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日语听力教学改革

2017-06-29马艳波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7年13期

马艳波

【摘 要】 近年来,在日语听力课程改革中,越来越重视学生的主动性。本论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探讨了日语听力教学中的师生定位。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是协助者、促进者;而学生应该是主导者、探索者。以期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实现高效的日语听力教学。

【关键词】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日语听力教学;师生定位

【中图分类号】 G6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089(2017)13-00-01

引言:

伴随着日语水平能力测试改革,听力所占比重由原来的四分之一变为三分之一,现今的大学日语教学也越来越重视听力课程的改革。研究者或一线的教师们亦进行了各种听力教学模式的尝试,比如任务型教学,合作学习等。其大的趋势都是摒弃了过去的“刺激-反应”的行为主义模式,更加注重学习者的主观意识,只有提高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才能改变过去低效的日语听力课堂。因此,本论将在前人的基础上,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来探讨日语听力教学的改革。

一、建构主义和建构主义教学理论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的最早提出者可追溯至瑞士的皮亚杰(J.Piaget)。建构主义是一种关于知识和学习的理论,强调学习者的主动性,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基于原有的知识经验生成意义、建构理解的過程,而这一过程常常是在社会文化互动中完成的。在建构主义思想指导下可以形成一套新的比较有效的认知学习理论,并在此基础上实现较理想的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基本内容可从“学习的含义”(即关于“什么是学习”)与“学习的方法”(即关于“如何进行学习”)这两个方面进行说明[1]。从其概念中,我们可以看到两个关键词——“学习者的主动性”和“社会文化互动”。与传统教学观念相比,“学习者的主动性”颠覆了以往的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不仅是学习者观念的改变,也应该是教师观念的改变。“社会文化互动”,即在一定的情景——社会文化背景下发生的学习活动,要求情境、协作、交流,这也涉及到学生和教师观念的改变。依次可见,如若进行新的日语听力教学改革,首先应该进行的是学生与教师观念的改变,即课堂中的师生定位。

二、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下的师生定位

关于建构主义教学理念下的学习概念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2]。

这里首先否定了以往的教师中心的课堂模式。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者,领导者,而是辅助者,甚至是学生学习的伙伴。具体到日语的听力教学,教师的功能不应该再是按照教材,在课堂上播放日语听力片段,对日语听力答案,反复确认,直至学生听懂本段内容。这样的日语听力课堂是低效的。学生虽然掌握了本段内容,但是换一个听力主题,对于学生而言又是新的听力内容。更为重要的是这样的日语听力教学是枯燥的,使学生在情感上不易接受,甚至产生厌烦、焦躁的情绪。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下的日语听力教学,教师作为辅助者应该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形成主动学习动机。体现在教师应设计符合教学主题的教学情境。在多媒体网络发展的今天,这已经是一个很容易实现的手段,教师围绕教学内容,运用多媒体技术手段创造比较理想的语言教学环境,为学生提供一个融文字、图像、声音和视频动画于一体的最真实、生动的可理解语言信息输入,从而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以使重现信息量大大增加,从根本上提高信息传递的有效性[3]。其次,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支架作用。根据学生的现有日语水平,学生要建构的知识,应符合学生的最邻近发展区,并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给予适当的提示和组织学生协作交流。第三,要减轻学生在听力过程中的焦躁情绪。大学日语专业的学生,他们的学习都是从零起点,都不同程度的存在听力焦虑。根据李斌的调查,日语专业的男生和女生在听力焦虑上没有显著差异,但是低年级学生的听力焦虑明显高于高年级学生[4]。教师应多给予鼓励,注重听力材料呈现方式的多样性,避免刻板的听力内容,引发学生兴趣,减轻焦虑对听力效果的影响。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要求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下,通过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来实现意义的建构。这对于在中国大环境下的学生而言,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步入大学阶段的学生,还很难摆脱应试教育带来的影响,学习缺乏主动性,但现在的学生都是95后,易于接受新事物,所以日语听力教学改革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建构主义理论下的听力教学,学生最要改变的就是主观能动性。这种主动性既包括自己的主动探索,也包括和他人的主动协作。在日语的听力教学中,学生首先要认识到听力的重要性。作为语言能力实际运用的听说过程,听作为语言输入,是语言输出的前提。在日语的语言结构中,谓语最后出现,是一个效率不高的语言,好的听力理解更为重要。其次,在教师设计的听力情境下,学习者应主动去利用手头的资料,包括词典、书籍、网络去寻找与自己已知知识的联系,积极地预测,实现意义建构。最后,注重和他人的协作,通过讨论、交流,进行自我协商和内部协商,辨别意义建构是否实现。推展到具体形式,就是实行合作互动小组学习。这样的形式,不局限于耳朵的练习,更促进了小组内成员的语言交流,实现了听说互长。而且,相对于师生间交流,小组成员交流,更易于减轻学生的听力焦虑,实现有效听力练习。实践证明,互动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学生日语听解效果等方面起到了促进作用[5]。

三、结语

如上所述,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下,针对低效率的日语,有效的日语听力教学,首先要改变的是在课堂中师生的定位。教师听力课堂中的协助者、促进者;学生才是听力课堂的主导者、探索者。学生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不拘泥于一段听力材料原文,而是扩充自己的听力图式,实现日语听力的意义构建。

参考文献:

[1][2]何克抗.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5):74-81.

[3]施万里,陈彩虹.运用建构主义理论设计多媒体辅助下的日语听力自主学习模式[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5):125.

[4]李斌.中国日语学习者的语言学习观念与听力焦虑[J].译林,2012(10):168-179.

[5]宋馨华,张淑玲等.日语听力课堂教学改革实证研究[J].临沂大学学报,2012(6):75-7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