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赏析七仙女与冯素珍的聪明才智

2017-07-04

黄梅戏艺术 2017年2期
关键词:董永洞房长工

○ 汪 霞

翻开我的学习笔记,清晰地记载着如下文字——班友书先生《董永遇仙传说》和《〈天仙配〉演变史考》:“董永遇仙的传说……自东汉赋梁祠石刻,曹植《灵芝篇》;晋干宝《搜神记》;唐《董永行孝变文》;宋元时期的《董永遇仙传》话本……”“‘天人感应’的传奇,必然入得戏目。”

此动人心魄的爱情故事能够沿袭两千余年而不衰,定有其必然性。我在排演《天仙配》七女一角时,曾反复咀嚼长辈留下的铭心文字,揣摩“天人”的灵性如何在戏曲故事中感应凡间的质朴与趣拙。

此后,在《女驸马》中,我又担任了冯素珍一角。这两出大戏是黄梅戏的精髓,我能先后扮演此两个女一号,实为大幸也。我努力鞭策自己,不能让她们的美丽形象在我的演绎中轻易地从身边溜走,要实实在在地下点功夫去体验一下她们不平凡的内在精神——七女和冯素珍,究竟与平常女性有什么不同之处?最终我的选题定格在她们的聪明才智上。

一、胆大心细

1、七女的胆大,建立在对董永苦难的长工生活的怜悯从而产生爱情,她公开宣示“神仙岁月我不爱”,而钦羡凡间的“男耕女织度光阴”。

《路遇》一折,唤出土地神巧妙搭档,趁董永躬身之时将白扇插入其颈项,又随手拿到他的雨伞,俨然成为一对夫妻。正在为难无有媒人之际,一棵不惹人注意的老槐荫树竟然在仙扇的作用下活灵活现地唱将起来,解救了危机。尤其当董永诉说自己身世以后,反问七女:“家住哪里,向哪道而去”时,七女是没有想到他这一问的,便脱口而出:“我家住在……”她内心着急,几乎语塞,突然间灵气闪现,眼睛一转,此时唱腔节奏由渐慢转快:“蓬莱村”。严凤英大师的诠释已成经典,朴实无华,把个仙女的魂灵全部融入到一个二八村姑的身上,让人叹为观止。

胆大是个性使然,心细是智慧所至。《分别》一折,她不断地暗示即将离别的丈夫:“枣梨枣梨,夫妻迟早分离”;用白扇点化“……指望白头同到老,谁知鸳鸯两离分”;“风筝断线,好比为妻上天”;一对鸳鸯鸟,雌的飞走,而雄鸟木然……无不渗透着七女思维敏捷,聪慧过人的一面。

2、冯素珍在春红一句“可惜我们是个女儿家”中得到启迪,灵机一动:女扮男装,代替李兆廷赴京赶考。她这一步跨出去,不仅仅冲破了封建女子被困闺阁的樊笼,更是表现了身在闺阁中,方知天下事的“女汉子”型特质,果敢而不盲目,勇毅而不自乱。她们俩能越千山万水,在茫茫人海,歧视妇道的世界里闯荡,要度过多少艰难险阻,可见冯素珍先“破万卷书”,再“行万里路”的魄力,是爱情的力量使然,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胆量”,怎的一个了得!

《金殿》一折,其聪明才智发挥到淋漓尽致。当然,这种发挥并不是在此当场,而是在洞房的幕后戏:她与公主仔细分析,用什么办法方能闯过皇帝这一关。我们看,公主只随便说一句:“昨夜洞房之中,驸马与儿谈古论今……”随之掀起轩然大波。冯素珍不失时机地“万岁,有道是君无戏言”,一下堵住了皇帝的嘴。公主继续走完冯素珍的最后一着棋:“父王为何不将她收为义女,封为节义公主?然后将李兆廷放出……”轻松化解“斩杀”危机,终得一马平川。

二、巧舌于簧

1、七女在《上工》一场里,巧与傅员外周旋,使其进入自己所设棋目。员外指责董永拐骗妇女,七女“就去跟他打官司”;员外要董永送走妻子,七女:“夫有千斤担,妻挑五百斤”;员外说卖身契未提及,七女:“从小定亲,公公去世,赶来成亲”;员外问她有何本领?七女:“会纺纱织布”。员外要她一夜织成十匹锦绢,七女喜得好机会:“织成怎样?”员外:“愿将三年长工改为百日。”七女也只有与董永“百日缘”,因为天上一天人间百日,她终于帮助了董永,获得傅员外的一纸文约。

《织绢》一场,员外指责七女“十匹锦绢分明是偷盗而来的”,七女理直气壮:“谁是失主?谁是见证?分明是怕三年长工改为百日!”《满工》,董永夫妇待要离去,员外又“好意”相劝留下,七女一个“手长袖短高攀不上!”使员外哑然。

2、冯素珍的能说会道,集中体现在《洞房》的那一核心唱段上。陈述了自己女扮男装的无奈,累比了前朝民间若干女子为情而于己不顾的勇敢与坚持,最后落在:“误你终身不是我……”的唱段高潮之中。其集叙述、比拟、诉求、说理于一体,能言善辩,层次分明,终于取得善良公主的同情,跨越此《洞房》一险关。

详析人物性格,体验内在精神,使我在艺术实践中得以锻炼,也为我在舞台形象的塑造上逐渐成熟而打下了基础。

猜你喜欢

董永洞房长工
《董永传说在西南的传播与认同》出版发行
快乐的“长工”
董永与织女
长工的回答
为何称新婚卧室为“洞房”
爱情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中国寓言故事: 董永卖身葬父
董永故里话孝心
心眼儿
“洞房”与新婚本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