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教学中如何渗透跨文化交际意识
2017-06-30贺春苗
doi:10.3969/j.issn.10017836.2017.06.045
收稿日期:20170110
作者简介:贺春苗(1981—),女,陕西榆林人,讲师,从事大学英语教学研究。
摘要:语言是人类交流的重要工具,然而,不同国家的语言文化有着非常大的差异,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交流的质量。基于此,以大学英语教学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强调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渗透跨文化交际意识,从而提高大学生的良好交际能力。
关键词: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意识;教学
中图分类号:H31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17)06013103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经济、文化、教育等都在与世界接轨,全球化的发展趋势越来越强烈。因此,英语作为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已经被时代赋予了新的含义。在使用英语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吸收本土文化,还要根据异国文化进行改造。在融入了多方面的语言文化之后,英语变得越来越丰富多彩,多样化的英语变体也开始被大家接受,即出现了跨文化交际,它是指任何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都有着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不同的民族由于所处环境不同,形成了不同的语言习惯。所以,如果在交流中用自己的交流方式进行交际,很有可能出现对方听不懂、做出错误判断的情况,导致交流出现障碍。本文跨文化教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大学生,针对大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特点来进行针对性的跨文化交际研究。
一、大学英语教学中渗透跨文化交际的意义
1语言和文化
语言在一定程度上是文化的产物,由于人类的生产活动以及对大自然的改造形成了语言。文化是生活方式的体现,例如,汉字“笛”“箫”等不难看出与竹子的密切联系。文化是一种历史传承,也是历史的足迹。例如,美国的圣诞节会与“mulled wine、Christmas pudding”有密切联系,这就说明语言是不可能离开特定的文化而单独存在的。如果一个民族停滞不前的话,那么本民族的文化也会是一种凝固的状态。正如美国的著名语言学家Sapir说过:“语言其实就是一个环境,语言不能脱离文化单独存在,也不能脱离社会继承下来的传统与信念。”即不同的民族必然会拥有不同的社会环境与风土人情,了解语言所承载的文化有助于从文化意义的角度定位语言文化。
因此,语言与文化之间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学习一门语言就是在学习一种文化。在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中,文化因素是制约语言使用的一个十分客观的因素。“培养学生时,如果只知道一门语言,却对语言的文化一无所知时,这种培养方式就是最大的错误。”著名的美国外语教学专家温斯顿·布瑞姆拜克曾经如是说。因此,要想让学生了解一种交流工具,就需要让学生了解该国的社会、经济、文化等。英语教学的目的不仅是为了帮助学生了解一门交流工具,更重要的是为了让学生了解一门外语,可以以不同的角度、全方位地了解社会现象,学会在跨文化交际的社会情况下,调整语言之间的变化[1]。
2汉语和英语
在英语的教学过程中,就需要了解英语与汉语之间的差异性。首先,汉语和英语在语言的表达形式上具有很大的差异性。比如,“饥饿”在汉语中可以用“狼吞虎咽”来形容,在英语中可以用“eat like a house”来形容饿的程度。又如,汉语与英语的人称是有巨大的差异性的。在中国,比较在意辈分之分、关系亲疏之分,而在外语国家比较重视个人权利以及个人的发展,家庭也会用“nuclear family”来表示,“uncle”可以代表叔叔、舅舅、伯伯等。其次,汉语和英语具有思维习惯的不同。英语国家的人思维习惯比较直接,不喜欢拐弯抹角,中国人却比较含蓄。在中国,喜欢先因后果、先假设后论证;而在英语国家,却喜欢先果后因,先论证后假设。
因此,跨文化交际意识在某种程度上包含了汉语与英语之间的差异性。跨文化交际意识的有无以及程度的高低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交际质量,同时也是衡量学生是否真正实现了跨文化的交际。大学的英语教学实际上就是一次跨文化的教学。
3大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
在对大学生进行调查时发现,大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主要是有三种情形:第一是为了应付大学期间的英语考试;第二是为了找到更好的工作;第三是对英语文化有兴趣。从学生的学习动机来看,在大学生英语教学中渗透跨文化交际意识显得尤为重要。首先,大学生的学习环境逐渐趋于国际化。如今,很多大学已经有实力引进正版英语教材以及聘请英语外教,然而,有些学校却没有真正利用好这些教学资源。外教常常反映,在英语课堂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低,与教师的互动不强。一方面是由于大学生的听力水平有限,有时会出现听不懂的现象;另一方面是由于中国与英语国家的文化具有差异性,不喜欢主动发言,从而使得利用外教资源的效率不高。其次,大学生受到国际化的重要影响。现代化的飞速发展使得物质与精神产业的流通越来越快,将不同国家的不同文化纳入到了同一个“地球村”中,跨文化交際意识成为了大众的必需品。如今,全国对于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要求越来越高,比如旅游专业的毕业生需要能与外国人进行熟练的对话交流,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毕业生需要与外国人进行生意交易,幼师专业的毕业生需要能与外籍小朋友进行交流沟通。
因此,在大学生的英语教学中渗透跨文化交际意识尤为必要,不仅可以端正大学生的学习态度,还能提高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大学生的文化教学是语言教学的催化剂,是语言学习的动机。提升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大学英语教学的质量和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语言文化、理解部分语言单词的意义[2]。
二、大学英语教学中渗透跨文化交际意识的现状
1语言文化的认识错误
在对大学生进行英语学习调查时,我们可以发现,学生经常会出现这样的句子“I have a sister.(我有一个妹妹)”或“open a party(开一个聚会)”,这明显就是中文式英语。汉语与英语在写作过程中,常常会存在情感和态度上的不同。比如“open a party”应该改为“held a party”,held比open更为正式,也更能表达聚会的情境。“I have a sister”,“sister”可以理解成“姐姐”和“妹妹”,在汉语中就有着不同的定义。如果一名毕业生在面试时这样介绍自己,会让面试官很疑惑,是有一个姐姐,还是有一个妹妹呢?
