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校园“开创”时代
2017-06-30于乔
于乔
2017-05-31 走向世界杂志
短短两年时间,“创客”已经从一个潮流新词变成了世人皆知的“常用词”,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潮中,学生创客成为了最有活力的“主力军”,这些怀揣新鲜想法的年轻人在创新创业的路上需要更多帮助和指导。校园,这个被誉为“创客孵化所”的启航之地,究竟在其中该起到怎样的作用,才能培養出更多敢于闯新路、创新业的“创客”?
近日,山东省教育厅下发《山东省学校创客空间建设指导意见》,计划在2018年底前,在全省所有学校范围内建立学校创客空间,进而形成覆盖全省、布局合理、功能完备的学校创客生态服务体系,力求让每一所学校都具备孵化创客的能力。
当“凤凰”羽翼渐丰
2015年5月,本刊记者就曾去山东大学凤岐茶社进行过实地采访。这座不卖茶的茶社,是山东大学里的一处大学生创业基地,由创新创业云平台和线下众创空间两部分组成。凤岐茶社在当时就已是相当成熟的大学生创客空间,免费为创业的大学生提供创业环境,还为创业者、转型升级的传统企业提供创投基金、创业教育、产业对接、创业孵化等服务内容。
如今,这个逐渐成长成熟的大学生创业平台已经飞出山东大学,将山东先进的O2O创业服务机构模式带到了中国海洋大学、北京大学和山东电子职业技术学院等各大高校,开辟了大学生创客培育的新环境。
凤岐茶社积极对外推广的由山大学生组成的“互联网+茶”的大学生创客团队,如今也已发展成济南青末商贸有限公司。这家大学生创业型的O2O企业,专门替传统茶农、茶企卖茶。现在,他们将互联网创业思维从山东带到了浙江、北京等地,在山东、北京、贵州、浙江等地总共开设了9家体验馆,发掘着传统种植业转型升级过程中的商机。目前,这些线上线下联动的体验店数量还在不断增加。
在山东已经打下扎实基础的凤岐茶社,正准备向全国复制这一日渐成熟的理念。截至目前,凤岐茶社参与“入孵”了200余个创业项目,其中大学生项目几十个,可谓遍地开花。说起这两年的发展,茶社负责人董明睿感叹道:“这几年,有的做得不错的大学生创业项目年营业额能达到百万,我也觉得很欣慰。跟着‘创客的潮流,像凤岐这样的大学生创业平台发展很快,我们每孵化一个项目都是带着希望看创业者成长,让他们在关键的时候得到创业平台的帮助和支持。”
职业教育也要“创造”思维
3月27日,济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创客空间正式启动。在启动仪式上,该校校长李海平谈道:“学校各相关部门、学院教师们都要正确理解和认识创新、创造和创业教育的内在联系,加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业能力,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为学生将来的就业创业铺设便捷之路。”
据了解,山东准备选择5至8所高职院校作为“山东省学校创客空间建设示范校”,为其他学校提供做法和经验。实际上,很多像这样的专科、高职等院校已经早一步开展了创客教育。创客教育主张的“创中学”与职业教育“做中教,做中学”的理念有很高的契合度。从职业教育办学目标和方向来讲,开展学校创客空间建设是十分必要的。从创新角度看,职业院校学生单专业创新能力有限,只有实行跨专业集成创新,才能提升核心竞争力。学校创客空间建设是实现职业院校跨专业协同创新的有效途径。
日前,山东省电化教育馆王书勤馆长详细解读《山东省学校创客空间建设指导意见》时,对职业院校的创客空间建设规划作了补充。王院长认为,从就业角度看,目前企业生产活动日益复杂,对多专多能型人才的需求旺盛,学校创客空间通行的跨学科学习和项目式学习方式,更加适合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从创业角度看,创业者单打独斗的方式已经过时。为了提高创业成功率,团队创业才是正确选择。职业院校学生参加创客活动,通过一起学习、交流、造物、分享,可以形成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促进他们的创业就业。
为更多梦想“保驾护航”
学校创客空间要为学生提供怎样的平台?对于很多探索建设创客平台的学校来说是首先要明确的问题。对此,山东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山东将搭建的“山东省学校创客空间服务平台”,将立足于满足管理、竞赛、培训、展示、社交等需要,积极推行创客教育、跨学科学习(STEAM教育)等新兴教育模式在学校的普及应用。将电子书包、“创客”空间、智慧教室等新兴教育教学方式和3D创意、智能机器人、可穿戴设备引入教育教学活动。
其中,学校创客空间主要承担创客启蒙教育,以体现学校创客活动的普惠性。一些高校与职业院校在创客空间中应建立部分与创业有关联的实践平台,为学生日后创业铺垫基础。
校园是创客“放飞”兴趣爱好、创意灵感生成和实践体验的“土壤”。目前,山东不少学校,包括高校、职业院校与部分中学已经开启了创客空间和孵化器。山东大学创客空间、凤岐茶社山东大学创新创业基地、山东财经大学大学生众创空间、齐鲁工业大学创业学院等高校众创空间,已经孵化出众多创业企业。在学校层面,倡导人人讲创新的精神,将善于创造,敢于创新的风尚转化为孕育创客的平台,是未来一年中最重要的方向。学校为学生“开创”平台,为更多学生搭建通向创造的阶梯,让“创客”在未来收获更多可能。
图/刘富国 编辑/王天宇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