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爱上数学课堂的几点做法
2017-06-29潘仿尧
潘仿尧
【摘 要】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逻辑性、应用性非常强的学科。由于学科本身的特点,对于理解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尚未成熟的小学生来说有时会难以理解,甚至望而生畏。久而久之导致学生的学习热情逐步衰减,日积月累的数学学习成为他们的负担。于是讨厌数学,排斥数学,逃离数学课堂。这样,学生就陷入一个恶性循环之中。要改变学生数学学习的这种状况,让学生爱上数学,让数学课堂成为学生的学习乐园是我们一线数学教师永恒的主题。本文从如何让学生爱上数学课堂谈谈我的几点做法。
【关键词】 学生;爱;数学课堂;做法
【中图分类号】 G62.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089(2017)13-0-01
一、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求知欲
由于数学学科的特点,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畏惧,枯燥,乏味,对数学提不起兴趣,一说到数学就头疼,相比之下更喜欢语文科。但学生各门学科必须均衡发展,而作为教学主导者的我们必须要向每一个四十分钟要质量。如何在有限的四十分钟内构建有效的数学课堂?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善于创设情景,用趣味感染学生,吸引学生,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
(一)运用游戏教学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老先生曾指出:“游戏是人生不可缺少的活动,不管年龄性别,人们总是喜欢游戏的,假如在读书的时代,我们也能化读书的活动为游戏,那么读书不是会变得更有趣,更快乐,更有进步了吗?”在教学中,我经常组织学生通过灵活多变的游戏活动来学习数学知识,让他们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把注意力长时间地稳定在学习对象上来,使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例如,我在上《直线、射线、线段》这一节内容时,课的开始我用猜谜语游戏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用上“有、无、始、终”猜“线”的名称。“无始无终(打一种线条的名称)”,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略一思索就回答出:直线。“为什么?”“因为它两端都是可以延长出去,不可以度量”“有始无终”呢?“射线”。“为什么?”“因为它只有一个端点,另一端无限长”,“那怎样给‘线段取一个很好听的谜面?”“有始有终”“为什么?”“因为它有两个端点,可以度量”。这样,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起来了,你一言我一语地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学生想不到我会将有意思的语文四字词语用猜谜语的形式与数学巧妙地结合在一起,高兴极了。这个过程同时又体现了我运用先扶后放的策略驾驭课堂——先设计谜面让学生猜直线和射线,在此基础上放手让学生给线段设计谜面,培养了学生的思维,体现教师的导向作用。这样的设计,学生的主动性调动了起来,课堂就热烈起来啦。
(二)化难为易为学生求知搭桥铺路
数学科是一门抽象的学科,如果教师不善于把知识难点分解,化难为易,学生会更加厌学,最后只会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在农村小学从教多年的高年级数学,我深深地体会到这一点。经过教师搭桥铺路引导学生进行阶梯性练习,让他们一步步地解决问题,学生心情会豁然开朗,学得很起劲。例如在练习求半圆的周长时学生一下子不懂得如何入手,部分学生很难理解就是圆周长的一半加上直径。仅仅用圆的周长除以二而已。我就这样设计阶梯性的练习,如下图:
图1:学生在新授课时已经掌握了通过圆的半径求周长,这一点不难。图2:求圆周长的一半。在讲解时,我在图1的基础上遮住一半,并比划,问:这是什么?(圆周长的一半),怎样求得它?学生会自然而然地想到用圆的周长除以二。图3:在分析时我还是比划圆周长一半的那部分,问学生:那是什么?学生有了图2的基础也不难求出结果,再比划直径那部分,问:这又是什么?两部分加起来又是求得什么?就这样经过层层铺垫,学生就弄懂了半圆周长这个知识生成的过程啦,这个思维过程顺理成章。只有让学生尝试到攻克了一关又一关的甜头,享受成功的喜悦,他才有成就感,才能体现自身的价值。这样才能稳住了学生的心,把他拴在了数学这块乐土上。
二、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爱思乐学
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在传统教学中教学内容的呈现形式多表现为单维性,即从抽象的数学文字到抽象的数学公式,显然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更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和记忆。而如果利用多媒体就能以鲜艳的色彩、优美的图案、动听音乐和喜闻乐见的动画形象再现客观事物,充分刺激学生的感官,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一)利用多媒体课件能把相关问题活灵活现地展现出来
多媒体、网络教学以资源丰富性、形式的多样化(尤其是资源里面的“动”),活动的交互性等优势给数学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资源里面的音乐、图片和影像可以渲染情境、打破课堂的时空界限,引发学生想象和联想,给学生展现一个更为广阔、丰富想象的空间,给教学输入活力。多媒体资源,有利于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由于学生有意集中注意力的时间短,持久性差,往往也就影响到学习效果较差。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景,有利于调节课堂气氛,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强烈的求知欲望的推动下,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能最大程度地集中到学习上,使学生觉得学习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乐趣。因为应用资源中媒体教学,能把图、文、声、像有机组合,使抽象的内涵转化成情景交融、图文并茂的形式,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感知,营造一个互动的新空间,使学生有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见其形的感觉。这样的课堂,谁不爱?
(二)利用多媒体有利于展示思维过程
我在上《观察物体》的这一课时利用了网络资源的原始课件——动画:课件里形象直观地给出几组物体,要求学生分别从正面、左面、右面、上面观察,分别看到的是那几个面?学生思考、回答后,我再这样评讲分析:把看到的面通过媒体作用用红色、闪动的形式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突出了题目要求的重点。整个过程完美、趣味、有吸引力,让学生思维更清晰地直奔主题,避免了视而不见、走马观花的现象。这种“动感”的现象还有很多,如:给出几种六个连在一起的正方形(有不同的连接法),问:那些是正方体的展开面?经过学生思考后,在媒体的作用下用动画进行证实:把一个个连着的正方形围折起来,哪一个能围成正方體,哪一个不能围成,一目了然。如果没有媒体的“动感”、直观显示,学生较难想象、也找不准,容易出错。因此,从这一点上来说利用多媒体这个平台上课把知识抽象变为直观,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在教学图形的周长时,单凭熟读概念“围成图形所有边的长度总和叫做这个图形的周长”。学生不容易理解,但通过自制课件,可以直观完成思维的过程,消除疑问。我就用流动的有色线条在图形的边上“滑行”一周,学生就会看得很清楚,理解得透彻:这就是周长了。利用多媒体、网络资源的效果是无法估量的,是粉笔加黑板所无法代替的。有了多媒体的精彩,学生也就更加热爱数学课堂。
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想法设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这是我们的责任。这样,学生的数学学习才有动力,教师的数学教学才有活力,课堂才丰富多彩,才能把学生的心牢牢地拴在课堂上。
参考文献:
1、《教育研究与评论 小学教育教学》2012.6。
2、《教育研究与评论 小学教育教学》2012.8。
3、《新课程(小学)》2012年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