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科学设计高中数学课堂问题
2017-06-27吴国梁
吴国梁
摘要:要想提高高中数学的课堂教学质量,全面落实新课堂教学模式,教师一定要对课堂问题的设计引起重视,从而打造有效的课堂教学。基于此,文章对高中数学教学中课堂问题的设计进行了详细分析,对教学效率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提问;问题设计
课堂提问是高中数学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还能向学生传授基础知识,对整个教学流程进行控制。另外,课堂提问环节始终贯穿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甚至决定着课堂教学质量的好坏。教师要想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一定要科学设计课堂问题,实现学生探索思维的培养。
一、高中数学课堂问题设计的重要性
对于高中数学教学而言,由于数学的抽象性比较强,要想让学生对数学有一个更深层次的了解,一定要对课堂中的问题设计引起重视,给学生一种层层递进的感觉,从而逐渐完成学习任务。有学者曾指出:问题是数学教学的心脏,可见问题设计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另外,课堂问题的设计对教师而言也具有非常高的要求,是检测教师的综合素质的一项指标,更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根本保障。實际上,课堂问题的设计不仅能够起到复习、巩固的作用,还能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采取针对性的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课堂提问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通过提问能够构建导、学、评三位一体的模式,进而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二、高中数学课堂问题的科学设计
(一)深入研究教材,精心设计问题
对于高中数学课堂问题设计而言,教师在课前准备时有没有明确的目标是提问成功的关键。因此,教师必须要在课前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并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有利于学生能力提升的学习目标,在课堂上提出精心设计过的问题,发挥问题教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上,教师要对教材进行深入的研究,并分析相应的教学任务,认识到知识点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在教材的基础上进行问题的设计[1]。另外,教师一定要对学生充分了解,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在学生原有的经验和知识背景基础上,通过问题设计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课堂问题的设计要在课前准备时开始重视,比如,教师在进行人教版B版高中数学《集合》的教学时,该模块的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理解集合的含义,并掌握常用数集的概念以及记法,最重要的是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因此,在进行该知识点的教学时,教师要提前研究教材,在教学目标的基础上精心设计相应问题,如“家庭、学校、男生、女生他们有什么样的共同特征?”从而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使学生完成学习目标,在明确集合含义的同时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为今后的学习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二)注重新旧知识转化,合理设计问题
要想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最重要的是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认知结构联系在一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需要一个漫长的同化和顺应过程,尤其是在新旧知识转化的过程中,问题的合理设计会使学生更快的掌握新知识。比如,在进行人教版B版高中数学《对数与对数函数》的教学时,尤其是在进行对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学习时,由于之前已经学习了指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所以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问题的设计,如“对数函数的单调性。”“指数函数图像和对数函数图像的区别。”通过这些问题的设计,不仅能够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还能实现新旧知识之间的衔接,在加深学生对对数函数认识的同时激发学生对高中数学的学习兴趣,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三)紧贴现实生活,创设问题情境
数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所以教师在进行高中数学的教学时,要与现实生活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在实际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内涵,从而激发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要通过现实生活来创设相应的问题情境,在课堂上设置科学合理的数学问题,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的探索欲[2]。比如,在进行人教版B版高中数学《概率》的教学时,可以将其与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可以提问学生“假如你的妈妈认识了一位新朋友,你可以问这位阿姨是否有孩子,她说有,而且是两个,其中一个是女孩,那么两个孩子都是女孩的概率是多少?”虽然这道题看上去非常简单,但是却与生活紧密联系,会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感受到数学知识的用途,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有帮助。由此可见,基于现实生活的问题情境的创设在高中数学的教学中非常重要,有利于学生充分掌握数学知识,切实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对课堂问题的设计引起重视,并通过具有针对性、科学性、合理性的课堂问题来揭示高中数学的实质,使学生对数学产生学习兴趣,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杭军. 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设计[J]. 科技信息,2012,34:663-664.
[2]王华.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问题链的设计问题研究[J]. 科技视界,2013,36:293+31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