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母语方言影响的日语发音问题研究
——以[n][r]音为中心
2017-06-29杨学江
杨学江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 外语与旅游学院,江苏 无锡 214121)
受母语方言影响的日语发音问题研究
——以[n][r]音为中心
杨学江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 外语与旅游学院,江苏 无锡 214121)
本文以日语教学实例为依据,指出受母语方言影响,长江流域地区的日语学习者发音存在的问题。在测试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中国人学习者带有特殊性的日语发音,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对中日相似辅音发音部位、发音方法异同展开论述。提出「ナ」行和「ラ」行假名发音的矫正方法。日语教师应分析来自不同地区学习者的发音并给予相应指导,在严格指导后,日语发音问题会妥善解决。
母语影响; 日语发音; 辅音比较; 矫正方法
1 现状分析
语言是人类社会的最重要的交流手段,各民族的语言或方言分别有各自独特的音韵系统,即有音韵的构成成分及其构成成分规则和变化规则。中文和日语是完全不同的语言,当然音韵构成也各异。中国语言方面地域差很大,有很多方言造成日语学习者在发音上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
近年来,由于高职院校招生区域逐步扩大,尤其是无锡职业技术学院的招生对象已从本省扩大到全国其他省市,外省学生逐年增加。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注意到,来自长江流域地区的学生在发「ナ」行和「ラ」行假名时,往往不能正确区分两者的读音。经考察这是受地方母语方言的影响,他们的方言发音中不分[n]和[l]音,而来自北方地区的学生基本不存在这一问题。
为使测试结果更科学、客观,笔者连续两年对入校一个月的一年级两个班学生进行了听写(日本人朗读录音)和学生朗读测试。笔者还委托上海某大学日本外教对该校大一学生两个班(外地学生约占75%)实施了同样的测试。测试内容相同,但由「ナ」行和「ラ」行假名交叉组成的80组发音,见表1,并以相同80格的空白答题纸形式呈现。
表1 80组发音
测试手段:一个班用扩音器,前后排的声音有些差异;另一班用耳机听,音量均衡。上海某大学学生采用耳机听录音。
计分方法:每组2分,80组满分合计160分,获得96分即为合格。
综合比较:上海某大学由于外地生多,正确率略低于无锡职业技术学院,两校综合分值见表2。识别能力测试的正确率仅为40%,这值得日语教学者深思。综合来看测试手段、音量大小与测试结果关系并不是很大,但两校的异常者和准正常者生源大体分布在北方方言中的西南方言和江淮方言两个次方言中,以及湘方言和赣方言中,受母音方言影响程度似乎由长江上游、中游至下游分布由重减弱,见表3。识别正确率高的学生大多来自北方地区,苏北个别地区如泰州、连云港等地的学生也存在问题,因为当地卷舌音较重,也证明对于语音的获取,听是发音的先决条件。
表2 发音测试结果
表3 母语影响「ナ」「ラ」行发音强弱表
笔者对本校大二学生也进行了同样检测,准正常者、异常者仅为4%。说明经一年的矫正和语言学习,发音问题是可以解决的。
2 问题分析
识别能力低者虽然都属母语[n][l]音不分,但情况不尽相同。经调查,在西南方言里,作为音节头音的[n]音少,常将“南”发成近“兰”音。而华东地区的安徽等地区音节头音的[l]音少,常将“刘”发成似“牛”音。所以这些地区的日语学习者在读与[n][l]音相似的日语「ナ」「ラ」行辅音[n][r]时也存在发音混淆问题,或将「ナ」行发成「ラ」行音,或将「ラ」行发「ナ」行音。[n]与[l]是同一个音位的自由变体,因此无论发音和感知,这些方言区的学生对这两个音的区别都不敏感,往往也不能区分日语的[n]与[r]音。
那么,中文的[n][l]音和日语辅音[n][r]的发音一样吗?首先考察中文的[n]和[l]发音音位。李林认为两者都属舌尖浊音。[n]音是舌尖鼻浊辅音,舌尖顶住上齿龈,软腭下降挡住气流,让气流通向鼻腔冲出成声,声带振动;[l]是边音(或称侧音),舌尖顶住上齿龈,软腭上升关闭鼻腔通道,气流振动声带,经舌头两边从口腔冲出成声。有些人发[n]听上去好像是[l],是因为软腭下降不够,舌身收得比较紧,口腔阻塞部位封闭不完全,使部分气流沿着舌头两侧漏走了。而发[l]时,听上去又有鼻化的色彩,则是因为软腭提升不够,舌身放得比较宽,致使鼻腔内有残余气流泄出。
图1 ナ的辅音[n]
图2 二的辅音[n]
图3 ラ的辅音[r]
图4 リ的辅音[rj]
