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阅读教学中彰显艺术的魅力

2017-06-28罗少芳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2017年3期
关键词:兄妹俩钟子期伯牙

罗少芳

艺术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与学习中,那是一首悦耳动听的曲子,或是一部催人泪下的电影,或是一幅美妙的图画,或是一篇感人肺腑的文章,也可能是一件不起眼的小手工作品……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我们可以聆听到最动听的言语,可以享受到最优美的旋律,可以看到最亮丽的色彩,可以感受到最真挚的感情,可以观赏到最美丽的风光,让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能学到知识,培养能力,还能让心灵受到美的熏陶,感受到艺术的无穷魅力。

一、巧质题,勤感悟

文章的题目十分重要,好的题目既能突出文章的中心,又与文章的内容相吻合,既能彰显出作者的写作意图及布局谋篇的写作方法,又能有效地对学生渗透艺术教育。小学语文教材中涉及艺术方面的文章比比皆是。有讲述千古流传的高山流水遇到知音的故事,表达朋友深情厚谊的古文《伯牙绝弦》;有讲述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因同情穷鞋匠兄妹俩而为他们弹琴,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而即兴创作《月光曲》的传奇故事;有向我们介绍达·芬奇的名画《蒙娜丽莎》的课文,蒙娜丽莎那恬静、淡雅的微笑让我们感受到了神秘而永恒的美——《蒙娜丽莎之约》;有讲述我国著名的剧作家、画家和作家吴霜女士在艺术舞台成长的神奇有趣的故事《我的舞台》……如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伯牙绝弦》一文,讲述了春秋时期楚国俞伯牙与钟子期之间的纯真友谊的故事,既赞美了他们是交朋结友的千古楷模,又赞美了他们这种深厚友谊是东方文化之瑰宝。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三知音”中体现出俞伯牙与钟子期之间的纯真友谊。1.伯牙鼓琴,遇到知音。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高山,钟子期击节拍称快:“妙极了!”2.情投意合,赞叹知音。伯牙精妙的乐曲,只有钟子期能真正听懂,他们情投意合,才是真正知音。3.伯牙绝弦,深情知音。钟子期死后,伯牙觉得世界上再也找不到像钟子期这样的知音了。于是,伯牙悲痛欲绝,把心爱的琴摔碎,终身不再弹琴,表达他们之间的纯真友谊。要让学生在分析题目、阅读课文的学习过程中,把题目与课文内容紧密结合,感悟人与音乐的深厚感情,感受艺术的神奇魅力。

二、品文本,巧想象

贝多芬说过:“我的音乐只应当为穷苦人造福。如果我做到了这一点该是多么幸福。”他为实现自己的诺言而努力创作出了许多描写同情和热爱穷苦劳动人民的歌曲,深受人民的喜爱。如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月光曲》一文,作者描写了贝多芬因为同情穷兄妹俩而弹琴的动人故事。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品读课文,发挥想象,突出“四美”:1.从鲜明的形象中领略人格美。一是突出贝多芬为穷兄妹俩不辞劳苦,一心为民作曲弹琴的精神,充分体现出他的心灵美;二是突出穷兄妹俩十分爱音乐,他们善良的品性正是爱听音乐,是审美能力的源泉,更体现出他们的人格美、心灵美。2.从生动的语句中感受语言美。课文的语言文字生动优美。如“水天相接”“波光粼粼”“霎时间”“一缕一缕”“波涛汹涌”等词句,让我们仿佛感受到一幅诗情画意的月光美景,体会到海面由“平静”到“波涛汹涌”,体会到乐曲由“舒缓流畅”到“高亢激昂”,让读者从语言文字中受到音乐的熏陶。3.从优美的乐曲中品味艺术美。文章以优美的旋律吸引了无数音乐爱好者,美妙的琴声让兄妹俩深深“陶醉”,而“贝多芬早已离开了茅屋”去写《月光曲》了,作者用语言文字充分体现了音乐艺术的巨大感染力。4.从事物到联想,体现想象美。贝多芬面对酷爱音乐的穷兄妹俩,思绪万千,心情激荡,决定再给他们弹一首曲子。这时,从那微波粼粼的海面景象到刮起大风,波涛汹涌,再到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穷兄妹俩被琴声迷住,感受到音乐的魅力。从事物到联想,是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源泉,既表现了他对穷苦人民的同情和热爱,又表现了他丰富的想象力和卓越才华。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语言、词语的欣赏、品味,让学生进行课堂小练笔:把你最爱唱的一首歌写出来。要写出你是怎样喜爱唱这首歌的,还要表达出自己的感情。让学生在随文练笔中受到音乐的熏陶,渗透喜爱音乐的思想教育。

