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周史之绝对纪年

2017-07-03朴大锺

殷都学刊 2017年2期
关键词:阴历月相五星

(韩)朴大锺

(韩国大锺语言硏究所)

西周史之绝对纪年

(韩)朴大锺

(韩国大锺语言硏究所)

从殷末周武王第10年发生的五星聚房日(BC1019年9月17日)导出的武王建国元年BC1028和西周末年BC771的间隔,与古本竹书纪年的记录“西周257年”相一致。武王克商日(BC1018年2月22日)揭示西周月相用语的真相,以此为依据正确解释古文献和金文的话,可以复原西周史之正确绝对纪年。

西周史;绝对纪年;古本竹书纪年;武王克商日;金文;天再旦;月相

本文是发表在《殷都学刊》2014年第2期的拙文《从五星聚房与帝辛占星陶文看武王克商日(公元前1018年2月22日)》的续编,同时是2015年草稿《基于克商日和金文的竹书纪年西周王年之复原》的增修本。

为了弄清共和元年(公元前841年)以前西周史的正确年代,我以为应听从美国前国家博物院院长、芝加哥大学社会科学院院长、古代近东研究所所长Robest Mc Cormick Adams先生应该好好利用史料价值极高的古本《竹书纪年》*在《从夏商周断代工程的失败检验“走出疑古”》中,吴光泳曰:美国前国家博物院院长、芝加哥大学社会科学院院长、古代近东研究所所长Robest Mc Cormick Adams先生在1971年看了何炳棣《东方的摇篮》一书的文稿,该书详尽的论述了丰富的中国古代文献流传历程,特别介绍了古本《竹书纪年》的史料价值。看后他说“你们的古代文献遗存远比古代近东的文献优越,在西方,可靠的文献资料,往往成为研究古史年代学的主要根据,可惜你们没有很好的利用这些珍贵的资料研究中国的历史年代。”这是美国第一流的学者对中国历史年代学研究发出的感慨。何炳棣、刘雨先生认为断代工程在总体思路上的重大失误,不幸为美国学者在30年前所言中。断代工程没有充分利用古本《竹书纪年》的记载,是整个研究中的最大败笔。的建议,并应该很好地利用史料价值极高的出土文献铜器铭文资料。但问题是,没有对商周时期天文现象(例如五星聚房、天再旦、金見)及月相词语(例如既死霸、既生霸等)的正确理解,就不能充分利用其金文资料。

图1 前刻的帝辛占星陶文中『金見』。金時東摄影(2008.5.8)

近年,因周公庙遗址出土文献中新见的月相名“旁生霸”,西周诸月相被证实为定点的。因此王国维先生的“四分一月”之说纯属误解并误导历史,因而理当废弃。 并且,按天文结论来看,西周懿王元年时的“天再旦”与日食无关。那么,怎么能知道懿王元年呢?通过西周金文历日的新资料“畯簋”铭文,能查明懿王元年(公元前 902年)。

据《吕氏春秋·慎大》,周武王克商后得到了两个俘虏。武王问他们:“若国有妖乎?”(你们国家有什么不祥之兆吗?)对此,一个俘虏答道:“吾国有妖。昼见星而天雨血,此吾国之妖也。”那么,这“昼见(白昼出现)”的星星到底是什么星星?答案可以在近年出土文献帝辛占陶罐铭文*参见朴大锺:《武王克商前帝辛占星陶文与H11:1帝辛卜辞》,大锺语言硏究所,2014年。帝辛占星陶文解释:不祥之兆,白昼出现了金星。是否要出动帝辛军队?是否会有周侯元西伯的行伍和他的右军从州西邑起革命?祖王文丁和父王帝乙的在天之灵会保佑我们吗?严正的纲纪会不会崩摧、被放任呢?果然,自西伯侯,发生过这种事情。为了征伐文,巳日祭祀文武丁和帝乙,那么我们(辛丁乙)军队能否走至终(胜利)? 祭井宿,那就朕能否抵御灾殃?王观察星兆判断吉凶说,“角宿在发亮,我会征伐文王的势力,把船(国家)平安稳静地引导,西邑征伐后将会分封,灾殃当然可以被抵御。”找到,就是金星昼见[1]的略语“金见”。金星是五星之一,战国时期被称为太白星。*商帝辛占星陶文中的“金见(金星昼见)”证明日本天文学家小泽贤二先生的意见是正确的。百度百科的“夏商周断代工程”项目云,小泽贤二也对工程根据“岁在鹑火”而把武王伐纣年份定为公元前1046年而不是1027年提出了批评。理由是中国确定金木水火土五星为岁星的时代是在战国时期,不能据此认为该句中的“岁”就是木星。因此对利簋铭文中“岁鼎”的成说应该再考虑。

如同《大盂鼎》铭文所列,武王嗣文王乍邦,即位第11年(以元年为准,第10年)时发生了告知新天子出现的天上徵兆“五星聚房”现象,房宿是传统的二十八宿中的一个。商帝辛末期“五星聚房”以及帝辛占星陶文的“角明”和“享井”的记录,证明世界四大文明中天文二十八宿体系的起源地就是中国。

