把自己的“备课”分为“三部曲”,第一步,“有它(教材)没我”;第二步,“有我有它”;第三步,“有我没它”。

拥有丰富的知识和教学经验,是成为名师的基本条件。李志刚把自己的工作生涯分为四个阶段:“学习期”、“探索期”、“成熟期”、“创造期”。在“探索期”,他这样写道:练就丰富的教学语言。练就过硬的板书。练就物理教师的看家本领——实验能力。从认真备课开始,将重要的内容、观点、结论等不仅想明白,而且写出来,最后还要说得顺畅。

对上课提出了三境界:第一境界是“形动”,即千方百计吸引学生,让学生喜欢上课;第二境界是“心动”,即用真情打动学生,刻意创设特定的课堂情感氛围;第三境界是“神动”,即把自己的观点变成学生的思想,进而导之以行。

李志刚是一位教育教学的有心人,对于物理教学他喜欢琢磨,经常思考,积小步而至千里。正是这种常年累月地思考、总结和探索,才使得他的课深受学生喜欢,逐渐在当地学校崭露头角,具有了一定的名气。在全国首届“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中执教高二《变压器》获省部级“优课”。

教科研是推动学校教育教学科学发展的第一推动力

2003年,李志刚又增添了新的职务,他被任命兼任玉门油田教育培训中心、玉门油田教育分局教研室主任,虽然当了教研室主任,但他在油田高中上物理课却从没有间断。

之所以这样,李志刚说:“我热爱物理课堂,中小学教研员的生命力在课堂,教学实践是检验教学理论研究成果的唯一标准,离开课堂就好比树木离开了土壤、空气和阳光。”

有了新的职务,就得干好岗位工作。在任课的同时,每周深入油田中小学教学第一线,与教师一道听课、评课、教研,收集了众多的教学案例,对每一个案例都做了认真细致的分析,从中发现问题、提取精华,与教师、与课堂共同成长。

李志刚认为,教研员是特殊的教师,教研室主任是官非官,实际是更特殊的教师,特殊在于经常深入教学一线,在不断学习、思考、实践、感悟中成就自己的工作生命,在引领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师素质和教学质量提升中体现自己的价值。教研员的专业发展建立在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礎之上,却不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延伸和深化,而是专业发展目标、方式、路径的重构与创新。

读书是知识的起点,工作之余,李志刚最大的爱好就是读书,阅读成为他不断进步的动力。多年来,他一直坚持读书,记笔记,观看专家的学术报告视频,每天自学数小时,做了大量的读书笔记,每过一段时间就把读书笔记进行整理,撰写心得体会。

“时至今日,读书和笔记带给我越来越多的好处。”李志刚不但喜欢读书,而且善于总结和反思,他把这二十多年的教案每年都装订好,甚至把所带的每届学生的高考训练试卷也都收集着。这样做的目的,一方面是通过翻阅以前的资料,再看现在的高考,可以从中发现其中的脉落和走向,另一方面,还可以发现新的问题和方法。

李志刚介绍道,现在局里教研室有7个人,订了30多种报刊杂志,读书带来的知识使他不断保持自己的专业优势,而且带来了一次又一次的思想提升,带他进入到一个又一个新的境界。他说,阅读的价值与意义在于精神和气质的熏陶,智慧和思维的启迪,思想和理念的提升。只有来自课堂,回归课堂,并服务于课堂的有的放矢的研究才是有效的。思想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支点,知识是课堂教学的底气,而智慧能带来灵气,一个有底气和灵气的教师在课堂上才会大气。

与此同时,李志刚还创办了《玉门油田教育》季刊,编印《教研简讯》,印制《教师专业发展研修日志》,建立分局网络“每日一课”录播评课平台,定期举办教师发展论坛,让教师在名师和专家绘声绘色的“讲授”中提升理论层次和水平。

他还多次领导、组织、指导、主持分局所属学校教学教研活动。他认为教学常规是正常教学秩序的保障,也是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高质量的学科专业研修是学科不断前进的基石。对于如何抓教学教研,李志刚说道:“一分布置,九分落实。抓落实必须抓具体、抓重点、抓成效、抓短板,对于抓短板要坚持不懈地抓反复,反复+落实=成效。”

从2012年开始,李志刚坚持“不唯书不唯潮,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的原则。抓住学年起始点,研判形势,出台政策,明确学年重点任务和措施,全面推进教学管理、课堂教学、校本教研、教师发展、学生素质、文化建设以及制度建设的“组合拳”,促进了高质量的教师专业研修,建立了油田中小学十二年整体课堂教学改革的构架和体系,实现高效课堂“高效率、高效果、高效益”的有机统一。

2006年成功举办全省教研工作现场观摩和总结会,多次承办市级教研活动和新课程教材培训会,分局教研室在每两年一次的全市教研工作综合评估中荣获一等奖,电教工作在2008年荣获全省先进集体,受到省教育厅表彰,全国中小学学生学科竞赛多次获优秀组织奖,个人获优秀组织者。2010年参与了《甘肃省新课程高中物理教学实施指导意见》中“教学评价”部分的研制。2012年承担了《甘肃省义务教育物理教学指导意见和评价意见》的研制课题,其中《关于初中学生物理学习评价体系的建构与实施》研究报告参加2012年全国北师大版初中物理教材十周年研讨会交流获一等奖。

