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近十年来亲职教育研究综述

2017-07-03王从从

青年时代 2017年17期
关键词:文献综述家庭教育

王从从

摘 要:亲职教育是为了帮助父母成为有效能的父母而实施的教育。文章以亲职教育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中国知网”关于亲职教育文献的分析,研究总结了亲职教育的内涵、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归纳了对亲职教育研究的特点,以期把握亲职教育的脉络,更好的促进亲职教育的研究。

关键词:亲职教育;家庭教育;文献综述

近年来,经常出现的校园欺凌、青少年犯罪等问题是由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其中父母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加强父母的教育,提高父母的教育观念和教养技势在必行。这不仅是家庭私事,更关系着国民素质和国家的未来。社会有必要为家长提供各种途径,使得家长可以获得必要的教育和训练。我国当前的亲职教育的实施比较薄弱,为了促进亲职教育事业的发展,本文基于“中国知网”,以“亲职教育”为检索词,以“篇名”、“主题”为检索项,以“精确”为匹配类型,时间跨度从2006年1月1日至2017年4月1日,搜索关于“亲职教育”的文献,进行载文量分析和综述研究,以有利于学者更好的进行亲职教育的研究。本研究选取这个时间段是因为在“中国知网”上查阅相关文献,发现2006年之前的不管是期刊、学位论文还是会议,关于亲职教育的文献寥寥无几。因此,本文以2006年为起始点开始研究。

一、亲职教育研究的文献分析

(一)文献的年份分布

基于“中国知网”搜索到的文献共计91篇,硕士学位论文18篇,目前没有博士学位论文,期刊论文有56篇,报刊会议有16篇。通过对文献的分析发现,对亲职教育的研究呈上升趋势,如图1所示。

从图中可以看出,对亲职教育的研究在2013年之前很少,最多也只有5个研究;以2013年为起点,亲职教育的研究呈迅速上升的趋势,虽然研究数量很小,但总体上比2013年之前多。亲职教育的第一篇硕士学位论文出现在2008年,即张庆强的《我国内陆地区亲炙教育实施策略探析》,目前还没有关于亲职教育的博士学位论文。在“中國知网”中检索到,2002年至2005年,这4年间,没有对亲职教育的研究,发表于2006年的盖笑松、王海英的《我国亲职教育的发展状况与推进策略》是2001年来的第一篇期刊论文。2015年是亲职教育的研究活跃阶段,究其原因,主要是大众媒体的“家教热”引发研究者对亲职教育研究的关注;另外,育儿书籍的发展,尤其是尹建莉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不仅开启了国内育儿书籍开展家庭教育指导的时代,而且生动的家庭教育实例也让家长们趋之若鹜;再者,青少年犯罪问题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这也使得家长开始关注到对孩子的教育问题。

(二)文献的主题分布

从文献研究的主题来看,对亲职教育的研究最为关注的领域有现状研究、对策研究、需求研究、教育与法律、教育管理与开发、特定群体的研究、社会工作的研究、不同地区的研究等。文献的主题分布见图2.从图中可以看出,这近十年来对亲职教育的研究多集中在现状与对策以及针对特定群体,而在别的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

二、研究内容

(一)亲职教育的概念界定

亲职教育(parentingeducation)是西方国家在三十年代所倡导的,这种教育在德国称为“双亲”教育,美国称之为“parentaleducation”,我国台湾学者中译为"亲职教育",其含义为对家长进行的如何成为一个合格称职的好家长的专门化教育。俄罗斯学者称之为“家长教育”或“家长的教育”。

目前,关于亲职教育的内涵还没有达成一致意见,但并没有太大的区别。近年来许多学者从不同侧面和角度描述了亲职教育的内涵。有学者指出亲职教育也可以称“家长教育”,对象是已经成为父母的人或即将成为父母的人;也有学者认为亲职教育是教人怎样成为父母的教育。有学者对亲职教育的定义则侧重于教育的目标,如认为这种教育旨在让家庭成员能够各司其职、各尽其分。另外,也有学者认为亲职教育是为了增强父母教养子女的技能,使之成为有效能的父母的教育。学者林清江认为,从狭义方面来讲,亲职教育是针对某些不健全的父母而实施的,帮助其改进教养方式,进而成为健全的父母。

(二)亲职教育的内容研究

有研究指出亲职教育的内容有四种:家长的教育观念、家庭教育知识、教育子女的方法、家庭教育基本能力。也有研究认为亲职教育的内容应包括做好父母亲的基本认识、学习夫妻相处之道、增进亲子间的沟通、建立对学校的适当态度。有的研究认为亲职教育的内容可分为三类:人际沟通技巧、家庭管理、相关知识。也有台湾学者认为亲职教育的内容可分为两种:儿童方面的知识、父母本身和亲子沟通方面的知识。