夏商周断代工程建设时,徐振韬、蒋窈窕夫妇和刘次元推算报告了殷末周初五星聚房日(BC1019年9月17日)。之后,笔者从五星聚房日导出了武王克商日(BC1018年2月22日)[2],把武王克商日与《史记·周本纪》相对照的话,可以看到周武王的即位年是BC1029,元年是BC1028。此BC1028年和西周末BC771年的间隔,与《古本竹书纪年》[3]的记录“西周257年”完全一致。因此,以武王元年为基准,将武王第11年的克商甲子日和《尚书·武成》的诸多月相记录对照,可以看到包括既生霸、既死霸、旁生霸、旁死霸在内的西周月相用语的真实面目(月相定点,定于一日),进一步以此为根据,正确解释西周关联古文献和金文等中的诸多月相记录,则不但可复原古本竹书纪年的西周诸王年代,而且能够弄清西周铜器铭文的正确年月日。

本论文的目的在于以商周交界的武王克商年(BC1018年*参见董作宾:《武王伐纣年月日今考》,《董作宾先生全集》甲编第一册,艺文印书馆,1977年。天文历法方面有造诣的董作宾先生在该论文中主张武王克商日是BC1111年3月2日(甲子),在第113页中也提到了非常重要的历法上的观点。“日食和月食的周期, 在93年后,四分历法中,也是可以重演的。……这93年,是朔日干支,月建,日月食三种天象据点联合的大周期,确实给予了年代学上一个威胁。”然后,他对于BC1111年3月2日的下移93年,揭示为“西元前1018年,殷正月庚寅朔,二月己未朔”。因此,如果他认知了帝辛末期五星聚房发生年度BC1019年,又极其重视了古本竹书纪年的“自武王至幽王二百五十七年”记录,他理所当然地会把武王克商年修订为BC1018年。)和武王元年(BC1028年),以及古本竹书纪年的“自武王至幽王二百五十七年”*《史记·周本纪》裴骃《集解》引《汲冢纪年》曰:“自武王灭殷以至幽王,凡二百五十七年也。”从武王克商前五星聚房发生年(BC1019)来看,裴骃集解的“自武王灭殷”是大误记。《通鉴外纪》卷三的“《汲冢纪年》曰:自武王至幽王二百五十七年。”是对的。记录为准,重新复原残缺过甚的古本竹书纪年西周诸王年代,并且弄清西周史之正确年代。复原搞清过程中,将寿星天文历V5.04和张培瑜先生的《中国先秦史历表》,董作宾先生的《西周年历谱》作为比较和分析的工具。

在弄清西周史之准确年代的过程中,对于古本《竹书纪年》上的同一事件有多个不同年度时,选择其中合理的,而伪书理所当然地排除在外。因为,伪书会带来误解并引起学术上的大混乱。例如,《今本竹书纪年》的编者将武王元年设定为BC1061年、武王克商年设定为BC1050年(辛卯),而武王元年和西周末年BC771的间隔是290年,克商年和BC771的间隔也是279年,与古本竹书纪年的“西周257年”记录不一致,因此,《今本竹书纪年》是明确的伪书。并且,《今本竹书纪年》中,将帝辛时的五星聚房记录为“帝辛32年”(BC1071),这也与BC1019年的五星聚房事实不一致,这是其作为伪书的强有力证据。

一、武王(BC1028—1012)

BC1029年:文王薨,武王即位。武王登位,太公望任太师,周公旦做辅相,还有召公、毕公等人辅佐帮助,以文王为榜样,承继文王的事业。

BC1028年:武王元年(癸丑)。

BC1019年9月17日:10年(即位基准11年)五星聚房*参见李银姬:《西周天象和绝对年代》第276页,《自然科学史研究》第19卷第3期(2000年)。从公元前1150年至公元前1000年的150年间,五星曾5次聚在一起,它们全部发生在20度以内。公元前1099年和1021年,五星虽聚于天球上,但因其位于太阳的前后,所以在地上无法观测到五星合聚。那么以五星合聚为依据定义“伐纣之年”的范围可以缩小为公元前1059年、1039年、1019年。其中“五星”聚于“房宿”之年却只有公元前1019年,所以这一年就可简单地定义为“伐纣之年”。。

BC1019年12月18日:殷历十二(壬子)月戊午日,周师孟津渡河(大将军姜太公。战略上,武王还未出发自周),金星昼见*参见朴大锺:《武王克商前帝辛占星陶文与H11:1帝辛卜辞》第67页,大锺语言硏究所,2014年。金星昼见经天现象的公元前1019年12月17日起至12月25日的期间就是周師渡过孟津的时期,实在令人惊叹。如此,天以其天体现象给了周国天命的信号,同时也给了商国以因革命而来的灭亡的信号。。(《史记·周本纪》:第十一年十二月戊午日,军队全部渡过盟津,《吕氏春秋·慎大》:“吾国有妖。昼见星而天雨血,此吾国之妖也。”)

