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课堂教学中进行生命性教育的探索
2017-07-01宋林光
宋林光
摘 要:根据新课程倡导的生命教育观,从营造民主和谐的氛围、尊重学生的差异、倡导探究性学习诸方面探索在生物教学中进行生命性教育的思考与做法。
关键词:生命性教育;教学氛围;学生差异;探究性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21-0106-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21.064
在新课程背景下,课堂应该充满生命活力,应该是学生绽放青春魅力的舞台,更应该是师生共同成长、体验生命历程的空间。课堂应以学生为主体,拥有民主的气氛,活动丰富多样,展现不同个性,让学生作为真正鲜活的个体,始终处于活动的状态。当学生在自由的空气里尽情地呼吸,在崎岖的知识小路上不停地追寻,课堂才是富有生命力的,才是让学生享受知识、追求生命意义的。生物学是研究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应该彰显生命的特点,构建富有生命特色的课堂,提升生命教育的质量,促进学生生命的发展。
一、营造民主和谐的氛围,凸显学生主体地位
刻板的课堂教学方式,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师道尊严式的师生关系成为传统课堂教学的特点。在新课程背景下,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前提下,这样的课堂形式桎梏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性,不利于学生知识和能力的提升,更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发展,更谈不上学生生命的发展。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课堂活动的参与者,精神的引领者。师生之间是互相尊重,彼此信赖的关系。所以,生物课堂应该是学生生命过程的经历,是愉悦的精神体验。要用丰富的生物知识滋养学生,用丰厚的精神思想引领学生,教师必须在生物教学中营造民主、和谐的氛围。
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教师必须明确学生在课堂中的中的主体地位,把课堂还给学生,把时间留给学生,把空间交给学生。学生有了自由驰骋的思想空间,才会敞开心扉、畅所欲言,课堂才会焕发生命的活力。比如,在学习《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时,让生物科代表负责组织一场辩论课,教师作为旁观者参与。学生根据所学的生物学知识,上网搜集材料,然后根据观点的异同组织成正方、反方。课堂上,两组学生各执己见,有理有据,课堂气氛非常热烈。在这样的氛围中,一向沉默内向、不善言谈的一位男学生,也勇敢站起来,表达自己的认识,而且观点新颖,言辞犀利,超乎大家的想象。实践证明,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放开手脚,学生思想不再受束缚,能够自由地去表达观点,学生的个性就会得以张扬,思维就会更加灵敏,生命就会得到滋养,对生命的认识就会提高。
二、开展探究性学习,提升生物科学素养
探究性学习是普通高中生物课堂的重要理念。生物学科是21世纪发展最快、最为前沿的学科,有着最强的時代信息。作为生物教师,引导学生以探究的精神研究生物科学的奥秘,是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重要途径。要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能够提升生命质量,培养学生良好的生物学科素养。
(一)在生物科学史中进行探究
在普通高中生物必修和选修教材中,有许多生物科学史的内容。它是生物发展历史的记录,是科学家探索生物科学的成果记载,是人类生物科学发展文明成果的结晶。学生进行探究科学史,可以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科学态度,敢于创新的科学精神。比如,在进行人教版必修模块《分子与细胞》中“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时,教师借助教材中的“科学史话”,作为探究学习蛋白质相关知识的问题情境,在呈现史料的基础上提问:1.你能从材料中获得哪些关于蛋白质的知识?2.胰岛素的结构有何特点,有什么样的功能?学生通过合作、讨论,总结要点,然后教师根据学生总结的情况追问:“氨基酸怎样形成蛋白质?”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自主探究学习相关内容,讨论、归纳蛋白质的结构层次。把问题的探究置于“科学家探索蛋白质人工合成”的背景,让学生探究蛋白质的知识。学生不仅获得了蛋白质的相关知识,经历了科学家研究蛋白质的过程,体验到了自然科学研究的艰辛。
(二)融实验于探究之中
生物科学是一门实验科学。教师必须重视生物实验教学。充分发挥生物实验教学的作用。教师要为学生提供真实的生物实验场景,提供探究的真实情境,将生物学知识放在真实的实验情境。有了实验的背景,学生就会在具体、直观的情境中主动探究。学习《分子与细胞》模块中“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内容,为教材的第一个探究性实验,依据新课程理念,根据学生的知识背景和学习能力,精心设计教学方案,科学安排探究环节,突出实验性和探究性。即分五个环节:预知实验原理的知识背景——自主参考教材实验步骤——自行选择实验材料——设计和实施实验方案——分析实验结果、得出正确结论。实验必须让学生亲自操作,经历实验过程,从中发现学习的秘密。学生通过实验探究,从中掌握了实验材料的选择,实验器具的运用,如何获取数据、如何分析数据并由此得到相关的结论。学生动手操作,亲自体验,从第一手材料中得到学习的成果,并探究到结论,彰显了学习的生命意义和价值所在。
三、凸显生命需要,尊重学生差异
每一个学生都是生命的主体,都有着鲜明的个性,必须充分尊重。要发现他们之间的差异,尊重他们的差异,并且利用他们的差异,发挥他们的优势。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差异是学生生命发展的需要。班级内有的学生长于实验,有的善于分析,有的则喜欢设计,教师针对这些学生的差异,结合他们的优势,让他们合作制作出非常精美的细胞模型、DNA结构模型。只要教师能够遵循教育规律,根据学生的差异,尊重每一个生命的需要,精心设计教学活动,为每一位学生提供更多展示才能的机会,潜移默化地提高他们的生物科学素养,每一个学生都能够获得发展和提高。
参考文献:
[1] 朱菁,李君.探究性学习——聚焦《生命科学》的教学生命性[J].生物学教学,2006(6):12-13
[2] 濮涛.在生物学教学中体验生命教育[J].生物学教学,2006(11):21-22.
[3] 王兴媛.让课堂涌动生命之花——谈生物课堂中“不曾预约”问题引出的人文教育[J].中学生物教学,2006(7):11-13.
[ 责任编辑 张宏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