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戏曲美学在广播中的体现

2017-07-04张战音

黄梅戏艺术 2017年1期
关键词:戏迷中国戏曲唱腔

○ 张战音

作者近照

中华戏曲艺术的哲学底蕴,是五千多年的文化积淀,源远流长,底蕴深厚。中华戏曲是凝重、深沉丰富的,是中华民族艺术的瑰宝,也是世界戏剧文化的明珠,它有着深厚的艺术传统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在世界艺术之林独树一帜。众所周知,中国的戏曲是一种高度体现写意性美学思想的艺术,它通过有限的舞台时空来表现相对无限的社会生活。在时间上,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它绝不按某一具体时间所能容纳的情节来安排;在空间上,“人行千里路,马过万重山”,一段舞蹈、一个圆场、几个台步、几个身段,可以表现环境的转移,正所谓“景随人移”。中华戏曲不断的发展进程中逐步地吸收小说、诗歌、舞蹈、音乐、武术、杂技、美术之养分,故其美学蕴涵极广,笔者仅就其能从广播传媒中体现出来的作用谈谈感想。

一、兼容美。艺术,或侧重于写实,或侧重于写意。而中国戏曲却是写实与写意相统一。往往一方面是优美精雅高度艺术化的情绪表现,一方面又是惊心动魄、云谲波诡的故事再现。叙述在写意中延伸,写意在叙述中展开;叙述因写意而多了一重引力,写意在叙述再添一分魅力,这就是中国戏曲美学价值之所在,所以人们在听戏时,常常一面被其曲折的戏剧悬念所吸引,一面又为那精彩的唱腔所陶醉。戏曲的兼容美体现在这里。比如听众在欣赏京剧《贵妃醉洒》中那一段四平调唱腔,不仅为演员缠绵婉转的演唱所吸引,同时也在关注角色愤懑感情及复杂心态的表现。广播中为了体现这种戏曲兼容美,我们就不能只放上一段唱腔让听众去听就算了事,而必须在播放唱段的同时,附以精美的文字或讲解故事,或描述演员的艺术表演,或介绍唱词,调动各种方法,使戏曲的兼容美通过广播充分体现出来。比如播出黄梅戏《大清名相》,可先讲上一段安徽桐城六尺巷的故事,三朝老臣张廷玉为整顿吏治,惩治贪腐,在丧子之痛下不惜让出阁揆甚至是被收回配享太庙这一至高荣誉,也要跟朝廷贪污分子斗争到底的故事。这种编排方面颇受听众欢迎。

二、重复美。戏曲艺术由于其表现形式的象征性和抽象性,内容又是沉淀于富有高度美感的形式里的,就使其具有了多次和不断欣赏的美学价值,观众可以不断通过对形式美的享受琢磨其无穷的含意,戏曲的耐欣赏性就在这里。比如京剧《贵妃醉酒》、《玉堂春》、《空城计》、《锁麟囊》;黄梅戏《天仙配》、《女驸马》;豫剧《花木兰》;昆曲《牡丹亭》等许多戏中的精彩唱段,可谓百听不厌。在许多老年听众的来电中得知,黄梅戏《天仙配》、越剧《红楼梦》都已看过无数次,但还觉得未过瘾,要本台多播送该剧的录音,由此可看出戏曲之魅力。相比较像电视剧、小品、话剧等以情节见长的艺术形式,很少有此耐欣赏性,即重复美。因此我们在安排戏曲节目时,就不能一味求新,一些脍炙人口的精彩唱段,可以适当重播,以体现戏曲的重复美,满足戏迷的渴求。随着广播界的改革,戏曲广播节目也一改过去“我播你听”的局面,变成了充满活力的“双向传播”。听众不再处于被灌输的地位,他们被压抑已久的表现欲得到了解放,他们或在“戏迷信箱”、“戏迷热线”中表达自己喜爱戏曲的一片痴情,对戏曲现状、改革的真知灼见;或在“票友之声” 中一展自己的拿手好戏;或在“听众点戏”中点播自己喜受的节目;或在“热线电话”中猜谜、答题,与戏曲名家、戏迷交友、谈心;或被邀请来电台当客座主持人、嘉宾,主持节目、接受采访、演唱录音;或参加电台主办的戏曲演唱比赛、征文比赛等等,戏迷参与办广播,增强了戏曲广播的活力,发挥了戏曲广播独特的时空魅力。

