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积极心理学视域下高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研究

2017-06-29徐世安

科技资讯 2017年15期
关键词:积极心理高职大学生社会主义

徐世安

摘 要: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不断碰撞,人类思维出现了复杂多变的特点,尤其是对于当代大学生,所受到的诱惑越来越多,经常陷入思考以及思想上的迷茫,对此在文本中笔者将从高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现状展开分析,并提出以下运用积极心理学范式创新高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体系策略。

关键词:积极心理 高职大学生 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5(c)-0209-02

高职院校是培养技术人员的摇篮,因此高职院校的学生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生力军,承担着祖国经济建设的重任,对于此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说过青年一代必须要有责任、有担当,具有较高的道德素质与文化素养,从而为祖国建设发展提供强大力量,基于此种背景,能够利用积极心理学视域,加强高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培养十分重要。

1 高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现状分析

高职大学生承担着祖国经济建设的重任,关乎着国家的前途与命运,因此高职大学生必须要有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理想,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但是很显然现下的高职大学生并没有做到这一点,思想素质下降,道德水平滑坡,具有而言,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首先是理想信念不够坚定,理想信念与价值具有相互依存的关系,可以说培养高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质目的就是为了使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但是在这个经济全球化而又物质横流的时代,很多学生开始崇拜物质上的奢靡与享受,在价值观判断上越发模糊,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加了更多的感性成份,在使得学生的社会主义理想观念不断的丧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越发的不坚定。其次是情感认同不够强烈,现下的很多高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虚无的,并没有从自身的情感出发,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感同身受,并且社会经济不断转型的过程中,入党成为学生仕途上的捷径,入党动机带入了太多的功利化色彩,这些都显示出了学生政治理想与价值观念的淡薄,是一种缺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情感认同的表现[1]。最后是行知联系不够紧密,行知合一是培养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手段,但是在实践过程中会发现很多学生并没有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实践予以特殊的重视,很多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十分空洞的,同时高职院校在进行教育教学过程中也没有采取可行的方式,这使得学生更加崇洋媚外,对中国制度缺乏信心,对中国道理缺乏自信,甚至有部分学生相信迷信,被唯心主义侵蚀,这些都是学生高职大学生缺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表现。

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取向与积极心理学

若想在积极心理学视域下对高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进行更好培养,要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取向与积极心理学关系进行深入的分析,首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取向是社会主义中国的精神旗帜,蕴含着很多的价值观念,对此很多的社会学者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如焦国成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应包括人本、公忠、和谐3个方面,而徐怀成同志则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该是求真、发展、民主、公正、和谐这5个方面的内容,而在党的十八大研究报告中则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归结为二十四个字,并从公民社会、国家公民3个方面去阐释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2]。其次积极心理学由美国心理学领域研究兴起的,注重研究人类力量、美德、积极品质等几方面内容,相比较消极心理学,积极心理学更为创新,其不只关注人类的心理问题,同时也关注积极心理对人类疾病的影响,在现下的积极心理学中将积极主观体验主要分为以下3个方面的内容,即幸福、希望、快乐,而积极个人特质又包括勇气、宽容、天赋、智慧等。因此在积极心理学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取向应该划分为3个层次,即从国家、社会、居民3个角度出发,在总体层面上是以人为本的,它倡导积极人生理念,这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取向一致,因此学生更易理解,也更易内化接受。而在群体层面以营造和谐为主,这对于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及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启示意义,更易让人感到幸福感和满足感,这就可以使学生增强对社会的认同感,从而同心同德推动经济、文化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最后在个体层面以追求幸福为主,积极心理学以关注人类的健康和谐发展为主要内容,以追求幸福为最终目的,这可以倡导学生更加的爱国、敬业、诚信,有助于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培育。

