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权利、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与公共图书馆事业

2017-06-30储守华

博览群书·教育 2017年4期
关键词: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公共图书馆

储守华

摘 要:中国公共图书馆有上百年的发展历史,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角度来看,依旧存在服务滞后、布局类型单一等问题。人们通过文化活动获得利益的权利称为文化权利,公民文化权利得以保障的方法是积极进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本文通过文化权利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概述,对公共图书馆建设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就基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图书馆事业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文化权利;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公共图书馆

一、文化权利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1.文化权利概述

笔者认为文化权利即为人们通过一系列文化活动获得利益的权利,也就是获得文化利益的权利。文化利益设计生活的各方面内容,此处所指的文化利益涵盖了实现自我、展现自我、修身养性、接受教育等个体的权利和保持文化多样性、维持社会关系、维护民族尊严、维护共同利益以及尊重同质和异质遗产及文化等社会利益。

2.文化权利的意义

从国内外的时间来看,文化权利是人权事业得以保障的重要内容,因此,文化权利的保障和社会权利、政治权利、经济利益同等重要,重视文化权利的人权制度才是人道的、健全的。同时,文化权利是实现人全面发展的基础,文化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标志,是人类文明的体现,人具备了基本的文化权利才能保障文化自由和全面发展。

3.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概述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制度、系统的总称,是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公共文化服务逐渐成为政府基本职能之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逐渐成为建设服务型社会的关键内容。

二、公共图书馆建设的现状

1.服务滞后

部分图书馆的服务存在服务手段单一、服务方式陈旧等现象,与现代化的公众阅读方式和数字网络的发展不相适应,掌上阅读、电子图书、智能借还等形式逐渐被广大读者接受,纸质书籍在定时定点获取知识的情况下,虽然图书馆依旧拥有一批忠实的读者,但是,若图书馆一味固守传统的阅读方式,对新的载体和渠道不予采纳,最终会导致大量读者的流失。

2.“孤岛”现象

在运行的过程中,公共图书馆存在较为普遍的“孤岛”现象,与现代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化”理念相违背。实践证明,图书馆的有效辐射范围在30公里左右,因此,作为单体建筑设施的图书馆,其服务的智能会随着距离的增加而削弱,使得较远的地区与中心地带相比,获得的服务出现“不均等”的现象。

3.体制行政化

公共图书馆的建设具有行政化的特点,与现代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社会化要求不相适应,对特权色彩和行政色彩的持续强化,在某方面对民间力量具有一定的“排擠”意味。而公共图书馆从本质上来看,是具有公益性的,应当坚持设置的初衷,体现服务的公益性。若民间力量建成的图书馆能够达到相应公益的价值,则应当享有和公共图书馆基本一致的待遇。

4.设施布局单一

公共图书馆的设施布局较为单一,与现代化人员跨区域频繁流动、社区化发展、人口在产业集聚地的大规模聚集以及城镇化建设的需求不相适应,在城市中单一图书馆的行政化建设,显然与外来人员、新建城区以及大型工业园区人员对公共阅读的需求不相适应,对所在区域的覆盖面积也相对有限。

三、基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图书馆事业

1.创新服务形式

政府促进民主进程、实现公共管理的基本条件之一则为保障公民的文化权利。与经济。政治、社会权利一样,公民的文化权利是其参与社会生活的保障和基本权利。相关权利公约中对文化权利的规定中所包含的人权有:①对本人任何的艺术、文化、科学作品产生的物质和精神上的利益,享受被保护的权利。②享受科技进步和应用带来的权益。③参加文化生活。公共图书馆应当转变服务的形式,提高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弱势群体是指由于各类因素使得其在生活物质条件、发展机遇、权利和利益等方面不具备优势的群体,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若是群体对信息的获取和处理能力相对较差,成为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文化是一种新型的生产力,图书馆作为信息和文化的载体,应当结合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图书馆的服务范围进行延伸,加强图书馆的资源共享,使得文化成果惠及全民。

2.引导公众形成正确的图书馆意识

图书馆和图书馆活动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即为图书馆意识,它是社会或者个人对图书馆的价值取向和认识的态度。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对公民权利意识和图书馆意识的正确引导,使其明确无论对社会贡献如何、才智如何、社会地位如何、社会都具有保障其具备发展所需的知识基本的权利。同时,公共图书馆的建立应当不断规范建设,不断提升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切实维护公民正当的文化权利。

3.建立并完善信息资源保障体系

从知识信息的角度来看,需要保障公民文化权利的平等性,建设和谐社会,需要有完善的信息资源保障体系作为建设的支持,同时,信息资源也是图书馆开展服务的基础。在现代化发展的背景下,图书馆应当摒弃传统的建设方式,从国家整体信息资源的高度惊醒资源保障体系的建立,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通信技术、网络技术等,为全体公民提供更为全面的信息服务,不断实现公民文化权利最大化,为和谐社会的构造奠定基础。

4.保护文化多样性

公共文化服务的对象是社会全体公民,因此其服务应当考虑到社会不同全体对文化的需求和文化表达的差异。经济全球化进程推进的过程中,文化“趋同”的现象日益明显,文化多样性的保护逐渐成为共识。图书馆对地方文化的收集、整理和集藏是实现文化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手段。

四、结语

综上所述,公共图书馆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图书馆理论和实践的领域,如何保障所有人获得图书馆的服务得到重视,并在建设中取得了相应的成效。在现代化发展的背景下,对现代化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和图书馆建设的转型以及服务的创新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带来了新的机遇。因此,图书馆应当把握时机,转变观念、积极创新,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徐路,朱志伟,李楠.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立法构建与运行机制研究——《江苏省公共文化服务促进条例》解读[J].图书馆.2016(11).

[2]方嘉.“互联网+”时代公共图书馆阅读服务的转型分析[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 2016(24).endprint

猜你喜欢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公共图书馆
浅谈文化馆的免费开放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贡献
如何补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短板”
纽约州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政策研究
基于图书奖评选的公共图书馆采访创新研究
MOOC时代公共图书馆服务探索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