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4年本院HIV感染人群流行病学分析
2017-06-28陈宝炳滕勇陈松裘新民
陈宝炳 滕勇 陈松 裘新民
2012—2014年本院HIV感染人群流行病学分析
陈宝炳 滕勇 陈松 裘新民
目的 通过分析2012—2014年HIV感染者的流行病学资料,为进一步了解本院AIDS的流行趋势和特点以及指导科学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2—2014年74 011例患者进行HIV血清学检测,收集314例HIV感染者的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3年共检测74 011例,阳性314例,总检出率为0.42%,2012—2014年的检出率分别为0.31%、0.52%和0.43%。所有检测者中男性33 823例,阳性294例,检出率为0.87%;女性40 188例,阳性20例,检出率为0.05%。男性阳性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451,P<0.05)。314例HIV感染者年龄多集中在30岁以下,学历以高中以上为主;婚姻状况以未婚为主;传播途径以性传播为主共307例,占97.8%,注射吸毒感染6例;输入血液制品感染1例。性传播中男男同性恋177例,双性恋63例,多性伴异性恋67例。结论 2012—2014年本院HIV感染人群以30岁以下、未婚、高学历者为主,男男同性恋间的性传播是其主要的传播途径,加强对该类人群宣传教育与行为干预对于预防和控制AIDS的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HIV 感染 流行病学
我国自从1985年检出首例人类HIV感染病例,AIDS感染者呈逐年上升趋势,在全球已成为人类前所未有、最具毁灭性的疾病[1]。近年来,我国AIDS呈低流行趋势,部分地区疫情严重,全国AIDS受影响人群增多,流行模式多样化,在特定人群和地区呈现多发态势。HIV主要感染CD4+细胞,最终导致患者免疫功能丧失而发生各种感染和肿瘤[2]。为了解我市HIV感染人群的分布情况,笔者对本院2012—2014年314例HIV感染者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2—2014年本院进行HIV抗体检测的74 011例患者,年龄13~84岁,其中男33 823例,女40 188例。
1.2 方法
1.2.1 初筛试验 所有被检测者早晨空腹抽取静脉血4ml,3 000r/min离心10min分离血清,ELISA方法进行HIV抗体初筛试验。试剂购自上海科华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1.2.2 确诊试验 将初筛试验阳性标本送杭州市疾病控制中心艾滋病确诊实验室,免疫印迹法检测。
1.2.3 调查方法 HIV抗体初筛试验阳性者在第2次采血时进行现场调查,填写登记表格,包括姓名、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婚姻状况、同性和(或)异性接触史、有无吸毒情况以及既往病史等情况。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6.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2012—2014年HIV抗体检测结果 2012—2014年共检测74 011例,阳性314例,总检出率为0.42%;其中2012年21 055例,阳性65例,检出率为0.31%;2013年23 385例,阳性121例,检出率0.52%;2014年29 571例,阳性128例,检出率0.43%。在所有参与检测者中,男性33 823例,阳性294例,检出率为0.87%;女性40 188例,阳性20例,检出率为0.05%,男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451,P<0.05),详见表1。
表1 2012—2014年HIV抗体检测结果(例)
2.2 314例HIV感染者分布情况 314例感染者年龄14~81岁,平均32.8岁,其中以30岁以下为主,占47.9%。男性感染者294例,占93.6%;女性感染者20例,占6.4%。婚姻状况以未婚为主。文化程度以高中以上学历者为主,其中大中专及以上比例最高。传播途径以性传播为主,共307例,占97.8%;其中,男男同性恋177例,占56.4%;异性恋67例,占21.3%;双性恋63例,占20.1%。注射吸毒感染6例;输入血液制品感染1例。感染者中以合并感染梅毒最多,共125例,占39.8%。合并感染尖锐湿疣28例,生殖器疱疹8例,分别占比8.9%与2.5%。详见表2。
3 讨论
AIDS是因感染HIV病毒的免疫缺陷疾病,严重威胁着感染者健康和生命,其主要传播途径是:性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3]。人类感染HIV后,多数在3~10年发展为患者,会出现多种机会性感染和肿瘤,病死率高。开展AIDS的临床流行病学研究,掌握医疗单位HIV/AIDS患者流行病学特点,对制定防控措施,有效控制其蔓延,并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有重要意义[4]。
表2 314例HIV感染者分布情况
本研究发现2012—2014年本院HIV感染者中,以年龄在30岁以下、未婚的男性青年为主,在校学生12例,年龄最小的只有14岁。30岁以下人群所占比例较高说明青年人感染人群在不断扩大,且呈低年龄化趋势。青年人由HIV感染的一般人群变成了高危人群,成为新增HIV感染的主体。这可能与这类人群喜欢标新立异、性观念较为开放、性生活较随意,同时又缺乏AIDS的防控知识有关。因此应加强对青少年开展有关如何正确的预防AIDS的知识,采取有保护性性行为,特别是学校应通过生理卫生课进行防控知识的宣教。另外,还需要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自觉约束自身的行为以远离HIV的感染。
本研究发现性传播是HIV感染的主要传播途径,除6例经过注射吸毒,1例输注血液制品传播外,其余307例均通过性传播,其中男男同性恋和双性恋共240例,占70%以上,这与国内其他地区报道基本一致[5-7]。这些患者多为未婚,学历相对较高,甚至还包括在校学生。由于男男性行为人群之间缺乏有效的约束力和忠诚度,他们常频繁的更换性伴侣,增加了HIV的传播风险。多性伴侣、双性恋使得男男性行为同时成为HIV在男性、女性中传播的桥梁人群。男男性行为中无保护的性交是导致HIV在该人群传播和流行的重要因素。有报道指出安全套的使用率在人群中维持在90%以上才能真正起到预防性病艾滋病流行的效果[8],而目前相关报道男男性行为人群中安全套的使用率远低于90%[9-11],可能是社会上对男男同性恋者往往持有偏见,使他们缺乏认同感,因此自暴自弃。除了对同性恋人群进行传统的防艾控艾宣传外,还应在整个社会中扩大宣传,加大社会对同性恋者的接受与认同,让同性恋者融入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热爱生活,珍惜生命,才能更好的控制艾滋病的传播。
值得关注的是,本研究中有39例感染者是外出务工的农民,这除了与其自身文化水平较低、缺乏有效的HIV感染防护知识外,还与他们大部分都独自在外务工,夫妻长期两地分居,性生活不能得到满足从而发生高危婚外性行为有关。所以应当予以正确的方式对他们进行AIDS等相关防控知识的宣教,使他们懂得采取有保护性性行为的必要性,降低感染HIV的风险。本研究还发现同时感染HIV和梅毒感染者125例,HIV和尖锐湿疣28例,HIV和生殖器疱疹8例。可见HIV的感染与其它性病的发病率相关,可能是近年来梅毒感染在性传播性疾病中出现了逐年上升的趋势,且有些隐性梅毒患者大多无临床症状容易被忽视,这又将促进了HIV的传播[12],因此加强对梅毒等性病的监测也有助于及早发现和预防HIV的传播。
