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构建模式及策略研究

2017-06-30张莉��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17年6期
关键词:服务模式构建策略特点

张莉��

关键词: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間;特点;服务模式;构建策略

摘 要:文章介绍了信息共享空间的基本特点,分析了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服务模式,提出了实现高校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构建的相关策略和构建新形势下图书馆的建设理念。

中图分类号:G25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7)06-0070-02

1 背景

信息共享空间(Information Commons,IC)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经过多年的发展,这一理念也逐渐进入我国高校图书馆中,有些高校图书馆已经在某些方面进行尝试,以新的理念试图改变图书馆的现状,更新自身发展的思路。高校图书馆馆藏资源丰富[1],对于信息共享空间的构建具有很大的挑战。信息共享空间可以通过技术、设备和资源的融合,为读者提供一体化的阅读服务,这也是图书馆未来发展的方向所在。

2 信息共享空间的特点

信息共享空间[2]从诞生以来,受到高校师生的一致好评,目前它已经成为美国高校图书馆建设的主流模式[3]。在信息共享空间的发展过程中,其体现出了四个方面的基本属性[4]:①分布性。图书馆的计算机都具有相同的界面、软件和资源。②适应性。旨在适应各种用户的需求。③伸缩性。适应环境变化和技术发展的需要。④群体性。提供一个舒适的共同合作空间。同时,信息共享空间也表现出了三个方面的特点:①结合了虚拟空间与现实二维空间[5]。信息共享空间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其本身属于一个虚拟空间,但是,其又是在现实二维空间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所以,信息共享空间实现了现实二维空间与虚拟空间的有机结合,从而形成了新型的信息交互空间。②最大限度满足用户的需求。针对高校图书馆的传统服务功能而言,其主要是满足读者的各种阅读需求,同时提供对应的阅读服务。信息共享空间的构建,打破了图书馆传统服务模式的限制,给读者更多的权限和便利,读者可以在信息共享空间中凭借自己的喜好和需求,进行检索、查找自己需要的书目资源,满足用户的需求。③实现了合作化的学习与研究。在以往的图书馆服务中,其起到的作用只是资料的查询,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难以在图书馆达到学习与研究,这主要的原因是物理空间和信息空间的限制,使师生在获取相关资源时存在很多阻碍,难以为学习与研究提供帮助。因而,信息共享空间打破了这种限制,能够将学习与研究统一起来,实现二者的合作。

3 信息共享空间的服务模式分析

3.1 信息共享空间的构成要素

从信息共享空间的构成上来说,在共享空间层面[6],其主要包含了五个方面的要素:①信息服务台。协调管理信息共享空间的机构,同时兼具参考咨询、阅读服务的功能,为用户提供最基础的服务。②个人学习空间。为师生提供独立的学习环境以及一对一的咨询服务。③团体协作空间。为学习小组或者课题组提供开放的环境和空间。④开放学习空间。图书馆要开放比传统电子阅览室更加灵活的空间,能够实现用户的学习和讨论,同时图书馆工作人员能够给用户提供相应的服务。⑤开设饮食的休闲区。在共享资源层面,其主要包含了三个方面的要素:①信息资源。为读者提供的各类数据资源,如图书报纸、文摘杂志、电子资源等以及来自各个渠道、能够被读者所查阅和阅读的各类资源。②设备资源。在图书馆里能够为读者提供服务的设备是多种多样的,如计算机、复印机、扫描仪、刻录机等。③人力资源。在图书馆的信息共享空间构建中,人力资源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关系到图书馆的运营效率。

