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颌前牙埋伏阻生矫治临床分析

2017-06-28王加昌祝荣杰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16期
关键词:阻生牙前牙上颌

王加昌,祝荣杰

(遵义市播州区人民医院,贵州 遵义 563199)

上颌前牙埋伏阻生矫治临床分析

王加昌,祝荣杰

(遵义市播州区人民医院,贵州 遵义 563199)

目的 探讨上颌前牙埋伏阻生矫治方法。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5年8月于我科收治的上颌前牙埋伏阻生患者48例,按进入医院的编号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对照组进行外科导萌手术治疗,观察组在手术导萌的基础上联合正畸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手术成功率分别为91.67%和54.16%,二次手术率分别为4.17%和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上,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为8.33%和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进行上颌前牙埋伏阻生矫治的过程中,在手术导萌的基础上联合正畸治疗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促进手术成功率的显著提高,并发症的发生率也能够得到有效的降低,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早发现、早治疗效果明显、成功率高、年龄越大失败病例越多。

上颌前牙;埋伏阻生;矫治

上颌前牙埋伏阻生在临床上导致错颌畸形的情况比较常见,传统的治疗方法主要是在局部麻醉的情况下对埋伏牙拔掉,对有缺隙的部位进行固定或者活动的义齿修复。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讨上颌前牙埋伏阻生矫治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8月于我院就诊的上颌前牙埋伏阻生患者,共48例,观察组在手术导萌的基础上联合正畸治疗,在临床上取得十分显著的效果,现整理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5年8月于我科收治的上颌前牙埋伏阻生患者48例,其中:男20例、女28例,年龄6岁~32岁(男12~18岁、女6岁~32岁)。前牙埋伏阻生情况:牙瘤6例、乳尖牙滞留10例、尖牙异位方向萌12例、中切牙间多生牙占位9例、前牙区拥挤伴尖牙位置间隙不足11例。全部患者在临床上的阻生类型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萌出道异常、间隙不足、易位牙以及多生牙、牙瘤等。经过比较,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的对比上有可比性,早发现、早治疗效果明显、成功率高、年龄越大失败病例越多。

1.2 方法

全部患者在正式实施手术之前利用拍摄锥形束CT将埋伏阻生牙的准确位置、具体埋伏的深度等确定下来,在此基础上对牵引的力度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针对那些牙间隙明显不足的患者事先需要进行间隙的拓展[1]。

对照组进行外科导萌手术治疗,即对患者进行局部麻醉,在唇侧将黏骨膜切开,将埋伏在牙表面的骨质凿除后将牙冠充分的暴露出来,最好能够超过粘结型舌侧扣底板面积,之后按照牵引设计的具体方向去除埋伏在牙萌出道的上阻力,用肾上腺素小棉球对局部进行压迫性的止血,将0.2 mm的结扎钢丝舌侧扣粘结在牙冠上,缝合切口,在萌出道牵引下将结扎钢丝的游离端固定在主弓丝上不加力。

观察组在手术导萌的基础上联合正畸治疗,即导萌的手术与对照组相同,将牙萌出道的上阻力去除后及时的处理多生牙、小骨瘤以及部分骨质[2]。待手术完成后的2周左右,按照事先所设计好的方案对患者进行导萌牵引,在此基础上可以充分利用弹力线、0.5 mm直径的不锈钢丝辅弓以及橡皮圈的作用加力,在实际牵引过程中为防止损伤邻牙,则需要对具体牵引的方向和力度进行适度的把握。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二次手术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 16.0分析,计数资料取率(%),计量资料取平均值±标准差(±s),组间率对比取x2检验(或T检验),P<0.05具统计差异。

2 结 果

2.1 比较手术成功率和二次手术率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手术成功率分别为91.67%和54.16%,二次手术率分别为4.17%和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下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和二次手术率的比较 [n(%)]

2.2 比较并发症发生率

在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上,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为8.33%和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下表2。

表2 观察组和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 [n(%)]

