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2017-07-01伍燕坤梁金凤
伍燕坤+梁金凤
【摘要】 党的十八大报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了高度概括,并提出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这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但由于多种原因,高中政治教学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普遍存在着简单化、教条化、脱节化等偏差,针对这些状况,本文就如何采取切实措施,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中政治教学的实施策略,为落实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供了具有可操作性的策略指导。
【关键词】 核心价值观 高中政治 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7)06-010-010
一、现状与问题
2013年12月23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加强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2014年4月3日,教育部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弘扬和培育作出有力部署。目前,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广大学生都基本知道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明确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的价值目标、价值取向、价值准则;增强了学生对社会主流价值和共同信念的归属感;在践行核心价值观方面有一定的自觉性,并全面支持核心价值的培育活动。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了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德育课程的性质和帮助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价值取向,但由于多种原因,高中政治教学在核心价值观教育也还存在一定问题,表现在:教师不懂得如何恰当“定位”,在“怎么”具体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上,缺乏有效操作策略,存在着简单化、教条化、笼统化、脱节化、时政化、空洞化、短期化、功利化等诸多偏差,教育效果不理想。
二、措施和路径
(一)细化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对应提炼核心价值观
在教学中先要分解、提炼课程教学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对情感态度价值观进行具体化改造,力求准确地把情感态度价值观对应为核心价值观,使核心价值观从高端走向真实、具体的每一节课中。
如经济生活第一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是:确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商品货币观念,树立正确地金钱观,正确地认识和使用金钱,树立正确的信用卡使用观。可以理解关健词为金钱观和信用卡的正使用,对应核心价值观为诚信和法治。再如经济生活第二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是: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日常经济生活的自主性和独立精神,尊重他人劳动、平等待人的精神。了解价值规律的作用,增强学生竞争意识,激发学习积极性,提高自身素质,适应激烈的社会竞争。可以理解关健词为自主、独立、平等待人和公平竞争,对应核心价值观目标为自由、平等、公正。
(二)设计体验活动课堂,内化生成核心价值观
在课堂上主要通过活动化的课堂来激起学生内心的情感体验,也就是通过组织课堂活动,把教师主导的“目标——策略——评价”过程与学生主体经历的“活动——体验——表现”过程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活动中作出价值分析和判断,在价值分析中展示观点,在比较中辩清观点,在探究活动中确认和提炼观点,逐步体验和内化生成核心价值观。
(三)教学内容生活化,升华点拨核心价值观
教师要对教材内容和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进行比照分析,就可以发现核心价值观就是政治课教材必须坚持的指导思想和重要内容,接着,对教材内容进行加工、整理,抓住教材中的教育点,联系时事和生活,将教学内容生活化,围绕学生关注的社会生活问题组织教学,充分挖掘教材中核心价值观的教育点,有意识地创造生活化的情境、生活化的氛围,设计生活化的问题,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思考人生中感悟,在升华中点拨感悟核心价值观的达成,从而使核心价值观目标在生动活、形象的教学情景中得以有效达成。
(四)拓展课外活动,全面践行核心价值观
核心价值观的真正有效达成,不是一节课一次体验活动就能达成,需要反复学习、渗透、强化等,这就需要教师整合各类资源,结合核心价值观内容,组织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如社会调查、小辩论、时事汇报、生活小电影等,与课堂教学建立互补关系,让学生在参与这些实践活动中,产生体验、获得感悟、养成态度、内化成核心价值观。
三、感悟和收获
(一)要以学生为中心
依据学生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变传统的直接灌输为主动的价值建构,变“把真理交给学生”为“带领学生去寻找真理”。心理学家认为,价值观是在需要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没有个体的需要,就没有价值观的问题。因此学生价值观的形成不是教师强加给学生的,是由学生的自身需要产生的‘
(二)核心价值观的养成是一个由浅入深的渐进过程
核心价值观的达成主要体现在思想观念和道德品质,重在体验和感受,贯穿在知识、能力目标的达成过程中;同时,核心价值观的达成过程,从接受开始、到明确、到喜欢、进而到成为一种核心价值信仰,是一个由浅入深的渐进过程。
(三)要避免学生的反感和抵触情绪
一旦出现反感和抵触情绪,要根据教学任务和学生的特征,适时调整教学方案。因为对核心价值观的形成过程中,有的学生对教学内容或活动的感悟,有些学生立即感受到,并能表现出来,有的学生现场并没有感受到,也没有表现出来,但一定时间,积累到一定程度,有可能顿悟并表现出来。
(本文系广东省2015年中小学教育科研能力提升计划(强师工程)项目课题《新常态下高中政治课教学中培育核心价值观的研究》(主持人伍燕坤,课题批准号2013YQJK242)研究成果。)
[ 參 考 文 献 ]
[1]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2]李彰有.《政治课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教学建议》[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2,(12):10-12.
[3]《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教基一〔2014〕4号文件).
[4]谢绍熺.中学思想政治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课堂实现策略[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