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传统三度叠置和弦的结构及听辨训练
2017-07-01权思
权 思
(西安音乐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1)
论传统三度叠置和弦的结构及听辨训练
权 思
(西安音乐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1)
在现有的《基础乐理》及《和声学》理论文献当中,对和弦的结构分析只是从根音层面上进行叠加梳理。比如,大小七和弦的结构分析为:以大三和弦为基础,根音至七度音为小七度音的和弦叫做大小七和弦。这样的结构分析,实际上忽略了由三音到七音之间已经构成了另外一个三和弦这个因素,而这个三和弦的结构和音响,随着转位又带来了新的变化。总之,忽略了这个因素的存在,将使我们不能够全面的认识和弦,运用和弦。本文力求将和弦中所包含的另外一层结构和音响,做更加细致的解剖和分析,供大家参考。
一、三度叠置的和弦结构及其基本特征
在调性音乐中,以某一级音做为基点,按照三度关系叠加起来三个音以上的结合叫和弦。(两个音为和声音程)它们的名称分别是:根音、三度音、五度音、七度音等。三和弦的特征音程是和弦的根音到三度音,因此称为三和弦。七和弦的特征音程是和弦的根音到七度音,因此称为七和弦。九和弦的特征音程是和弦的根音到九度音,因此称为九和弦。
在自然音程当中,三度只有大三度和小三度之分,五度则有纯五度和减五度之分。因此,按照三度叠置三个音的结合,只能排列出四种形式,既:大三和弦、小三和弦、减三和弦、增三和弦。
七和弦是在三和弦的基础上再叠加一个三度音程而形成,使和弦音的总数由原来的三个音增加为四个音。按照和弦构成的原则可分为以下几种七和弦:大小七、大大七、小小七、小大七、减小七、减大七、减减七、增大七、増小七、增增七。从十四个自然音程的范围来看,减七度已不在其列,因此,减小七、减大七、减减七、增大七、増小七、增增七的名称已经包含有了调性的概念。此外,按照三度叠置的原则,増小七的五度音和七度音已经不是自然音程的三度关系,而是变化音程的减三度。增增七的七度音与根音实质形成了八度重复音。因此,这两个和弦推算结果已经不能成立,可以先行去掉。
按照和弦推算的办法,九和弦应该是在七和弦的基础上再叠加一个三度,使和弦音增加到五个音。它们的名称应该是:大小大九、大小小九、小小大九、小小小九、减小大九、减小小九等等。前面已经分析过七和弦的结构,理论上可以构成很多种,但是音乐中并没有运用那么多。九和弦也一样,实际上在音乐中也并没有运用那么多种。由于九和弦音的总数已经超过了四个音,在听觉上显得比较浑浊。传统和声理论体系是建立在四部人声的框架之上,如果要运用九和弦,只能省略一个和弦音。
和声功能体系的完善是建立在调性的基础之上,要保证和声功能的正常运转,就必须是以主功能为中心,上属和下属作为辅助关系进行,各个和声功能的属性不能混乱。通过对大小调式体系各音级的推算,我们发现,只有在属音上,以及在调式的二级音上建立起来的九和弦,没有搅乱功能的属性。二级和弦是归属下属功能,在功能进行当中并没有要解决的任务,也没有明确的倾向性,而且和弦色彩浑浊,七音和九音又是主功能的根音和三音,有混淆功能之嫌,因此,被弃之不用或很少使用。剩下来只有属音上建立起来的九和弦了。属九和弦的和声功能属性纯正,不协和,紧张度高,保留了属七和弦的复功能性,有很强的倾向性,也具有很强的解决期待感。属九和弦可分为大属九和小属九和弦,也就是根音到九音为大九度的叫大属九,根音到九音为小九度的叫小属九。
二、调性和弦命名的科学性
和弦的名称是以和弦中最具特征的音程来命名的。