李志刚说:“教学和研究的关系是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在教学的过程中成就了我的研究,也在研究当中成就了我的教学。所以教学和研究,需要有机地结合起来。教育研究既要有高屋建瓴的理论建构,也要有具体而微的课堂教学实践。”李志刚始终站在研究的前沿,更为宏观的视野和全面的规划,时刻关注教学研究的最新动态,不仅仅局限在本学科领域,还有意识地拓展自己的思维,赢得了广大教师的尊重和信赖,真正成为当地教师专业发展的“领头羊”。

让更多的教师成为优秀,是一个优秀教师的本职工作

“一枝红花并不代表满园花开,一个学校的发展离不开一个优秀的老师群体。” 李志刚说:“一个人的优秀并不是自己多优秀,多成功,而是把自己的经验、心得以及先进的教学方法传播开来,引领带动更多的老师,让更多的老师从中汲取经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为更多的学生服务,这也是陇原名师的责任所系。”

从李志刚任职的学校开始到玉门油田其他学校,从酒泉市到全省。多年来,李志刚通过深入基层、听课评课、悉心指导、业务培训等多种方式,多种渠道,培养了一批青年教师。

他组织并指导油田中小学教师在国家、省、市各级教育教学论文、教学设计、案例、公开课比赛中获奖率屡创新高。2005年指导汪双福老师在全国中学物理课堂教学创新大赛获一等奖。指导袁毅老师在甘肃省初中物理赛教获奖两次,市级1次。2014年指导肖玉秀老师得甘肃省中小学教师组教学技能大赛高中物理二等奖。2015年指导肖玉秀和袁毅老师参加全国中学物理教学改革创新大赛分获一、二等奖。

与此同时,李志刚还多次承担玉门油田教育分局的公开课、专题讲座任务。2012年在全市高考研讨会中做高考物理专题讲座。2014年在肃州区做高考理科综合专题报告。2016年承担市教育局组织的“名师送教送培”任务到金塔县、瓜州县上示范课、做专题讲座。2016年担任甘肃省高考研讨会物理学科专家并做专题讲座。

在2014年甘肃省首批“陇原名师”双向工作室当中,“陇原名师——李志刚高中物理工作室”成立,在本校建立工作室的同时,还在临夏州广河县建立二级工作室,与当地导师组成陇原名师双向工作室,指导广河县九所中学的理科教师教学,用三年时间为帮扶贫困县培养一批优秀青年学科教师。

今年,三年的期限也快结束了,他在自己的总结中这样写道:一个有着丰富的、值得与人分享的思想和情怀的人,才有可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这才是提升自己生命质量、专业价值和人生境界的最好途径。

广河县第一中学李志刚名师工作室的负责人夏学升,在谈到建成至今的工作和收获时这样说道:真正的名师一定是爱学生、懂学生的,他阐释一种叫做“坚持”的信念,把眼光放在“每一天”的成长和收获上,不断地在平淡中创造“神奇”。在工作室这几年,我们学到了很多东西,特别是年轻教师,在专业方面提升很快。李老师特别强调“以学习者的角度去听课,以指导者的角度去评课,以实践者的角度去上课,以研究者的角度去析课”。 在李老师的带动指导下,工作室的学员在教学实践与科研齐头并进。我的多篇论文在《甘肃教育》《数学学习与研究》等杂志发表,还获得全县中学理科组优质课赛二等奖,省级立项课题1项填补了广河县省级课题立项的空白。”

“教师”不仅是一个职业,更是一门充满乐趣与艺术的事业。”李志剛这样理解自己的教育教学以及教师这个职业,“教师的专业发展、创造与智慧全在于思想。我把学习、实践和科研作为凝练‘思想的有效路径,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让研究成为一种状态,让反思成为一种工作方式,让课堂成为一种实验场所。”

对于自己这些年来的经验和心得,他这样总结:一是不断学习,做明白之师、明辨之师、明天之师;二是勇于实践,做温和而坚定的课改践行者;三是勤于研究,做真爱学科教学科研的教研员;四是“钟情”课堂,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从李志刚身上可以看出,如同社会上很多优秀的成功人士一样,持续不断的学习,对所从事工作的强烈的热情,执着的实践,做工作当中的有心人,这是成功必不可少的。这也印证了那句老话:“成功的道路上并没有捷径。”对很多年轻教师甚至对我们每个人来说,这或许是对我们最大的启发。

编辑:郭裕嘉

猜你喜欢

李志刚玉门物理
只因是物理
玉门H低渗透裂缝油藏强化泡沫防气窜实验研究
口头恋人
这里是玉门
Beamforming of Whole Airspace Phased Array TT&C System Based on Linear Subarrays
我不是教物理的
Development of an occupant restraint system model and parametric study on equivalent crash pulse in vehicle frontal offset crash
十万大军出玉门 天山南北奏凯歌——记第一野战军和平解放新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