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赏析艺术歌曲《玫瑰三愿》

2017-07-03张希敏

东方教育 2017年7期

张希敏

(厦门大学 艺术学院 福建厦门 361005)

摘要:《玫瑰三愿》是由龙七先生作词、黄自先生作曲的艺术歌曲。反映了当时的知识分子在国破家亡时的忧伤心情。是我国著名经典歌曲之一。是当今音乐院校声乐系学生必唱曲目之一。

关键词:《玫瑰三愿》;黄自;龙七

艺术歌曲是由诗歌与音乐结合而共同完成艺术表现任务的一种音乐体裁,其名称因浪漫主义音乐大师舒伯特的作品而确立,成为一种独立类型的歌曲种类,它结合了优美旋律和人声两个具有普遍感染力的音乐因素,使艺术歌曲具有较强的表现力和欣赏性,是十九世纪浪漫主义音乐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自30年代以来我国乐坛产生了不少优秀艺术歌曲,它们是我国各大艺术院校培养音乐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教材。关于学习中国艺术歌曲需要注意:欧洲浪漫主义音乐始于19世纪初,中国艺术歌曲不过百年历史,晚于欧洲一个世纪。中国艺术歌曲学自西方,作曲家们经历了学习、模仿和成熟的创作过程。而中国的作曲家们在学习欧洲艺术歌曲的同时,开拓创新,立足于本民族优秀的音乐文化资源锐意革新。成为当时新文化运动组成部分中的一道夺目靓丽的风景线。传世佳作从他们笔下涓涓流出,醉人肺腑。由龙七先生作词,黄自先生谱曲的《玫瑰三愿》就是其中一个经典。

了解一首作品,首先必须要了解这个作品的创作者与创作背景,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作品的情感,更好的诠释作品的思想感情。

龙七(1902-1966),江西万载人。20世纪中国词学大师。曾在上海音乐学院等多所大学担任教授。词《玫瑰三愿》作于1932年。淞沪抗战不久,他在上海音乐专科学校校园,看到玫瑰枯萎,一片萧条的景况,有感而发写下诗词《玫瑰三愿》。

黄自(1904-1938),上海人。作曲家。在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有重要地位。早年在美国欧柏林学院和耶鲁大学学习音乐理论和作曲。回国后从事音乐教育和作曲。对中国现代音乐有重要影响。黄自1938年因病逝世。他的作品包括交响乐、清唱剧、室内乐和艺术作品。他创作了中国第一首交响乐作品《怀旧》。他的艺术歌曲《玫瑰三愿》《思乡》《春思曲》等常常是音乐会保留曲目。1932年为《玫瑰三愿》谱曲。

古语云:“玫,石之美者,瑰,珠圆好者”就是说“玫”是玉石中最美的,“瑰”是珠宝中最美的。现代社会中,玫瑰被视为真挚纯洁的爱情。古今中外,无数文人墨客以玫瑰为载体诉说自己的心境。《玫瑰三愿》词作者也在玫瑰上寄托了特别的感慨。

《玫瑰三愿》创作于1932年6月,当时中国社会正处于战乱时期,社会动荡不安。作词人龙七先生看到校园里,满地满地的枯萎玫瑰,有感而發,写下《玫瑰三愿》的歌词,借玫瑰花之口,诉说在当时封建专制社会背景下的压抑心境。同时,寄托感慨:即使被风雨摧折,也要忠贞不屈。

《玫瑰三愿》的第一段八小节:“玫瑰花,玫瑰花,烂开在碧栏杆下。玫瑰花,玫瑰花,烂开在碧栏杆下。”是叙事性的段落。短短的引子后是一个方整的乐段。连续下行的旋律线条与休止符号就像在叹息。第二乐句中“烂开在碧栏杆下”作了渐慢的处理,音乐线条的起伏相较于第一乐句更为丰富。全曲在安详、平稳的曲调中展开。仿佛一位窈窕淑女在微风中温柔倾诉。

第二段开头三乐句的结构诉说出玫瑰花“三愿”:“我愿那妒我的无情风雨莫吹打!我愿那爱我的多情游客莫攀摘!我愿那红颜常好不凋谢。”歌词中三个“我愿那”排比句的使用与旋律的模进相辅相成。一气呵成,将情绪推向全曲的高潮。但在诠释这三个乐句的情绪的时候却不是越来越激动的,而是在力度上“mf--p—f”的发展。在音区上也是如此迂回而上。第一乐句“我愿那妒我的无情风雨莫吹打!”仿佛风雨就在眼前,被催在即,是激动难抑的。第二乐句“我愿那爱我的多情游客莫攀摘!”又略显哀伤,道出心中无奈。第三乐句“我愿那红颜常好不凋谢。”音至旋律最高处后,又在“不凋谢”三字中减弱减慢,旋律直线向下。词作者心中明白:怎么可能常好不凋谢呢?需要注意的是,歌词“谢”读“xia”,此歌最初在上海国立音专演唱,上海人“谢”读“xia”音。

第二段最后一个乐句:“好教我留住芳华。”在柔板(Adagio)的平静气氛中结束全曲。与开头相呼应,令人沉浸在“留住芳华”的美好意境之中。曲作者在“芳”字上标注延音记号,而不是在“留”字上。我想是因为他也深知“美好芳华是留不住的”。与其如此,不如少花点时间遗憾、后悔,花更多精力珍惜、把握美好芳华。

《玫瑰三愿》在艺术构思上进行了精心的设计,有意识注意发挥声乐演唱的技巧,并充分注意通过钢琴与声乐的合作来进行形象的刻画和意境的渲染。曲调流畅优美,形象生动鲜明,创作构思细致、集中,乐曲结构简洁、严谨,并十分注意歌词语言与曲调展开、声乐演唱与钢琴伴奏和小提琴伴奏的高度结合。值得一提的是,此曲的伴奏不像黄自先生原先的作品只采用钢琴伴奏,而加入新的声音—小提琴。在钢琴的主要和声的支撑下,用小提琴模仿复调的手法来与歌声相呼应。全曲结构精致,属于单二部曲式结构。黄自先生既巧妙地运用单二部曲式结构特点,突出歌曲中两个乐段的对比。又通过音乐与诗歌的完美结合,深刻表现了中国诗歌的内在含义。全曲篇幅短小而精致,词曲完美结合,旋律优美动听,实乃佳作,现已成为当今音乐院校声乐系学生必唱曲目之一。自30年代以来,我国艺术歌曲蓬勃发展,就如何把中国的民族音乐风格与西方的艺术形式完美的融合在一起这个问题,我国的无数作曲家都在思考如何达到歌唱艺术的“中西并存”。黄自先生所创作的《玫瑰三愿》把中国传统民间音乐和西洋作曲技法巧妙融合,为中国近现代的艺术歌曲注入了一股新鲜的血液,推动中国艺术歌曲创作,把中国艺术歌曲的创作提升了一个高度,对中国近现代音乐的发展都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被钱仁康先生评为“二十世纪华人音乐创作史上的一代宗师”的黄自先生虽英年早逝,但他的伟迹永留历史。在这个科技发达的时代,世界各国文化联系日益密切,今天的我们有更多的途径接触外国音乐,但作为祖国未来的希望,我们在欣赏外国音乐的同时,不能放弃自己本民族的文化传统,在吸取西方音乐的精华的同时,更要注重我们文化的独特内容,在聆听先人的伟大作品之中,不忘继承遗志,开拓未来!

参考文献:

[1]汪毓和·中国近现代音乐史:近代部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12)

[2]汪莉·中国经典艺术歌曲·上册·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