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研究

2017-06-30姚妍妍杨英杰许佳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7年6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互联网+互联网

姚妍妍++杨英杰++许佳

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互联网的应用范围也已经拓展到各个领域,不再像从前那么局限,“互联网+”模式的提出更是大大促进了各行各业的发展,而且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也得到了广泛关注和一致好评。主要分析“互联网+”模式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产生的影响,以及在发展道路上要面临的挑战,并对该背景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进行简要探究。

关键词:“互联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17)06008903

引言

“互联网+ ”背景下,不论是在哪个行业,都是要掌握一定的网络知识,要不断地改革和创新,要与时俱进,教育领域也不例外。而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是贯穿整个学习过程中的,它不仅指导着我们的思想,也同样指导着我们的行为,在网络信息技术的强大推力下,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政治文化资源纳入国家整体政治文化资源体系中再进行管理规划以及强化建设,是当今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当的选择[1]。因此,在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为了适应大学生的思维模式,了解学生的需求,学校和教师不能再像从前那样进行传统单一的权威式的单方面教学了,必须要做到与时俱进,主动改变观念,认识到“互联网+”模式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作用,利用各方资源,建立一个与学生平等交流互动的平台,努力开创更加人性化的新型的教育环境。

1“互联网+”的提出及互联网在高校教育中的应用现状“互联网+”依靠的是互联网平台,它是借助信息通讯技术将互联网融入到传统行业来,为传统行业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平台来促进传统行业的发展[2]。“互联网+”理念在国内最早被提出,是2012年11月的易观第五届移动互联网博览会上于扬的发言,2015年两会上马化腾提出“互联网+”模式,后又由李克强总理明确强调。可以说,现在“互联网+”模式已经在各行各业涌入我们的视线。

简单地说,“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加各行各业,但它又不是单纯的相加,而是深入了解互联网的特点以及目前传统行业的需求,将二者完美结合,也只有这样才可以真正发挥“互联网+”的作用。中共中央国务院16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提出:“要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要全面加强校园网的建设,使网络成为弘扬思想政治的主旋律和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3]。现在在大多数的高校中都开了网络课程,学生可以在学校网站看到教师分享的其他名校讲师网上授课的视频,这种方式就打破了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一所学校,一名教师,一个学生,将互联网教学传播速度快,获取渠道广,传输信息量大,呈现方式多样的特点尽显无余[4]。并且教师也可以通过网上学习,网上发布作业,网上互动等新的教学途径来提高教学效率,达到教学目的。更重要的是,QQ、微信、微博等新媒体的广泛应用也给高校的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一个平等交流、互相了解的机会,教师利用这些新媒体了解大学生的生活、学习、思想动态等各方面的情况,从而进行沟通、辅导和思想教育。

2“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近些年互联网的应用已经风靡到教育领域并已经得到很多教育界人士的关注和认可。“互联网+”模式的提出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作用不可忽视,对传统教育模式进行了创新,也使枯燥的思想政治教育变得有声有色。然而不可否认的是,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也对学生、教師以及传统教育模式带来了挑战和冲击。

2.1“互联网+”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

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分为两个渠道,一是通过思政课程的学习,二是通过辅导员在平时生活学习中的教育、管理和影响。目前高校主要通过让学生学习中国近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课程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就是老师照着课本在有限的授课时间内讲完所有内容。而学生的思想高度在没有达到这个层次的时候,往往会觉得这些太“高大上”,离自己很遥远,并且近年来手机和网络快速普及,教师在课堂上干巴巴讲述的知识已经完全比不上网络上五彩缤纷、丰富多彩的信息对学生的强大吸引力了,这就必然导致教师干着急、学生学不好的状况。“互联网+”模式下的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打破了这种传统模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还可以将社会时事等一系列有关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料通过网络传播,使学生对此产生兴趣,并深入地理解。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网络了解最新的时事发展,及时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使其跟上时代的变化。而且不论教师与教师,学生与学生,还是教师与学生之间都可以通过网上交流平台进行互动,以便于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为学生及时解决疑惑。这样无疑是让原本枯燥无味的纯课本教学变得有声有色,趣味十足了,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自主性和参与性,大大提高了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另外,对于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中扮演着指导者、组织者和实施者的中坚力量的辅导员来说,身兼数职,所带学生的数量众多,根本没有大量的精力来顾及每一个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然而互联网信息传播快,应用范围广的优势恰恰解决了一些难题,使辅导员的学生管理工作大大提高了效率,同时也给教育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机遇。例如,辅导员通过网络平台了解学生们遇到的疑惑和困难,追踪学生的情绪变化和思想动态,能同时进行“一对多”的交流沟通,尽量全面准确地顾及所有学生的想法,及时解决疑惑和困难,拉近与学生的关系,打破传统的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真正融入到大学生的生活,从根本上了解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需求,为思想政治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2.2“互联网+”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

