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民族民间舞蹈创作中编舞技法的运用

2017-06-29刘芸

科技资讯 2017年15期
关键词:民族民间舞蹈运用创作

刘芸

摘 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升,物质生活逐渐改善的同时,对于精神世界的最求也就不断扩大。舞蹈艺术作为能够基本表达人们精神内涵的艺术形式,对于人的成长和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尤其是民族民间舞蹈的创作,有利于丰富人们精神世界的同时,也能促进整个舞蹈艺术形式的升华和与时俱进,为舞蹈这种艺术形式创造更具有价值的上升空间。该文主要研究我国民族民间舞蹈的基本内涵,分析其创作的现状,并讨论编舞技法的策略。

关键词:民族民间舞蹈 创作 编舞技法 运用

中图分类号:J7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5(c)-0226-02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人们对于精神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为舞蹈艺术的创作形式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在社会的发展进程中,如何能够将民族民间精神与舞蹈进行有机的结合,使民族舞蹈更加具有内涵,实现最优质的创作,需要民族舞蹈创作这不断研发新的舞蹈形式,从基本的编舞技法出发,创新发展舞蹈动作和语言,从而使其更加具有美感和文化属性,促进整个舞蹈艺术的升华和进步。

1 民族民间舞蹈与编舞技法的基本内涵

1.1 民族民间舞蹈的内涵

民族民间舞蹈是一个较大的概念,作为歌舞的一种专业术语,在整个民族发展的进程中,由广大民众自行创作,由民众直接传承,从而形成最具有生命力的舞蹈艺术形式,其主要具有民族性、文化性、与类型以及地域性等特征,在宏观思想上表现为一种丰富的文化意蕴,在微观上则是一种具体的实践活动。

1.2 编舞技法的基本内涵

编舞具体就是指编织舞蹈的韵律,结合丰富的恶舞蹈语言,选择基本的舞蹈技术,由前辈对舞蹈艺术进行探索和实践,总结艺术发展的规律和形式,将具体的舞蹈动作进行艺术化的处理,在不断的编排中创作新的舞蹈动作。尤其是在编舞的技法中,舞蹈动机是核心的动作,动机延续是舞句,利用对比、重复、变换、延伸、模拟等方法,将实际的舞蹈技法归为七个种类,造型贯穿法、动作编舞法、音乐编舞法、动作元素编舞法、即兴编舞法、动作部位限定法以及动作编舞法七种,这些编舞技法无法独立存在,需要相互依存并相互联系才能形成各自的优势。

2 我国民族民间舞蹈创作中编舞技法存在的问题

我国少数民族众多,舞蹈形式也是以汉民族作为主要的民族特色,其他民族也能够基本保留部分民族优势,因此为了能够发扬各个民族之间的舞蹈特色,创造新型的艺术形式,需要编舞者总结各个民族之间的规律和发展要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但是面对不同民族人们的喜好问题,再加上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想要发展出一种满足所有人需求的舞蹈形式是十分困难的,因此也就存在以下几种问题[1]。

2.1 编舞者过于重视形体训练

大多数民族民间舞蹈者,都过于重视形体的表演和训练,在脱离理论研究的基础之上,许多舞蹈表演变得没有灵魂和核心,舞蹈的创作也大多流于形式,整个民族舞蹈系统缺乏理论框架作为基础,因此民族舞蹈在创作中常常会毫无章法,没有灵魂。

2.2 难以形成统一的文化体系

大多数民族民间舞蹈在进行创作的过程中,会根据民族所具有的地域文化特征进行创作,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颇具艺术形式,但是舞蹈的动作和自身的结构却存在明显的地域特征,其他民族很难找到共鸣,各个民族之间的舞蹈文化缺乏必要的联合,因此也就难以一个统一的舞蹈主题,长此以往,不利于中华各民族之间舞蹈艺术的融合和发展。

2.3 创作者缺乏对于传统知识的研究

民族民间舞蹈研究人员在进行艺术创作的过程中,往往过于重视对于艺术本身的表现形式,对于民族文化甚至是民族的传统所知甚少,因此即使创作出精美绝伦的舞蹈动作,但是还是让人感觉其中缺乏实际的人文情怀,文化的表现力不足[2]。

