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试卷讲评中的“分层教学”
2017-06-28李雪菲周佳泉
李雪菲 周佳泉
试卷讲评课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课型,它能综合反馈教与学的效果,使教师及时准确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使学生相互启迪、优化思维、总结规律,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小学数学试卷讲评课中,目前老师们普遍使用的方法有:1.逐题讲解,一讲到底。这种方法教师辛苦,学生也容易厌倦,费时费力又收效甚微;2.张贴答案,自行订正。导致的问题是教师主导作用缺失,问题悬而未决;3.根据阅卷情况,错误多的题目重点讲,错误少的少讲或不讲。这种方法较前两种方法更具有针对性,但弊端是就题论题,形式单一,学生“知一题”而不能“通一类”,缺乏触类旁通的自我构建能力。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试卷讲评课的有效性是广大小学数学教师不可回避的一个重要课题。在长期教学实践中,笔者认为“分层教学”是提高试卷讲评实效性的一条蹊径。具体说来,就是要从三个方面在试卷讲评中“分层”:
一、按学生“能力”分层
按學生能力分层进行试卷讲评,是基于学生个体差异的客观要求,也是提高小学数学试卷讲评针对性与实效性的有效途径。
1.让学困生量力而行。平时的教学中,学生学习能力个体差异是一个不可回避的事实。既然在教学中教师不可能要求所有学生都达到相同的教学目标,那么对于一张试卷,教师也不可能要求所有的学生都把错题全部弄懂。与其让学困生在讲评课中如听天书般地受煎熬,倒不如允许学困生“搞不懂变式题”、中等生“搞不懂难题”,而把主要精力放在自己能力范围内,有针对性地在“最近发展区”精选错题做好错因分析,促使中等生和学困生在基本题型上“全员过关”,把课标精神和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原则真正落到实处。
2.让优秀生精益求精。优秀生在试卷上的错误,多数是“粗心”或“一个弯没有转过来”所致。就题论题地讲评,对他们没有多大意义;针对他们的需求拓展、引申,其他学生又跟不上。鉴于此,应该给优秀生更高的要求:一是找出这道题的错因,进行改正;二是思考这道题还有哪些解答方法,这些方法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三是思考这类题还有哪些表现形式,在不同的题目“外表”下,不变的核心是什么。要透过题目的表面现象,抓住问题的本质特征进行类比延伸,调动已有的知识积累,理清相关知识结构,使学生形成一个经纬交织、融会贯通的知识网络。可以对提问方式进行改变——“一问多述”;对解题思路发散——“一题多解”;对试题适当引申——“一题多问”;对知识内容沟通——“一题多联”;对解题方法强化——“一法多题”。从而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如“打折”问题:
(1)一件衣服,原价200/元,现价180元。打了几折?
(2)一件衣服,原价200/元,现价便宜20元。打了几折?
(3)一件衣服,现价180元,比原价便宜了20元。打了几折?
(4)一件衣服,原价200/元,打九折后,现价多少元?
(5)一件衣服打九折后,便宜了20元。现价多少元?
(6)一件衣服原价200元,现在便宜了20元。现价多少元?
(7)一件衣服打九折后,现价180元。原价是多少元?
(8)一件衣服打九折后,便宜了20元。原价是多少元?
(9)一件衣服现价180元,比原价便宜20元。原价是多少元?
(10)一件衣服原价200元,打九折后,便宜了多少元?
(11)一件衣服原价200元,现价180元,便宜了多少元?
(12)一件衣服打九折后现价是180元,便宜了多少元?