3 运用积极心理学范式创新高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体系

3.1 开掘高职大学生积极品质是当代高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前提

从积极心理学角度分析,积极品质是人人必备的一种潜能,因此高职院校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学时,必须要注重学生积极品质的挖掘,而不是把过多的注意力放在学生的心理问题鉴别上,这是培养高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前提。为此首先高职院校要做到以人为本,用情感去进行育人,在积极心理学中,学生只有在学习中获得信任、理解与尊重,才能够感受到学习过程中的成功体验,这是有助于教学目标完成的,因此院校在进行教学时应该以人为本,采用赏识教育的方法,给予学生很多的鼓励,这样才能动之以情的对学生进行引导。其次是要注重校园和谐环境的构造,通过和谐的文化氛围,促进学生的积极品质得到提升,进而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培养[3]。

3.2 增进高职大学生积极体验是当代高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支撑

在对高职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培养时,能够从学生的积极体验出发,让学生感受到对人生的希望,这可以为学生带来感官上的喜悦与满足,这也是当代高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支撑。在积极心理学的研究中发现,积极的体验可以激发学生的意志,从而带来一种正面精神面貌上的影响力,这是可以帮助学生消除学习以及未来的社会就业压力的,从而增进学生的人生信心,帮助学生感知人生幸福。但是有一点值得注意,就是积极的主观体验并不是天生就具备的,更多需要后天的培养与塑造,为此高职院校在进行教育教学时,可以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出发,如为学生开设一些情境类职业人格教育课程,从而让学生在这种更为真实的情境中进行体验,这可以让学生的感知教育活动与情感之间的一种联系,从而为学生树立坚定的学习信念,同时在这种情境类课程之中,还可以加快学生的合作体验,进而为学生树立更加积极的道德品格[4]。除此之外,高职院校在进行教育教学时,还应该多为学生展开社会实践,增强学生对于社会的认同感与责任感,从而调动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而这些都将成为高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支撑。

3.3 培育高职大学生积极人格是当代高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目的

在积极心理学之中,积极的个体人格可以促使个体不断的努力追求幸福,从而使自身的潜力得到更好的发挥,高职院校在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时,能够从学生的积极人格出发,站在人格的角度去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养,也是教育的本质目的所在[5]。对此笔者认为高职院校在进行教学时,不仅要对学生的人格缺陷进行纠正,还应该从积极人格因素出发,从而为学生塑造积极人格力量。如在以往的高职院校教学中,会发现很多学生存在一种混日子的现象,将入高职学习当做是高考的一种失利,这是学生消极人格的一种表现,而积极人格倡导的是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到事物好的一面,为此高校在进行教学时,应该采取鼓励性教育,提倡“行行皆状元、人人皆人才”的积极教育观,这样才能更好的挖掘学生身上良好的品质,从而强化学生积极人格,实现高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目的。

4 结语

高职大学生作为祖国未来重要的技术技能人才,有承担着祖国经济建设的重任,但是在经济社会迅速转型的过程中,学生所面对的诱惑更多,易出现迷失,面对于此,高职院校要善于利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取向与积极心理学的关系,从而实现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觀认同培养。

参考文献

[1] 侯林.地域文化视域下高职院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探赜[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4):27-28,50.

[2] 贾楠,任文芳. 团体动力学视域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J].科教导刊(下旬),2016(12):62-63.

[3] 李春霞.高职院校大学生党员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路径研究——基于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的调查分析[J]. 世纪桥,2015(5):21-22.

[4] 金航.提升高职大学生认同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路径探析[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旬),2014(6):35-37.

[5] 姜国峰,李敏.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认同多维模式的心理学解析[J].保山学院学报,2011(3):72-76.

猜你喜欢

积极心理高职大学生社会主义
积极心理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微文化”传播对高职大学生价值观影响及对策研究
高职大学生新媒体环境下诚信缺失的危害性
弱化权势,和谐共生
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创建新时期高中思想政治课堂
浅谈高职大学生考试诚信的养成教育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学生社团建设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当代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现状探究
知恩于心,感恩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