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班级建设的意义与途径

2017-06-30王晓晶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17年3期
关键词:班级建设重要意义有效途径

王晓晶

摘要:高校开展班级建设对促进大学生成长具有重要作用。针对高校班级建设重视程度不高以及缺乏有效途径等现状,深入分析大学生成长面临的多重挑战,并详细阐述高校开展班级建设在应对这些挑战的过程中能够发挥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上结合高校的教学、管理模式以及大学生心理、生理特点,进一步探索高校开展班级建设能够采取的有效途径,提出建议和参考。

关键词:高校 班级建设 重要意义 有效途径

一、引言

高校是培养人才、塑造人才的重要场所,高校的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到参与社会建设的人才质量,因此高等教育在国家生产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飞速发展,高校在培养大学生的过程中不断面临挑战。新旧思想的交替以及文化传播方式的改变都将推动高校及时更新思想,进行新一轮的教育、教学改革。

作为走向社会之前的专业、深入学习,高等教育为大学生提供的是一种半开放、集体式的教学管理模式,这与参加高考之前的高强度、全封闭的中学教学模式有很大的不同。如何充分发挥高校教育的特点和特色,帮助大学生尽快适应新的教育环境,从中获益并逐步成长为社会需要的高级人才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高等教育的作用不仅仅是使大学生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立足社会,培养能够独立思考、具有较强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的高水平人才,而个人能力的提升又将经一步促进专业知识的积累,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高校的教育教学及各项活动的展开都是以班级为单位进行的,班级建设的优劣会直接影响大学生的成长。目前,大部分高校对班级建设的重视程度不高,宽泛的管理模式缺乏有效的引导,使得很多大学生在高校中没有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对学习的积极性也逐渐下降,毕业之后不能很快的适应社会。

本文对高校开展班级建设的意义及方法进行研究。深入分析高校大学生成长面临的多种挑战,探讨高校班级建设能够对大学生成长发挥重要作用,并进一步探索高校开展班级建设的方法和有效途径。

二、大学生成长面临的多重挑战

中学的学习生活与大学相比存在着很多不同,并具有一些鲜明的特点:(1)课程相对固定,以英语、数学、物理、化学、语文为主,地理、历史、生物、体育等课程为辅;(2)教学方法单一,以课堂讲授+习题的方式为主;(3)活动范围有限,学校-家庭两点一线。这些特点都使得中学教育带有较强的模式性。从中学过渡到大学,学生所面临的不仅仅是适应一个新的学习环境,更面临成长过程中的多重挑战。

1.课程学习到专业学习的转变

中学时期的学习主要是围绕课程展开的,是同一门课程的知识逐步由浅入深的过程。在经历了长达六年的中学学习之后,课程学习的模式已经深深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模式。

大学的学习是专业学习,知识面更广阔并具有新的特点,设立多门课程是对一个完整事物的多个方面进行科学描述和研究,这些课程相互独立但又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进一步可分为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等。专业课程基本上不存在主辅之分,只存在专业知识结构的层次之分。要学习本专业的核心课程,必须要先学习基础课程,在学习多门课程的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本专业的知识结构体系,主动去思考和发现课程之间的逻辑关系是学习的重点。如果学生依然采用课程学习的方法来进行专业学习很快就会感到力不从心,不能很快掌握专业学习的方法逐渐也会对课程学习失去兴趣。

2.“被动学”到“主动学”的转变

中学时期学习的目的是为了通过高考,学生面临来自社会、学校和家庭多方面的压力,高强度、超负荷是其显著特点。在这种压力下中学生的学习已形成相对固定的模式,所有需要掌握的内容都由老师在课堂上反复讲授和练习,学什么、怎么学都不需要自己制定计划,只需要按部就班的完成。

大学的学习是在中学教育的基础上进行的,中学时期学过的知识和使用的学习方法不再是学习的重点。老师进行课堂讲授的目的是引导学生理解专业原理并建立相应的模型,基本概念、基本定理和习题由学生自主学习来完成,老师课堂讲授和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比例大致为1︰3。这种学习方法是由专业学习的特点决定的,一个专业原理的推导可能涉及多个数学原理和物理模型,将其深入理解并灵活应用才能融会贯通。

3.信息多元化的转变

过去获取信息和知识的方式主要有课堂讲授和阅读书籍,形式较为单一。随着网络、通讯工具、电子设备的飞速发展,信息获取呈现多元化,微信、微博、網站、电子书、各种手机应用每天将大量信息源源不断地推送到用户面前,各类浏览器和搜索引擎也帮助用户更快更准的找到需要的信息,形成所谓的“快餐文化”。信息多元化使得大学生阅读的信息量变大了,信息更新的速度也加快了,但阅读的质量和精细程度却下降了,信息的易获取性降低了大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渴望程度,信息的来源和可信度也使大学生难以甄别。

