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中激励的若干作用
2017-06-27林海英
林海英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12-0148-01
激励含有激发动机、鼓励行为、形成动力等意义,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学呼唤语文教师从关注“人”的发展着眼,由课程成绩的裁判者而成为课程学习和发展的激励者。语文教师要善于运用行之有效的激励方法,激发起学生自主学习的潜在积极性,使“要我学”的被动行为转变为“我要学”的自觉行为,以切实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应当用激励唤起学生学习语文的激情,用激励激发学生的美感,用激励升华学生的思想,用激励打开学生求知的大门,用激励释放学生的正能量。
一、目标激励
语文学习的目标就如同飞机上的操纵杆,航船上的方向盘,对语文学习活动起着不可或缺的定向、导航作用。学生只有确立了一定的学习目标,才能朝着这个方向,不断地调节自己的行为,为达标做出不懈的努力。而初中生正确的学习目标的确立又有待于教师的帮助和激励。
特级教师魏书生,在初中新生入学时,便根据“知识结构”的理论,巧妙地采用“画知识树”的形式,形象地为学生确立了初中语文知识远期学习目标。魏老师还根据学习目标层次性原理,要求学生标出已掌握的知识点,把尚未把握的部分作为今后的努力方向。这无异于为每一个同学设计了一张因人而异的目标图,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实用性,而魏老师创立的“定向、自学、讨论、答疑、自测、自结”六课型课堂教学法中的第一步“定向”,则是在上课之始师生共同讨论拟定的一篇课文或一堂课的短期目标。
魏老师在开学之初,一课之始,首先考虑到的便是帮助学生确立学习目标,足见他对目标激励的重视,这也是他在语文教学上的重大创举,为我们广大的语文教育工作者提供的成功经验。
我们运用激励原理为学生确立目标时,应像魏老师一样,不越俎代庖,而是师生共同研讨,使目标既针对学生实际,又符合教学规律,避免目标过高过低的负效应,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
二、动机激励
教学实践中,無数成败的事实启示我们:若教师能多一点“民主”之心,少一点“民王”之气,和学生建立起友好的合作关系,共同承担任务,一起解决问题,则会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动机,推动和促进学生的学习。反之,若师生关系紧张,相互之间不信任,乃至于相互对立敌视,则会出现对抗心理,削弱学生的学习动机,从而阻碍学习活动的正常进行。
其次,要重视反馈作用,才能探准动机激励之道。反馈是语文教学活动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它对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往往产生正效应。一般的学生在每次考试、测验、作业乃至于课堂回答问题时都急于得到反馈,或得到满分,或超过了自己的竞争对手,或越过了从未越过的及格难关,或是得到教师的好评,同学的赞誉,这些都可能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作为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既要善于利用反馈的正效应,不断地为学生已涌起的动机浪涛推波助澜;同时也要注重排除反馈所引起的负效应:成功带来的骄傲自满,失败造成的悲观泄气,以及甘居中游、不求上进等多种心理颓势,力求把这些不利因素杜绝于萌芽阶段。可见,“反馈”是教师有针对性地适时地对学生施以动机激励的信息源、主渠道。
三、知识激励
所谓知识激励,就是教师充分利用自己较为广博的知识,组织成生动优美的教学语言,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方法。
教师引古博今,讲得生动活泼,热烈精彩,妙趣横生,学生听得神思飞越,如痴如醉,欲罢不能,那么课堂上出现的将是学习兴趣浓厚,情绪高涨,活泼热烈的教学场景。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美文中的美景使学生心往神驰,必然会产生一读为快的心理,激励他们读出美的享受。
四、需要激励
语文教学中的需要激励,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欲望,促使其朝着一定的方向,追求一定的目标,以坚持不懈的行为求得自身的满足;从而大面积地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有位老师接到一个差班,该班高一时的语文教师因年老多病,无法正常教学,作为该班第四任语文教师,他从激励学生语文学习的需要着手,主动地关心差生,不时地对他们细小的进步表示赞赏,在全体同学面前重新树立他们的形象,让他们体验到集体的温暖和老师、同学们对自己的期待,在他们再次失利的时候,告诉他们“耕耘多,收获少”的现象亦经常出现的道理,并及时伸出援助之手。科学的道理,激情的话语,不断的赞赏,真诚的相帮,填平了他们心中的缺欠,点燃了他们的希望之火,激起了他们学习语文的欲望。经过两年的努力,该班高考语文成绩名列前茅,不断地给学生以语文需要的激励,使语文教学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责任编辑 刘 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