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要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

2017-06-30李宏

博览群书·教育 2017年4期
关键词:学生主体心态小学语文

李宏

摘 要:学生既是教学的对象,又是学习的主体。因此,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关键在于教师能否切实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小学语文;学生主体;心态

对于学生来说,小学教育是基础性教育,而小学阶段也是为日后的教育进行基础夯实的阶段。由此可见,小学阶段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传统的教育模式都是以教师为主体,这种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如何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体现出来,成为了摆在相关工作人员面前亟需解决的问题。对小学的语文中关注学生主体发展的实践思路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思考,并提出了自己的几点建议。

一、让学生保持最佳学习心态

任何学习过程都存在着复杂的心理活动,在不同的心理状态下学生学习的表现与效果截然不同。当学生处于最佳心理状态时,学习情绪高涨,专心致志,课堂气氛热烈而愉悦。为此,教师应注意:(1)把微笑带进课堂。微笑能沟通师生之间的感情,微笑可以征服学生的心灵。当学生思想走神、思绪信马由缰时,充满理智和期待的微笑,能使学生“迷途知返”;当学生答问受挫时,满怀鼓励和依赖的微笑,能使学生心安智生、“柳暗花明”;当学生板演成功时,饱含肯定和赞赏的微笑,能使学生自信心大增,激起更强的求知欲。教师亲切的教态、爱抚的目光和鼓励的言语,能为学生的学习创造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和融洽的合作气氛,使学生形成和保持积极主动的良好学习心态。(2)把成功带给学生。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成功的机会和不同的收获,既提出共同要求,也提出个别要求。如在课堂作业的配置与处理上,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不同题量、不同难度的作业,并通过当堂批改或讲评,及时满足学生急于知道作业正确与否的迫切心理需求,开阔学生思路,使那些解题中”别出心裁”的学生得到赞誉。这样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形成一种乐于学习的最佳心理状态。

二、让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新知

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知识的结论,更要理解知识发生和发展的过程。教学时,教师要善于创设探究情境,诱导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表达,从中得到探索者的收获,发现者的欢乐,胜利者的喜悦。可采用:(1)展示知识魅力,激发探究兴趣。数学知识本身蕴藏着一些有趣的规律和美的因素,需要教师创造性地加以挖掘,充分展示其固有的内在魅力,以激起学生的好奇心与强烈的探究欲望。(2)激发需要的火花,不断激起认知内驱力。我们不仅要在课的开始创设情境,揭示矛盾,引发学生迫不及待地探究兴趣,而且还应在整堂课的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跳一跳,摘得到”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经常地处在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矛盾之中,不断从内心迸发出需要的火花,始终保持一种紧张的、富有创造性的精神状态,积极主动地探究新知。

三、在教学中要注意

1.多读,少讲。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遵循“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的古训,让学生多读,或默读、朗读、品读、分角色读、表演读、跟录音读……或齐读、个别读、选择自己合作的伙伴读,小组竞赛读……不同的读法,不同的形式,目的是让学生自己读懂,自己在读中去感悟文章的真情,去感悟人生的真谛。教师少讲一些,做到学生能读懂的地方不讲,学生通过讨论能理解的问题不讲,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能解决的问题不讲,优生能帮助差生解决的问题不讲。

2.多情趣,少刻板。就是一堂语文课要上得情趣盎然,应杜绝一板一眼地照本宣科,杜绝统一,杜绝标准答案,课堂上要做到“三允”(允许学生插嘴;允许激动的学生以自己喜爱的方式表情达意;允许学生出错。)。在语文课堂中,即使就是教学生字,也不能让学生死记硬背,如,学生总是把“武”字多写一撇,订正多次,仍旧错。我结合《景阳冈》一课,点拨学生,“你们很聪明呀,认为武松是英雄,想在他腰间挂一把刀,可是你们知道吗?你们挂的这一把刀把武松的腿給砍断了,他还怎么上景阳冈打老虎呢?”学生听后大笑,有的学生竟然站起来大声说“我们再怎么聪明也不能凭想象给武松挂大刀呀!”这样的教学不是就情趣盎然了吗?对于那一篇篇包含着作者激情的语文教材“例子”,教师就更应该引导学生去悟之中的“情”,寻之中的“趣”了。有的教师把学生读书的方式教得整整齐齐,还自以为“漂亮”,殊不知这种追求统一、追求标准的刻板教学方式曾扼杀了孩子们的多少灵性。作为教师,何不放手让学生去寻找记忆的支点,寻找震撼学生心灵的情感,为何要像填鸭子似的硬“塞”知识给学生呢?

3.多民主,少特权。也就是说,小学语文课堂应该是民主化的课堂。在此,教师没有特权,教师应做的是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作适当的点拨,恰倒好处的引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任何一个学生都没有特权,任何一个人也不能把自己的思想强加给学生;教师和学生之间是合作的伙伴关系,全体学生都有发表自己见解的自由和权利。

“一慢、一放”。卢梭说过:“要尊重儿童,不要急于对他作出或好或坏的评价。”所以教师对学生探究、讨论出的结果,要慢一些下结论,留给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和时间,让他们多方面、多角度地去思考问题,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关于学生寻找到的观点,只要带有一定的合理性,教师都要给予肯定,绝对不能用参考书上的答案来限制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也只有冲破教参、标准答案的樊笼,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学生的个性也才能得到显现。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只有转变观念,努力营造一种和乐融融的教学氛围,以灵活的教法,新颖的学习方式关爱学生的成长,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价值让他们学会学习的方法,也就是说“教师不替学生说学生自己能说的话,不替学生做学生自己能做的事,学生能讲明白的知识尽可能让学生讲(魏书生语)”。只有这样,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得到发挥,个性才能得到发展。

猜你喜欢

学生主体心态小学语文
有轻松的心态 才能克服困难
只要心态好,我就是班里最靓的仔
浅谈学生主体在高职《经济数学》中教学改革
浅谈高中英语教学中怎样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还是“看掐架”心态
论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