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例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临床诊治分析探讨
2017-06-28贾小丽
贾小丽
(通辽市科左中旗敖包苏木卫生院,内蒙古 通辽 029323)
48例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临床诊治分析探讨
贾小丽
(通辽市科左中旗敖包苏木卫生院,内蒙古 通辽 029323)
目的 分析与探讨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诊治手段。方法 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48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2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治疗方法,而研究组则在对其病因进行观察后再针对具体病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方式,并对比和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经对比发现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食管静脉曲张破裂、门脉高压性胃病、消化性溃疡、急性胃粘膜病变和胃癌是导致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原因,针对患者的病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方式可以提高该疾病的治疗效果,提高治愈率。
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临床诊治
肝硬化作为临床中较为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其最为常见的并发症即为上消化道出血。而黑便和大量的呕血是该疾病的最主要临床症状,严重时可导致患者出现休克、甚至死亡。近期,本院针对该疾病进行了临床研究并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接下来,笔者将对这一研究成果进行如下分析与说明。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48例,经临床诊断所有的患者均符合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的相关诊断标准,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23例。其中对照组中15例为男性患者,8例为女性患者,年龄在24岁~51岁之间;研究组中14例为男性患者,9例为女性患者,年龄在25岁~50岁之间。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存在较大差异(P>0.05),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诊断方法
对48例患者均进行肝功能检查和肠胃镜检查,以此来对疾病的产生的具体原因来进行诊断和确诊,并可以统计出患者患病的例数,并以此为依据来进行接下来的治疗。
1.2.2 治疗手段
对于对照组的患者给予常规性的治疗,治疗的手段主要包括对患者采用凝血酶、奥曲肽和相关的营养药物进行补充和治疗。
而研究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对其进行针对性的治疗,该种治疗手段主要包括:
首先,对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进行严格的检查,包括体温、血压等,对相关静脉途径进行建立,确保患者呼吸道保持顺畅,检查患者血尿素氮的指标[1]。
其次,采取静脉注射的方式每日2次对患者注入剂量为40 mg的奥美拉唑,需要溶入在0.9%的氯化钠溶液中,此外,还需要注入剂量为20单位的垂体后叶素,需要溶入到含量为5%的葡萄糖液体中。
再次,如若患者的止血效果不佳,可以对其采用气囊压迫的方式来进行止血。针对患有肝性脑病的患者,可以以静脉注射的方式对其采用剂量为250 mL的支链氨基酸、20 g的门冬氨酸鸟氨酸和剂量为250 mL的葡萄糖溶液。
最后,当患者止血后,需要对患者实施水电解平衡和抗生素来进行治疗。
1.3 观察标准
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和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对本次数据进行分析,其中P<0.05表示本次数据符合统计学标准。
2 结 果
对这48例患者的发病原因进行统计,可以概括为:5例(52.1%)确诊为食管静脉曲张破裂而导致的出血、13例(27.1%)为门脉高压性胃病导致的出血、7例(14.6%)为消化性溃疡导致的出血、2例(4.2%)为急性胃粘膜病变导致的出血、其余1例(2.0%)为胃癌导致的出血。
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详情参照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分析表(n,%)
3 讨 论
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是肝硬化最主要的并发症之一,其出血可达20%以上,食管静脉曲张破裂、门脉高压性胃病、消化性溃疡、急性胃粘膜病变和胃癌是导致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原因。而营养失调、酗酒、代谢发生异常等都会引发该疾病的发生,该疾病也因此成为了一种较为复杂的疾病。因此,在临床的治疗中要做到对发病原因进行了解和掌握,并根据发病原因对患者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做到对症下药,科学治疗。目前,治疗该疾病的主要方式还是需要对患者的出血情况进行处理,再采取胃镜对其出血原因进行检查,从而采取合理的处理方式[2]。
本文通过对研究组患者的出血原因进行检查和了解后,并对其采取对症下药的方式,使该组患者的疾病得到了很好的治疗,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因此,在对该类疾病进行诊治时需要及时了解患者的发病原因,在对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可以有效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身体尽早康复。
[1] 赵玉良.48例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临床诊治分析探讨[J].中国伤残医学,2015,7(3):161-162.
[2] 梁雄波.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及超声诊断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14):40-41.
本文编辑:王雨辰
R575.2
B
ISSN.2095-8242.2017.16.302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