大学的专业学习是通过多课程的学习建立专业知识体系结构的过程,在专业学习的过程中把多元化信息作为一种先进的学习工具能够提高学习效率,但不能替代专业学习的作用。

4.家庭生活到集体生活的转变

中学时期大部分学生都与家人一起生活,衣食住行都由家人照料,自理能力较差。进入大学之后,学生住在集体宿舍,空间和设施都是公用的,个人生活需要自己料理。

大学生来自于五湖四海,地域、文化、语言、生活习惯、宗教信仰等方面都存在差异,同学之间应相互尊重、平等互爱,并学会沟通、包容和理解,这与家庭生活有较大不同。集体生活是家庭生活与社会生活之间的过渡阶段。

5.心理成熟化的转变

在中学时期,学生的大部分心理活动在高考的压力下都是被忽视和压抑的,导致很多学生心理成长落后于生理成长,其中最显著的表现就在于不能很好的调整自己的情绪,尤其是在面对失败和挫折的时候,不能客观的评价自己,不能很好的正视他人,没有勇气接受挑战,又不甘心落于人后。

大学生在高校中通过学习、实践,学会用科学的眼光看世界,更要客观的看自己,逐步建立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懂得学习的重要性,学会用自己的力量解决问题。

三、高校班级建设的重要意义

班级是高校管理的基本单位,教学、管理、考核等基本活动都是以班级为单位进行的。良好的班级建设,能够帮助大学生应对成长过程中的多重挑战,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1.拓宽视野,促进学习

俗话说“三人行必有我师”,在高校里不仅要向老师学习、向书本学习,也要向身边朝夕相处的同学学习,学习优秀的经验、学习方法、知识和技艺。专业学习的复杂程度和难度更需要同学之间相互印证、共同进步,并逐渐掌握专业学习的方法,最终建立专业学习的信心。良好的班级建设能够为大学生创造理想的学习环境,促进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交流和互动,相应地也能够起到督促作用,使惰性强意志力差的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和差距,从而迎头赶上。

2.形成团队精神,增强凝聚力

大學生不仅要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还应具备较强的团队精神。“分工-协作-共赢”是个人参与社会生活的基本方式,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脱离团队而独立存在,尤其是从事工科专业的工作,每一个项目、工程都是由多个专业的工作人员共同参与、分工合作完成的,不懂得团队精神将会影响工作的顺利进行。

班级就是大学生在高校中学习、生活的小团体,通过组织、参与各类教学、科研、文体活动,能够引导大学生迅速建立团队的概念,并明确自己在团队中的位置和分工。经过多次参与活动的经历,团队成员之间的配合越来越默契,团队的荣誉感和凝聚力显著增强。建立良好团队精神的大学生,在加入新的团队之后也会很快找到自己的角色,为所在团队贡献力量。

3.增进友谊

班级是大学生共同学习、生活的空间,通过学习相同的课程、在宿舍中互帮互助,减缓了大学生离开父母的不适感,慢慢学会料理和安排自己的生活。通过共同参与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增加了同学之间的沟通,促进了相互了解和理解,使民族、地域、语言、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差异逐渐消融。友谊的增进使大学生懂得在人际交往中应当如何尊重他人、理解、包容和沟通。团队荣誉感和凝聚力的形成也进一步激发了大学生热爱宿舍、班级和学校的情感。

4.传递正能量

良好的班级建设会形成良好的班级风气,包括诚实守信、公平公正、团结友爱、艰苦补素等,大学生从良好的班级风气中获益,并用自身的行为促进更好的班级风气,破坏班级风气的行为相应的会受到排斥,这是一种良性循环。

在良好的班级风气中,大学生更易受到有益的影响,并乐于实施,正能量得以传递,久而久之便养成良好的个人习惯、形成优秀的个人品质。对的事情要坚持,错的事情及时改正,具有明辨是非的能力,不悲观、不气馁、不盲从、不骄傲、不自满、不大喜大悲,形成积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四、开展班级建设的有效途径

高校开展班级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应当重视并充分发挥班级建设对大学生成长的积极作用。与中学相比,高校班级建设具有新的特点,应结合高校的教学、管理模式以及大学生心理、生理特点,制定合理的班级管理制度、有序组织各类文体活动、形成完善的班级建设体制。高校开展班级建设的有效途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班级自主管理与班导师制度相结合