2对话文化的认识错误
大学生在编写对话时,常常会出现这样的句子“Good morning, teacher.”在这句问候语中,“teacher”就是汉语式的英文,在英语中,问候语应该是“Good morning, sir/miss.”等。比如,在让大学生进行英语翻译时,“我和妈妈笑得直流眼泪”,学生会翻译成“I and mother smiles of tears.”;“我希望我的朋友能来参加我的生日聚会”,学生翻译成“I hope my friends able to my birthday party.”在第一句中,学生很明显没有汉语与英语之间的差异结构,将英语的语序用汉语代替了,体现了当代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并不是很强。在第二句中,虽然“able”可以代表“能、可以”的意思,但是“able”与“can”有着不同的语言情境,“can”是一个情态动词,而“able”是形容词。学生之所以会混用词性,是因为在汉语中可以灵活使用“能”字的词性。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明显可以感觉到,学生在用一种消极的学习态度对待英语,而且习惯用汉语的思维考虑英语,不加思考地运用到英语文化中。因此,大学生的学习方法以及效率都在一定程度上深受中文学习思维模式的影响。
3非语言文化的认识错误
大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不仅在语言文化方面存在认识错误,在非语言文化方面也存在认识错误。例如,在与外国人进行交流时,很大一部分学生会将年龄、健康作为交流的话题。然而,在英语的交流中,年龄和健康问题却是一个禁忌话题。在与外国人进行交流时,也常会以“You should drink more water and take a good rest”作为诚恳的建议,然而在外国人眼中,好像你是在教育他。因此,由于中西方的非语言文化的差异也会影响人际交流。
4情感方向的认识极端
如果一个人对文化和语言的平等观念缺乏一个正确的认识,那么学生就很难理性地把握一个民族的认知。中国的大学生在选择交流对象时,会很愿意与汉语为第二语言的人进行交流。如今,中国大学生对国外节日越来越推崇,对“圣诞节、复活节、情人节”等都十分感兴趣,然而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端午节”等却不能用英文准确表达,这就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跨文化意识平等的理念。因此,大学生只有充分认识了本国的传统文化,不断提高自身的传统文化的修养,才能准确地理解其他国家的文化。还有一部分大学生认为,我不出国,在中国就要讲中文,让外国人学习中文才是硬道理,这依然是缺乏平等意识的体现[3]。因此,只接纳中国文化,而不吸收外国文化是可不取的;只喜欢外国文化,而忘记中国文化也是不正确的。
三、培养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影响因素
1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
通过对学生进行调查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大约有75%的大学生对英语学习不感兴趣,对跨文化交际目标不了解。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很差,有60%的大学生学习英语是为了考试。学生对于跨文化交际意识的重要性还没有透彻的了解,比较片面,大部分学生只看重国外人的生活方式、节日等,对于英语文化的学习不感兴趣。学生对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跨文化交际意识就离不开学生的求知欲望。相关调查数据显示,大学生对英语的好奇心是有的,但是缺乏一种自主探究的精神,缺少主动学习英语的动机。如今,大部分的英语教师仍采用机械式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说,是一种跟上学习大潮的机会。但是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来说,是一种制约。学习动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分为表层和深层两种形式,表层动机没有持久性。但是,大部分的大学生学习英语就是一种表层的动机。大部分学生在参加完英语考试、英语四六级考试之后,就不会再深层次地学习英语。只有少部分的学生是源于喜爱,受到深层次动机的影响[3]。
2教师方法不合理不科学
在大部分的英语教学过程中,由于受到时间和精力的影响,大部分教师只是将跨文化交际内容作为辅助及补充,大学英语教学仍然是以教知识为主要形式。其实,文化知识传授法就是将文化看作是一个国家的文化集中体,不仅包括文学艺术,还包括地理资源、宗教信仰、生产生活等。文化知识教学法就是在承认文化事实的基础上,来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相关文化知识的学习与掌握,学生可以自如地同外国人进行交流沟通。然而,这种教学模式存在一定的缺陷。因为事实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处于不断的变化中。除此之外,如果仅向学生传授文化知识,那么学生会加深对文化的偏见。如今,文化教学提倡运用过程教学方法,从而以一个动态的形式教学。
3教学过程不统一
通过调查分析可以发现,英语的课外学习时间、条件及资源都不充分,一般的英语考试只有14%的促进作用。如今,大部分的英语教师都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环节来完成基本文化内容的教学,如果将40分钟的课堂时间按照自己的思路进行讲解,就会滋长学生不爱动脑的现象。这样的教学方法是以教师为教学核心,没有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地位。这样,学生就不会有主动积极地去探索跨文化交际的能力。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与深入,教师比较强调为学生创建轻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为了追求快乐的教学思想,教师就会运用多媒体、视频、PPT 等多种形式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虽然不会给学生带来大的学习压力,但是大学生的教学目标应是提高学习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除此之外,教师的教学评价体系比较单一,大学与高中英语有明显不同的教学任务,是为了提高学生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只通过固定的英语完型、阅读理解、句子翻译等是不能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
