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瓶颈,培养学生创造能力
2017-06-27张成祥
张成祥
摘 要 在“应试教育”思想影响下,人们片面追求升学率和考试高分数。为加强创新意识的培养,各学科都应将创新意识的培养纳人教学内容。
关键词 教育 应试 创新 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12-0114-02
当前,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各地区各学校纷纷响应国家提出的“大众创新万众创业”号召,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作为学校教学改革的目标,大力开展以培养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为重点之一的素质教育.已显得至关重要。我认为在学校教学活动中加强创新教育应从以下几方面人手。
一、轉变教育观念,加强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教育
曾几何时,曾经有多少学校、老师、家长、在“应试教育”思想影响下,人们片面追求升学率和考试高分数。儿童从小学开始,就要处处服从老师的安排,争做一个听话老实的“好孩子”。上课时,要挺起腰板,背过双手,不得随意乱动:下课时,不准打闹、大声喧哗;自习课,不许说话、讨论问题写出作业或回答问题要按老师规定的步骤和要求进行。同一道题、同一个字要按同一模式写几遍,甚至是十多遍,一天从早到晚都在老师划的圈圈中打转转。繁重的练习题和作业量使学生没有时间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没有时间思考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没有时间去动手实验和创新,与生俱来的好奇心、求知欲、想像力和创造潜能被扼杀殆尽。因此,当前在全国实施以创新教育为重点内容的素质教育过程中,我们作为一名一线教师首先必须解放思想,转变教育观念,尊重学生的个性、兴趣和爱好,努力培养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二、综合各科教学,培养创新意识
为加强创新意识的培养,各学科都应将创新意识的培养纳人教学内容。比如,通过历史课教学使学生懂得,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其动力就是来源于人类的不断创新;通过政治课教学使学生知道,只有拥有成千上万个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才能加快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社会事业和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才能富民强国,提高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政治地位;通过思想品德课教学使学生明白,在未来的社会中,如果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没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就很难适应社会的需要,很难坚实地立足于社会;通过数学、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的课堂教学,尤其是实验课的教学,使每一位学生知道,世界上每一个科研成果都是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们研究出来的。通过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课使学生懂得,实践出真知,任何一种创新都来源于实践,都离不开实践,任何创新成果最终都要服务于社会,服务于大众。同时,鼓励学生养成动手动脑的习惯,培养学生不怕失败、勇于创新的坚强意志。总之,通过各科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奠定思想基础。
三、改革教学方法,培养创新精神
在以往的教学中,“应试教育”中,教师使用的“满堂灌”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使鲜活的学生成为被动的“接收器”,学生除死记硬背、忙于练习和作业外,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思考、想像和创新。创新教育则是要求每一位教师一定要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主体地位,采取启发、引导、积极参与和合作探究等方法,指导学生独立思考、寻找问题的可能性答案,要让每一名学生都明白解决问题的方法绝不是唯一的,是有多种的,要找出最佳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是最终目的;同时培养学生敢于批判、敢于质疑、敢于创新的精神;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勇气和能力。教师在面向全体学生授课的同时,还要因材施教,分类指导,避免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对智商比较高、创新意识比较强的尖子生,要重点培养,使之成为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英才。
四、创造表现机会,培养创新能力
针对当前的中小学生都有爱表现、爱展示个性的特点。因此,教师应多为学生创造表观机会,使学生在自我表现的过程中增强自信,提高创新能力。学校无小事,处处是教育。教师可以利用课外活动、学校及班级的日常管理,采取值日班长、值周学生会等方式,鼓励学生想出最好的管理方法,根据不断变化的情况独立思考,采取独特有效的措施,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最佳效果。通过让学生设计并组织主题班会、团队会,创办手抄报、墒报、特长展示揖、广播站等,使学生能够利用自己学到的知识创造性地开展活动,提高判断能力。
五、改革评价方法,加强创新测试
各级学校、各位教师要在转变教育观念、加强创新教育的同时,要相应地改革教育教学质量的评价方法,加大创新教育内容的考试分值,以此来引导教师创造性地教、学生创造性地学,激发创新意识,调动创新思维,鼓励创造发明。在日常的学习和测试中,提倡解题思路有创新,学习方法有创新,参加实践活动有创新。教师在讲评作业或试卷时,在总结活动或实践活动时,对有创新的学生要提出表扬,使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形成班风乃至校风,促进全体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责任编辑 李 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