3 讨 论

上颌前牙埋伏阻生在一定程度上会对人们面部的美观程度与口腔功能的正常发挥造成很大的影响,唇腭裂、牙胚位置异常、牙根发育畸形、牙间隙不足、滞留、乳牙早失、牙瘤等原因有可能导致上颌前牙出现埋伏性阻生。针对那些埋伏阻生的上颌前牙来说,应该想尽办法尽量的保留下来,或者进行导萌矫治,最大限度的降低危害,临床上关于该病的治疗主要有外科导萌手术,针对那些埋伏正常且具有萌出潜力的可以利用手术治疗获得足够的萌出间隙,以便可以自动萌出[3]。但是大量实验证明,大部分的埋伏阻生牙如果不进行有效的处理是不可能自然萌出到位,此时进行正畸牵引治疗便能够取得十分理想的效果,具体如下:

第一,对埋伏牙的位置和冠根的走向进行正确的定位,在此基础上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手术治疗方案,决定正畸矫治器的加力方向,利用常规摄头颅侧位定位片、全景片以及临床上的诊断检查,一些情况下是可以定位成功的。同时,拍摄两张牙片,在视差法的帮助下进行定位。此外,还可以综合的分析定位检查,如咬合片、CT片、头颅定位片等,进而便可以准确的对埋伏阻生牙进行三维定位,充足掌握埋伏牙本身的形态、牙根发育和畸形情况等。

第二,将导致埋伏牙萌出的阻力去除,以此可以为其自然萌出创造足够有效的空隙、附着龈区以及合适牵引的方向,如牙瘤、多生牙与滞留乳牙的拔除、固定正畸技术的应用等。

第三,在获得足够的有效空间以后便可以借助横切助萌法将极具萌出潜力和位置正常的埋伏牙萌出,即根尖的形状一般为喇叭口,牙根的最小长度为是最终牙根长度的四分之三。针对那些生长位置不正常的埋伏阻生牙来说则需要借助外科牙槽开窗术,将阻生牙的牙冠充分有效的暴露出来,之后在牙冠粘接的正畸附件处进行必要的牵引导萌。同时,手术去骨应该最大限度的满足粘结附件的具体情况,创伤要尽可能的减小,特别是不能对釉牙的骨质界造成不必要的伤害,以此牙龈退缩的情况可以获得有效的避免。

第四,针对上颌前牙埋伏阻生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会对人们面部的美观程度与口腔功能的正常发挥造成很大的影响,为此要尽量保留上颌前牙,进行正确的设计,可以通过将第一双尖牙拔除的形式可以获得足够的间隙,借助固定正畸技术来实现间隙的有效拓展,进而为埋伏牙的自然萌出提供足够的空间。

经过本次研究,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手术成功率分别为91.67%和54.16%,二次手术率分别为4.17%和33.33%,在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上,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为6.67%和2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在进行上颌前牙埋伏阻生矫治的过程中,在手术导萌的基础上联合正畸治疗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促进手术成功率的显著提高,并发症的发生率也能够得到有效的降低,且早发现、早治疗效果明显、成功率高、年龄越大失败病例越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孟银娟,周珊红.直丝弓技术矫治上颌前牙埋伏阻生临床观察[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13,12(12):281-283.

[2] 郭 鹏.探讨上颌前牙埋伏阻生的矫治方法[J].中国实用医药,2015,34(30):100-101.

[3] 么甲申.上颌前牙埋伏阻生的诊治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2010, 17(28):128-129.

本文编辑:王雨辰

R783.5

B

ISSN.2095-8242.2017.16.3048.02

猜你喜欢

阻生牙前牙上颌
20例上颌无牙颌种植固定修复的临床疗效观察
CBCT对阻生牙定位及正畸治疗的指导价值
致下颌第二磨牙龋坏的近中阻生牙拔除时机分析
上颌无牙颌种植固定修复中种植体位置对应力分布的影响
短种植体在上颌后牙缺失区的应用分析
玻璃纤维桩在上颌前磨牙根管治疗后的生物力学影响研究
浅议前牙死髓变色美容治疗的初步探讨
纤维桩与金属桩在前牙修复中的疗效比较
前牙烤瓷冠美容修复的临床应用
上颌埋伏阻生牙99例正畸-外科综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