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采用尼莫地平治疗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价值
2017-06-29王骥
王骥
(江西省德兴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江西德兴334200)
探讨采用尼莫地平治疗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价值
王骥
(江西省德兴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江西德兴334200)
目的探究临床应用尼莫地平治疗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价值。方法总结分析77例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随机数字法分对照组(n=37)与观察组(n=40),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接受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尼莫地平治疗,分别对不同方法的疗效进行总结评价。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完全自理率60.0%、死亡率5.0%)、MCA的Vp(14.0±1.0)cm/S、颅内压(1.8±0.1)kPa、CVS发生率2.5%、再出血率2.5%相较于对照组(完全自理率32.4%、死亡率35.2%)、MCA的Vp(11.4±0.8)cm/S、颅内压(3.0±0.5)kPa、CVS发生率(32.4)%、再出血率(2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尼莫地平用作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疾病治疗,可大大降低出血发生率,稳定颅内压,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水平。
关键词:尼莫地平;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压
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为神经外科常见疾病,是颅脑损伤后病情继续恶化加重的主要诱因,危及患者生命健康[1]。为研究有效治疗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治疗方法,临床对收治的77例患者进行研究分析,总结不同方法的治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总结江西省德兴市人民医院2014年7月~2015年8月收治的77例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随机数字法分对照组(n=37)与观察组(n=40),对照组男22例,女15例,年龄20~75岁,平均(45.0±7.3)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10例,坠落伤8例,打击伤17例,其他原因伤2例;观察组40例,男27例,女13例,年龄为22~78岁,平均(46.0± 7.4)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15例,坠落伤12例,打击伤10例,其他原因伤3例。入院后两组患者均接受CT检查确诊,对比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2]入选标准:伤后7 d内入院接受治疗;急性闭合性颅脑损伤合并t-SAH;入院后实施单侧侧脑室引流术,置脑脊液引流管测侧脑室内压水平,入院前头颅CT检查,显示脑挫裂伤、合并或无合并脑内血肿。排除标准:其他评价目的,存在严重脏器疾病、复合伤以及服用钙离子拮抗剂史患者。
1.3 方法对照组常规综合治疗,提供给氧、降压止血、脱水等常规治疗,并做吸痰、预防感染处理,保证身体正常体温,早期营养支持,改善机体的酸碱及水电解质的平衡。
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综合治疗基础上结合采用尼莫地平用药,患者入院后立即用微量泵静脉注射尼莫地平(济川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0306),治疗初期2 h,以每小时2mL速度给药治疗,若观察患者无明显不良反应,体质量超过70 kg患者可在2~24 h更改给药速度为每小时4mL,体质量小于70 kg患者用药2 h后更改速度为每小时4mL,静脉用药治疗2周。之后改为口服尼莫地平片(石药集团河北永丰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3021882),1天4次,1次60mg,用药疗程为1周。若实施开路手术,术中需要先做好血肿清除、止血处理后,术野内灌洗稀释后的尼莫地平注射液,灌洗后根据生理盐水与尼莫地平注射液按照20∶1比例制作,灌洗>10min。
1.4 观察指标治疗3周后,评价临床疗效,检测颅内压、脑血管痉挛(CVS)发生率、再出血率、伤侧大脑中动脉(MCA)收缩峰流速(Vp)。出院后对患者进行为期3个月随访,评价治疗效果(根据患者恢复情况分完全自理、部分自理、重残、死亡),并统计不良反应。
1.5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7.5软件包分析,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c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MCA的Vp、颅内压、CVS发生率、再出血率观察组MCA的Vp明显比对照组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VS发生率、颅内压以及再出血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MCA的Vp、颅内压、CVS发生率、再出血率
表1 两组MCA的Vp、颅内压、CVS发生率、再出血率
P值<0.05<0.05<0.05<0.05项目MCA的Vp(cm/S)颅内压(kPa)CVS发生率[n(%)]再出血率[n(%)]对照组(n=37)11.4±0.8 3.0±0.5 12(32.4)9(24.3)观察组(n=40)14.0±1.0 1.8±0.1 1(2.5)1(2.5)t/c2值12.53 14.87 12.27 8.10
