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结合部农村初三学生的课堂管理研究
2017-07-01谢应辉
谢应辉
【摘要】 城乡结合部由于其特殊地理位置和人员组成,外界多是与之相关的多是负面的评论,教育中相当一部分学生存在着学习障碍,表现出厌学、课堂纪律涣散、沉迷网络、逃课、辍学等。本文旨在探究城乡结合部农村初三学生存在的问题,研究如何实现有效的课堂管理。
【关键词】 城乡结合部 初三学生 农村学生 课堂管理
【中图分类号】 G63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7)06-124-010
一、城乡结合部背景下农村初三学生教育问题
城乡结合部社区人地系统具有明显的城乡过渡性特点:地域的过渡性、人口与社会结构特征地过渡性、经济发展具有明显的多样化特点,在这样复杂的背景下加上家庭,学校和学生自身的特点,初三学生在课堂上也出现了许多问题。
1.家庭教育偏差致使学生学习得不到良好的基础教育与支持
家庭教育是教育人的起点和基点,具有早期性、连续性、权威性、感染性和及时性,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城乡结合部中学生家长大多数是来自农村,大都是务工者,本身的知识水平和文化程度不高,对教育的认知有限,大多数认为教育只是学校和学生自己的事情,且有的家长比较偏执而且走极端,要么严加干涉学生的行为,除了学习,其他的一切活动都不允许参与,否则认为是浪费时间和精力;或者则不闻不问,极少进行交流,期望值不高,极端化。这样使本身处在青春期的中学生,敏感、反感、叛逆的心理,促使种种不良行为也体现在了课堂之中。
2.学校教育资源配置不平衡使学生得不到好的教育环境
教育资源配置不平衡一直存在于我国教育中,体现为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城市和农村反差极大。处于城乡结合部中的教育由于监管和政策扶持不到,同样面临相关的问题。基础设施不完善,缺少相应的教育资源,加上城乡结合部频繁的流动人口,优秀的学生转至城市中好的学校,生源不稳定和流失现象也很严重。与之相对应的,优质教师资源也倾向于流向繁华经济发达的市区,如此形成不良的循环。俗话“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教育课堂中,教师即使专业素养如何高,教学技能如何精通,在缺失教育设施的环境中也很难施展,致使课堂教学形式单一、陈旧。
3.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
城乡结合部中文化设施缺失,周围环境多是鱼龙混杂的,初三学生还处于青春期,性格具有可塑性,容易受环境和同伴的影响。在课堂上学生可能更多地表现为迟到、早退、注意力不集中、不按时认真完成课后作业,学习的积极性、动力不足,在课堂上表现被动。加上初三学生受升学压的影响,基础薄弱,自身的矛盾冲击,或者面临于周围环境中的人一样早出晚归,辛苦工作的境况,课堂之中焦虑、忧心也同时存在,课堂之中很难集中精神听课、积极跟上教师的节奏。
二、城乡结合部背景下实现有效的课堂管理
在充分分析城乡结合部背景下农村初三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的种种问题以及原因,应该以产生的原因作为出发点,针对性,同时考虑现有的条件因素进行有效的课堂管理。
1.充分运用仅有的教育资源,创设良好的气氛
课堂教学效果不仅取决于教师怎么样交,学生怎么样学,还取决于一定的教学氛围与情景。良好的学习情景和氛围能够感染学生,使学生切实体会到学习的乐趣。由于在城乡结合部特殊环境中,加上来自农村的背景,学生课堂之后的学习氛围并不浓厚,甚至还受各种因素干扰,并不能专注地学习,课堂的教学氛围显得尤为重要。在有限的课堂设施尽可能地利用作用于课堂氛围营造。物质的,如教室的座椅、光線,可以适当变化传统的形式,用彩色的粉笔区分不同的知识点,鼓励组织学生抄写生字诗词、好文美文作为学习园地的展贴。心理的教学情境,教师通过诙谐幽默的方式创造舒适、轻松的氛围,充分和学生互动,气氛积极而活跃的课堂,学生容易融合在其中。
2.走进学生的生活和世界,了解学生需要
城乡结合部农村背景下的初三学生与一般的城里的学生不同,他们有很多的后顾之忧,包括家庭、周围环境和自身。即使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但是贫富差距依然存在,这种复杂环境下,有的学生可能担心最现实的经费的问题;有的学生可能一直是留守儿童;有的学生家长素质不高,有着错误的教导方式;其所处的环境与其行为表现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应当走进学生的生活,进行家访、课后谈心等方式,帮助学生从心理上解除心结与困惑。教师以自身的修养和举止,平易近人的态度了解学生的需要,树立良好的师者形象,在课堂上受到学生的尊敬,学生遵循教师的指导。
3.具体学生行为细分,针对性管理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具有特殊性,在课堂上的行为表现也不同。比如课堂思想不集中,低声讲话、做小动作,教师可以以简单的问题提问,回答正确,给以表扬,使正当行为得到强化,抑制不当行为。遇到突发的问题,教师应该冷静分析,以静制动,常见的情形是走进教室,发现教室十分混乱,采取以静制动,可以让学生突然发觉而集中精神安静。当学生课堂中做出违纪等行为,教师要就事论事,不应当羞辱学生,该环境下的初三学生心理层面更为复杂与敏感,抗逆心理、反叛心理都存在,需要具体应对。
4.发挥班干部的作用
实行班干部轮换担任,可以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责任意识、表率意识,从而规范自己的行为。班干部作为同龄同学角色的同时,也是朋友知己,在课后也可以一起活动。课堂上教师不可能看到每个学生的动作,班干部的及时提醒和表率可以起到关键运用。每个班干部和几位学生为一组,班干部发挥带头作用,建立本组的课堂常规,组间适当的关于课堂良好秩序、良好学习的竞争,争相进步。
综上,具体分析城乡结合部农村初三学生普遍存在的教育问题,通过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充分运用教育资源,了解学生需要,依据实际情况针对性管理,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可以实现课堂的有效管理。
[ 参 考 文 献 ]
[1]罗彩阳.浅议城乡结合部中学生课堂问题行为及其对策[J]中国教师2009(S2).
[2]安邦全.浅析城乡结合部初中学校的发展策略[J]甘肃教育2006(23).
[3]熊爱军.城乡结合部初中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