BC1018年1月19日:十一年庚寅*参见“武王伐纣年月日今考”,《董作宾先生全集》甲编第一册,艺文印书馆,1977年。对于古本《竹书纪年》的这“庚寅”,董作宾先生指出:“庚寅乃晋人据各王积年依东汉以来干支纪年法推算注入者。”如果董先生的这些推断是正确的,那么“庚寅”竹书纪年原文中并不存在,是在后代被晋人所插入的,应当删除。《竹书纪年》被埋藏于魏襄王的墓里。众所周知,干支纪年是萌芽于西汉初,始行于汉成帝末年,通行于东汉以后。殷末周初和魏襄王(?~BC296年)时期,60甲子的干支只有使用在“日”,并没有使用在“年”。因此,上述“庚寅”如果不是后代所插入的,那么可以把它认定为周师与殷商的边关部队开始交战的阴历1月朔日-“庚寅(BC1018年1月19日)”。,周始伐商。(《新唐书·历志》)

BC1018年1月21日:十一(即位基准12)年殷历一(癸丑)月壬辰(阴历初三日)旁死霸。商帝辛制造占星陶文红陶罐。

BC1018年1月22日:癸巳日,武王乃朝步自周。商帝辛在文武丁和帝乙的宗庙里举行祭祀。(《汉书·律历志》所引《尚书·武成》:“惟一月壬辰旁死霸,若翌日癸已,武王乃朝步自周,于征伐纣。”《H11:1帝辛甲骨卜辞》:“癸巳彝文武帝乙宗”)

BC1018年2月18日:庚申(阴历初二日)既死霸。

BC1018年2月22日:十一(即位基准12癸亥)年殷历二(周历3甲寅)月甲子日,周武王率西夷诸侯,败之于牧野。武王亲擒帝受于南单之台,遂分天之明。(《利簋》:“武王征商,隹甲子朝。”,《逸周书·世俘》:“越若来二月既死霸,越五日甲子,朝至接于商。”,《尚书·武成》:“粤若来三月[当作二月庚申]既死霸,粤(越)五日甲子,咸刘商王纣。”)

BC1018年3月1日:“辛未,王在阑师,赐有事利金”(《利簋》)

BC1018年4月4日:殷历三(周历四)月十七日乙巳,既旁生霸。

BC1018年4月9日:殷历三(周历四)月二十二日庚戌,武王燎于周庙。

BC1018年4月10日:殷历三(周历四)月二十三日辛亥,武王祀于天位。

BC1018年4月14日:殷历三(周历四)月乙卯二十七日,武王乃以庶国祀馘于周庙。“惟四月(当作三月)既旁生霸,粤(越)六日甲戌,武王燎于周庙。翌日辛亥祀于天位。粤五日乙卯,乃以庶国祀馘于周庙。”(《尚书·武成》)

BC1016年:十三(乙丑)年,武王访于箕子。“惟十有三祀,王访于箕子。”《尚书·周书·洪范》,“武王已克殷,后二年,问箕子殷所以亡。箕子不忍言殷恶,以存亡国宜告。武王亦丑,故问以天道。”(《史记·周本纪》)

BC1015年1月28日:十四年己丑月十四日乙卯,武王命保及殷东国五侯。(《保尊、保卣》:“乙卯,王命保及殷东国五侯……”)

BC1015年:“武王既克殷三年,王弗豫有迟。”《清华简·金縢》,“周公归,乃纳册于金滕之匮中。王翼日乃瘳。”(《尚书·周书·金縢》 )

BC1012年*这年(BC1012)以《书经·召诰》成王七年(周公摄政7)“惟二月即望、越六日乙未、王朝步自周”的BC1005年为准,是逆运算获得的结果。:十七(己巳)年,武王崩。在位共17年。“武王伐殷克之,七年而崩。”《管子·小门》,“既克纣六年,而武王崩。”(《逸周书·明堂解五十五》),“乃岁十二月崩镐。”(《逸周书·作洛解四十八》 )

二、西周月相用语的真相

为了正确复原西周史纪年,先决必备条件是对于西周当时月相用语正确理解的准确天文历法掌握。众所周知,西周月相用语中,虽然有初吉、朏、霸、望、哉生明、既望、既生霸、既死霸、旁生霸等,但是给后世带来概念性混乱的关键词理所当然是‘霸’和其派生语。

霸 → 既死霸、既旁死霸、旁死霸、既生霸、既旁生霸、旁生霸、哉生霸

这种混乱的根源,如同在“二月既死霸,越五日甲子”中,长期妨碍理应是定点(定于一日)的西周月相用语的明确认识的关键是对许慎的《说文解字》内“霸”的误解,其次是应用许慎之说而生的王国维的“四分一月”说。

2.王国维《生霸死霸考》: ⑴初吉(1—7·8日),⑵既生霸(8·9—14·15日),⑶既望(15·16—23日),⑷既死霸(23—晦)。

在汉字文化圈中,没有人不清楚“朔”是指阴历每月1日,“望”指阴历每月15日。但如同上面所看到的,后汉人许慎与前汉历法专家刘歆的“死霸,朔也。生霸,望也*《汉书·律历志》引刘歆《三统》:“死霸,朔也。生霸,望也。””说法完全相反,将其说成“霸=生霸=生魄=2·3日”,这给后世带来了很大的混乱。如果现代人中有人把“朔”认为是1—7日或者1—14日的公名而不是1日的定点名的话,此人会被认为是愚人。