与中学不同,大学班级应实现自主管理。选拔品学兼优、工作能力强的学生作为班委,担任班长、团支书、学习委员、文艺委员、体育委员等职务,建立班级管理体系。一方面,班委按照各自分工完成相应的工作;另一方面,相互配合协调,共同完成班级事物管理。班级自主管理能够调动大学生参与班级事务的积极性、发挥主观能动性、切实关注自身利益,但还需要一些引导和指导,应与班导师制度相结合。

大学课程数量多,不同的课程由不同的老师任教,任课老师对学生的了解有限,并很难汇总到一起。班导师是大学生在校期间相对固定的指导老师,不仅持续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更关注其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心理变化。班导师能够根据具体情况因材施教,并采用合理引导的方式代替说教,使大学生在不断思考的过程中快速进步和成长。

2.建立合理实用的班级评价体系

要建立良好的班风、传递正能量、引导大学生在校期间的行为规范,应建立合理实用的班级评价体系。首先,应对上课、晚自习以及考试等教学活动实行严格的考勤和请销假制度,建立班级诚信档案,作为评奖评优的基础条件,在考试中作弊的应一票否决;其次,应制定文明宿舍公约,明确规定物品摆放、清洁卫生以及舍员的言行举止等内容,并定期进行评比,对表现优秀的宿舍予以表彰;第三,对学生参加课外活动的情况进行记录,对表现出乐于助人、拾金不昧、团结友爱、尊老爱幼等优秀品质的学生应树立先进典型,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3.定期召开主题班会

主题班会不仅仅是积极响应团委、党委、学工部等部门各项号召的工作,更是班级师生、同学之间交流思想的主要渠道,高校班级建设有必要定期召开主题班会。班会通常要围绕一个主题展开,这个主题可以选自大学生身心成长关键环节的特殊需求、兴趣爱好、国计民生、社会热点、新事物新发现、网络流行等多个方面,切实围绕大学生关注的话题,能使其有兴趣、爱参与、勤思考,在讨论中逐渐形成自己的思想。

主题班会的形式可以多样,绝不仅限于老师讲学生听,更要鼓励学生发挥个人特长,根据班会主题采用观看视频/照片、演讲、辩论、讨论、参观、户外活动等多种形式相结合,使得班会主题更生动且不乏教育意义,令人印象深刻。

4.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

高校班级建设除了引导大学生爱学习,还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包括各类体育运动、文艺演出、辩论赛、演讲比赛、知识竞赛、学术创新活动等。文体活动不仅丰富了大学生的课余生活、陶冶情操,还促进同学之间相互沟通和学习、增进和谐的人际关系,更增强了班级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在文体活动中发挥出的积极拼搏的精神也将进一步促进学生发奋学习、增强克服困难的自信心。

5.开发班级门户和交流平台

在信息时代,高校班级建设应充分发挥网络的作用,开发班级门户和交流平台。班级门户网站是属于本班学生共有的网络空间,应具有文化、教育、趣味特色,并设立公告、通知、大事记、班级相册、论坛、分享等专栏,由本班学生开发、更新及维护。班级门户网站将记录大学生成长的点点滴滴,也成为大学生毕业离校之后相互联系的纽带。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微信、QQ等网络平台建立班级群,形成线上线下的多重交流平台。

五、结论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对大学生来说,在高校中渡过的时间是从家庭到社会的过渡阶段,如何引导大学生应对各种挑战快速成长为社会需要的优秀人才是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深入分析了大学生成长过程将中面临的多重挑战,从多个方面详细阐述了高校开展班级建设对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具有的重要作用和意义,并结合实际情况对班级建设的有效途径进行了探索,为高校开展班级建设,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

参考文献:

[1]程琳,田伟贵,李哲.浅谈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性[J].卫生职业教育,2016,(01):22-24.

[2]古民华.大学班级文化建设[J].科教文汇,2015,(12):127-128.

[3]申银群,唐劲军.班级精神文化建设:班级管理的无痕教育[J].教育观察,2015,(30):43-44+46.

[4]杨尔飞,司琼,汪子奇.高校班级建设考评制度探析[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5,(06):45-47.

猜你喜欢

班级建设重要意义有效途径
“家文化”班级建设对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
研究生团组织与班级建设相结合的工作探讨
深化“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全面提升党员素养
企业纪检监察部门与时俱进推动效能监察工作的有效途径探究
国际法务会计应用现状研究
职校生积极心理导向的体验式活动班会创设研究
新经济形势下加强企业管理的有效途径分析
公路桥梁加固设计及其施工建议
浅谈少先队员荣誉感、 责任心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