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孩子享受图形的乐趣

2017-06-28施海燕

启迪·教育教学 2017年6期
关键词:生活味思辨动手能力

施海燕

[摘 要] 一年级上学期学生已经学习过立体图形,学生长期直接观察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时,所形成的一些对常见几何体表面的感性认识,在日常生活中也经常接触过平面图形,特别是做手工和画画过程中,所积累的对物体表面形状的感性认识。但她们经常把长方体说成长方形,,对立体和平面的概念比较模糊。因此笔者在课堂教学的时候要重点让学生观察比较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直观表象,让她们对平面图形这个概念理解的更深刻。笔者利用这节课的实践,思考在常态教学中,如何让孩子在愉悦的氛围中,通过动手操作,变式练习达到高效课堂。

[关键词] 童趣 思辨 动手能力 生活味

一、激趣导入,增添课堂童趣味

玩,可以说是儿童的天性,数学概念教学是比较抽象的,要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因势利导,发挥儿童爱玩的特点,把儿童学过的课本故事,爱搭的积木等以游戏形式与数学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活泼的数学游戏,适当穿插在教学过程中,使學生在数学游戏中动手、动口、动脑……多种感官为学习而“动”。“玩”中有学,学中有“玩”,寓教于乐,学生的学习情绪高涨,兴趣浓厚。只有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才会全神贯注于学习活动,其内心是愉快的,行动是积极的,观察、思维、记忆等多种智力活动就会最主动、最有效。

【教学片断】

师: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出示语文课文),小鸡画竹叶,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小狗画梅花。今天我们也请来了一群神秘的数学小画家,它们是谁呢?

(课件一次出现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三棱柱)学生口答。

师:它们也要来一展它们的画画水平。瞧!长方体给我们留下了这样一个图形,(拿一长方体沾印尼,在白纸上按出图形)或(课件出示长方体留下了一个图形)像这样的图形我们叫它长方形(对应图形下板书:长方形)。看,正方体走过也留下了一个图形(动手操作)或(课件出示),像这样的图形我们叫它正方形(对应图形下板书)。下面出场的是谁?(圆柱)它给我们留下了这样一个脚印,同学们想试试吗?(学生操作),你知道像这样的图形叫什么吗?(板书:圆形)。它的上下两个面都是圆形。最后这位画家也很有名,数学家称它为三棱柱,它也想给我们留下了一个美丽的脚印(谁能把它的脚印画下来?与老师一起合作描边)或(课件出示),像这样的图形我们叫它三角形。(板书)

请跟老师一起来读一读。

师:现在你可以选择一个你喜欢的图形,把它的一个面画下来。

(贴立体图形)并问:

你画的图形是( )体的一个面的请贴到( )体下面来。

比较:介绍像这些图形我们叫立体图形,像这些图形是平面图形。

(齐读并板书:立体图形 平面图形)

【课堂小结】

师:看来我们班的小朋友都很有智慧,这么快就认识了这些平面图形,它们都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图形,现在这些平面图形娃娃想和你们招招手,你们也向它们挥挥手吧。

二、答疑思辨,提升课堂数学味

思维具有很广泛的内容。根据心理学的研究,有各种各样的思维。《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这一条规定是很正确的。数学本身是由许多判断组成的确定的体系,这些判断是用数学术语和逻辑术语以及相应的符号所表示的数学语句来表达的。并且借助逻辑推理由一些判断形成一些新的判断。小学数学虽然内容简单,没有严格的推理论证,但却离不开判断推理,这就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任何一个数学概念,都是对客观事物的数量关系或空间形式进行抽象、概括的结果。因此教学每一个概念时,要注意通过多种实物或事例引导学生分析、比较、找出它们的共同点,揭示其本质特征,做出正确的判断,从而形成正确的概念。

【教学片断】

1.辨一辨

师:这些图形宝宝很调皮,(课件出示,长方形转动位置)

问:现在它叫什么?(长方形)

师:正方形宝宝很爱运动(课件出示,正方形翻了几个跟头),

问:现在还是正方形吗?

师:三角形伸了个大懒腰,(课件出示,三角形变胖了)

问:它还叫三角形吗?

小结:这些调皮的图形宝宝换了位置,变大了,但它们的特点没有变,所以我们小朋友还是认识它们。

其实生活中我们也经常能看到这些图形宝宝。

2.认一认

课件出示:这些交通标志牌是什么形状?(学生在认的同时介绍交通标志牌的作用,渗透交通安全教育)

3.找一找

生活中,你在哪里还见过这样的图形?

学生汇报交流

三、动手探究,构建课堂知识味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小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因而在认知过程中很难从教师的讲授和得出的结论中获取其中蕴含的数学思维方法和数学思维品质。

本节课中,笔者在对学生进行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并非无目的地放手让学生去“实践”,而是构建合理的培养模式,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先围长方形和正方形,在围的过程中学生感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不同点和相同点,都要有四条边,正方形的四条边要一样长,而长方形的是上下两条边一样长,左右两条边一样长等特点,围圆形的时候让学生围,为什么有的同学说能围成,有的学生说不能围成,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讨论来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引导学生从具体的实践操作中抽象出数学概念和结论。

【教学片断】

1.围一围

你能在钉子板上围出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吗?(指名上台围)

说说你是怎样围的,(如指出长方形相对的边各是几格)感受不同图形的特点。

圆形有点伤心了,你们怎么不围我啊?

(如有学生说能,让他上台试试,并指出”能围成“的错误)想想看,为什么不能围成一个圆呢?

指出:圆上没有直直的线,它是一条光滑的、弯曲的线,在钉子板上围不成圆。

2.摆一摆

至少用( )根小棒能摆成1个正方形,用()根小棒摆成2个正方形,那至少用( )根小棒摆成3个正方形?像这样摆,摆4个正方形呢?摆5个正方形呢?

3.猜一猜

师:同学们,图形宝宝要跟我们来玩一玩捉迷藏,看看你能不能猜出来。(信封拉出图形的一部分)

你们看,这个图形宝宝只漏出来了一个角,你说它会是谁呢?

生1:可能是三角形

生2:可能是正方形

生3:也可能是长方形

(再拉出来一部分,基本形状能确定为长方形)

师:现在你们再来猜一猜,它是谁?

生:长方形

师:你确定吗?有没有其它图形的可能?为什么这么肯定你的答案

(体会每种图形之间的特点)

四、欣赏总结,延伸课堂生活味

宋代诗人陆游曾写过“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能找到数学的踪迹,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旨在使数学教学更贴近学生的生活,使学习变得有趣、生动、易懂,并会把数学运用于实践,使数学变得更有活力。

【教学片断】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了什么知识?(认识图形)认识了哪些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

这些图形宝宝本领可大了,它们团结合作出了一幅幅美丽的图画,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作品欣赏)

课后我们小朋友也可以团结合作,和我们今天认识的图形宝宝一起创造一幅美丽的作品,我们将选出优秀的作品进行展示。

爱因斯坦说:“一切关于实在的知识,都是从经验开始,又终结于经验。”我们的学习不止在与课堂的教学,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获得新的经验,具有更广泛的使用性。

猜你喜欢

生活味思辨动手能力
创设富有“生活味”的初中英语课堂
让作文具有“生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