2.2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对照组37例,完全自理12例(32.4%),部分自理8例(21.6%),重残4例(10.8%),死亡13例(35.2%);观察组40例,完全自理24例(60.0%),部分自理9例(22.5%),重残5例(12.5%),死亡2例(5.0%);观察组完全自理率显著优于对照组(c2=5.87,P<0.05),死亡率低于对照组(c2=11.13,P<0.05)。
2.3 不良反应对照组未出现不良反应,观察组出现1例低血压,可耐受,停止用药后不良反应消失,两组不良反应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2=0.94,P>0.05)。
3 讨论
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生后,血液自身所携带的毒性直接作用在神经组织,在蛛网膜下腔出血以及脑组织受损的刺激下,神经细胞膜L型钙通道打开,之后钙离子便可进入神经炎,神经细胞受损情况进一步加重[3]。据临床统计,颅脑损伤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发生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约为27%~50%,其中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一个多发征象为脑血管痉挛,预后不良,是颅脑受损患者致残以及死亡的主要原因[4]。伤后脑血管痉挛发生后,脑血流量会明显下降,引发患者脑缺氧、缺血、缺血性脑损伤,脑血管改变恶化为器质性狭窄、闭塞,引发脑缺血,而脑缺血会引发延迟神经元坏死。蛛网膜下腔脑出血会大量积聚在颅底脑脊液,诱发痉挛[5]。患者的轻微临床表现,伤后1~2 d会表现为高热、呕吐、头痛、脑膜刺激征,一般可持续1~2周,严重者会表现为意识障碍,甚至出现癫痫或昏迷,原有局灶体征明显加重。轻微症状患者需采用对症治疗,采用镇静或镇痛药物治疗,严重者需采取措施降低颅内压,防治脑血管痉挛[6-7]。相关研究提出,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发生脑血管痉挛一般在患者伤后48 h,可在5~7 d达到最大值。因此临床提出应尽早对患者进行干预治疗。
临床指出,早期给予患者采用钙通道阻滞剂改善脑血管的效果显著。尼莫地平为新型二氢吡啶类钙离子拮抗剂,脂溶性良好,可快速透过血脑屏障,作用于神经细胞以及脑血管,作用效果显著[8]。其药理特性表现为:选择性扩张脑血管,无盗血发生,可在增加脑血流量同时,不会影响正常的脑代谢,可拮抗花生四烯酸、K+、5-HT,临床中用作偏头痛、缺血性脑血管病、轻微蛛网膜下腔出血而导致脑血管痉挛、轻中度高血压等疾病治疗[9-10]。本次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的MCA的Vp明显比对照组快,CVS发生率、颅内压以及再出血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经过3个月的随访观察,观察组完全自理率为60.0%,对照组完全自理率为32.4%,尼莫地平用药后改善患者的症状以及预后效果显著。临床尤其应该重视的事颅脑损伤患者初期为最佳的治疗时间,早期应用尼莫地平,扩张脑血管,抑制脑血管结构的变化。
综上所述,临床治疗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采用尼莫地平早期治疗,及时抑制病情的发展,预后效果良好,值得广泛推广。
[1]周正山,高伟,谭宪军,等.腰大池持续外引流术与腰椎穿刺释放脑脊液治疗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对比研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1):96-97.
[2]谭胜利,谢贺英,刘江霞,等.应用持续腰大池引流治疗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效果观察[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5, 21(6):58.
[3]黄校权,杨清荣,龚裕兴,等.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症状性脑血管痉挛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5,5(16):153-155.
[4]姜涛,周杰,周水晶,等.芳香开窍药嗅吸剂联合尼莫地平对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影响[J].中医杂志,2015,56(6):492-495.
[5]魏大伟,刘家传,王春琳,等.腰大池持续外引流对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脑CT灌注成像的影响[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5,14(2):181-184.
[6]王勤.尼莫地平治疗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58例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25(4):852-853.
[7]李树国.腰大池持续引流术与腰穿释放脑脊液术在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中的应用价值[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4,22(9):87-88.
[8]贾云飞.舒血宁注射液治疗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66例临床观察[J].河北中医,2014,36(7):1055-1057.
[9]崔惠润.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急性期的护理[J].当代医学,2010,16(28):102.
[10]高希景,李广丽,吴昀.无明显早期意识障碍的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24例分析[J].当代医学,2013,19(33):21-22.
10.3969/j.issn.1009-4393.2017.17.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