3 民族民间舞蹈创作中编舞技法的运用

3.1 探寻民族精神中的精髓

民族舞蹈使一个艺术的集合体,其中包含民族观念、信仰和文化内涵。民族舞蹈虽然起源于民间,是人类生命中最具有表现力和最原始的艺术形式,能够基本保存民族文化的精髓,无论是哪一个民族,或是哪一个阶层,民族民间舞蹈都是其中最具精神文化表现力的一种艺术形式。在民族舞蹈的创作中,人们运用上身体语言来表现人与人之间相处最基本的态度和形式,有利于传递民族之间的情感和文化。因此编舞者在进行创作的过程中,需要不断累积生活中的素材,融入并深入到生活中,从累积的众多素材中进行合理的挑选,选择最具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的素材。创作的内容不能脱离民族民间的生活习性,在艺术形式上不能脱离基本的民族风格,选择最具韵味和色彩的舞蹈素材,从而升华其艺术价值,创造独一无二的艺术形式。

3.2 抓住民族民间舞蹈的动律和特色

民族民间舞蹈就是因为具有丰富的地域文化特征才能够形成独具形式的文化特色,需要编舞者逐渐抓住其中最原始的动律。例如朝鲜舞蹈《长白祥云》就是其中一个典型,该作品描绘了一个长白山女孩在欢乐的乐曲中,用雪蓝色的飘逸长裙,描绘长白上雪景下银装素裹的情境。整个舞蹈艺术在表现形式上运用了拟物化的手法,将舞蹈演员塑造成一朵朵祥云,在緩缓前行的过程中,云朵飘逸在长白山的上空之上,从而形成一幅美轮美奂的场景。整个舞蹈中抻、顿、伸三个元素穿插其中。

首先“顿”是舞蹈中呼吸的起点,其表现形式并不是真的静止不动或是停止它会为每一个表演者提供一个呼吸中具有爆发力的支点,根据实际的呼吸节奏保持上扬或是下沉的情绪,使观众的心情随着整个舞蹈跌宕起伏;其次是“抻”,与“顿”相比,“抻”爆发的力量可能会随着呼吸的节奏减弱或是下沉,是一种相对于柔美的表现形式;最后是“伸”,这是呼吸训练中的最后一个要素,同时也是呼吸的最终起点,在这一国成中,需要舞蹈表演者逐渐把握柔美的要素,在感觉上给予观众以柔美的情绪。表演者在舒缓的脚步中逐渐向舞台中央走去,观众能够在这一过程中被带入到长白山意蕴的气氛中,整个作品的听觉形象和视觉形象能够形成历史的统一,从而赋予作品以民族文化的气节和风格,为观众带来前所未有的体验。

3.3 形成点、面、线三者的统一

舞蹈技法能够使舞蹈的画面感更加强烈,从而更具可视性,通过各类形式的表现手法,弥补故事性匮乏的弱点。在舞蹈作品的情境和意境中强调点、线、面的综合运用,更好的为整个作品的主体服务。例如《废墟上的赞歌》这一类型作品,整个舞蹈的列队呈现“川”字形式,伴随着背景音乐。演员纷纷进入角色倒地,如翻江倒海似的翻滚,紧接着迅速集合并形成下一个列队,给人以完美的视觉体验。舞蹈演员在点、线的逐渐变化中,形成一个个具有冲击性的画面,为观众留下深刻印象的同时,也能够使整个作品更加富有激情和感动,仿佛整个建筑在眼前坍塌一样。同时,整个作品中,编舞者还要求演员做前翻滚的动作,在基本的列队形式基础上,做竖直的直线运动,再现当时激烈的情境,使观众能够明显感觉到舞蹈风格的变化,在整个废墟中,还有生还者的呻吟和呐喊,呈现出一种希望和力量[4]。

总结:综上所述可知,当今社会,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在满足物质需求的基础上,对于精神文化的需求也就逐渐增加。民族民间舞蹈作为一种基本的艺术形式,人们在进行欣赏的同时,能够满足自身的文化需求,同时也有利于其了解各民族文化之间的内涵和形式,促进民族之间的交流和融合。因此创作者需要创新发展编舞技法,掌握民族文化的基本内涵,了解各个编舞技法之间的内在联系,创造更具有新引力的视听盛宴,从而促进民族舞蹈形式的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 雷晗.浅谈在民族舞蹈创作中如何运用编舞技法[J].艺术科技,2015(10):135.

[2] 常乐.浅谈民族舞蹈创作中如何运用编舞技法[J].内蒙古艺术,2010(1):36-38.

[3] 沈惹晓贞,赵明.浅谈民族民间舞蹈创作中“继承”与“发展”的关系[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13(10):71-74.

猜你喜欢

民族民间舞蹈运用创作
Jazz
浅析技巧训练在民族民间舞蹈中的重要性
民族民间舞蹈中呼吸与情感的处理与运用
当前民族民间舞蹈创作发展的研究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与民族传统文化教育思路探究
“赞赏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巧用插图,注入课堂活力
创作失败
关于《翔》的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