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琵琶独奏曲《渭水情》

2017-07-04

黄梅戏艺术 2017年2期
关键词:音位渭水滑音

○ 杨 春

民间音乐是中华民族宝贵的音乐遗产,是众多音乐创作的基石。琵琶独奏曲《彝族舞曲》取材于彝族民间乐曲《海菜腔》、《烟盒舞》优美的音乐为素材;《送我一枝玫瑰花》是根据新疆民歌改编的;《赶花会》以四川民歌《采花》为主题创作的;小提琴曲《梁祝》融合了中国戏曲越剧的特点。这些作品曲调优美,表现力丰富,感染力强,受到群众的喜爱而广为流传。

琵琶独奏曲《渭水情》是以秦腔牌子曲《永寿痷》为素材而创作的,意在表现对三秦故土的怀念之情。乐曲的主题前半部委婉、凄凉;后半部高亢、激越、扣人心弦。音乐感人肺腑、意蕴深远,形象地表达出浓浓的秦风秦韵,表现了秦人的质朴,豪迈。要想演奏好这支曲子,须深入研究陕西民间音乐,了解乐曲的根,寻找它的文化底蕴。

渭水即渭河,是黄河的最大支流,在陕西境内长达八百多里,滋养着千千万万的三秦儿女,被称为陕西人民的母亲河。

秦腔,中国汉族最古老的戏剧之一,堪称中国戏曲的鼻祖。形成于秦,精进于汉,昌盛于唐,完整于元,成熟于明,广播于清。因周代以来,关中地区就被称为“秦”,秦腔由此而得名,唱腔为板式变化体,由“苦音”和“欢音”(又称花音)两种声腔体系组成,苦音腔是秦腔区别与其它剧种最具有特色的一种唱腔,演唱时,激越、悲壮、深沉、高亢、善表现悲愤、痛恨、怀念、凄凉的感情;欢音腔则欢快、明朗、刚健、擅长表现喜悦、愉悦的感情。

秦腔流行于陕西、甘肃、宁夏、新疆等地,以梆子击节,音调高亢、激越,长于表现雄壮、悲愤的情绪。板胡起时,锣鼓响处,高亢的唱腔撼动人心,那种气势豪情,与南方的越剧、昆曲等软语呢喃的剧种就是两重天。因地域、语言关系,身居南方的人们较少接触北方剧种,偶尔在电视等媒体上见过砸着板凳、大吼大叫的秦腔。其实,作为古老剧种的秦腔,剧目丰富,已抄存的就有2748本;各种表演,各种绝技,让你闻所未闻,尤其是鞭扫灯花、顶灯、咬牙、耍火棍、跌扑、髯口、跷功、獠牙、帽翅功等等,并且有非常多的曲牌。

已故琵琶演奏家、西安音乐学院任鸿翔老师创作的琵琶曲《渭水情》有着浓郁的地方风味,最明显的特征就是陕西地方戏曲元素,以旋律优美、层次分明、结构严谨以及多种技法的运用而成为琵琶演奏者争相学习的名曲。在1989年中央电视台举办的“山城杯”电视大赛中获优秀创作奖并轰动琵琶乐坛。

在演奏《渭水情》时,需要大量左手技法的运用来辅助乐曲风格的表现,腔韵的把握,是重中之重。以长轮为主,结合推、挽、打、带、绰、注、吟等演奏技巧,来突出该曲的韵味和音乐的感染力,左手技法的掌握程度将影响着作品整体的音腔和韵味。

乐曲的引子部分,用琶音接长轮展开序幕,曲调舒缓、深沉,是作者在讲述着一个曾经的情感故事,表现了对故乡的眷恋。引子部分的第二小节和第三小节结束都是以一个la音的拉弦作为尾音,在演奏这两个拉弦时,要等到音弹完以后再拉,拉弦动作要快而有力,先拉后吟,吟弦动作是在尾音上进行。

该曲有些音的演奏并不在自己的品位上完成,而是通过推拉弦的方法,在其它品位上做出来的,例如主题中的第一小节第一个音sol,是在升fa的品上拉弦形成sol的,在演奏这个音时,要将升fa这个音先拉成sol,在右手挑轮的基础上完成sol回到升fa,再做升fa到sol的滑音,这个滑音速度稍慢,将整个滑音过程拉长,这个乐句出来后,浮现出一个娇羞女子那水灵灵的大眼睛含着哀怨的眼神慢慢转向你……这段深沉而忧郁的基调,用到的就是“苦音”音阶,通过委婉、抒情的旋律,带入一种缠绵悱恻、欲说还休的意境,让人的内心感受到了无限的惆怅,感受到恋人的依依不舍,抒发了作者思念之情,同时流露了一丝酸楚的情愫,让人有种说不上来的揪心……相似的乐曲还有《二泉映月》、《梁祝》,大概只有中华民族的乐曲,方能有这种深刻的表现力。