2009年3月14日,“周公庙考古工作汇报暨新出西周甲骨座谈会”在北京大学赛克勒博物馆举行。当场冯时说道,“此次又新发现了‘旁生霸’,这是出土文献中新见的月相名。”李零曰“通过周公庙甲骨,印证了文献中所说的月相记日法。”,而夏商周断代工程的首席科学家和专家组组长李学勤的发言如下:“这里出土的月相同其他出土文献一样是定点的,但后来变为不定点,是需要研究的问题。*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信息网 http://www.sinoss.net/2010/0406/20160.html”这与早些时候认定为“总结起来,可以说周朝初年就有了定点月相方法”[4]的董作宾先生的视角一脉相通。

那么周朝初年定点月相的真相究竟是什么?查看从帝辛末期特殊天文现象‘五星聚房’发生日导出的上记武王条项的下列记录,其真相即可显现。

㈠BC1018年1月21日:壬辰(阴历初三日)旁死霸。

㈡BC1018年2月18日:庚申(阴历初二日)既死霸。

㈢BC1018年4月4日:乙巳(阴历十七日)既旁生霸。

㈣BC1015年1月30日:丁巳(阴历十六日)既望。

以这些证据为依据,可以整理西周月相用语如下。

望:阴历每月十五日顷。承大月十五日,承小月十六日。

生霸:望也(十五和十六日)。月满则亏,望月乃是生发变形的时候。

死霸:朔也(阴历每月1日)。望月之变形死灭的时候。

初吉:朔也(阴历每月1日)。《毛传》“初吉,朔日也。”

月吉:每月初吉之略语,月吉即初吉。董作宾证明,见《周金文中生霸死霸考》。

既吉:既初吉之略语,既即已,故初吉之次日也。阴历初二日。

既望:既即已,故望之次日也。承大月十六日,承小月十七日。

既生霸:既望之同义词。承大月十六日,承小月十七日。

既死霸:既即已,故死霸之次日也。阴历初二日。

既旁生霸:旁即侧,故既生霸之次侧日也。阴历十七日或十八日。

旁生霸:既旁生霸之略语。阴历十七日或十八日。

既旁死霸:旁即侧,故既死霸之次侧日也。阴历初三日。

旁死霸:既旁死霸之略语。阴历初三日。

既眚霸:既生霸之同义词(眚即月霸生)。承大月十六日,承小月十七日。

始生霸:生霸之同义词。霸之始生的时候。阴历十五日或十六日。

始死霸:死霸之同义词。霸之始死的时候。阴历初一日。

哉死霸:始死霸之同义词。阴历初一日。

哉生霸:哉,始也。故始生霸之同义词。阴历十五日或十六日。

哉生明:月之明部始生的时候。生霸的反义词是生明。阴历三日顷。

朏:《毛传》月三日明生之名。《说文》月未盛之明也。周书曰,丙午朏,徐灏注笺:月朔初生明,至初三乃可见,故三日曰朏。

需要注意的是,查看古文献或者周代金文记录的月相用语时,应以上述定点为基准,但必须考虑到人的肉眼与望远镜相比较存在的局限和误差。但是,因一直把定点日放在心头,所以古代人的记录误差容许范围应该在顶多‘前后(±)1—2日’程度。 有必要想着在汉语中“前天”表示-2日(the day before yesterday),“后天”表示+2日(the day after tomorrow)。

可总结如下:西周金文中各种月相词语是以定点日为基准的记录,由于柔和的思考方式,对于有些定点月相,除了⑴一定点日之外,如同现代人将‘望’理解成“月圆,农历每月十五日前后”一样,也用作⑵定点日前后(±1—2日)的意思,到西周晩期也用作⑶定点日后(西周初期‘越几日’的省略)的意思。

三、成王(BC1011—985)

BC1012年:武王崩,成王即位,周公摄政。

BC1011年:成王元年(庚午),周公摄政元年。

BC1012年4月9日:周历五月朔之1天前。“五月哉死霸壬午肜祭”(《周公庙卜辞》)

BC1007年3月18日:成王五年,周历四月二日(丙戌)。“唯王初壅,宅于成周。……在四月丙戌……用作庾公宝尊彝。唯王五祀”(《何尊》)

BC1005年:成王七年,周公摄政七年。

BC1005年3月11日、16日:殷历二月十八日(庚寅)、二十三日(乙未)。“惟二月既望,越六日乙未,王朝步自周则至于丰。”(《尚书·周书·召诰》)

BC1005年3月27日、29日:殷历三月四日(丙午)、六日(戊申)。“惟太保先周公相宅,越若来三月惟丙午胐越三日戊申,太保朝至于洛,卜宅,厥其得卜,则经营。”(《尚书·周书·召诰》)

BC1005年12月14日:周历十二月三十日(戊辰)。“戊辰,王在新邑……王命周公后,作册逸浩,在十有二月。惟周公诞保文武受命,惟七年。”(《尚书·周书·召诰》)

BC986年9月17日:成王二十六年周历十月初吉(庚辰)的一天前(己卯)。“隹二十又六年十月初吉己卯”(《番匊生壶》 )

BC986年9月17日:成王二十六年周历十月初吉的一天前己卯。“隹二十又六年十月初己卯”(《倗叔壶》 )