三、观名画,显神奇

美妙的乐曲,令人回味无穷;杰出的画作,让人百看不厌。如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蒙娜丽莎之约》一文,作者用传神的语言介绍了《蒙娜丽莎》这幅名画,不仅介绍了画的尺寸大小,人物的外形,还详细描写了蒙娜丽莎的面部表情和神秘的微笑以及她优雅的坐姿、交叠的双手和幽深茫茫的背景,给人留下永不磨灭的印象。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文字来观赏名画,突出五个“魅力”。1.观看人多,感受魅力。“《蒙娜丽莎》是世界上最杰出的肖像画,世界上有多少人能亲睹她的风采呢?”这一句话点明了这幅名画的艺术价值。因此,慕名而来看画展的人像长龙一样,显示了名画的魅力。2.欣赏微笑,彰显魅力。“那微笑……有时又让人觉得有几分矜持。”这一段用了四个“有时”的排比句,突出蒙娜丽莎的微笑时隐时现,耐人寻味,难以捉摸。3.欣赏表情,突出魅力。用“微抿的双唇”和“微挑的嘴角”描写了耐人寻味的那神秘的微笑,展示了画像作者用他天才的想象力和神奇的画笔,让蒙娜丽莎的微笑成为永恒美的象征。4.触动灵魂,凸显魅力。作者描写“我”目睹《蒙娜丽莎》,已经深深地被她打动,她的光辉照耀着我。她的温柔、美丽、神秘,在“我”的心底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象,已经成了“我”灵魂的一部分。5.语言生动,展示魅力。文章语言生动,文字流畅,特别是对画像描写得细致入微,把那神秘的微笑表现得淋漓尽致,最大限度地展示蒙娜丽莎的美,吸引多少人来欣赏这幅名画像。这样教学,既让学生受到画美的艺术熏陶,渗透喜爱画画的思想教育,又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习作水平。

四、展形象,树榜样

艺术有着撼动人心的力量。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古今中外许多从事艺术工作的人员都是通过勤学苦练获得一身过硬的功夫。如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我的舞台》一文,以“我”的成长为“线索”,围绕“舞台对我有着神奇的吸引力”,讲述了“在娘胎,我就‘登台唱戏”;“刚会走路,就在小床上模仿母亲‘演戏”;六岁时,“拜师学艺”以及几年后在大师前面认真演戏等一个个充满童稚的小故事。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五有趣”来学习课文。1.在娘胎里和童雅时的学艺有趣。作者写了“在娘胎,我就‘登台唱戏”,肚子里暗无天日,又无观众,没情绪,不过瘾,“我”便“大闹天宫”;后来“我”躲在厚厚的幕布里看演出,被憋得满头大汗却兴味盎然等,课文文字妙趣横生,读来意犹未尽。2.观众多,连小猫都成了观众有趣。“我”的观众无处不在,连小猫成了“我”的观众,用“蹿”字生动地描写小猫的可爱;而对“我”的描写更是充满了童趣,一个活泼可爱、热爱艺术的孩童的形象活生生地展示在人们眼前,使人忍俊不禁。3.艺术熏陶,“我兴味盎然”有趣。“我”钻在幕布里看戏,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虽满头大汗却兴味盎然,怪不得母亲的学生忘台词的时候,向“我”请教,说明“我”的成长离不开艺术的熏陶,母亲对“我”的艺术的执着和热爱起了潜移默化的作用。4.拜师学艺动作优美,感人有趣。“我”的成功除了家庭的熏陶,更离不开“我”常年不懈的努力。在“黑脸大汉”手中“我”成了一块生面团,用“翻过来、拥过去、立起来、横过去,抻、拉、压、拽”等一连串的动作,反映了师傅对“我”“为所欲为”的严格要求,说明“我”学艺的艰辛有趣。5.勤学苦练,换来艺术高超的有趣。“暑去寒来……其他基本功的动作更不在话下。”这段话中的“下腰到地”“双手倒抓住脚腕”“做前后翻”“跑虎跳”这些高难度的动作,“我”已经熟能生巧,舞台艺术得到进一步提高。从而在教学中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对学生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五、集素材,创美文

吴霜曾经说:“舞台如一炉火,炼就了我的勇气和毅力。”说明学习舞台艺术要刻苦磨炼;学习写作也同样要刻苦,要想“下笔成文”,就一定要勤奋读书,学习写作方法。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课文,联系自己的生活学习实际,积累习作的素材,写出反映自己学习生活的美文。如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习作8的要求是:“《我的舞台》把‘我学戏的故事写得生动有趣……请写一写你学习某种艺术过程中发生的故事和感受。”教师在习作教学中要结合教材让学生做到:1.搜集材料,确定题目。你观看和参加过的艺术活动很多,例如:唱歌、跳舞、绘画、剪纸、手工编织等。请你选择一种印象深刻的艺术,搜集有关学习这种艺术的材料,写出学习艺术的辛酸苦辣的经历以及发生的有趣故事。让学生胸有成竹,写起来得心应手。2.按顺序写,条理清楚。寫学习某种艺术可以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写,特别要把学艺术:“开始怎样学——遇到困难——请别人教——想办法——学成功”的经过写具体。这样才能把学艺术的来龙去脉写清楚,让读者一目了然。3.写清经过,突出“乐趣”。这次习作的重点是要把喜爱学或学某种艺术中遇到哪些困难,是自己想办法解决,还是请教老师、同学或爸爸、妈妈帮助才解决的,在学或做的过程中要体现自己喜爱、愉快的乐趣,把自己学艺术一波三折的过程描写得生动、具体,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要描写细腻。4.抒发感情,突出收获。文章不仅要写出学艺术的过程,还要写出收获,抒发自己的感情,打动读者的心扉。如一位学生写《刻苦学钢琴》一文的结尾:从学习弹琴的成功中我明白一个道理:“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这样写收获起到了突出中心、深化主题的作用。

责任编辑:王天杰

猜你喜欢

兄妹俩钟子期伯牙
伯牙鼓琴
何谓“知音”
高山流水
晒娃新高度,不拼颜值不摆拍
伯牙:自然是最伟大的老师
谨防陌生人
兄妹分桃子
伯牙学琴
寻找仙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