大三和弦的特征音程是根音到三度音之间形成了大三度,称之为大三和弦。小三和弦的特征音程是根音到三度音之间形成了小三度,称为小三和弦。减三和弦的特征音程是根音到五度音之间形成了减五度,应该称为之减五和弦。增三和弦的特征音程是根音到五度音之间形成了增五度,应该称之为增五和弦。但是,在自然音程中,没有增五度,因此,将减五和弦和增五和弦归纳到以三个音为结合的三和弦名称当中,这样的归纳是非常科学的,也是非常合理的,符合基本乐理中“简单明了”这个原则。(李重光《音乐理论基础》20页、154页)否则,就会出现:三和弦、五和弦、七和弦等等。
三和弦的第一转位叫六和弦。准确的说,三和弦的第一转位都应该叫三六和弦。因为三和弦转位后名称由来是从低音算起,一个音距离是三度,一个音距离是六度,称为三六和弦。后来,人们根据“简单明了”的和弦命名原则去掉了“三”,称为六和弦。但三和弦第二转位的名称命名则完全保留了下来,称为四六和弦。如果把原位三和弦名称的第一个字比喻成姓氏,(如:张王李赵)在转位后和弦名字的前面只要加上姓,就可以严格的分开每一种三和弦转位后的名称。姓氏的排列分别是:大、小、减、增。
三和弦结构表
七和弦的结构实质可以用两个三和弦重叠来分析。从根音算起向上一个三和弦,再从三音向上算起又是一个三和弦。七和弦都是不协和和弦,原因就是都包含有七度音程,也是和弦的特征音程。在和弦转位以后,特征音程就变为二度音程。它们的名称由来分别是:第一转位是从和弦的低音算起,二度音程与低音的关系一个是五度,一个是六度,称为五六和弦。第二转位是从和弦的低音算起,二度音程与低音的关系一个是三度,一个是四度,称为三四和弦。第三转位是从和弦的低音算起,二度音程与低音的关系直接是二度,称为二和弦。如果把七和弦名称的前两个字比喻成姓氏,(复姓。类似于欧阳、呼延、东方等等)在转位后和弦名字的前面只要加上姓,就可以严格分开所有转位后的和弦名称。姓的排列分别是:大小、小小、减小、减减、增大等等。然而,和弦的形成和运用要符合调式规范化的需要。在大小调体系的形成到确立过程中,特别是和声理论体系的确立过程中,有一些七和弦便不再独立使用了,留下了我们常见的四种七和弦:大小七、小小七、减小七、减减七。
七和弦结构表
三、调性和弦听辨训练理论与实践
在视唱练耳课的和声听觉训练中,三和弦的听辨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掌握好三和弦的听辨,就为听辨七和弦、九和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下面,将和弦听辨中,感性与理性的结合做以下梳理和分析。
原位三和弦:
大三和弦的音程结构为:根音到三度音之间为大三度,三度音到五度音之间为小三度,(大加小)根音到五度音之间为纯五度,特征音程是大三度,称为大三和弦。它的听觉色彩显得明亮、坚实、稳定性强,由于音程中含有纯五度,有时显得比较空洞。
小三和弦的音程结构为:根音到三度音之间为小三度,三度音五度音之间为大三度,(小加大)根音到五度音之间为纯五度,特征音程是小三度,称为小三和弦。它的听觉色彩显得暗淡、柔和、稳定性强,由于音程中也含有纯五度,有时显得比较空旷、漂浮。
减三和弦的音程结构为:根音到三度音之间为小三度,三度音到五度音之间为小三度,(小加小)根音到五度音之间为减五度,特征音程是减五度,称为减三和弦。它的听觉色彩不协和、结构感紧凑、不稳定。由于和弦中含有减五度,因此,具有较强的密集感、收缩感。
增三和弦的音程结构为:根音到三度音之间为大三度,三度音到五度音之间为大三度,(大加大)根音到五度音之间为增五度,特征音程是增五度,称为增三和弦。在自然音程当中,增五度等音于小六度,因此,这个和弦的听觉色彩有时也感到不协和。它的结构比较奇妙,如果按照等音关系换算,它永远没有转为。由于结构中含有增五度,在人们潜意识的调性概念作用下,具有较强的扩张感,不稳定,也不协和。如果给和弦每一个音之间加一个大二度作为经过音,既构成了一条完美的全音阶。