BC985年4月29日、30日:二十七(丙申)年,成王崩。在位共27年。殷历4月19日(甲子)、20日(乙丑)。“惟四月哉生魄,王不怿。甲子,王乃桃頮水。越翼日乙丑,王崩。”(《尚书·周书·顾命》)

四、康王(BC984—971)

BC985年:成王崩,康王即位。

BC984年:康王元年(丁酉)。

BC984年1月20日:元年周历二月十八日庚寅。“隹元年二月既望庚寅”(《师询簋》)

BC979年:康王六年,齐太公望卒。《太公吕望表》,(《金石萃编》卷二五)

BC973年4月29日:康王十二年,周历六月初地丁卯。“隹十又二年初吉丁卯”(《永盂》)

BC973年5月2日、4日 :十二(戊申)年。周历六月四日庚午、六日壬申。“惟十有二年六月庚午朏。越三日壬申,王朝步自宗周,至于丰。”(《尚书·周书·毕命》)

BC971年:十四(庚戌)年,康王崩。在位共14年。

成王—康王(BC1011—971年):1011-971=40年。《纪年》曰:成康之际,天下安宁,刑措四十年不用。(《文选·贤良诏》注)

五、昭王(BC970—951)

BC971年:康王崩,昭王即位。

BC970年:昭王元年(辛亥)。

BC967年7月20日、8月6日:昭王四年周历八月初一庚申、十八日丁丑。“静省南国相,八月初吉庚申至,告于成周,月既望丁丑,王在成周。”(《静方鼎》)[5]

BC966年2月15日:昭王五年周历三月初三庚寅。“隹五年三月既死霸庚寅”《兮甲盘》,“隹五年三月初吉庚寅,王在周师录宫。”(《谏簋》)

BC959年:昭王十二年。“隹王十又二祀”(《害夫簋》*记录了佋(昭)王之生称王号的《宗周钟(钟)》记述周昭王派兵战胜南方服子后,服子及南夷、东夷26个邦来朝事。此钟和簋是西周昭王时期青铜器断代的标准器。)

BC959年1月13日:昭王十二年,周历正月十七日甲午。“正月既望甲午,…隹十又二年。”(《大师虘簋》)

BC959年3月10日:昭王十二年,周历三月十五日庚寅。“隹王十又二年三月既望庚寅”(《走簋》 )

BC958年5月12日:昭王13年,周历六月初一己亥之1天前。“隹王十又有三年六月初吉戊戌,王在周康宫新宫。”(《望簋》 )

BC955年6月22日:昭王十六年周历七月十四日乙未。“隹十又六年七月既生霸乙未”(《伯克壶》)

BC955年8月22日:昭王十六年周历九月十七日丙申。“隹王十又六年九月既生霸丙申*参见张闻玉:《关于士山盘》,2002年。士山盘铭文历日当是“唯王十又六年九月既生霸丙申”,不是“甲申”。,王在周新宫*这里的“新宫”应指吴虎鼎銘文中的“佋(昭)宮”,昭王所设立的庙。。”(《士山盤》)

BC955年:昭王十六年,伐楚荆,涉汉,遇大兕。(《初学记》卷七地部下)

BC952年:昭王十九年,天大曀,稚兔皆震,丧六师于汉。(《初学记》卷七地部下)

BC951年:二十(庚午)年,昭王崩。在位共20年。《太平御览》卷八七四咎微部:“周昭王末年,夜有五色光贯紫微,其年,王南巡不返。”《史記·周本纪》:“昭王南巡狩不返,卒于江上。其卒不赴告,讳之也。”

六、穆王(BC950—926)

BC951年:昭王崩,穆王即位年(庚午)。筑祗宮於南郑。董作宾曰:似是昭王自十六年伐楚,至十九年丧六师,苦战3年,死于汉水,穆王闻讯即位。故可能穆王元年即昭王崩年,以昭王元年计之。(《西周年历谱》 )

BC950年:穆王元年(辛未)。

BC948年2月24日:穆王三年周历三月初二甲戌。“隹三年三月初吉甲戌”(《师晨鼎》、《师俞簋盖》)

BC948年4月25日:穆王三年周历五月初三甲戌。“隹三年五月既死霸甲戌”(《颂鼎、壶、簋》)

图2:《吴虎鼎》銘文。放大部分并非夷字,而是佋(昭)字。在『人』右边看见上下反書的『召』字 。

BC945年2月22日:穆王六年周历三月初在三丁亥。“隹三月初吉丁亥,……穆穆王蔑长甶”《长甶盉》

BC941年7月30日:穆王十一年(即位年基准),周历九月初一己丑之2天前。“隹十又一年九月初吉丁亥”(《师嫠簋》)

BC938年:穆王十三年,西征,至于青鸟之所憩。《艺文类聚》卷九一鸟部

BC934年:《穆天子传》注:穆王十七年,西征昆仑丘,见西王母。其年来见,宾于昭宫。《广韵》卷一(二十二元):“穆王十七年,起师至九江,以鼋为梁。”

BC933年12月14日:穆王十八年,周历十三月阴历十六日丙戌。“隹十有八年十又三月既生霸丙戌,王在周康宫佋(昭)宫”《吴虎鼎*在《夏商周断代工程1996-2000年阶段成果报告:简本》第22页中,把“康宫佋(昭)宫”的“佋(昭)”字误以为是“夷”字。而且周宣王18年(BC810)13月的既生霸并非‘丙戌’,而是壬戌(阴历16)或癸亥(阴历17)日。参见《逨盘》銘文中“佋(昭)王”的“佋(昭)”字。》

