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农村小学生朗读能力的探索
2017-06-29李梅玲
李梅玲
《语文课程标准》的目标都在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认知规律在不断的变更,但小学阶段目标中有一句话始终未变,那就是让学生能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可见培养小学生的朗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实施语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助于学生正确地理解、表达课文中的思想感情,也有助于发展思维,丰富想象,激发情感,增强理解力和记忆力。当前针对农村的小学生来说,他们在朗读课文时唱读现象严重,读书时往往两字一顿,三字一停,并拖着长长的腔调。这样的唱读不仅影响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而且会造成学生对课文理解的偏差,长期如此会影响学生的语感。那么,怎样才能行之有效地培养农村小学生的朗读能力,提高朗读水平呢?根据笔者长期的教学经验与心得,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将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
一、创新形式,激发兴趣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一切有效活动,必须以某种兴趣作为先决条件。”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当他们对朗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了读的积极性,其训练才能落到实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精心创设恰当的情境,使学生的情感融入课文的意境之中,从而激发学生想读的愿望;教师还可以用动情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带动出强烈的朗读欲望,也可以看看视频,听课文朗读带。小学生也好表现,喜欢一展身手,得到老师的认可和表扬,如果总是齐读易埋没学生的个性,把个人读,小组读,合作读,男女生对读,竞赛读,上台读,分角色读,配乐读等方式融合在一起,让学生人人参与,那么就能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激情高涨,且读得声情并茂。
二、范读引路,真情共鸣
学生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并不难,但要达到有感情,决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是范读。范读是形象化教学的手段,它除了将声音传递给学生之外,还把教师的动作、神情也直接传递给了学生。不但能引起学生的想象,激发情感,把学生带入作品诗一般的意境之中,还能引起他们思想上的共鸣,激发他们朗读的欲望。教师读之以情,学生就会感知以趣,趣之以读,读之以悟。
在《学奕》教学中,针对学生对古文接触较少,有的同学还不能完整的把课文读下来,我就开始范读,哪里该停顿,哪里的语气强,哪里的语气弱。学生一听,原来古文经过老师的朗读也可以这么美。这样能给学生一种美的享受,从而激发他们朗读的兴趣,抓住他们思想单纯,上进心强,爱表现自己的特点,使他们争先恐后地要求朗读,看谁读得好。读过几遍后,有的学生竟要和我比赛读,我的目的达到了。范读能使学生很快入境,有的学生模仿出来的东西一点不亚于老师的“原汁原味”。学生模仿久了,就形成了知识的积累,那么读书的能力也就逐步形成了。
三、巧用评价,提高朗读
卡耐基说:“使一个人发挥最大能力的方法是赞美和鼓励。”儿童天生喜欢鼓励和赞美。课堂上,教师一句亲切、简单的“你真棒”,再加上眼神中发自内心的鼓励,定会像润物的春雨滋润学生幼小的心灵,使学生感受到器重和关切,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朗读教学中,教师要巧妙地将朗读教学的目标、意图蕴含在评价中,善于发现学生值得鼓励的地方,充分肯定学生读得好的地方,并巧妙地指出其不足与需要改进的地方,从而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例如,教学《争吵》时,我要求學生用朗读表现安利柯嫉妒克莱谛的心理。第一个学生读得不够好,我没有生硬地批评,而是委婉地说:“你读得很认真,可我只看到了你一点点的羡慕,我感觉不到你嫉妒的心理。”第二个学生有点进步,我这样鼓励:“哦,你让我看到了你的内心,我有点看到嫉妒了。”第三个学生读得非常好,我表扬道:“哇,你真厉害,老师仿佛走进了你的内心世界。不过,你的成功有前两位同学的一份功劳啊!”这位学生乐滋滋地笑了。然后,我又请前两位学生再读这句话,他们的朗读一下就到位了,全班同学情不自禁地鼓起了掌。可见,激励性评价能给学生一把认识自我的梯子,使他们的朗读能力不断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
四、立足理解,品读感悟
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要循序渐进,逐步提高;要从读得正确到读得流利,再到读得有感情,这是不言而喻的。教学中,我们在引导学生掌握技巧、摹仿入境、“评读”求新的基础上,要给予学生充足的读书时间,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把课文读熟,再在教师的指导下,边读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进而带着对文章的情感读文,让自己的情感在读书声中流淌,从而感悟出语言文字中蕴含的更深层次的内涵。我想,这应该是我们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一个比较理想的追求吧!
如教学《一张美丽的红枫叶》一文时,我主要通过结合课文内容理解词语,来帮助学生把课文读好。如在学生表演小蜥蜴傍晚给青蛙先生送枫叶时,青蛙的一系列神情和动作都是通过在理解了词语“刚想”、“突然”、“躲着”等词语上才体会到人物的内心的。所以说读和理解也是分不开的。读能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理解又有助于学生把课文读得更好。
五、创设舞台,展示才华
表演是情感的舞台,能综合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是施展学生才华的天地。在表演中,学生通过脑、眼、手、耳、口的综合活动,能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深化思想教育,发展记忆力和表达能力。因此,在朗读教学中,教师应善于挖掘教材的趣味性,让学生演一演。如《纸船和风筝》一课,是一个趣味性很强的童话故事。我在教学这一课时,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完课文后,根据角色让学生演课本剧。同时不只看学生“演”,还让学生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任务,比如突出“台词”——可以对原著直接引用,也可以超出文本的独特修改,还可以自由添加一些更精彩的语言。从而引导、组织学生去品,去析,去赏,学生的学习热情达到了高潮,个个都喜形于色的表演起来。通过表演,不但能使学生轻松愉快地朗读课文,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提高了学生的朗读兴趣。
总之,对于农村小学生来说,朗读能力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教师必须有耐心,有恒心,采取科学的训练方法,放时间给学生朗读,并且充分调动各种因素,把文章情、老师情和师生情三“情”合一,达到情感共鸣,才会使朗读更正确、有感情,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