[n]与[r]的区别:是气流呼出通路不同。前者为鼻音,气流经鼻腔流出;后者是口音,气流不通过鼻腔。[n]和[r]与上齿龈接触方式不同,[n]发音时舌尖抵住上齿龈不放,而[r]发音时舌尖向上齿龈后部或上齿龈与硬腭之间的部位轻弹一下。练习时用手把鼻孔堵住,发音感觉费力的是[na],能自然发音的是[ra]。水谷指出,对「ナ」行发音在鼻中有不畅感的学习者,指导他们舌尖稍早离开上齿龈,尽量抬高舌尖,将气息向鼻的方向比平时更用力呼出,这一点很重要。有时「ナ」行假名在词头时读得好,但在单词当中就读不好,这需要有意识地练习舌尖的控制。
[r]音位有一个变体,就是俗称“打嘟噜”的舌尖颤音[r]。通俗地说,舌尖在齿龈部位颤动多次,就是颤音[r],而只颤动一次的就是闪音[r]。颤音一般在东京老街、名古屋部分地区、大阪东南部常听到,或演歌中。有学者认为日语的[r]在位于词首或在促音(拨音)后面(如「ランプ」「あっら」「コンラン」等),是侧音[l]加有声的破裂音[d]的要素结合。
最后探讨[r]与汉语[l]的区别。从发音部位来看,[r]是在齿龈的后部,比[l]稍靠口腔内侧,并且舌尖翘起,舌尖与齿龈的接触面积较小。在发音方法上,汉语的边音[l]在除阻之前已先有气流从后舌的两边流出,而[r]则是瞬间成阻,瞬间除阻,且除阻之前口腔通道是完全关闭的,气息从舌上方流出。两者的区别简单地说,[r]是舌尖去弹拨上齿龈;而汉语的[l]是舌尖抵住上齿龈,舌尖不向前弹拨,舌部肌肉相对放松。朱春跃认为促音后面的「ラ」虽然可能在除阻之前有气流自后舌两侧流出的过程,但由于阻塞的部位比汉语[l]靠后,因此在听感上与[l]有很大的不同,更不能发英语[r]的音。有些书用[l]来标示日语的[r],恐怕这也是造成中国学生发音不正确的诱因。
3 矫正措施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开展了矫正发音训练,矫正时要先从听力入手,把鼻音与口音在听感上的区别搞清楚。纠正发音要靠口耳协调,听音的准确性是基础,只有耳朵能够辨别了,发音才可能纠正。两年实绩看,新生班经过两个月的训练收效显著,极个别学生缺乏毅力,收效较小。实践证明,只要用心努力是完全可以矫正过来的,“早发现早治疗”,矫正训练必须持之以恒,每周测试一次,以强化学生对发音的认识和重视度。学生们反映,由于老师的及时指导,增强了学生学习日语的勇气和自信。
经考察,没有经专门训练的学生到大三时仍多少存在同样的发音问题,如不及时予以矫正,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心理和自信心,进而影响会话能力的提高。当然,教师的指导水平、方法及责任心也存在差异,直接关系到矫正的效果,这一点值得关注。
笔者通过教学实践,研究出两套矫正练习法:发音手操和由易到难的朗读练习。重点采用「ナ」「ラ」行音的相似词、句子。
3.1 发音手操
首先,教师边向前伸出右手说:「なにぬねの」,让学生模仿动作并发音,伴随着「はい」,然后再向前伸出左手说:「らりるれろ」,学生再模仿动作发音,后双手放下。以此循环,让学生发音与手的动作连动有明显教育效果,用身体记忆很重要。同时,教师面对学生的手离学生越近,越能更好地确认学生的正确行为。接着,举起右手说:「らな、らな、らな」,再举起左手说:「なら、なら、なら」,连发三、四次音,让学生模仿。双手都举起时一组动作算结束。接着是「りに」的组合,以此类推,练习读成对的「ナ」行和「ラ」行组合音。这样,学生先练习分辨「ナ」行和「ラ」行假名,再模仿发音。
训练期间定会出现混同,再从头开始做。训练时教师要面带微笑,亲切地鼓励学生坚持练好发音。可采用一对四或五的办法,逐步让每个学生都有练习的机会,教师也不会太累。笔者在正式上课前或下课前用5-10分钟进行指导,当然后期最好用课余时间对发音有问题的学生集中指导,以免影响其他学生学习。
3.2 朗读训练
首先是假名组发音练习。反复读「なねに、にねな、なのぬ、ぬのな、られり、りれら、らろる、るろら」,也可按表1组合练习发音。然后是练习含有「ナ」、「ラ」两行假名的相似单词,选二十组,如「はねる─はれる」「なれる─られる」「ねんが─れんが」「にかい─りかい」「のうりょく─ろうりょく」「ぬり─るり」等。最后是句子读音练习。
(1)来(らい)来(らい)亭(てい)のラーメンになれたら、なかなかの味(あじ)だから、忘(わす)れられないよ。
(2)瑠(る)璃(り)は光(ひかり)に照(て)らされると、どんな色(いろ)になりますか。
(3)来(らい)年(ねん)になったら、西村(にしむら)さんと中野(なかの)さんを連(つ)れて、奈(な)良(ら)を歩いてみたいな。
(4)雨(あめ)の中(なか)を漏(も)れながら、女(おんな)の人(ひと)と並(なら)んで歩(ある)くのが何(なに)よりもうれしい。
开始练习时可慢读,每个假名之间可略留间隔,逐步熟练后再加快频率。
4 结语