四、大学生英語教学中渗透跨文化交际意识的策略
1结合大学生生活实践,增强大学生对跨文化交际的意识
在大学英语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随时关注学生的生活,并从生活实践中挖掘文化。大学生的日常生活是多元化的,他们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都可以成为学生的感性知识,教师的教学任务就是让学生的感性知识上升到理性知识。
例如,在学生的家庭作业中,就可以将学生的生活实践紧密联系起来。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不管是商场、街边,还是产品、公共场合,都会运用双语进行标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会在生活中记忆英语名称,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体会跨文化交际意识的重要性。又如,旅游区、外贸行业、城市里,都可以看到用英语标记的地名、路名等,这对于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也起到了促进作用。
2结合大学生专业特点,提高大学生对跨文化交际的兴趣
对于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学习兴趣是最基本的。如果只依靠简单的教学活动,快乐与兴趣是暂时的,如果可以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的快乐,此时的快乐与兴趣是长久的。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成就感,是激发大学生跨文化交际兴趣的重要源头,而教学目标的多元化可以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渗透跨文化交际意识的过程中,首先要根据大学生的专业特点和发展方向,选择合理科学的教学模式,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要求。在大学英语的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考虑社会的人才需求来制定多元化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应具有开放性[4]。
例如,对于音乐专业的学生来说,教师可以通过音乐设置文化情境。在学生进行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播放英文歌曲来确定主题,以音乐故事的方式导入文化情境。在整个教学情境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角色可以以多个国家来演示。
3加强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学习,提升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首先,教师需要在自身英语综合素质较高的情况下,让学生意识到丰富的英语文化可以不断提高自身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在整个社会大背景下,教师应教会学生与不同国家的人进行交流时的注意事项,引导学生区分美国、英国、德国等国家的文化群体与个体,并熟练掌握不同的交际策略。例如,为了跟上美国人的节奏,可以用“I beg your pardon”来表达,澳大利亚人可以用“beg yours?”来表达。
其次,大学英语教师应带领学生领略英语语言文化中的显性与隐性双重部分。通过对不同国家的英语语言文化的學习,大学生就会切实感受到不同国家有不同的英语表达方式。例如,用英语单词“dog”却能表达很多美好的词,“a lucky dog”(幸运儿)、“like a dog with two tails”(非常开心)等,这与中国语言中的意思是恰好相反的。
五、总结
总而言之,在国与国之间科技文化不断交流的今天,用语言文化观指导英语教学变得十分重要。在大学英语的教学过程中,必须要用规范的文化教学方法,通过不断靠近英语教学目标,来实现英语的跨文化交际。语言与文化是一个整体,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语言与文化的关系,从而做到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渗透跨文化交际意识。
参考文献:
[1]安旭红.在外语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的跨文化语用能力[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3(3):51—54.
[2]刘百宁.文化教学与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教育探索,2007(6):27—28.
[3]张友平.对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的再认识[J].外语界,2003(3):41—48.
[4]陈晓莉.英语跨文化交际教学的思考[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3(5):105—107.
(责任编辑:刘东旭)2017年6月第36卷第6期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Journal of Heilongjiang College of EducationJun.2017Vol.36 No.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