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李克特量表的选修课影响因素研究
2017-06-29赵柏林
赵柏林
【摘 要】 在师资和场地的相对有限的情况下,教师自主授课的教学模式对于场地器材的利用冲突原来越明显,因此,构建新的教学思路,搭建学生自主的选课平台和评价体系越来越迫不及待,本文尝试对适合本校实际情况的选修课做一个研究,以期进一步推动本校的大学体育课程的创新和发展,更好的为促进学生体质健康服务。
【关键词】 体育课;选修课程;因子分析
【中图分类号】 G64.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089(2017)13-00-02
前言:
学院在校生人数急速增加,各科課程的开发和研究都亟待跟随生源的变化而做出新的调整,体育课公共课程模式亦需要作出新的改变,本文主要是在大一、大二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按交叉列联表和三级李克特量表进行处理,然后用因子分析方法找出影响学生选择的主要因子,对调查问卷进行深度分析。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本文研究对象为公共体育课的大学一年和二年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并随机的挑选4个理科班和四个文科班,以使研究尽量客观的反应在校学生的态度。
1.2 调查先期在学生中间进行随机的访谈,然后设置调查问卷,根据访谈内容和查阅文献资料设置单项选择和多项排列选择,并在学生中发放了调查问卷,男生139,女生204.将调查所获取数据以 Excel 数据库模式进行录入和初步统计; 在此基础上使用 SPSS16. 0 统计软件进行问卷分析。
2.研究结果及分析
2.1选修课运动项目的选择分析
2.1.1 基本情况调查
学院体育课的模式是两年体育普修公共课程,在调查的学生当中,66.8%的学生高中阶段都是选修课程。现在高校的体育课模式大多是大一普修基础,大二选修,或者两年选修。现大部分的学生从高中阶段的体育选修,进入大学再次普修,这种现象是体育教育的课程倒置,或者说是一种教育脱节,是极其不合理的。
虽然教育进入小学阶段就强调德智体的素质教育,但在学生调查当中发现完全没有体育特长的占31.5%,其中女生23.9%,男生7.6%,在小学初中阶段就建立起的,占调查学生的48.6%,这表明学校体育教育在重视学生的自主发挥,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锻炼的兴趣,爱好,情感方面还存在着很多欠缺的地方,这些都需要体育工作者深入交流和多方面的研究才行。
大学公共体育课对于学生体育兴趣爱好的建立和帮助,学生的普遍认可程度还是比较高的,认为非常重要,比较重要,一般重要的选项中分别为33.5%、37.9%、23%。
2.1.2 项目选择
在项目的选择方面普遍受学生欢迎的选修项目有游泳、羽毛球、健美操、篮球,男学生比较倾向游泳、篮球、足球、羽毛球、网球,女学生比较倾向游泳、健美操、羽毛球、体育舞蹈和网球。他们的共同特点就是对于游泳的喜爱,同学生的谈话获悉,游泳既是作为一项运动项目,也是一项求生技能,更是一项值得保持的终身运动的保留项目。因为它的运动强度和量对性别,竞争性,年龄都会产生自我调节的适配,因此更加受学生们的欢迎。
2.1.3 不同性别的项群选择分析
根据项群划分理论,可以把设置的项目分为四类,1.表现类:体育舞蹈、健美操、太极;2.隔网对抗: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3.体能类:田径、游泳;4.同场对抗:足球、篮球、拳击;运用交叉列联分析本例自由度n=3,没有一个格子的期望频数小于5,故可采用皮尔逊卡方值(Pearson Chi-square)来检验男女性别的学生对选修课程的选择是否有显著性差异,因P<0.01,所以可以认为男女对选修课程项目的选择差异具有高度显著性。从表格1中可以看出男学生主要的选课方向集中在同场对抗和体能类,女学生主要是隔网对抗和表现类。结果所得,大学男生大部分更喜欢选修相对激烈的,具有身体对抗和竞争意识的运动项目,大学女生大部分更喜欢隔离式的,独立的,关注自我身体和技能表现的运动项目。
2.1.4因子分析
根据Bartlett球形检验统计量所对应的显著性概率P=0.000<0.05,因此拒绝相关系数矩阵是一个单位阵的原假设,可认为样品适合做因子分析。
表格实际上就是主成份分析得出的第1-6主成份的因子序列号,由表格可以看出4个公共因子的方差贡献率依次为22.607%、20.924%、20.401%、18.625%;累积方差贡献率达到了82.558%,这个表明所提取的4个公共因子可以解释原始变量总方差的82.558%,仅有较少的信息丢失。
根据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将各变量归入相应的因子,根据教育心理学的相关概念给这四个因子分别命名。
在所获取调查的分析结果后,从众多的因素提炼出了学习意义、自我态度、教学适应、学习体验四个影响学生选修课程的认知因素。通过比较不同学者对于影响大学生选修课的因素的研究调查,自我态度、学习意义和学习体验都有太大的研究分歧,但在教学适应中的“任课教师水平”上本学院的学生却持有比较低的认可度,很多学生都认为体育就是一门“玩”,并通过“玩”来锻炼身体的课程,体育教师的教学水平高低不会影响他们对于体育项目的选择。
3.结论与建议
通过研究分析得知,对于课程的选修,不同性别的学生对于不同运动项群的选择持有明显的差异,男学生主要集中在同场对抗和体能类,女学生主要是隔网对抗和表现类。而影响选择体育课程的因素的分析中,学生对“自己喜欢”“根据个人身体条件” “达到锻炼效果”“器材齐全”比较看重,对于“他人对自己的影响”“上课时间的安排”持有比较低的认可度。学生们对于体育课的选修还是持有理性的选择,既跟随自己的兴趣爱好,同时要求齐全的器材设备供应,从而达到锻炼身体的效果的目的。因此为了保证选修课的质量和课程的推进,专项教师的匹配和运动器材的齐全不可或缺,在运动项目的选修设置上做到更加合理和更广泛适应学生的要求。
4.参考文献:
[1] 梅雪雄.SPSS在体育统计中的应用[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8-9(1)
[2] 黄剑,陈文山.首都师范大学学生选修体育课程的影响因素研究[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10(5)
[3]http://www.nexoncn.com/read/fb96f60171e807b34779daf5.html文档资料共享网
[4] 孙国民,于晓东.体育课程内容选择的“过程——目标偏向融合模式”及其对大学体育课程相关改革的启示[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