3.2 信息共享空间的服务内容

信息共享空间的服务内容有以下五个方面:①数据提交。在对数据进行识别获取之后,相应的工作人员帮助用户对所需的数据进行处理,并将其对应的信息和检索技术提供给用户,使用户能够在图书馆区域内实现资源信息的获取。②用户指导。在信息共享空间中,由于实现了虚拟空间和二维现实空间的结合,用户在相关的行为过程中容易存在各种问题。因此,用户在解决各类问题时需要相应的工作人员向其提供指导服务,帮助用户解决遇到的各种难题,具体可以分为对科研软件的使用指导、对数据检索的指导、对项目研究的指导等。③媒体服务。媒体服务就是向用户提供对应的媒体设备以及相关的媒体资源,主要涉及各类电子信息设备以及相应的媒体资源载体,如光盘、存储设备等。同时,媒体服务还涉及课程教学中的设备支持,如教室内的投影仪系统,学生在线学习平台等,都属于信息共享空间媒体服务的范畴。④协作共赢。图书管理人员要直接介入教学科研工作中,成为具有信息资源优势的教学科研工作者,这样更有利于图书馆和教学科研单位的协作互动。⑤实时咨询。在信息共享空间的服务过程中,读者必然会遇到各种问题,如资源的权限范围、检索方法等。因此,图书馆要在信息共享空间中设立实时咨询、实时服务功能,做到图书管理人员和用户的互动,对用户遇到的问题进行共同探讨,使用户和图书管理人员在共同的研究中获得新的发现。信息共享空间的具体服务内容详见表1。

4 高校图书馆构建信息共享空间的相关策略

4.1 图书馆IC规划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图书馆想要建立和完善IC规划体系,应该从三个方面来加强相关工作:①投入足够的资金。IC系统的构建与实现,离不开大量资金的投入和使用。②需要对空间体系进行合理的规划构建。对于信息共享空间而言,其至少要有图书室、电子阅览室、休闲区域和相关的功能附属区域。由于图书馆的空间资源有限,所以加强空间规划的合理性、提升空间的利用率最为关键。③加强对全新IC构建体系的宣传工作。高校要通过知识讲座、官方网站、校园海报、手机短信等形式实现大范围的宣传,确保全校师生能够参与到全新的IC体系中,及时发现其中的问题,并得以改进和优化。

4.2 加强图书馆IC构建与高校校情的融合

信息共享空间这一理念兴起于美国,含有较强的美国文化色彩。因此,在我国高校图书馆中运用信息共享空间时,需要与高校的校情加以融合,构建出具有高校自身特色的信息共享空间。一方面,我国高校学生在知识获取上表现得比较被动,往往是因为学习困难或是教师要求,才会到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很少有学生主动到图书馆查阅资料和提升自我。因此,图书馆需要引导学生转变这种被动行为,通过信息共享养成主动查阅资料的好习惯。另一方面,高校图书馆要对信息共享空间的构建实现创新。比如在电子阅览室中设立休闲娱乐区域,使学生可以得到放松。同时,对于一些学习资料的共享,图书馆也可以在信息共享空间设立专门的经验交流区,使不同院系、不同年级的学生可以在该区互相交流学习心得,促进共同进步。

4.3 信息共享空间的扩展构建

信息共享空间的建立,不必局限在图书馆中,可以实现图书馆的外化,从而实现信息共享空间的拓展。一方面,从结合高校的实际情况来看,最好的信息共享拓展载体就是学生和教师所拥有的个人电脑或是手机。因此,图书馆可以构建基于个人电脑和手机平台的信息共享空间。另一方面,在实际操作上,高校图书馆可以借助高校的校园网,通过校园网接入图书馆的端口,使学生可以通过个人电脑上线进行信息的交互共享。同时,高校图书馆也要致力于手机图书馆的建立,构建个性化的手机图书馆APP,使学生可以通过手机图书馆APP实现信息共享。因此,信息共享空间的建立可以提升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功能并加快图书馆的发展转型。

参考文献:

[1] 王代礼.高校图书馆特藏资源信息共享空间的构建与效应研究:以中国民航大学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1(10):82-84.

[2] 蒲青.基于信息共享空间的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挑战与策略[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1(11):54-56.

[3] 吴雪莹.泛在知识环境下的高校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的构建研究:以哈尔滨工程大学图书馆为例[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4(3):38-41.

[4] 来晓玲.西北地区高校面向学科化服务构建信息共享空间的研究:以宁夏大学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2(2):78-80.

[5] 邓勤.试论高校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的构建[J].贺州学院学报,2013(2):95-98.

[6] 张莉.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数字信息资源的推广[J].文教资料,2016(24):49-50.

(编校:崔 萌)

猜你喜欢

服务模式构建策略特点
浅议如何构建小学英语高效课堂
基于云计算的数字图书馆建设与服务模式研究
文化馆总分馆制服务模式的实施探索
微信辅助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研究
从语用学角度看英语口语交际活动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