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超声诊断婴儿期先天性肌性斜颈的临床研究
2017-06-28张富
张 富
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小榄人民医院超声科(中山528415)
高频超声诊断婴儿期先天性肌性斜颈的临床研究
张 富
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小榄人民医院超声科(中山528415)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诊断婴儿期先天肌性斜颈(CMT)的价值,为临床治疗本病提供影像学依据及指导。方法:60例处于婴儿期且确诊为CMT的婴儿为观察组(其中弥漫性CMT 30例,结节性CMT 30例),另外选择30例处于婴儿期且颈部正常的婴儿为对照组。对两组患儿均进行高频超声检查。结果:CMT两组与对照组胸锁乳突肌内血流、胸锁乳突肌内回声结果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MT两组及对照组的胸锁乳突肌横径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结节性病变横径大于弥漫性病变横径(P<0.05)。不同年龄时期CMT的胸锁乳突肌内部血流及回声不同,横径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婴儿期年龄越大,横径越大,病变内回声越高,血流越少。结论:应用高频超声可早期诊断婴儿期CMT,并能清晰观察其发病特征、内部血流情况及纤维化程度,对其以后的治疗及预后判定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近年来随着高频超声技术的不断发展完善,高频超声被广泛应用于多个器官及系统的诊断治疗指导[1-2]。先天性肌性斜颈(CMT)由于一侧胸锁乳突肌因局部或弥漫性纤维化病变导致胸锁乳突肌长度变短,从而引起头部向患侧偏斜,下颌偏向健侧[3],严重者可导致婴儿面部畸形,CMT在小儿中的患病率约为0.2%~0.5%[4]。应用高频超声对CMT进行诊断成为近年来关注的热点,本研究通过对比分析60例婴儿期CMT的高频超声检查结果,总结婴儿期CMT的临床发病特点进而为临床治疗提供超声影像学依据。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筛选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我院超声科确诊为婴儿期CMT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其中弥漫性CMT 30例,结节性CMT 30例,13 d至3月32例,3~9月 28例;全段病变30例,上段病变为主15例,中下段病变为主15例。同时入选30例同期正常婴儿作为对照组,年龄13 d至3月15例,3~9月15例。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 检查方法 采用西门子公司Acuson Sequoia-512、S2000及ViVi E9 XD Clear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线阵式探头,频率为5~12 MHz,检测以下项目。①胸锁乳突肌内血流:婴儿采取仰卧位,暴露颈部,不配合者可待其熟睡时检查。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功能观察胸锁乳突肌内部血流,血流快速者显色鲜亮,示血流丰富;血流慢者颜色暗淡,示血流欠佳。②胸锁乳突肌内回声:正常胸锁乳突肌组织在超声下呈现低回声,病变组织可因纤维化或其他病理改变而出现回声异常。婴儿可采取仰卧位,轻抬下颌,辅助其头偏向健侧,10 MHz频率下自其上部向下扫示胸锁乳突肌,对比灰阶分析其内部回声情况。③胸锁乳突肌横径:10 MHz频率下显示胸锁乳突肌,两点直线测量正常及病变的胸锁乳突肌横径(单位mm)。
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观察组及对照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1 两组检查结果比较 见表1。CMT两组与对照组胸锁乳突肌内血流、胸锁乳突肌内回声结果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MT两组及对照组的胸锁乳突肌横径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结节性病变横径大于弥漫性病变横径(P<0.05)。
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检查结果比较
2 不同年龄时期CMT各个指标变化 见表2,3。不同年龄时期CMT的胸锁乳突肌内部血流及回声不同,横径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婴儿期年龄越大,横径越大,病变内回声越高,血流越少。
表2 不同年龄时期CMT(弥漫性)超声检查结果
表3 不同年龄时期CMT(结节性)超声检查结果
讨 论
CMT的发病机制至今尚不十分清楚。既往的研究观点认为是由于胸锁乳突肌供血障碍、静脉闭塞、产伤挤压出血、子宫内姿势不良、先天畸形、胸锁乳突肌肌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后遗症或胸锁乳突肌炎等原因所导致[5-7]。婴儿期诊断并采用被动拉伸疗法治愈率可达70%[8],所以CMT早期明确诊断尤为重要。其病变过程是一种损伤-纤维性修复的病理过程,表现为慢性炎症特征。基本病理变化表现为肌细胞萎缩,间质内伴有成纤维细胞增多,胶原沉积,个别形成结节后挛缩导致胸锁乳突肌长度变短。病理学认为,纤维瘢痕一方面能够修复损伤,保持器官结构的完整,但在另一方面,瘢痕的过度增生常引起器官或组织的硬化,另外,由于瘢痕内水分丧失或成纤维细胞增生可导致瘢痕的收缩,这是引起颈部偏斜的临床表现的直接原因。
CMT的婴儿在出生后的两周左右即可在颈部触及圆形或梭形肿块,以往仅凭医生的经验诊断容易误诊,高频超声的应用提高了CMT诊断的准确率。在超声下,胸锁乳突肌可呈现缩短,横径变大,弥漫性增粗或在胸锁乳突肌各段形成结节。正常婴儿期超声下胸锁乳突肌横径为(0.35±0.1)cm[9],本研究通过对60例婴儿期CMT的婴儿进行高频超声显示,弥漫性CMT胸锁乳突肌横径可达(12.4±3.3)mm,结节性CMT则达到(8.0±0.32)mm。这可能是由于胸锁乳突肌纤维化,肌膜内大量胶原沉积所致。进行性的肌营养不良可能促进病情进展,本研究显示CMT婴儿的胸锁乳突肌病灶内血流欠佳,并且回声增强提示纤维化已经形成,并且随着婴儿年龄的增长血流呈现进行性减少,纤维化进展,回声增强,这一表现也符合CMT静脉闭塞学说。了解这一超声学特点为临床明确诊断此病提供重要依据,同时可以考虑结合应用于婴儿期CMT的微创治疗[10]以期提高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应用高频超声可明确诊断婴儿期先天肌性斜颈,利于鉴别诊断,提高诊断准确率,为临床治疗方案选择及病情预后提供有力依据。
[1] 韩 雪.高频超声对甲状腺髓样癌的诊断价值[J].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2011,20(4):304-307.
[2] 梁军利,许予明.高频超声和电生理检查对中期腕管综合症患者疗效判定[J].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16,54(3):59-62.
[3] 袁 源,王蔚蔚.超声在婴幼儿先天性肌性斜颈诊疗中的应用价值[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15,17(2):95-97.
[4] 孔 萌.腔镜下胸锁乳突肌切断松解术治疗先天性肌性斜颈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6,13(6):115-118.
[5] 陈孝平,汪建平.外科学[M].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249-250.
[6] 王大武,张德文.先天性肌性斜颈的研究及治疗进展[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6,14(21):1634-1636.
[7] 肖 岚.婴儿先天性肌性斜颈的高频超声诊断[J].江西医药,2010,45(8):827-828.
[8] Petronic I,Brdar R,cirovic D,etal.Congenital muscular torticollis in children: distribution, treatment duration and out come[J].Eur J Phys Rehabil Med,2010,46(2):153-157.
[9] 李士星,杨艳红.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的超声诊断[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03,12(4):246.
[10] Dutta S,Albanese CT.Transaxillary subcutaneous endoscopic release of the sternoclcidomastoid muscle for treatmengt of persistent torticollis[J].J Pediatr Surg,2008,43(3):447-450.
(收稿:2016-08-30)
斜颈/诊断 超声检查/方法 婴儿
R722.19
A
10.3969/j.issn.1000-7377.2017.06.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