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的主要类群
2017-06-30李红晓
李红晓
摘 要 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可以增进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有效提高学习效率,并养成良好的学习和思维习惯。本节复习课中,引导学生构建思维导图,完成对本章所学知识的回顾,将零散的知识融会贯通在一起,进而形成知识网络。
关键词 动物的主要类群 无脊椎动物 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志码 B
1 教材分析
“动物的主要类群——无脊椎动物”是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的教学内容,本章内容包括“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三节内容,主要介绍了无脊椎动物中的六种类群,分别从“代表动物及其他动物”“主要特征”和“与人类的关系”方面展开说明。其中重点是通过对比分析本类群多种多样的动物特征,总结出这一种类群的主要特征,进而提炼出各种类群之间的进化历程。提炼进化历程难度较大且不易直观感受,因此,笔者在教学中引入了思维导图,直观形象地展示无脊椎动物进化历程,为后面生物进化的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
2 教学目标
2.1 知识目标
概述无脊椎动物不同类群的主要特征;说明各类群间的进化历程。
2.2 能力目标
通过构建关于无脊椎动物的“思维导图”,提升对重要概念的获取和理解能力。
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关注无脊椎动物各类群与人类的关系;形成热爱生命的意识。
3 教学过程
3.1 情景导入
教师播放自制的“无脊椎动物”微视频,视频中包括水螅、蚯蚓、草履虫、蛏、涡虫、蛔虫、蝗虫等无脊椎动物的活动内容。教师引导:“通过观察,你能把视频中的动物归为哪一种动物类群?”进而引出本节课的复习主题——“无脊椎动物”。
设计意图:通过无脊椎动物微视频展示,带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冲击,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期待,为后面的思维导图构建做了较好的情感铺垫。
3.2 构建导图
3.2.1 初步构建
教师展示视频中涉及的无脊椎动物图片,引导学生对这些无脊椎动物按简单到复杂顺序进行排序。绝大多数的学生会排成线形,例如:草履虫→水螅→涡虫→蛔虫→蚯蚓→蛏→蝗虫,也有的学生会排成树形,如图1所示。
3.2.2 自主学习
學生初步排序后,教师请学生阐述排序的理由。此时,学生可以结合课本内容,从代表动物的形态结构、生活环境、运动能力、生理特点等方面进行阐述。
3.2.3 合作交流
学生独立阐述后,小组合作交流思考:“你认为哪一种排序(线形、树形)更合理、更有说服力?并说明理由。”
师生总结:树形结构更具合理性,大致可以体现“从水生到陆生、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的进化历程,从中更能直观体现出不同类群间的进化关系。
3.2.4 充实思维导图
以树形结构为基础,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本章所学内容进行思维速射,提取出概括性词语:无脊椎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主要特征等。请学生将以上概括性词语的内容补充在树形结构中,充实思维导图。此过程中,教师要提示学生将自己已有的重要知识点简洁明了的体现在思维导图中,如图2所示。
设计意图:采用自主学习及小组合作形式构建思维导图,学生可以体会思维发散的过程,更好地建立重要概念之间的联系。在组内交流过程中,学生体会到了思维不断碰撞的乐趣,有利于知识点掌握匮乏的学生及时增补,知识面较广的学生形成新的思维。
3.3 点拨提升
本环节采用了“闯关进行时”,以游戏模式贯穿始终,学生在惊险刺激的闯关环境中完成了对“无脊椎动物各个类群主要特征及与人类关系”的深入理解。
第一关——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
通过“慧眼识图”活动,学生回忆腔肠动物的代表动物——水螅,然后结合水螅图片,介绍它的结构及消化的特点。教师简要评价后,引入一则烟台晚报报道:一名严重腹泻的男子被检查确诊为“猪肉绦虫病”,据悉他是吃了不洁猪肉引起的。由上此引出扁形动物的重要知识点,同时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希望学生珍惜生命,热爱生活。
第二关——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
教师运用图片,引导学生回顾线形动物的代表动物——蛔虫,请学生总结蛔虫适于寄生生活的特征。学生进一步理解生物学观点:“生物体的结构与它们的功能及生活环境是相适应的。”教师联系生活,提出问题:有些爱美女士口服蛔虫卵达到减肥的目的。你的看法是什么?然后,教师出示跟蛔虫外形非常相似的蚯蚓图片,创设情境使学生理解它的呼吸和运动的知识。
第三关——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教师出示生活中常见的蛤蜊图片,让学生说出软体动物的主要结构名称以及主要特征,并尝试分析蜗牛的呼吸器官是什么。学生释疑后,引出蝗虫的呼吸特点,并引导学生尝试设计实验以验证自己的观点,随后简要回顾以蝗虫为代表动物的节肢动物类群(昆虫、甲壳类、蛛形类、多足类)。此时,教师可以请学生多举例并尝试进行分类,以达到巩固效果。
设计意图:在沿海地区,关于无脊椎动物的课程资源较多,教师可以广泛引用学生身边的资源,以图片、情景、实验等多种形式呈现,也为学生在思维导图中使用图形、符号等形象的表现方式做好引导。
3.4 回归导图
通过“点拨提升”环节,学生已经深入理解无脊椎动物的进化过程,进而回归自己的思维导图,将本节课的收获继续充实到思维导图中,还可能提出新的疑问。随后师生共同交流解决或课下继续探讨,真正达到学以致用,从而更好地达成课标对教学内容的要求。
设计意图:此部分内容以树状思维导图形式呈现可以很好地体现知识间的联系,使学生对知识可视化的同时将知识直观化,最终内化成自己的结构性知识,达到长时甚至永久记忆的效果。
3.5 课堂练兵
本节课的练习题按难易程度分成了3个组,每组下设两个小题,以“砸金蛋”的形式让学生获取题目,其中有些题目属于综合性质的,解答时需要对部分知识进行联系。这就要求学生在构建思维导图时要注意各个重要概念间的联系,把握整体知识才会顺利解答题目,充分体现了思维导图的直观性和全景性特点。
设计意图:通过构建思维导图,学生对知识有了系统而深入的理解。
4 教学反思
本节复习课以思维导图形式展开,整节课的教学思路清晰,整体性强,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模式,逐步完善思维导图,并最终呈现出树形结构,为生物进化历程的总结奠定了基础;思维导图的引入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理解力和记忆力,活跃课堂氛围,激活学生思维火花,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