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生活课堂培养数学能力
2017-06-28陆艳
陆艳
《义务教育数学新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的数学情境……挖掘数学与生活的相关联系,努力寻求生活中的数学源泉。并把它作为教学的情境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活动中,使学生切实体验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离不开数学,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同时学习生活,真正感受数学的意义和价值,从而增强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基于以上认识并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从如何打造生活课堂,培养学生数学能力谈几点粗浅的认识,与同仁商榷。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趣”学数学
生活是现实的、丰富的,而数学的特征之一就是高度的抽象性。如果不把数学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学生就会感到枯燥无味、难以理解。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创设数学情境,抽象出数学问题,让学生感悟到数学问题的存在,引发学生的探究热情,让学生带着生活问题进入课堂,让他们觉得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从而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索。
如,教学“角的认识”时,我创设了以下情境:同学们,这节课老师带领大家走进我们的校园,看看我们的校园多么美丽、多么充满活力,想去吗?全班学生大声答道:“想去。”接着,课件出示我们的校园,让学生观看录像“美丽的校园”。并让我们认识门窗上的角、花坛周围的角、操场中场地的角,小朋友做操时上下肢组成的角……随后教师设问:同学们,知道录像中播放的是什么地方吗?学生齐声回答:“我们的校园。”紧接着教师再设问:能说一说你从录像中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吗?霎时,学生纷纷举手:有的同学说:“小朋友在做操。”有的说:“学校很漂亮,
责任编辑:徐新亮有教师、有操场、有同学……”还有的说:“门上有角,操场的四周有角。我们的校园里有很多角。”也有的说:“老师手里拿着的三角板上也有角,同学们戴着的红领巾也有很多角……”可见创设这样的情境使学生感悟到数学有血有肉、生动有趣,学好数学有利于解决我们身边的实际问题。从而引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极大兴趣。
二、感悟生活中的数学。指导学生“乐”学数学
数学来源于生活,离开了生活数学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我们要把数学教学生活化,把学生的经验课堂化,化抽象的数学为有趣、生动、易于理解的事物,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其实是源于生活且无处不在的,数学的学习就是建立在日常生活中,学习数学是为了更好地体现生活。因此,数学课堂教学要努力寻找学生生活中的数学,能从现实生活中提取有用的数学知识,以此来调动学生课堂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数学”真正成为学生生活中的数学。
如,教学“百分数应用题(一)”中的例1:一块500平方米的果园,桃树种植面积占总面积的40%,桃树种植面积是多少平方米?教学时,我对数学问题的具体情节和数据做适当的调整、改编,以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贴近他们生活实际的数学问题来取代。把例1改编成“学校占地面积是
1500平方米,学校操场占校园面积的2/5,学校操场的占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然后让学生根据例题自己编百分数应用题,学生兴趣盎然,编出了不少分数、百分数应用题。这样就把课例中缺少生活气息的题材改编成了学生感兴趣的、活生生的数学问题,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又如,在教学“减法的性质”a-b-c-c=a-(b+c)时,内容抽象、算理难懂,我精心设计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题进行讲解(由两个同学进行表演:分别装扮成某商店的营业员和顾客)。某顾客去商店买了一个文具盒用去了5元5角,买一支钢笔用去了4元,给营业员10元钱,应找回多少钱?在表演买和卖的过程中,让学生进行计算,从而得出:
(1)从10元中减去文具盒的钱数,再减去钢笔的钱数,即剩下的钱数。列式:100-55-40=5(角)。
(2)从10元中减去买文具盒和钢笔的总钱数即是剩下的钱数。列式:100-(55+40)=5(角)。
接着让学生观察思考:①100-55-40是求什么?100-(55+40)又是求什么?②两种不同算式結果怎样?③说明这两道式子有什么关系?从而得出100-55-40=100-(55+40),然后引导学生概括出: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一个数减去这两个数的和,即a-b-c=a-(6+c)。这样讲解充分挖掘了学生的潜能,培养他们敢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真正引领学生从生活中感悟数学知识,在生活中乐学数学。
三、重视生活数学。引领学生用“活”数学
“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新课程标准的宗旨。数学练习必须架设起学与用之间的桥梁,把练习设计生活化。引导学生利用新学的知识去探索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既加深了对新知识的理解,又可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并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
如,在教学人教版六年级数学第二单元“百分数(二)”例4后,我出了这样一道题:我班同学欢欢把积攒的400元压岁钱从2014年2月25日开始在农业银行储蓄两年,那么到2016年2月25日,他可以取出多少钱?这样的问题,新鲜有趣,与生活非常贴近,学生很感兴趣。他们利用课余时间自觉地到附近银行了解利率、利息等知识,并与百分数知识相联系。通过调查、计算、思考,学生不仅学会了数学知识,而且还了解到金融知识,增长见识,从而深刻地体会到所学的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价值。又如,教学“连乘应用题”后,我创设了让学生模拟去“超市”购物的情境:六年级学生4个小组,每组7人,“六一”节那天,学校给这个班200元为每个学生买礼物,圆珠笔每支1元,旺旺雪饼每包2元,溜溜球每个3元,根据这些条件你们打算怎么买?经过一番思考后,学生们争先恐后编出了好多连乘应用题。在轻松的“购物”情境中,他们对连乘应用题的数量关系理解得更加透彻,学得更加有趣。创设这样的学习方式,学生觉得数学是有实用意义的,学了即可用得上,是实实在在的知识。从而体会到数学本身的生活魅力,感受到数学在课堂上充满着智慧与乐趣,在生活中更是受用无穷,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求知欲,实现数学教学生活化,生活数学课堂化的育人目标。
可见,如果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高度重视数学知识的生活化,那么,一定会使数学更贴近生活。同时也会越来越让人感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也会变得更有活力,学生才会更加喜欢数学,更加主动地学习数学、巩固数学甚至发展数学。打造生活课堂,培养学生能力是教育现代化对数学教学提出的新的要求,教师要充分发掘来源于现代生活实际的内容,将其转化为数学模型问题,并让学生感悟生活数学,重视生活数学,激发、指导、引领学生趣中学、乐中学,用活数学知识,让数学课堂教学适应社会生活实际,切实培养出一批真正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
责任编辑:徐新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