转位三和弦:
三和弦的音程结构在转位以后又发生了新的变化,(六和弦为三度加四度,四六和弦为四度加三度)由原位和弦最远音程的五度关系,变为最远音程六度关系,从听觉上来讲也显得更加宽广。在调性的范畴里稳定性减弱了,但动力性得到了增强,因此,在和声的进行当中,转位的三和弦运用的更为广泛。
大三和弦的第一转位叫大六和弦。它的音程结构为:小三度加纯四度及小六度。(最远音程)
虽然由于转位的关系失去了大三度的明亮因素,但由于加入了小六度音程关系以及完全协种类的纯四度音程关系,和弦听觉色彩的明亮度并没有减弱,反而显得更加明亮、宽广、更加坚实。这都是纯四度和小六度的作用。
大三和弦的第二转位叫大四六和弦。它的音程结构为:纯四度加大三度及大六度。(最远音程)
由于转位的关系,原位当中具有调和色彩作用的小三度变成了大六度,这样一来,和弦的听觉色彩就变得过于单一。即:空旷、明亮加明亮。虽然大六度增加了宽广度,但由于纯四度在下方,和弦的结构显得比较松散、空旷,稳定性弱,因此,和声学对它的运用也比较慎重,一般只用在辅助和经过的位置。
小三和弦的第一转位叫小六和弦。它的音程结构为:大三度加纯四度及大六度。(最远音程)(谱例省略)由于转位的关系,出现了两个大音程,因此,它的听觉色彩比较明亮、坚实,结构也比较紧凑,但在开放排列的时候色彩显得比较暗淡、柔和。
小三和弦的第二转位叫小四六和弦。它的音程结构为:纯四度加小三度及小六度,(最远音程)(谱例省略)音程色彩是空旷、暗淡加暗淡。由于纯四度在下方,和弦的结构也略显得松散、漂浮不定,整体的听觉色彩也比较柔和、阴暗。
减三和弦的第一转位叫减六和弦。它的音程结构为:小三度加曾四度及大六度。(最远音程)(谱例省略)这个和弦的音程结构比较丰富,柔暗、明亮、不协和,以及扩张、收缩。由于包括进来了诸多的因素,因此,它在和声学里面用途非常广泛。它的低音既可以自然上行运动,也可以自然下行运动,运用起来非常自由。从这个意义上讲,它要比它的原位和弦以及第二转位和弦,在运用方面自由很多,几乎代替了它的原位和第二转位。
减三和弦的第二转位叫减四六和弦。它的音程结构为:曾四度加小三度及大六度。(最远音程)(谱例省略)它的音程结构也比较丰富,大小音程以及不协和音程都包含,但总体听觉色彩给人感到具有扩张性的不协和。由于增四度在下方,和弦的结构显得比较分散,不稳健。
增六和弦以及增四六和弦的音程结构,在前面原位增三和弦的音程分析中已经做了叙述,这里不再赘述。在没有调性的前提下,由于减四度可以等为大三度,原位及转位的听觉色彩感受完全一样。但在和声学里面它还是有一定地位的,常常作为特殊效果使用,也常常由于声部处理时偶然产生并形成辅助或经过的形式。
原位及转为的七和弦:
大小七和弦是由一个大三和弦加一个减三和弦叠置而成。
它既有大三和弦的明亮、坚实、稳定性强的特征,又有减三和弦的不协和、不稳定、结构紧凑的特点,再加上一个不协和的小七度音程,听觉的色彩非常丰富。在调性概念中,自然大调的属音上刚好能构成了这个和弦结构。因此,人们常常称之为属七和弦。属七和弦具有很强的倾向性,它的出现会给人一种迫切需要稳定的期待感。有的理论家认为属七和弦是上属和下属的矛盾综合体,在和声学里面被认为具有复功能的特点。由上属功能和下属功能,从两个方向支持和辅助着主功能转动,有时快、有时慢,使音乐流动的动力源源不断。在大小调式体系形成的过程中,小调式便借鉴了大调式属七和弦的结构,形成了倾向性更强的和声小调。反过来,大调式又借鉴了小调式下属和弦的色彩特点,形成了和声大调。各种调式的混合,极大地丰富了音乐表现内容。