BC929年:穆王二十三年(即位年基准)。“隹九月,王才宗周令盂。王若曰:“盂,不显玟王受天有大令,在珷王嗣玟乍邦。……隹王廿又三祀。”《大盂鼎[6]》

BC927年7月14日:穆王二十五年(即位年基准)周历八月甲申(阴历十六日)。“隹八月既望,辰在甲申,昧爽。隹王廿又五祀。”(《小盂鼎》)

BC926年:二十五(乙未)年,穆王崩。在位共25年。

武王元年—穆王末年(BC1028—926年):自周受命至穆王百年,非穆王寿百岁也。(《晋书·束皙传》)

七、共王(BC925—903)

BC926年:穆王崩,共王即位。

BC925年:共王元年(丙申)。

BC925年5月7日:共王元年周历六月初一丁亥。“隹王元年,王在成周,六月初吉丁亥”(《郑季盨》)

BC924年1月2日:共王二年。周历二月初吉(甲申)的3日之后,2月4日丁亥。“隹二月初吉丁亥,……隹王二祀。”(《吴方彝盖》 )

BC924年1月30日:共王二年。周历三月初二乙卯。“隹三月初吉乙卯,……隹王二祀。”(《趩尊》)

BC923年4月1日:共王三年,周历四月十五日辛酉。“隹王三祀,四月既生霸辛酉,王在周,格新宫。”(《师遽簋盖》)

BC920年12月4日:共王七年,周历正月初一乙酉前1天。“隹王七年正月初吉甲申,王命伐遗鲁侯。”(《伐簋》)

BC919年9月12日: 共王七年周历十月丙寅(阴历十六日)。“隹七年十月既生霸,王在周般宫。”(《7年趞曹鼎》)

BC911年4月19日:共王十五年周历五月壬午(阴历十六日)。“隹十又五年五月既生霸壬午, 龏(共)王在周新宫。”(《15年趞曹鼎》)

BC903年:二十三(戊午)年,共王崩。在位共23年。

八、懿王(BC902—893)

BC903年:共王崩,懿王即位。

BC902年:懿王元年(己未)。

BC902年:“懿王元年,天再旦于郑。”《太平御览》卷二天部。

夏商周断代工程(2000) 把古本《竹书纪年》中的“天再旦”看做由于日食原因,对公元前1000―前840年间的日食进行全面计算,得出公元前899年4月21日的日食可以在西周郑地(今西安附近的华县或风翔)造成天再旦现象。[7]

图3 公元前899年4月21日的日食。

然而,通过《寿星日月食》来确认的结果表明,如图所示,在前899年4月21日早晨的日食,日食带西端在山东省,陕西省是根本不可能看到天再旦的。

在前871年10月6日早晨,在郑地可看到因日食引起的天再旦景象。但是,公元前871年是厉王的在位年,不是懿王。这样的天文历法的结果足以证明古本《竹书纪年》中的“天再旦”不是由于日食。大白天变成暗无天日的天再旦现象不仅仅可由日食引起, 还可由浓密的乌云、强劲的沙尘暴等引起。那么,怎样才能知道懿王元年的绝对年代呢? 通过近年新资料《畯簋》铭文可以知道那一年。

BC899年8月19日: 懿王四年,周历九月初三丁亥。“隹王四祀九月初吉丁亥”(《师酉鼎》)

BC894年12月18日:懿王十年,周历正月初一日甲寅。“隹十年正月初吉甲寅……今朕丕显

考龏(共)王既命女(汝)更乃且考事。”*朱凤瀚对《畯簋》铭文作了如下叙述[8]:铭文中,记录王册命语中有“今朕不显考龏(共)王既命女(汝)更乃且考事”句,由此可知,时王即共王之子懿王。铭文既记王年为“十年”,则懿王在位年必不会少于十年。这样一来《夏商周断代工程1996-2000年阶段成果报告(简本)》所刊布的《西周金文历谱》中,将懿王在位年数定在前899至前892,共八年时间,即必须要调整了。调整的方法无非是两种,一种是向下延长,一种是向上,冲破前899懿王元年的设置。如保留懿王元年为前899的说法,则只能将懿王在位年下延。依此,懿王十年即前890年。但从历表上看而,前890年正月丙申朔,十九日甲寅,与簋铭所言历日“正月初吉甲寅”不合,因为从迄今所见西周金文资料提供的“初吉”时日范围(多在每月上旬,即初一至十日的范围内),无论怎样,皆不会晚到十九日。这种情况表明,从金文历谱角度来看,以前899为懿王元年的设置,也有改动的必要了。(朱凤瀚:《关于西周金文历日的新资料》,《故宫博物院院刊》2014年06期,第12页。)(《畯簋》)

图4 畯簋铭文。“隹十年正月初吉甲寅…今朕丕显考龏(共)王既命女(汝)更乃且考事”

BC893年:十(戊辰)年,懿王崩。在位共10年。

九、孝王(BC892—887)