12道题看似面目全非,其实都是原价与现价之间的折扣关系与相差关系,如此而已。
3.让全班学生各得其所。要达到以上目标,试卷讲评课就不能是教师的“一言堂”,也不能是大一统的“齐步走”。学生根据各自不同的需求(这种需求初期可能需要教师“分配”),按不同能力层次组成不同的讲评小组,在“领队”的组织下进行有益的研讨、交流乃至辩论。教师则适时地穿梭其间,对有困难的小组启发、点拨;对组织得好的小组肯定、赞扬;对组织散乱的小组帮扶、划界;对草草了结的观点质疑、引申……这样的讲评课,看似“乱糟糟”,实则“清凌凌”。它要求教师事先做好充分的准备:对数据进行全面、细致的统计,对教学效果进行客观分析,对学生能力进行合理的评估、定位,对不同学生的知识缺陷了然于胸,对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给予不同的任务……同时要求教师有极强的课堂驾驭能力:对学习任务的分配明确、简洁,对学生“领队”组织能力的有效培养,对课堂节奏的整体把控,对学生活动进程的精准估计。
总之,这样的讲评课不好上,上好了不简单。难——“要照大家这么说,既然射线是直线的一部分,那么直线当然比射线长了?”……只有不断地质疑,才能使讨论、交流的成果不断逼近数学本质。
4.让学习滞后的学生来“跟进”。在讨论交流中,后进生的发言机会不多(就算是同质分组的情况下),很容易被边缘化。教师不能强求后进生也能口若悬河地发表见解,但至少需要他们在小组交流中切实得到一点儿东西。后进生有没有真正参与进来,哪些时候需要大家“搭把手”,这是小组交流中不容忽视的重点工作。“某同学,你听明白了吗?需不需要再讲一遍?”这些对话机制应该成为小组讨论中的常态。
二、按学生“角色”分层
试卷讲评课的“分层教学”操作起来实属不易,弄不好会让课堂变成一盘散沙。因此,很多老师深知其善却退避三舍。要很好地实施试卷讲评课的“分层教学”,培养一批组织能力强的“小助手”至关重要,学生的角色分工又是重中之重。具体来说,要考虑到学生的四种角色:
1.让控制力强的学生来“引领”。分层教学,各“层次”学生按照预定轨道正常活动是“分层”成功的重要标志。我们小组的任务是什么?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先做什么、后做什么?什么时候做什么事情?……这些看似简单而琐碎的工作需要一个控制能力强的学生来“引领”,才能确保整个小组的活动朝着既定的方向有序推进。因此,教师应该在平时就加强对“领队”型小助手的培养,使其能够在“分层”教学中成为教师“无形的手”,让看似杂乱的课堂在各取所需的活动中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成长。
2.让表达流畅的学生来“解释”。组织控制能力强的学生未必“讲得清”,因此还需要表达流畅的学生来充当“小老师”。“小老师”的功能发挥主要体现在三个阶段:一是他自己讲解错题,让大家明白这道题考查的知识源、出错同学的错因、解答关键等;二是在大家讨论中,为表达不太清楚的同学做“翻译”,用“他的意思是……”之类的句型使全组同学明确语言所表达的真实意图,避免因表达造成的误解,節约时间;三是在大家取得共识的时候,为全组做总结,用“大家一致认为……”之类的句型简洁明了地为一次交流画上圆满的句号。
3.让思维活跃的学生来“质疑”。分组讨论交流,不能仅限于走过场。对一些“轻易”就得到的结论,不能草草了结,需要有人“跳出来”质疑、引申,才能使讨论走向深入。这就需要一些思维活跃的“机灵鬼”在小组交流、讨论中充当“刺客”,冷不丁给发言人找点儿“岔子”——“为什么是这样啊?”或是在大家都同意某个观点或结论的时候,再次发
三、按学生“短板”分层
如果说,新授课更注重对学生“扬长”的话,试卷讲评课则更侧重于对学生进行“补短”,根据学生“短板”实施试卷讲评课的“分层教学”,更利于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全面掌握和系统内化。试卷讲评课的“补短”,可以通过以下三个“抓手”来落实:
1.借助微课“补短”。每个学生的思维品质各有特点,即使学习成绩拔尖的优秀学生,知识“短板”也不尽相同。大一统的全班讲解或是分小组交流,都难以照顾到每个学生的“短板”知识,利用微课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把检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以微课的形式发到班级QQ群或微信群里,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短板”知识下载观看,就能做到有的放矢,照顾差异。
2.应用后测“补短”。试卷讲评完成以后,有必要对相关知识进行后测。一种方式,可以专门编写不同知识块的测试题,让不同学生对错题再次测试,看看讲评以后哪些学生过关了,还有哪些学生半醉半醒;另一种方式,可以用一张同样水平的测试卷,让不同的学生选取不同的题目再次测试,也能检测出讲评效果。
3.进行“补短”激励。后测结果出来后,非常有必要对进步的学生予以激励。通过“补短”激励措施,可以让后进生切实获得成功体验,这或许将成为他们人生发展道路中不可多得的源动力。优秀学生也可能在后测中出现“闪失”,一方面可以打压一下他们平时的“嚣张气焰”,心平气静地正确看待自己的不足;另一方面也可以激发他们以更强的动机对某个知识进行更加全面、深入的思辨。
“分层教学”是小学数学试卷讲评课的一种新形式,能切实促进不同能力的学生获得全面发展。虽然实施起来困难很大,但师生一旦形成默契,就能在看似散漫的课堂学习中,既提高试卷讲评课的整体效率,又让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责任编辑:徐新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