大小七和弦的第一转位叫大小五六和弦。它的结构是一个减三和弦再套一个大六和弦。
由于转位的关系,原来的小七度音程变为大二度音程,低音和高音形成了减五度,和弦的结构比原位紧凑了。位于上方的大二度像个“精灵”一样明显,有的教师称这个和弦“头疼”。
大小七和弦的第二转位叫大小三四和弦。它的结构是一个减六和弦再套一个大四六和弦。
由于导音在上方,上主音在下方,它们的音程形成了大六度,和弦的结构也显得比较宽广。因此,这个和弦有强烈扩充的期待感。位于中间的大二度比较隐晦,有的教师称这个和弦“肚子疼”。
大小七和弦的第三转位叫大小二和弦。它的结构是一个减四六和弦再套一个大三和弦。
这个和弦有较强的下坠期待感,因为解决的时候低音和高音都是往下进行。位于下方的大二度比较明显,和弦色彩显得比较浑浊,有的教师称这个和弦“脚疼”。
小小七和弦是由一个小三和弦加一个大三和弦叠置而成。
由于没有了减三和弦,不协和因素只剩下了小七度,因此,它在七和弦里面协和度是最高的,在作品里面常常没有发现它竟然是七和弦,和弦的色彩比较明亮。小小七和弦没有明显的倾向性,在五声音阶的羽音上可以自然构成这个七和弦。五声音阶只有五个音,这个和弦的结构已经包含了四个音。和弦在连续分解琶音时,可以自然的带进商音,使五声音阶的五个音全部包括在这个音响当中。因此,在音乐作品当中,小小七和弦值较长时,明显的给人一种五声调式的调式感。难怪有人称小小七为五声七和弦。
小小七和弦的第一转位叫小小五六和弦。它的结构是一个大三和弦再套一个小六和弦。
和弦色彩非常明亮,由于和弦的低音是五声调式的宫音,所以,这个和弦使用的比较广泛。
小小七和弦的第二转位叫小小三四和弦。它的结构是一个大六和弦再套一个小四六和弦。
和弦色彩略显暗淡、柔和,但结构比较坚实。
小小七和弦的第三转位叫小小二和弦。它的结构是一个大四六和弦再套一个小三和弦。
由于大二度位于下方,和弦显得摇摆不定。和弦的色彩给人感觉明暗交错。
减小七和弦也叫半减七和弦。它的和弦结构是一个减三和弦再套一个小三和弦。(谱例省略)
减小七和弦保留了大小七和弦中不协和的减三和弦和小七度因素,把原来大小七和弦当中的大三和弦变为小三和弦,也就是说,把明亮变成了暗淡。因此,它的不协和程度要比大小七和弦高一个级别,更不协和、更紧张。在大调中,如果在属七和弦的三音上重叠这个和弦,就变成了属九和弦,是典型的上属和下属的综合体。因此,减小七和弦也有很强的解决期待感,既可以做功能内解决,也可以做调性解决。在古典音乐中,由于属七和弦使用的太过于频繁,到浪漫派后期,很多作曲家就用它替代属七和弦,既增强了和弦色彩的紧张度,又保留了解决的效果。
减小七和弦的第一转位叫减小五六和弦。它的结构是一个小三和弦再套一个减六和弦。(谱例省略)由于不协和因素的位置在上方,因此,显得这个和弦色彩比较刺耳。有的人称它为“严重头疼”。
减小七和弦的第二转位叫减小三四和弦。它的结构是一个小六和弦再套一个减四六和弦。(谱例省略)由于大二度在中间,显得这个和弦色彩很不协和而且结构结实。有的人称它为“严重肚子疼”。
减小七和弦的第三转位叫减小二和弦。它的结构是一个小四六和弦再套一个小四六和弦。(谱例省略)这个和弦的色彩,也是显得很不协和,位于和弦下方的大二度,使人感到根基很不稳定。有的人称它为“严重脚疼”。
减减七和弦也叫减七和弦。它的和弦结构是一个减三和弦再套一个减三和弦。音程结构为:小三、小三、小三、减五、减五、减七。我们可以看到除了小就是减,没有大三度和纯四纯五度音程,和弦的色彩非常纯净。和增三和弦一样,如果按照等和弦的方法推算,原位的减减七和弦,同各个转位的结构完全一样,在听觉上也完全相同。减减七和弦的听觉色彩为紧密的不协和,但在长时值分解和弦形势下,并不觉得不协和,反而给人以飘渺、梦幻般的色彩感。在调式中,由于减减七和弦一般是在导音上建立,因此,这个和弦有较强的倾向性,但在倾向的方向上又比较自由,既可以上行解决,也可以下行解决。在一个纯八度内,减减七和弦按照半音级进三次就包含了所有十二个音。因此,利用它转调或利用它过渡转调非常方便,尤其是在远关系转调中,使用更为广泛。