三、间离美。无论从历史角度来看,还是从表演程式化特征的角度看,中国戏曲都有一种和现实生活的距离感。中国戏曲音乐明显的特点就是内容和形象的表达具有模糊性和不确定性,需要人们用丰富的联想予以补充,而且乐曲直接作用于人的情感。人与人情感世界的不同也会产生对音乐理解的千差万别,所以中国戏曲音乐没有必要从音乐旋律本身出发去探求它所体现的情感和内容,而是将自己的情感溶入进音乐旋律中,对所听到的音乐旋律作出符合此时此地自我情感的解释。这正是布莱希特所追术的那种“间离效果”,这是间离之美,而这种间离美正和广播这一传媒相契合。

广播虽不像视觉艺术那样可以直观,但是它却可以为听众提供想象的空间。先说心理参与,听众在欣赏戏曲节目时,可以完全沉浸在剧情之中,尽情领略戏曲唱念艺术的魅力,进而进入想象、联想。因为艺术欣赏中想象、联想在声音艺术中最容易、更自由地展开,戏迷在联想、想象中参与艺术的“再创造”,“不见”反而比“看见”更有回味,更有情趣。如果听众在收听剧场的戏曲演出的现场转播,由于实况音响的逼真和感官的联想,会形成一种现场参与感。正因为这样的自由想象,所以听众的印象才更加深刻,这正是“看景不如听景"的道理所在。当听众听到熟悉的戏曲音乐时,那美妙的意境便会重新出现,如一曲地方戏便会引起某些听众的一番乡情来。

四、异同美。中国戏曲音乐的一大特点,不同的场合由不同人演唱或者演奏的同一首曲调,会赋予乐曲不同的含义,所以中国戏曲传统音乐很少有专门的作曲者,其创作是在流传中不断地被发挥,改编的渐变过程。中国戏曲音乐这种渐变的创作方式,决定了戏曲唱腔音乐以演员创作为主的特征。它不靠专业作曲者的创作,演员依据自己对剧本人物的体会,选择现成的音乐曲调,并根据自己的演唱风格,嗓音条件,润腔习惯,文化修养等等,自然而然地唱出了与众不同的音乐旋律,并在艺术实践中不断地加以完善,许多名家就是这样创作出自己的流派的。因为唱腔是区分剧种的标识,也是流派艺术形成的标识,可以说没有唱腔也就没有戏曲,这也是为什么许多戏迷把“看戏”叫“听戏”的原因,同一出戏,由不同的演员来演唱,会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这就是戏曲的异同美。这种异同美给广播节目灵活编排提供了广大有利的条件。比如我们可以将梅、程、尚、荀四大名旦演唱的《玉堂春》编在一起,把马、谭、杨、奚四大须生演唱的《空城计》编在一起,把黄梅戏四朵金花马兰、吴琼、袁枚、吴亚玲演唱的《女驸马》串在一起,必会吸引很多的戏迷听众。

五、育化美。戏曲作为美的艺术,宣扬的是人性的真和善。它所演译的故事便是对人生本质的探幽,它揭露人性的假、恶、丑颂扬人性正义、诚信、仁勇、气节、善良与优良美德,它将真实的人生与理想的人生融合起来,使人在受到正义力量震撼的同时,又增强了扬善惩恶的信心。传播戏曲的育化美,不仅是广播媒体的使命,也是每位戏曲编辑的职责。比如,为了弘扬正气,反腐倡廉,我们有意安排了《六尺巷》、《大清名相》,当然这种播出,加以艺术处理,群众喜欢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猜你喜欢

戏迷中国戏曲唱腔
昭往彰来——《中国戏曲志》编纂出版工作纪实
“前海”与当代中国戏曲评论
从心所欲不逾矩——为中国戏曲研究院成立70周年作
“任派”唱腔——忆任哲中
《中国黄梅戏优秀唱腔全集》出版发行
经典唱腔 适才做了一个甜滋滋的梦
优秀唱腔《徽匠神韵》
张春华:为票友组建民间“戏迷之家”
小戏迷登台
中国戏曲为何形成多种声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