BC893年:懿王崩,其叔孝王即位。

BC892年:孝王元年(己巳)。

BC893年4月16日:即位元年周历五月初二甲寅。“隹元年五月初吉甲寅”(《元年师兑簋》)

BC892年2月16日:周历三月十四(庚申)日。“隹王元年三月既生霸庚申”(《逆钟》[9])

BC889年8月26日:孝王四(壬申)年周历八月初一日丁亥。“隹四年八月初吉丁亥”(《散季簋》、《散伯车父鼎》)

BC887年:六(甲戌)年,孝王崩。在位共6年。

十、夷王(BC886—880)

BC887年:孝王崩,懿王子夷王即位。

BC886年:夷王元年(乙亥)。

BC886年8月11日:夷王元年周历九月十八日丁亥 “隹王元年九月既望丁亥。”(《师簋》)

BC885年:夷王二年,蜀人、吕人来献琼玉,宾于河,用介圭。(《太平御览》卷八五皇王部)

BC884年:夷王三年,王致诸侯,烹齐哀公于鼎。(《太平御览》卷八五皇王部)

BC883年12月16日:夷王五年,周历正月一日庚戌。“隹正月初吉庚戌,…王五祀。” (《五祀卫鼎》)

BC881年1月4日:夷王六年,周历二月初一甲戌。“隹六年二月初吉甲戌,王在周师彔宫。”(《宰兽簋》)

BC881年6月27日:夷王六年,周历八月初一辛未之2天前。“隹六年八月初吉己巳。”(《史伯硕父鼎》)

BC881年12月9日:夷王七年(即位基准),周历十三月十六日甲寅。“隹王七年十又三月既生霸甲寅。”(《牧簋》 )

BC880年:七(辛巳)年,夷王崩。在位共7年。夷王七年,冬,雨雹,大如砺。(《北堂書鈔》卷一五二天部)

十一、厉王(BC879—842:共和摄政841—828)

BC880年:夷王崩,厉王即位。

BC879年:厉王元年(壬午)。

BC880年4月8日:厉王即位元年,周历四月十八日甲寅。“隹王元年四月既生霸,王在淢,甲寅。”(《元年师旌簋》)

BC878年1月1日:以即位年为准,厉王三年周历二月一日丁亥。“隹三年二月初吉丁亥。”(《三年师兑簋》)

BC877年3月11日:厉王三年。周历三月既生霸丁酉后(越5天)壬寅。“隹三年三月既生霸壬寅。”(《卫盉》)

BC877年3月23日:厉王三年。周历四月初一庚戌后(越4天)甲寅。“隹王三年四月初吉甲寅,仲太师佑柞,……司五邑甸人事。”(《柞钟》)

BC864年8月18日:厉王十六年。周历九月初一壬辰之2天前。“隹十又六年九月初吉庚寅。”(《克鎛、钟》)

BC861年4月5日:厉王十九年周历四月十五日辛卯。“隹十又九年四月既望辛卯。”(《遤鼎》)*参见郑源镛:《“郑”字与郑姓的来龙去脉(二)》,郑氏论坛,2013。《遤鼎》铭伯、邰伯、(邰)遤应是祖孙三代,其中邰伯就是(郑)寰,(邰)遤就是(郑)遤。按照邰姓家谱,邰贵是从邰地迁徙到河南南阳的邰姓始祖,综合起来,邰郑家族的来龙去脉大体如下:新一代逢公……郑伯(懿、孝)-(郑)寰、邰伯(夷)-(邰)遤(厉)-郑姜伯(宣)-邰贵(幽)。

BC853年3月1日:厉王二十七年。周历三月八日戊戌(既生霸前8天)。“隹廿又七年三月既生霸戊戌”(《卫簋》)

BC850年3月22日:厉王三十年,周历四月初一甲戌。“隹卅年四月初吉甲戌”(《虎簋盖》)

BC850年3月30日:厉王三十年,周历四月九日壬午,既生霸前7天。“隹卅年四月既生霸壬午”(《吴盉》)

BC848年1月28日:厉王三十二年,周历三月初一壬辰。“隹卅又二年*鬲攸从鼎銘文并非卅又一年,而是卅又二年。三月初吉壬辰”(《鬲攸从鼎》[10])

BC847年7月21日:厉王三十三年,周历八月既死霸乙酉后(越7天)辛卯(阴历8)。“隹卅又三年八月既死(霸)辛卯”(《伯窥父盨》)

BC843年10月27日:厉王三十八年(即位年基准),周历十二月初二庚寅。“隹卅又八年*膳夫克盨銘文并非十又八年,而是卅又八年。十又二月初吉庚寅,王在周康穆宫。”《膳夫克盨》

BC842年:厉王出奔于彘,共伯和即位。共和乃是共伯和的简称, 并非二人, 而是一人。(《晋书·束皙传》:“王既亡,有共伯和者摄行天子事。”《史记·周本纪》索隐:“共伯和干王位。《庄子·让王》释文:共伯和即干王位。《通鉴外纪》卷三: 共国之伯名和,行天子政。”)