在互联网风靡的时代,在教育事业也融入网络的时代,我们不禁会担忧:数千年来的传统教学模式还能保持以往的地位吗?在鱼龙混杂的网络信息面前教学环境还能保证不被污染,清澈单纯吗?大学生在丰富多彩的互联网的背景下还能坚定自己的意志和信念专心读书,还能保证不受各种言论的影响端正思想和人生观、价值观吗?这些无疑是“互联网+”模式融入教育后,高校面临的挑战。

(1)对教学模式及教学环境的挑战。网络时代的到来混淆了虚拟与现实的界限[5],使得教学跨越了时间与空间上的距离,这会给传统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模式带来很大冲击,由现实课堂转变为互联网教学,学生和教师都必须有一个思维转化的过程来适应这种创新,而这也正是重难点之处。

(2)对大学生的挑战。在互联网飞速发展下,同学们的生活、思维方式、人生观和价值观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第一,互联网的传播环境是开放的,具有速度快、内容丰富、方式多样化等特点,而且网络上来自于不同领域甚至不同国家的海量信息良莠不齐,各种文化思想、观点思潮、社会现象交织在一起,很容易使学生混乱。更有甚者涉及到不良价值观、暴力、色情、谣言等负面信息,对大学生的思想造成的影响令人担忧。第二,由于网络上的信息来源广,信息过量会使大学生生活受影响。我们不得不想到猖狂的不法分子利用网络进行各种诈骗活动,而受害者往往就是这些普遍拥有手机和网络,心智又尚未成熟的大学生,如近期备受关注的“校园网络借贷事件”等,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人身和财产安全,甚至致使大学生误入歧途。第三,互联网的普及,使各种社交软件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我们的视线里。很多本就腼腆的大学生不但没有想着如何增强自己的自信心,锻炼自己的语言和交流能力,反而更愿意生活在虚拟的环境中,在虚拟世界中寻求自己的存在感,这影响了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也失去了大学本该有的意义。第四,大学学习是自主的,主要靠学生自身的自制力。但是一些自制力不强的学生整日沉迷网络游戏不能自拔,严重损害了身体健康 。不仅如此,“互联网+”模式下,学生的思维主动性也受到了限制,使其缺乏自我独立思考的能力,从而对大学生主流价值观的引导难度也大大增加。刚刚进入大学的学生,心智尚未完全成熟,价值观念也还处在一个形成的阶段,很容易出现各种问题,如此严峻的发展形势值得每一个思想政治教育者思考。

(3)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挑战。传统的教育工作者往往是以一个“把关人”的形象存在,在教学过程中起到的是决定性的作用。而“互联网+”模式下,教育平台的知识范围广,含量大,形式新颖,这对教学工作者的地位有所撼动,同时转变了教学工作者的教学方式。而且目前学校存在教师年龄大、思想观念不够先进、对新鲜事物接受与学习能力不足等情况,这也是“互联网+”模式应用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大挑战。

3对策分析

3.1提升认识,提高学生自身素質

大学生应该正确理解并享用传播资源的教育,能利用媒介资源完善自我,参与社会发展[6]。大学生思维活跃,对新鲜事物有强烈的兴趣,但由于自身的不成熟和阅历不够,对如何辨别和筛选良莠不齐的网络资源的能力还有所欠缺,还需要给予及时有效的引导,提高大学生对信息分辨、甄别的能力,使其能够自己对网络传播内容进行“过滤”,提高其对信息的处理能力,最终能自主辨别信息。

