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维误区点亮化学课堂

2017-07-03沈玲玲

教育 2017年25期
关键词:二氧化碳误区错误

沈玲玲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不可避免地产生各种错误,教师需要对学生的错误进行及时地纠正,使学生正确理解知识概念。新课标在化学中的实施,也给初中化学课堂带来了变革,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积极思考,发表自己的观点,对学生出现的错误,教师要巧用错误资源,点亮初中化学课堂。

展示错误,引发探究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一些知识很容易产生困惑,形成错误,而且自己不易发现。教师可以给学生主动展示错误,通过错误的展示,激发学生的兴致,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了兴趣,才能在心中产生学习的欲望,驱动学生积极思考、分析、探究,主动投入到学习中。

教学制取氧气时,课本中给出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进行反应来制取氧气,教师在进行这个实验操作时,到了检验氧气能够支持燃烧部分,结果带有火星的木条居然在试管口并没有燃烧起来。这个现象与课本给出的现象是不符的,学生对这个场景产生了兴致,这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通过学生仔细回想实验内容、观察实验现象、讨论、探究,最后确定了失败的原因: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的反应,会产生大量的热,导致产生大量的水蒸气,这样制取的氧气浓度不高,而且其中还有大量的水蒸气,所以当把带有火星的木条放到试管口时,没有使木条燃烧起来。找到原因后,教师就让学生针对出现的错误进行实验修正,这时学生就产生解决实验问题的欲望,就开始积极探究起来。通过学生的讨论、交流,最后学生对该实验进行了改进,在这个实验发生装置的后面,再接入一个干燥管,这样最后得到的氧气就不会含有水分了,在试管口放置带有火星的木条一下就被点燃了起来。学生看到自己改进的实验成功了,心里自然就产生了学习的自信,同时对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实验操作过程有了更深理解。

教师通过巧设错误,给学生营造了一个主动探究的学习环境,用教师展示的错误引发学生进行探究,使学生的学习兴致一下被调动起来,积极投入到纠正产生的错误学习中,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和思维的热情。

利用误区,引发辨析

初中学生刚刚接触化学知识,学生会对相应的知识与技能有一个认知的误区,而在这个时候,教师不需要急着帮学生修正这一误区,而是引领全班学生聆听误区生成的知识背景,即学生的思维前概念,然后组织学生对想法进行讨论、探究,让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则做必要的引导。学生在讨论探究的过程中,对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辨析,再加上教师的补充,学生对所学的内容的记忆将会更加地深刻,而且通过辨析,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就不会再犯这样的错误。

教学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时,教师首先给学生设置了一个问题,当甲烷在空气中燃烧时,会产生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这种气体会是什么呢?有学生很积极地回答:因为构成甲烷的元素中有氢元素的存在,而且产生的气体又是无色无味的,所以产生的气体就是氢气了。另一个学生不同意这一说法,我认为是二氧化碳气体。看着学生们争论,教师就开始对学生进行问题引导,带着学生重新回顾有关二氧化碳的性质,在教师的引导下正确判断出产生的气体,及时把错误认识纠正了过来。而且教师原本设计的第二个问题也在学生的争论过程中被提前提出了,提前提出是很重要的一种生成资源。学生根据自己对知识的理解提出自己的观点、看法,在各种观点中有对立的、有互补的、有比较合理完善的、有总结性的,学生就这样自发地把甲烷性质的教学给完成了。

通过让学生展示出自己的问题,给学生辨析的机会,这样有助于学生之间的深入思考、讨论,对提高学生的辨析思维能力有很大的作用。

认识表象,引导反思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会被一些表面现象所迷惑,产生思维误区。揭开表象是得到正确答案的开始。教师在进行化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让学生把自己对学习的真实情况展现出来,教师可以故意为学生布置一些易产生学习“陷阱”的原始材料,诱发学生暴露思维问题,让学生在误区中徘徊之后能够自发的反思,通过反思来加深对知识的掌握。

教学酸、碱的化学性质时,教师就把二氧化碳分别通入到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钙溶液中,让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学生觀察到:二氧化碳通入氢氧化钠溶液里从表面看对溶液没有发生明显现象,可是二氧化碳通入氢氧化钙溶液后就使原本澄清的溶液变得有些浑浊了。面对这种现象一部分学生认为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能够发生反应,另一部分同学认为这样结论是错误的,因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中,而氢氧化钠溶液中也有水,也能使瓶子变瘪。面对学生看到的表象,教师并没有急于解释,而是拿出一个集满二氧化碳的矿泉水瓶子,向里面注入水,盖上瓶盖,振荡,结果学生发现瓶子也变瘪了,对比两次瓶子变瘪现象,发现第一次变瘪的更明显,因此得出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结论。进一步的思考、分析、交流,学生自己弄清了碱的化学性质。

这样的课堂让学生意识到在下结论之前是要经过反复考证,不能仅凭借一时的现象就妄下结论,从而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及时把学生最原生态的思维误区暴露出来,并巧用误区资源,在误区中找到思维的突破口,在思维训练的同时提升思维的严密性、逻辑性。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市实验初中)

猜你喜欢

二氧化碳误区错误
扬眉吐气的二氧化碳
“抓捕”二氧化碳
如何“看清”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冬季洗澡的误区
2018年理财,要警惕这些误区
冬病夏治走出误区才有效
高性能可变进气岐管降低二氧化碳排放
《错误》:怎一个“美”字了得
可爱的错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