BC841年(周历正月初一即为BC842年12月13日壬午):共伯和摄政元年*参见王辉、刘军社、刘怀君:《宝鸡眉县杨家村窖藏单氏家族青铜器群座谈纪要》,《考古与文物》2003年第3期。王辉:《逨盘铭文笺释》《考古与文物》2003年第3期。夏商周断代工程虽没有解决共和问题,但将其作为周厉王之后的独立纪年。2003年,西周青铜逨盘在陕西眉县杨家村出土,其铭文显示周厉王之后就是周宣王,共和时期不独立纪年,再度引发了共和的争论。。

BC839年5月4日:厉王四十二年(即位年基准),周历五月十七日乙卯。“隹卌又二年五月既生霸乙卯”《42年吴逨鼎[11]》

BC838年5月31日:厉王四十三年(即位年基准),周历六月二十五日丁亥。“隹卌又三年六月既生霸丁亥*在日历体系上确认到“六月既生霸是戊寅日”,理所当然的“既生霸丁亥”就成“既生霸(頃)丁丑” 的误记或者“既生霸后(越十日)丁亥”的意思。”《43年吴逨鼎》

BC828年:五十二(癸酉)年,厉王崩。在位共38年。以崩年为准,在位共52年(38+共和摄政14)。

十二、宣王(BC827—782)

BC828年:厉王崩,宣王即位。

BC827年:宣王元年(甲戌)。

BC827年2月5日:周历三月初一庚寅。以即位年为基准,“隹二年三月初吉庚寅”(《王臣簋》 )

BC827年5月20日:周历六月十七日甲戌。“隹元年六月既望甲戌”(《 师虎簋》)

BC827年5月21日:周历六月十八日乙亥。“隹王元年六月既望乙亥……隹王四月既生霸辰在丁酉(BC826年4月8日:周历四月十四日丁酉)”(《曶鼎》)

BC821年12月20日:宣王九年(即位基准),周历正月既死霸庚辰。“隹九年正月既死霸庚辰”(《九年卫鼎》)

BC817年12月6日:宣王十二年,周历正月初吉(戊子)的一天前(丁亥)。“隹十又二年正月初吉丁亥”(《虢季子白盘》)

BC793年12月23日:宣王三十七年(即位基准),周历正月初一后(越13日)庚戌。“隹卅又七年正月初吉庚戌”(《善父山鼎》)

BC782年:四十六(己未)年,宣王崩。在位共46年。

十三、幽王(BC781—771)

BC782年:宣王崩,幽王即位。

BC781年:幽王元年(庚申)。

BC779年2月1日:即位年基准幽王四年,周历二月十七日戊戌。“隹四年二月既生霸戊戌”(《四年兴盨》)

BC774年:幽王八年,立褒似之子曰伯服,为太子。(《太平御览》卷一四七皇亲部)

BC774年12月14日:幽王九年周历正月初三庚辰。“隹九年正月既死霸庚辰”(《卫鼎》)

BC772年:幽王十年九月,桃杏实。(《太平御览》卷九六八果部)

BC771年:十一(庚午)年,幽王崩。在位共11年。

十四、西周王年表

如上所述,按考证复原的古本竹書纪年的西周王年表如下。

表1 西周王年表 单位;公元前

西周的起点乃是武王元年(BC1028),终点是幽王末年(BC771),其间隔(1028-771)为257年。而且第二代成王元年(BC1011)和第三代康王末年(BC971)之间的间隔(1011-971)为40年,而第一代武王元年(BC1028)和第五代穆王末年(BC926)之间(1028-926=102)为百余年,与古本竹书纪年的记录“自武王至幽王二百五十七年”、“成、康之际,天下安宁,刑措四十年不用”、“自周受命至穆王百年,非穆王寿百岁也”相一致。

[1]朴大锺.武王克商前帝辛占星陶文与H11:1帝辛卜辞[J]. 大锺语言硏究所,2014.

[2]朴大锺.从五星聚房与帝辛占星陶文看武王克商日[J].殷都学刊,2014,(2).

[3]朱右曾,黄永年. 古本竹书纪年辑证. 艺术中国网.

[4]董作宾.周金文中生霸死霸考[A].董作宾先生全集(甲编第一册)[C].台北:艺文印书馆,1977.

[5]刘启益.静方鼎等三器是西周昭王十六年铜器[J].中国历史文物,2009,(4).

[6]李山.大小盂鼎制作年代康王说质疑[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

[7]夏商周断代工程专家组.夏商周断代工程1996-2000年阶段成果报告:简本[A].北京:世界图书出版社,2000.

[8]朱凤瀚.关于西周金文历日的新资料[J].故宫博物院院刊,2014,(6).

[9]王辉. 商周金文[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6.

[10]郑捍马.月相正名及西周王年考[A].新诸子论坛[C].6.

[11]陈久金.吴逨鼎月相历日发现的重大科学意义[J].自然科学史研究,2003,(4).

[责任编辑:郭昱]

2017-01-10

朴大锺,男,韩国人,主要从事中国先秦历史与文化研究。

K224

A

1001-0238(2017)02-0044-10

猜你喜欢

阴历月相五星
La preservación del tejido de seda tradicional
建德五星
月相历
制作月相盒
阅读理解专练(三)
数读绍兴市“五星双强”两新组织
闰月的由来
守护那抹“五星红”
阴历与农历
解读你所不了解的月相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