三、亲职教育研究现状

(一)亲职教育存在问题的研究

有研究指出,亲职教育的发展存在许多问题,如家长两极化的教养态度,缺乏对家长的专业指导,家长的参与程度低等问题;也有学者认为当前亲职教育表现出家长接受的培训总量不足且大多是被动参与,未形成多元化的家长学校办学体制,家庭教育知识来源单一等问题;也有研究指出,当前的亲职教育缺乏相关的法律法规,家长的亲职教育意识淡薄,社会及学校对亲职教育也不够重视。

(二)亲职教育需求的研究

有研究表明,在准备入学儿童的亲职教育需求的研究上,家长普遍拥有较高的需求,且更倾向于选择网络、书本等方式获取亲职教育知识;在幼儿亲职教育上,家长在帮助子女学习、对子女的照顾和身心发展等方面具有明显的需求,但是在建立良好亲子关系和理想家庭建立等方面的需求较低,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也有研究从不同年龄、经济收入等方面进行分析,发现特殊儿童的亲职教育需求整体状况较高。

(三)亲职教育推进策略研究

各个学者从不同方面对亲职教育的发展提出了解决策略,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

1、政府方面

有研究指出政府应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来保障亲职教育的实施。政府在制定相关政策法规时,应采取多方的意见,从更微观的层面提出比较具体的措施。也有研究认为政府要加大亲职教育的投入力度,积极推广亲职教育,提升亲职教育的水平;开发不同层次的亲职教育体系;各个阶段的学生的发展不同,那么对父母的要求也就不相同,所以应在不同层次上实施亲职教育。有学者指出,国外的亲职教育发展较早,也比较完善,要充分借鉴国外成熟经验,建立国家级亲职教育的指导权威机构。

2、社会方面

有学者提出应成立亲职教育研究发展与推广中心,使亲职教育发展逐步系统化,扭转社会对亲职教育不予重视的风气。整合社会资源,吸引各种媒体加入亲职教育事业,积极宣传,逐步构建系统的亲职教育机构。另外,也有学者认为建立亲职教育的支持网络,使社会各机构之间积极的联合,共同促进亲职教育的发展。

3、学校方面

有研究认为,学校应开展多种形式的亲职教育,并不仅仅局限于专家讲座的形式,也可联合广播电视机构,开设亲职教育的空中课堂等节目。也要注意亲职教育内容的灵活性、多样化,设置合理的亲职教育内容。家长会也是一种重要的开展亲职教育的形式,学校要做到定期召开家长会,设计主题教育活动促进家长学习。

4、家庭方面

诸多研究提出树立正确亲职教育观,合理选择亲职教育方法。父母对子女实施教育的方式多种多样,要从尊重孩子的角度来开展教育。另外,良好的家庭内部环境是实施禁止教育的重要前提。营造良好的家庭亲职教育氛围,让父母和孩子在一种温馨和睦的氛围中共同发展。

四、总结

综合以上分析,从总体上来看,我国亲职教育研究具有以下特点:

(一)理论研究居多,实证研究较少

从文献资料统计来看,对亲职教育的研究仍以理论层面的探讨为主,许多研究成果着重于从理论上分析亲职教育出现的问题、原因和对策,相比之下,实证应用研究缺乏,具体措施上的可操作性建议也都大而化之,缺少实践的验证。有必要加强实证调查研究,把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从实践层面更好地解决亲职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二)针对不同的群体的研究较多,但基本没有针对不同民族的亲职教育

近年来,青少年问题越来越多,这也越来越引起父母的注意,家长教育也就日益进入到人们的视野中。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出现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而农村则出现许多留守儿童。因此,针对留守儿童的研究也就层出不穷。另外,关于特殊儿童,如聋哑儿童等的研究也很多。还有针对不同地区的研究,如东北地区、西部地區。中国是个拥有多民族的国家,不同的民族表现出不同的文化与特点,对待子女的教育方式也存在差异。因此,有必要针对不同民族开展实证调查研究。

参考文献:

[1]霍国强.中小学开展亲职教育的探究[J].教育科学论坛,2015(09):76-78.

[2]许璐颖,周念丽.学前儿童家长亲职教育现状与需求.[J]学前教育研究.2016(03):57-66.

[3]郭文斌,方俊明.学龄自闭症儿童家长亲职教育需求调查.[J]西北师大学报.2016(05):101-105.

[4]盖笑松,王海英.我国亲职教育的发展状况与推进策略.[J].东北师大学报.2006(06):154-158.

[5]马青原.3-6岁幼儿家庭的亲职教育需求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

[6]谌小猛,李敏.特殊儿童家庭亲职教育需求的调查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11(01):4-11+17.

猜你喜欢

文献综述家庭教育
城市规模经济文献综述
马克思创新思想研究综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家庭教育之我见
论犹太人的金钱观教育
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初中生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
家庭环境对中学生性格及成长的影响
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