3.2提高教育工作者的素质

重视和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队伍建设,提高教育工作者利用“互联网+”模式开展思政教育的能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坚力量和组织保证[7]。传统教育模式中,教师就是权威。但在网络时代,大学生获得信息和知识的途径多了,教师的权威也随之受到了撼动,但是教师仍然是教育学生最根本的元素。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要丰富自身的知识,了解更多的信息,政治文化素质过硬、业务素质过强,要具有创新精神、掌握网络知识,保证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树立自己的“权威”。

第一,要转变工作理念。在当今的互联网环境中,学生的自主性放大,“话语权”更大,因此 ,教育工作者要“以学生为本”,要做到正视“人人平等”,使自己从“教导者”转变到“引导者”,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第二,学校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观念方面的素养,拓展自己的知识面,积极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利用“互联网+”新渠道在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时发挥引导的作用。第三,增强教师鉴别能力,这样才可以在杂乱的网络信息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发挥一个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作用。第四,大学生是互联网使用最多的群体,这就要求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多接触新的媒介,掌握足够的网络知识和技术,对“互联网+”模式加强学习和应用,以新的互联网方式搭建与学生沟通的渠道,以便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利用网络思维、网络语言,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教育,以端正学生的三观。

3.3加强高校互联网文化建设

首先,国家要有效推进互联网的立法工作,各级部门也要加强对网络信息的管理工作,同时运营商要负责对信息进行控制和管理,高校要引导学生恰当地使用互联网,全社会为了未来的国家栋梁一起努力,多管齐下,为高校创造一个干净的网络文化环境。其次,高校要利用互联网知识和文化传播速度快、效率高的特点,为学生开辟一个优良的学习娱乐空间,让学生劳逸结合,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和成长,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真正目的。

3.4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平台

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能利用学生接触度高且感兴趣的新媒体,在做好网络传播环境优化的情况下,建立专门的网络交流考核平台和手机交流考核平台,积极建立交流论坛,教师将热门问题发布到平台上让学生进行讨论,完善思想政治理论的网络教程。利用新平台掌握学生思想情况,以便及时引导和教育。

结束语

互联网给大学生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也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很多挑战。在当今大学生习惯了在这样一个网络环境中生活、交流、学习的时候,如果思想政治教育不能与时俱进,不能主动融入学生的世界,教学效率则会不尽人意。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在“互联网 + ”时代,新媒体工具的使用只是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而已,万万不可一味“求新求异”,那样只会过犹不及,丧失了德育工作应有的出发点和本质。教师的理论功底、思想高度以及知识素养仍然是教师与大学生有效交流和沟通所需要的。因此,教师和学校要在保持自身文化素养不断提高的基础上,将思想政治教育拓展到互联网中,用创新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网络观、人生观,真正融入到学生之中,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和意义。

参考文献:

[1]李金.“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路径选择[J].学术论坛,2016(2):159—162.

[2]成燕,李金平.“互联网+”时代下如何有效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析[J].高教学刊,2016(13):215—216.

[3]陈禹翰.新媒体在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J].速读·下旬,2014(11).

[4]苟振锋.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6(9):162—163.

[5]曹楦淇.互联网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初探[J].考试周刊,2015(53):9.

[6]刘頔.新媒体对“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挑战[J].思想政治研究,2010(1):71—74.

[7]王海建.移动互联网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及对策研究[J].江西蓝天学院学报,2011(2):76—78.

Research on the Countermeasures of “Internet+”

University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YAO Yanyan, YANG Yingjie, XU Jia

(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angshan 063000, China)

Abstract:With the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ontinuous progress of the society, the Internet has been applied in almost every area, and its application range is no longer limited. The “Internet+” mode greatly promotes the development of each industry and its application in education has gained widespread concern and praise. Therefore, this paper mainly analyzes the influence of “Internet+” mode on university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the challenges on its development road and briefly researches the path of university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context of “Internet+”.

Key words:Internet+; university;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責任编辑:陈树)2017年6月第36卷第6期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Journal of Heilongjiang College of EducationJun.2017Vol.36 No.6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教育互联网+互联网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