综上所述,HIV感染人数逐年上升,流行趋势不容乐观。卫生防预和疾控部门以及各医疗卫生单位应结合本市的流行特征,采取有针对性的综合预防措施,特别是应加大对HIV感染高发人群的宣传和指导,增强对高危人群的监测与监管力度,全面控制AIDS的进一步流行。
[1] 范杉,周国甫,魏尊,等.进城务工人员艾滋病知识传播来源和获得需求的调查[J].重庆医学,2010,39(11):1475-1476.
[2] Sieg S F,Mithem J B,Bazdar D A,et al.Close link between CD4+and CD8+T cell proliferation defectsin patients with human immun0deficiency virus disease and relationship to extended periods of CD4+lymphopenia[J].Infect Dis,2002,185(10):1401-1416.
[3] De Cock K M,Jaffe H W,Curran J W.Reflections on 30 years of AIDS[J].EmergInfect Dis,2011,17(6):1044-1048.
[4] 韦福邦,陈敬捷,何里娜,等.1334例艾滋病患者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08,35(10):1806-1808.
[5] 王爱,张占杰,张国杰,等.某综合医院HIV感染者/艾滋病患者流行病学分析[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4,9(11):1027-1029.
[6] 贺淑芳,孙燕鸣,李桂英,等.北京市2009-2013年男男性接触者人群HIV感染与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14,15(5):385-388.
[7] 潘勇,张树林,成奕.泾县2008-2012年艾滋病感染状况分析[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14,20(3):195-196.
[8] 韩丹,李蓬.男男性接触者行为特征与艾滋病行为干预[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10,21(4):331-338.
[9]张婉筠,李丽,李婕,等.昆明市2527例MSM的HIV感染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艾滋病性病,2014,20(10):755-758.
[10]张北川,李秀芳,储全胜,等.中国9城市2250例男男性接触者HIV/AIDS相关状况调查概况[J].中国艾滋病性病,2008,14(6):541-547. [11] 雷丽明,王华,彭兰.综合性医院1 267例AIDS/HIV感染情况分析[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4,28(12):1250-1252.
[12] Wasserheit J.Epidemiological synergy:interrelationships between human immunodeficieney virus infection and other 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s[J].Sex Transm Dis,1992,19(2):61-77.
Epidemiological analysis of HIV-positive subjects detected by serological testing 2012-2014
CHEN Baobing,TENG Yong,CHEN Song,et al.Clinical Laboratory,Hangzhou Third People's Hospital,Hangzhou 310009,China
HIV Infection Epidemiological
2015-12-29)
(本文编辑:严玮雯)
310009 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检验科
陈宝炳,E-mail:hzbbc@sina.cn
【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positive subjects detected in Hangzhou Third people's Hospital during 2012-2014. Methods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HIV infection were analyzed in 314 subjects who were positive in serological testing in our hospital from 2012 to 2014. Results Serological tests of HIVwere performed in 74011 patients,of whom 314 cases were positive with a positive rate of 0.31%,0.52% and 0.43%in 2012,2013 and 2014,respectively.The positive rate of male patient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female (χ2=22.451,P<0.05).The major age distribution was under 30 years;most patients had education levels of high school degree or above;the majority of patients were unmarried.Out of 314 cases 307 were sexually transmitted accounting for 97.8%.6 cases were injection drug users,1 case was caused by blood transfusion.In allcases 177 were gay men,63 were bisexual and 67 cases had multiple sex partners. Conclusion The HIV-positive subjects detected in our hospitalin recent 3 years were characterized as unmarried,highly educated young 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To strengthen the health education and behavior intervention is important for prevention and controlofAIDS spre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