九和弦:
按照和弦推算的办法,九和弦应该是在七和弦的基础上再叠加一个三度,使和弦音增加到五个音。它的和弦结构是一个大三和弦,套一个减三和弦,再套一个小三和弦;也可以分出两个七和弦。
它们的名称应该是:大小大九、大小小九、小小大九、小小小九、减小大九、减小小九等等。前面已经分析过七和弦的结构,理论上可以构成很多种,但是音乐中并没有运用那么多。九和弦也一样,实际上在音乐中也并没有运用那么多种。由于九和弦音的总数已经超过了四个音,在听觉上显得比较浑浊。传统和声理论体系是建立在四部人声的框架之上,如果要运用九和弦,只能省略一个和弦音。
和声功能体系的完善是建立在调性的基础之上,要保证和声功能的正常运转,就必须是以主功能为中心,上属和下属作为辅助关系进行,各个和声功能的属性不能混乱。通过对大小调式体系各音级的推算,我们发现,只有在属音上,以及在调式的二级音上建立起来的九和弦,没有搅乱功能的属性。二级和弦是归属下属功能,在功能进行当中并没有要解决的任务,也没有明确的倾向性,而且和弦色彩浑浊,七音和九音又是主功能的根音和三音,有混淆功能之嫌,因此,被弃之不用或很少使用。剩下来只有属音上建立起来的九和弦了。属九和弦的和声功能属性纯正,不协和,紧张度高,保留了属七和弦的复功能性,有很强的倾向性,也具有很强的解决期待感。
九和弦的根音到九音为大九度的应该叫大小大九。根音到九音为小九度的应该叫大小小九。由于只能在调式的属音上建立九和弦,因此,它的名称就简略为大属九和小属九。
九和弦音的密度很大,色彩非常浑浊。为了减轻色彩浑浊程度,又保持具有属和下属复功能这样的特点,大属九和弦和小属九和弦通常没有转位。我们知道,如果九度音程要形成转为,就最少须要超过两个八度来完成,而这样的和弦结构就显得非常凌乱,音区过于宽泛,特征音程也混淆不清,无法运用,因此,也没有转位后的通用名称。在和声进行中,为了保持四部和声的基本框架,属九和弦常常需要省略五音来使用。
将大属九和小属九和弦的五个音缩减到一个八度内,我们会发现音程有:小三、小三、大三、纯四、减五、大六以及大二、小二和增二度音程。
大属九和小属九和弦音的密度更大,色彩更加浑浊、刺耳。在视唱练耳课中,有经验的同学会用这样的方法分辨大小属九和弦:刺耳、包含有半音的是小属九。不太刺耳、包含有两个大二度是大属九。
四、结语
和弦,是基础乐理课学习的重要内容,也是视唱练耳课听觉训练的重要内容。准确的理解和掌握和弦的结构和音响,对于学习和声、曲式、配器以及实际演奏,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实际音乐作品中,和弦会以各种各样的形态出现,但不管它如何排列和设置,都不能改变它的原始属性。那些认为和弦在开放排列和非同种音色排列的情况下,可以不讲究的做法是不可取的。事实上,和弦在开放排列下,同样要考虑到密集位置的设置问题,在非同种音色结合排列的情况下,也要考虑到色彩度和紧张度的问题。在管弦乐作品中,和弦更多的是从和声学的要求,以大功能的概念进行,并非一定要像本文中,对和弦结构要求那样的排列使用,但如果对和弦原始结构的掌握和理解更加细致,更加精确,必将使创作音乐和表现音乐的能力进入更高的境界。■
[1] [苏联]伊·斯波索宾 等.和声学教程.人民音乐出版,2000.
[2] 李重光.音乐理论基础.人民音乐出版,196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