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现安庆处处“有戏”的地方

2017-07-04李陈续

黄梅戏艺术 2017年1期
关键词:石牌潜山安庆

光明日报记者 田 呢 李陈续

安庆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陈爱军说,如今的安庆涌现出了大批黄梅戏新人,创作了大批优秀剧目,同时也打造了一批有影响的演艺团体,培育了一批民间戏剧班社,他们如雨后春笋,扎根安庆,生生不息。

编 者 按

打开一张中国地图,在每一个熟悉或者不熟悉的地名背后,都有着独特的文化地标、文化记忆和文化传承等待我们去重新“发现”,都有着许多别样的风景需要我们去细心品味。

本期聚焦戏曲之乡安徽安庆。无论是缔造国粹京剧的徽班,还是传唱海内外的黄梅戏,抑或是土生土长的地方戏曲潜山弹腔,丰富多彩的戏曲艺术在这片土地上与人们的生活紧紧相融,展现出勃勃的生机。安庆的戏曲之根,如何在新时代的土壤中愈发茁壮生长,请随我们一同去发现安庆。

诗言志,歌咏言。走进素有“万里长江此封喉,吴楚分疆第一州”美誉的安徽省安庆市,在这方得南北风气之先、受黄梅烟雨熏染的土地上,传承有序的剧种剧目比比皆是,城市乡间人人演唱、处处“有戏”。

潜山县王河镇程家井村,是徽班领袖程长庚的故乡。正在复建的程长庚故居前,村民一听到锣鼓声响,就围了过来。青年演员李伟早早地化了妆赶来,准备一场拍摄。她所在的潜山县黄梅戏剧团每个周末晚上都要演出两场,除了传统剧目《天仙配》和《女驸马》,团里的新编剧目《榴花不开盼哥回》也深受大家喜爱。十几岁就进艺校的李伟性格活泼,一招一式颇见功底,水袖舞动,浸透着千年的文人雅致,笙歌亮起,质朴的乡音乡韵带着更多的灵气。台上唱,台下和,一代大师故居前,守候的是一脉不绝的戏曲之魂。

一段《下南唐》里质朴率真的声腔,有着回龙板式粗犷的腔调。在潜山县文化馆里,我们见到潜山弹腔传承人许开学。他看上去精神矍铄,很难想象古稀之年的他在罹患中风后如何坚持下来,仍在整理剧本、亲授技艺,带领传承人深入乡村、社区、校园演出潜山弹腔。

潜山弹腔,又称老徽调,是土生土长的潜山地方戏曲,在明朝就已流传于民间,潜山县为其发祥地,皖江地域为主要流布区域,乡土气息浓郁。追忆当年程长庚负笈追师、矢志兴戏的历程,或许能够诠释潜山弹腔与京剧浸润的血脉亲缘。摊开光绪年间的手抄老唱本,许开学说:“我在有生之年,要让九本传统大戏复排,让潜山弹腔不断针、不断线,传承下去!”

石牌镇黄梅戏票友

文南词《求雨台》舞台照

潜山弹腔老唱本

程长庚故居前的排练

“梨园佳子弟,无石不成班”,“石”指的便是怀宁县的石牌镇。这里不仅走出了高朗亭、杨月楼、郝天秀等一大批戏曲名伶,还催生出大批的黄梅戏艺术名流。目前石牌镇正在打造戏曲文化特色街区,全国首个徽班博物馆也将兴建。

地处水陆交通要道的石牌,是周边各县农副产品集散地,也是通往安庆及沿江各地必经之路,南来北往的商贾在此成了文化交流的使者,劳动人民深接地气的各式剧目声腔在此碰撞,生成戏曲文化萌芽的沃土。兼容并蓄、取长补短,周边地区的腔与调先后在石牌流行传播,为徽剧和黄梅戏的孕育和成熟提供了充足养分。走在古镇上,黄梅戏的甜美音韵不绝于耳,无论田间地头,还是小巷茶肆,都有票友的身影。

“平时在剧团它们可都是要放进衣箱盔箱里的。”举起精美考究、工艺复杂的凤冠,今年65岁的戏曲盔帽制作人产云秋格外小心。戏服、帽子这套戏曲行头,他13岁时就开始学了,一顶戏帽制作下来需要几十道工序。当地人称“石牌帽子产”的产云秋希望能有更多的年轻人接班,让这门传统手艺“活”起来,他说这是戏曲文化欣欣向荣的最好见证。

“出门三五里,处处黄梅声。”在石牌镇上家家户户都爱唱戏,陈结华开的店索性就叫“黄梅戏小吃店”。一忙完店里的事,他就会到“新声怀腔剧社”去,和戏迷们在一起认真琢磨、排练。“朋友家里有结婚或者做寿这样的喜事我们就去唱,不图什么,就是唱着开心!”

安庆市西南的宿松县,文化底蕴同样深厚。皖、鄂、赣三省毗邻地区形成的民间戏曲形式文南词,素有黄梅戏姐妹腔之称,被誉为中国戏曲的“活化石”。其主要声腔为文词和南词。它吸收了长江沿岸的优秀民歌素材,充盈着浓厚的乡土气息,迷醉着乡野村民。

岳西县的剧种岳西高腔在戏曲文学、戏曲音乐、表演艺术及基本活动形式上则自成体系,“唱、帮、打”浑然一体,一唱众和,锣鼓伴奏,始终沿袭传统演唱风格,保持着古风古韵。

走进安庆市的一条小巷,安庆市黄梅戏剧院在此享有一份宁静。院长陈兆舜指着墙上的大屏幕告诉我们,今年中国黄梅戏数字信息资源库将运行,通过资源整理搜集,以图文、声像等形式,展示出黄梅戏的源流沿革、剧本曲谱、表演以及研究评论等。而《罗帕记》《乌金记》等15本传统剧目的系列连环画,已经通过不同院团单位表演的实景拍摄,印刷完成,以新的形式走进校园。

追根溯源,寻根戏曲,必须走向民间、回到民间,回到发展的源头。安庆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陈爱军说,如今的安庆涌现出了大批黄梅戏新人,创作了大批优秀剧目,同时也打造了一批有影响的演艺团体,培育了一批民间戏剧班社,他们如雨后春笋,扎根安庆,生生不息。

安庆,一个处处“有戏”的地方。无论是戏楼高台上的黄梅大戏,还是乡野草台间的村歌俚曲,抑或是如今手机彩铃下载的定制唱段,丝竹不断,戏韵悠悠,安庆人创大戏扬正气、排小戏接地气、唱好戏聚人气,展现出这座“有戏”的城市独有的梨园芬芳。

摄影:徐亦军 王利他 蒋新军

[选自《光明日报》2017年1月22日责任编辑:郭冠东、周官正 美术编辑:朱江]

猜你喜欢

石牌潜山安庆
辽河坳陷西部凹陷潜山油气输导体系特征
鱼殇
安徽潜山:“田管家”授技术
古皖之源,“皖”美潜山
试论广西金秀瑶族石牌习俗保护现状以及保护计划
禁用kP3的谱必要条件
摘柿子
“石牌文化”:瑶族政治生态记忆的文化表征
——“广西大瑶山瑶族文化记忆研究”系列论文之七
My family members
德奥新在安庆建表面处理工业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