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地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

2017-06-30饶友顺

博览群书·教育 2017年4期
关键词:民族地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饶友顺

摘 要: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充满激励竞争的时代,要想在社会的洪流中有一席之地,唯有学习,不停的学习。凉山,一个一步跨千年的地方,由于从奴隶社会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无论在生活习惯、语言、文学沉淀等方面与外界还有很大差异。在当今的教育大环境下如何提高民族学生的阅读兴趣是摆在民族地区初中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难题。我个人认为,培养学生科学、智慧的阅读习惯尤为重要。本文从阅读的规律、阅读与生活、阅读与写作三个方面着手,提出了民族地区语文教学的个人见解。

关键词:民族地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在当今的教育大环境下如何提高民族学生的阅读兴趣是摆在民族地区初中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难题。我个人认为,作为一名民族地区的初中语文教师,培养学生科学、智慧的阅读习惯尤为重要。把握阅读的规律,把阅读与生活、写作联系起来,全面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教给学生科学的、智慧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一、阅读的规律

阅读的规律,可以从四个方面来表述:

1.字面义—文体义—情景义

现代语言学、符号学以及语言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我们阅读的文字至少有三层意义,①字面义:它是根据语句通常用的含义和正常使用的诘法体现出的意义。②文体义:它是根据语句采用什么修辞手法等判断出来的特定的意义。③情景意义:它是根据语句出现的情景体味出来的包含其中的特定意义。例如《荷塘月色》开头“这几天心里很不宁静”―句,按通常语意的理解就是“这几天心里很不平静”的意思,但如果根据情景意义来理解,特别是联系语境语脉考虑,就会发现这一句是“文眼”是理解作者感情的钥题”它与后文小路的“幽僻”夜晚的“寂寞”路上的“阴森”月色的“淡淡”以及惦记江南采莲等都有关,再结合创作背景分析,这一句实际上是抒发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要通过“释义”把符号及其作品还原为具有特定个人特征和社会情景特征的“意思”把“言”变为“意”。

2.语言形式―思想内容―语言形式

从语言形式的到思想内容的领会,这一过程侧重于课文的理解:研究思想内容是用怎样的语言表达形式,这一过程侧重于语言形式的具体运用。

3.整体―部分―整体(综合―分析―综合)

作品的分析或理解是由整体到部分再由部分到整体,而不是常见的由部分到整体再到部分,阅读一本小说,欣赏一部电影,总是先从整体感受作出评价,“真美太好还可以将就没意思”这些都是从总体印象上对上中下作品的总的评价,特别是对一些整体性强的作品,不首先把握作品的整体就不可能对部分作全面深入的分析,

4.表达―知识生活―吸收

写作是“意”化为“言”,而阅读是“言”还原为“意”·其中介是基础知识和生活储备,还原是学习者个体的心智活动,是―种隐性活动,要使其变为显性,需要通过朗读提问,讨论等方法解决。

从古至今,人无时不处于一个学习的过程,而每一时期无不显示出读的重要性,于是乎有了“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偷”等等之类的名言。要打破为了考试而教学的传统观念,交给学生更多的课外时间以吸收一些课外知识,把被动的学习变为主动的学习,我们在掌握了阅读的基本规律的同时,也还需加强对阅读客观规律性的研究,更好地培养学生科学的、智慧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减低学生的学习压力,让教学变得轻松活泼有趣。

二、阅读与生活

俗话说艺术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任何文学作品都是生活的一个侧面或者片段,如何把握这些片段,把他们的距离拉近就需要培养民族学生。

这同时也给老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老师首先必须掌握阅读的本质及教学规律,我们研究阅读教学不能仅仅着眼于静态的阅读知识,而应当对阅读活动的诸要素进行立体的分析,使阅读教学在生理学,心理学等指导下有新的突破,单纯的“看书”并不就是阅读,阅读者通过自己的发现把有意义的东西、无意义的东西,关键的材料,次要的材料加以分辨逐渐在大脑中形成“形象”或“道理”单位,随着阅读的推移,大脑把连续感知的“形象”或“意义”单位联系起来,或者把直接从书本字句上感知的形象等同起来—认出其意义,当心目中有了一种己形成的印象时,再往下读就能马上认出己知的东西,这就是再认。由单纯的“看”一到逐渐读懂一篇文章或一本书的意思,就转化为“阅读”。

三、阅读与写作

写作离不开阅读,阅读是丰富精神世界的源泉,阅读的意义不仅仅归结为掌握阅读能力,而应使之成为借助书本来观察认识世界和自我的一种手段,在阅读中领悟文章的真谛,开拓视野,以自身体验去感情人生经历,接触社会生活,从而吸收各方面的知识及养料并在写作中得以运用,这里的读应该是广泛阅读大到名家经典、小到报刊杂志,古人谓“能读千赋、则能为之”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多读能促使写作水平提高,我们强调“走出校园,从生活中寻找材料”即让学生广泛阅读,才博采众长,因此,写作教学规律中的说和写的關系,应该是让学生阅读课文,从自身的生活体验领会课文的妙处:课外书籍,让学生进阅览室图书馆,在知识海洋中积蓄养分、阅读社会,让学生懂得生活中才会有无尽的写作之源,作文便是生活而不是生活的点缀,这样的阅读,能对写作有促进作用,要想提高写作水平,就必须与书有缘,与书结伴。

这里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学习、理解作家们所感悟的方法,也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如鲁迅关于路的感悟,都德关于祖国语言的感悟,要充分利用阅读教学,使学生把作家感悟到的生活的真谛,化为自己的东西,并从中揣摩、学会一些感悟的方法,这样他们就会丰富、成熟,深刻起来,这是一种间接的生活体验,也是学会感的一条捷。

阅读是写作的源泉,古时候的文人十年寒窗苦读,不就正是为了到科举考试之时写出一篇闻名天下的文章么,由此可见,对于写作来说,阅读的重要性是巨大的,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在教给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更应当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怎样读?读什么?怎样把阅读与写作联系起来,我认为这不仅是需要的,甚至是必要的。

猜你喜欢

民族地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民族地区城镇规划现状浅析
如何提高民族地区“一类模式”小学汉语文教学质量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