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市2016年玉米病害发生及原因初探
2017-07-03王朝霞
王朝霞
(湖北省襄阳市植保站 441000)
襄阳市2016年玉米病害发生及原因初探
王朝霞
(湖北省襄阳市植保站 441000)
近两年襄阳市玉米种植面积稳定在16万hm2,病害发生面积累计31.7万hm2次。受7月长期高温和8月中旬至收获期无降雨的影响,2016年全市玉米病害发生程度整体轻于2015年。综合分析,2016年全市玉米病害属于中等程度发生年份。
1 玉米病害主要种类
据系统调查和大田普查,我市玉米病害主要有玉米大斑病、小斑病、弯孢菌叶斑病、锈病、褐斑病、纹枯病、茎腐病、瘤黑粉病等8种。
2 发生规律
各种玉米病害发生发展情况汇总于表1。各种病害消长动态如下:
2.1 大斑病
从小喇叭口期开始发生,大喇叭口期病害进入上升期,抽穗至灌浆期达到顶峰,乳熟期病害慢慢消退。
2.2 小斑病
从抽雄期开始发生,灌浆期上升,乳熟至黄熟期上升快。
2.3 纹枯病
小喇叭口期开始发生,抽雄后病害进入上升期。
2.4 锈病
苗期开始发生,大喇叭口期出现第一次高峰,抽雄后病害开始下降,乳熟至蜡熟期病害再次进入上升期,收获前达第二次高峰。
表1 病害系统调查情况汇总表
2.5 弯孢菌叶斑病
从小喇叭口期开始发生,灌浆后进入快速上升期,黄熟期达到高峰。
2.6 瘤黑粉病
抽雄后见病。
2.7 鞘(茎)腐病
授粉后开始发生,灌浆期病害上升,黄熟期达到高峰。
2.8 褐斑病
系统观测田虽未发生,但从以往发生情况看,大喇叭口期开始发生,抽雄后病害不断上升。
2.9 粗缩病
很少发生。
3 发生特点及原因
受到气候、种植品种、栽培管理等因素综合影响,总体上看2016年全市夏玉米主要病害发生不重,为害程度比2015年轻。根据田间系统监测,2016年为害夏玉米的病害主要是大斑病、纹枯病、锈病,小斑病和瘤黑粉病发生轻,为零星发生。
3.1 大斑病
大斑病发生时间早,危害时间长,发生范围广。2016年受6月至7月中旬雨日较多因素影响,夏玉米大斑病前期较2015年重,中期扩展快,后期扩展慢,病株率高,病叶率低,严重度不高。2016年大斑病初发病期较2015年推迟,进入7月下旬后至玉米成熟收获,襄阳市遭遇2次极端高温干旱天气,并且持续时间长,对大斑病发生产生了较强抑制作用。宜城6月29日调查田间病株率为4%,比2015年同期高1.3个百分点。7月29日调查田间病株率为26%,比2015年同期低6个百分点。8月26日调查田间病株率为38%,比2015年同期低36个百分点;枣阳7月31日调查,玉米大斑病病田率80%,平均病株率28.3%,病叶率最高为15.8%。8月12日以后长期高温干旱,受高温干旱气候影响,病株率上升慢。8月31日普查,病田率90%、平均病株率为31.2%,病叶率最高为25%。严重度都在20%以下,原因主要是:8月后长期高温、干旱不利于病害发生。
3.2 玉米锈病
发生特点:扩展慢,发生轻,2016年玉米锈病前期在襄阳市一直零星发生。宜城锈病7月29日初见病,比2015年晚15d,见病时病株率为4%,比2015年同期低14个百分点。枣阳2016年7月31日调查,病株率为0~2%,8月10日后晚熟玉米锈病病株率和病叶率上升较快。8月31日普查,受害较重的晚熟玉米锈病病株率达90%,但严重度低,一般在10%以下。宜城2016年8月12日调查锈病病株率为5%,比2015年同期低33个百分点,2016年8月26日调查锈病病株率为11%,比2015年同期低54.3个百分点。原因主要是:①前期基数低。②7月后长期高温、干旱不利于病害发生。
3.3 小斑病
玉米生长后期,小斑病、弯孢菌叶斑病在南漳等山区县上升快,对叶片破坏性强。
3.4 玉米瘤黑粉病
玉米瘤黑粉病轻发生。田间瘤黑粉病病穗率低,只在春玉米和感病品种上有零星发生。
3.5 纹枯病和鞘(茎)腐病
两病对茎部影响大,为局部重要病害。宜城2016年7月29日调查纹枯病病株率为13%,比2015年同期低13.7个百分点,2016年8月12日调查纹枯病病株率为21%,比2015年同期低6.3个百分点,2016年8月26日调查纹枯病病株率为28%,比2015年同期低14个百分点。
结合2015年调查情况,2016年夏玉米大斑病、纹枯病在玉米整个生育期都发生,在喇叭口期,玉米植株比较矮小,便于防治,对病害的发生有较好控制作用,病害处于较慢扩展期。玉米进入抽雄后,玉米植株高大,叶片宽大相互接触,且植株间通风透光性差,对病害发生有利,病害发生进入激增期。若雨日较多,则大发生。夏玉米锈病在喇叭口期前,田间病害难于查到,在喇叭口期后病害快速扩展,病情加重,与大斑病发生类似。
S435.13 文献识别码:A
1005-6114(2017)03-047-002
2017-03-21
王朝霞(1970-),女,高级农艺师,长期从事植物保护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