经过矫正训练后,笔者在大一下学期进行检测。结果识别率已很高,错误较少,正确率达90%以上。笔者曾尝试对矫正后的大二学生说一句:「ペキンオニンピックの100メートルネースで、ジャマイカのポルト選手は、ゴーヌドメダヌをとりました」,学生们注意到了错误,马上予以改正:「ペキンオリンピックの100メートルレースで、ジャマイカのポルト選手は、ゴールドメダルをとりました」。这充分说明,进行矫正训练的学生已基本解决问题。
训练发音对教师来说很辛苦,学生如果不能坚持则容易前功尽弃,当然这与学生母音影响程度有关。从实践结果看,很多学生一个月即可矫正,影响深的则需要较长时间。高校日语教师对来自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的学生,在发音指导时要格外加以注意。
此外,福建地区学生发「ラ」行假名的辅音时与「ダ」行假名的舌位相当接近,发「ダ」行假名时舌尖也弹拨,造成「ダ」行与「ラ」行的混淆;由于四川某些地区的方言分不清[hu]和[f]音,如“虎”发[fu],这样造成将日语的「ふ」发成方言的[fu]音。这些问题值得语言学者进一步研究论述。
[1] 徐萍飞,夏菊芬,陈梦然,等.现代日本语学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254.
[2] 李林.标准中国语[M].北京:华语教学出版社,2006:10-11.
[3] 榎本正嗣.現代日本語発音の基礎知識[M].東京:学文社,2006:132-133.
[4] 翟东娜,林洪.日语发音与纠正[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25-29.
[5] 水谷修.音声教育の問題点.日本語教育辞典[M].東京:大修館書店,1997:12.
[6] 榎本正嗣.現代日本語発音の基礎知識[M].東京:学文社,2006:132-133.
[7] 朱春跃.语音详解[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86.
责任编辑 陈桂梅
Research on Problems in Japanese Pronunciation Influenced by Native Dialect—Focused on [n][r]
YANGXuejiang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and Tourism,Wux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Wuxi 214121,China)
On the basis of the examples of Japanese language education, this essay points out the problems in Japanese pronunciation influenced by the native dialect among learners from Yangtze River region. Based on the test, the essay also explores the special Japanese pronunciation brought by the learners from China, analyzes the roots of the problems, and discusses the similar consonant articulation and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of articulation between Chinese and Japanese as well. The writer puts forward the correction method for kana pronunciation in line 「ナ」and line「ラ」, and the writer also believes the pronunciation problem can be solved after strict training. The teachers should analyze the pronunciation of the learners from different regions and give them the appropriate guidance.
influence of native dialect; Japanese pronunciation; consonant comparison; correction method
2017-02-22
杨学江(1961— ),男,辽宁营口人,副教授,研究方向:日本语言文学。
10.13750/j.cnki.issn.1671-7880.2017.03.021
H 36
A
1671-7880(2017)03-007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