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春风化雨润泽心灵

2017-06-29谢亚新

新课程·中学 2017年4期
关键词:思想品德德育教学

谢亚新

(沈阳市辽中区教师进修学校)

摘 要:初中阶段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学校教育对学生思想观念的影响很大,特别是思想品德课程对塑造学生美好心灵至关重要。新教材《道德与法治》无论是内容设置还是教法选择,都紧紧围绕“德润心灵,法护成长”这一主线,能帮助和启发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他们具有良好的道德素质和法律意识。因此,教师教学中既要掌握多变有效的授课技巧,又要适时开展丰富有趣的教学活动,从而真正发挥思想品德学科的育人功能。

关键词:德育;思想品德;教学

2016年秋,部编教材《道德与法治》正式开始投入使用。众所周知,个体品德及其法治素养的发展来源于自身生活体验和以自身生活体验为基础的拓展学习,与原教材《思想品德》比较而言,本套教材更加注重建立与学生生活的联系,使教材以学生的体验为基础,并由学生的切身体验走向广阔的现实与理论世界;力图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法治精神在与学生的真实体验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转化为实在的、作为学生“第二天性”的道德品质、人格精神和法治素养。新一轮的德育改革显然不只是在内容和方法上做些表面上的变化,而是力图在本质上对德育进行深刻的理解,这是多年来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探索在德育领域里加以应用的必然结果。教学中,如何更好地把握教材,淋漓尽致地发挥《道德与法治》教材的德育功能,润泽学生的心灵,则是每一位思品教师所要面临的新课题。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学生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因此,思品教师自身的素质、道德修养,客观上是每一个学生个体的楷模,这就要求每一位思品教师在工作中,要时刻注重身教,为人师表,以期达到用人格塑造人格的理想教育境界。

實际工作中总结了几种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德育的途径和方法,具体如下:

一、利用教材内容进行德育渗透

现阶段,以课堂教学这一主要形式,利用《道德与法治》教材的内容进行德育渗透,是充分发挥德育功能的重要途径。如,结合教材“我的自律宣言”“为他人开一朵花”“别把尊严丢了”“生命的韧性”等内容,培养七年级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正确的思想方法,使他们懂得严格自律、理解他人、自尊自信、磨炼坚强意志等,引导他们正确对待社会,培养健全人格,使他们具有面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和对待成功的正确态度,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又如,结合教材“把握生命的节奏”“走进老师”,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和感恩教育,使他们在提高能力的同时,懂得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社会,从而以一颗感恩的心面对未来。

实践证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认真研读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的特点开展教学,依据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调整策略,有效地提高德育效果。

二、巧用教学方法与评价进行德育渗透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众所周知,兴趣来源于认识和需要,兴趣可以有效地激发学习动机。教师要使学生对学习思想品德产生浓厚的兴趣,可以在课堂中利用一些精彩的事实、动人的案例、相关的背景知识,创设有趣的情境,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用优秀的人类文化和民族精神陶冶学生的心灵,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如,在讲授“走进老师”这一课时,教师就以最美教师张丽莉的事例为切入点,设置情境,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彻底实现了由“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

2.开展实践活动,提升道德素养

世界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道德准则,只有当它们被学生自己追求、获得和亲身体验过的时候,只有当它们变成学生独立的个人信念的时候,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财富。”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创造条件,开展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走向社会,亲身体验,用心感悟,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

如,教师在讲授“生命的韧性”一课内容时,针对学生中普遍存在的耐挫力差、知难而退等现象,开展了一次《战胜挫折,走向成功》的主题班会活动。在班会活动中,学生对身边各种挫折现象进行分析,就如何做一个意志坚强的人踊跃发言,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更真实、更深刻地体会到挫折是生命的特殊体验,对待挫折的态度不同,结果就会不同,从而学会了以积极的态度面对挫折,让生命之根更深。

总的来说,思想道德教育的本质是体验,只有在实践中体验,不断获得自身感受,并进行自我教育,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3.发挥评价之光,点亮学生心灵

课堂教学评价是帮助学生学习新知,提高素养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它既是一个教学过程,又是开展德育的重要环节。首先,老师的评价角度应该是多元的,课堂上既要关注学生的知识能力、过程方法,也要关注他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注重学生的感受。其次,教师的评价应具有激励性,如“你回答得非常棒,我们给他点掌声!”“老师相信你会越来越优秀的”“老师给你点个赞”等等,这些评价语言都会深入学生心灵,引发他们内心深处向善的本性,也会让学生体会到:老师不是在给我们上课,而是与我们一起成长。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曾明确提出:“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手段的目的。”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加强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所肩负的使命。思想品德课是学校开展德育工作的主渠道,是培养学生良好思想道德品质的重要途径之一。作为思品教师,我们责无旁贷,我们任重而道远,所以我们一直在探索、在追求,真心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学生的心田会绽放出美丽的花朵。

参考文献:

[1]叶澜.“新基础教育”论[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2]张志勇.情感教育论[D].北京师范大学,1993.

编辑 高 琼

猜你喜欢

思想品德德育教学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融入法制教育的实践探索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初中思想品德翻转课堂教学的困惑与思考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