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导入
2017-07-01郝树山
郝树山
【摘要】 新课程改革要求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如何“导课”是课堂革新和开展有效教学的前提。教师要导的好、导的巧,必须得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针对不同年级、不同教材,根据学生心理特征、知识结构、认知水平认真思考、精心设计。
【关键词】 新课程 导课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7)06-142-010
新课程改革要求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而一节课要收到好的效果,导课作为课堂教学的首要环节就显得非常重要。一节课有个好的导课语,就像一本书有个精彩的“楔子”,一场戏有个引人入胜的序幕,从而能够创设愉悦的学习氛围,扣住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强烈的参与欲,促使学生以最佳心理状态进入新课的学习。本文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新课改下历史课堂教学导入作一些粗浅的探讨。
一、关注时政热点,与现实相结合
历史的学科特点要求关注现实,关注社会,尤其是近期的时政热点。如我在讲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必修三《第18课新时期的理论探讨》时,以前是用《春天的故事》引入,但发现同学们反映一般,可能和他们喜欢的歌曲不是同一类型。所以有一次是这样导课的:在黑板上写出两组数字:1895、2010年,1901、2008年,提问学生在这些时间我国分别发生了什么大事,学生讨论后进行总结:1895年日本强迫清政府签定《马关条约》,割地赔款开口岸,2010年日本非法扣押我国渔船船长后近期被迫释放;1901年十一个国家强迫清政府签订了《辛丑条约》,2008年中国的奥运会开幕式有八十多个国家或地区的元首或首脑参加,我的问题是为什么会有如此鲜明的对比?(学生回答:国家强大了,国力增强了。)这样既复习了旧的知识,又与时政热点相结合,使得同学们的好奇心增强,从而增强学生学习这一课的兴趣。
二、通过笑话、谜语来导课
随着教育信息技术的发展,我们获得信息越来越方便,在导课中适当使用一些歌曲、图片、视频也能起到很好的效果。比如我在讲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必修《第23课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时,用一个笑话来导入,学生反映热烈:给大家讲一个笑话,一个幼儿园的小孩躲在厕所里吸烟,被老师发现,老师问他为什么吸烟,他低着头,深沉的回答:祖国未统一,心情很郁闷!这虽然是一个笑话,但祖国未统一的确是一个现实,这一节,我们就来学习《第23课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再者通过一些与历史有关的谜语导入新课,也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讲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课“贞观之治”》时,我选了谜语来导课:老子的学问通古今,唐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谜底是打三位皇帝(李渊、李世民、武则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三位皇帝的相关事迹,尤其是唐太宗开创的“贞观之治”。
三、用试题来导课,另辟蹊径
在讲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必修二《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这一课时,就用一个曾经做过的选择题来导入:北方地区流行这样的说法:人生有三宝,丑妻薄地破棉袄,这句话从本质上反映了什么样的经济形式。稍微分析一下:妻虽丑但可以织布,有她就是一个家;地虽薄也可以养家糊口;破棉袄说明条件简陋,生活困苦……(学生答小农经济)这种经济形式是什么时候产生的?又是什么时候开始解体的?他的解体会带来哪些影响呢?这一节我们就来学习《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四、从实际出发,导课要有针对性
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曾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喚醒和鼓励。”要以其所知,喻其不知。当然老师对所激励、唤醒和鼓励的学生实际情况要有所了解,要知道他们的知识结构、认知能力水平及其现状,你怎么设计问题、设计什么问题、效果如何都取决于你对他们的了解程度,所以导课要从实际出发,有的放矢。
五、解读课题,通过问题层层深入
古人曰:“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针对教材的重点难点,巧妙设疑,这样设疑导入,把学生的注意、兴趣、思维一下子吸引到所提的核心问题上来,并促使学生围绕核心问题阅读、思考,极大地诱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从而为整堂课的成功教学奠定基础。我在讲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岳麓版必修三《第13课挑战教皇的权威》这一课时,我就从题目开始,请问大家什么是“权威”?你敢挑战权威吗?今天我们学习一个人,他就敢挑战权威,他是谁?为什么要挑战?挑战后的结果又是什么呢?这一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13课挑战教皇的权威》。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的好:“教师不仅要教,而且要导。”但如何才能导的好、导的巧、导的恰到好处,关键在于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必须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知识结构、认知水平,针对不同年级、不同教材、不同时间、不同地域选择适当的方法,激发学生们的求知欲望,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最快地融入课堂。同时作为教师本身也要多关注时政热点,多读书、多看报、多思考,不断充实自己,做到心中有数,从而把历史课讲深、讲透、讲活。当然,新课程下历史教学如何导入新课,不仅仅局限于上述五种方法,比如还可以用成语、诗词、典故、谚语、对联、图片、视频等方法导入新课,而且各种方法之间可以相互融合,交叉使用,不必拘泥于某种模式。本文只是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点心得,仅供历史教学者参考,以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 参 考 文 献 ]
[1]岳凤书.《浅谈新课的导入》[J].成才之路,2007,(05).
[2]曲一线.《科学备考53同步新课标》[M].教育科学出版社,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第斯多惠、袁一安.《德国教师培养指南》[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4]张圣华.《叶圣陶教育名篇》[M].教育科学出版社第1版,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