左手拉弦、吟揉在本曲中恰到好处的运用对音腔的润色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整个慢板乐段中,基本上每一个乐句都离不开推拉、吟揉技法的使用,吟揉的修饰也让演奏更为细腻生动。

任鸿翔先生在他的创作中,为了体现秦腔特有的“苦音”的特殊韵味而在琵琶的拉弦上做技术处理:“苦音”音阶中的微降“si”,与微升“fa”这两个音在琵琶上无法直接演奏,所以需要在基本音位上做推拉弦,选择了“la”音位为微降“si”的基本音位,“mi”音位为微升“fa”的基本音位,然后做拉弦,这种方法叫“死品活弹”,成功地把陕西的戏曲音乐元素和中国传统琵琶艺术风格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具有了黄土气息的秦韵乡音。第二小结第二个音降“si”(谱子上标为降“si”,实际演奏效果是微降“si”),我们要以“la”为基本音位,第一步直接拉到装饰音“do”的音高演奏,第二步推回到微降 “si”的音高,第三步再拉到“do”的音高,第四步从“do”回到“la”。对于表现陕西戏曲特色的音乐的处理方法是任鸿翔先生最具代表性的演奏技法,包括推拉弦,揉弦,滑音等特殊处理方法,在琵琶艺术发展日夜多元的今天,他的琵琶艺术风格依然独树一帜。

类似的还有在其他戏曲剧种唱腔、音乐中经常出现“si”和“fa”,这两个音与十二平均律中的“si”、“fa”音高并不相同,唱腔中的“si”音要比十二平均律中的“si”音偏低一点,在“si”与降“si”之间,称为微降Si,(在戏曲音乐中有的标为“↓7 ”应该是民族调式中“闰”);在演奏“fa”音时,又比十二平均律中的“fa”音高一些,在“fa”与升“fa”之间(在戏曲音乐中有的标为“↑4”民族调式中的“变徵”),称为微升“fa”。在奏“si”音时应吟弦,产生波动,使该音处于不稳定状态,以达到所需要的声音效果;奏“fa”音时,稍作拉并有吟弦的动作,使音微升高,这样演奏便起到了跟腔托唱的作用和戏曲音乐特有的韵味。

中国传统音乐理论把五声即宫、商、角、徵、羽称为正音或(正声),意思是重要的音,把五声以外的其他音一律叫做偏音或(变声),意思是变化音。偏音共有四个,位于五声音阶两个小三度之间。角徵之间的偏音有两个,一个是清角“4”(角音上方小二度),另一个是变徵“升4”(徵音下方小二度),羽宫之间的偏音也是两个,一个是变宫“7”(宫音下方小二度),另一个是闰“降7”(宫音下方大二度)。

今天的中国,十二平均律的“音律”已经一统天下,在演奏传统民间音乐包括戏曲伴奏中,琵琶和其它民族乐器都在向它看齐靠拢。感觉是一份无奈,因为我们有我们的文化,有我们自己的音乐语言,是对自己熟悉的调式来做音律判断的,对人耳的听觉来说“纯律”听起来才是最舒服的。

第51小节,摇指乐句是在第三弦上演奏的,运用中指摇,发音更紧密,颗粒性强,音色更加深沉而浑厚,同时左手吟、揉的幅度也相应的增大,模仿板胡滑弦的效果,音区上的各种转换,给音色带来了丰富的对比,这里用到滑音,用来模仿古琴的深沉而又有深邃韵味。

快板中用附点八分音符和十六分音符的组合,是很典型的戏曲音乐中打击乐的锣鼓节奏,铿锵有力的扫弦为主体,结合快夹弹,分弹,风点头等多种快速指法,各种演奏技法的灵活运用给该作品带来了极强的感染力,繁音急节,热烈沸腾,使音乐充满了张力,把全曲推向高潮。

腔韵是中华民族音乐中神韵表达的象征,民族音乐的瑰宝成就了《渭水情》,《渭水情》也给民族音乐锦上添花,《渭水情》的创作体现了对民族音乐遗产的继承、发展和创新,作品在弘扬本土民族音乐文化方面,表现了独特的自强意识,体现了以中国民族音乐风格为主导的基本创作思想。

中国民族音乐作为世界音乐宝库中的极为璀璨夺目的瑰宝,自有其无穷的魅力。音乐是一个民族的语言,也是一个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诗化的灵魂,中华民族的音乐,滋养与交融了世世代代炎黄子孙的心声,给人们带来更多更美,更新,更富民族神韵的旋律。让我们共同奏响振兴中华民族音乐的进行曲,共同谱写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华章。

猜你喜欢

音位渭水滑音
从铭文标音出发进行曾侯乙编钟律制研究的路径是否可行?
满语方言中的音位变换现象
渭水舍渔
声乐演唱中的“滑音”技术探讨
家乡的渭水河
民族声乐演唱中“滑音”的技术与应用
蒲剧音乐中二胡滑音技法与效果初探
板胡演奏垫指滑音技术探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