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效果的策略
2017-06-27雷林
雷林
摘 要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关注的问题往往有很多,采用的教学策略有很多,但是目标却只有一个,那就是构建高效化课堂。通过高效课堂的构建,实现素质教育,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小学数学课堂,如何提升教学效果呢?我认为要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主体能力,丰富课程资源,形成数学思维与数学意识入手。本文中,我就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对此进行了详述。
关键词 小学 数学 教学效果 心得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12-0110-01
小学教育需要承担的内容更多,相比其他学段,小学教育教学可以实现“塑型”的作用。通过高效化的小学教育教学,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创新的思维与意识,拥有了扎实的学习基础。所以,在我看来,小学教育更需要得到关注,小学教育教学更需要实现高效目标。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才能实现高效化教学目标呢?我认为需要关注的问题有很多,需要关注细节也有很多。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总结多年的教育教学经验,我认为,要想实现高效化教学,首先就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拥有了学习兴趣,小学生才愿意“去听”“去看”“去想”教师展示的内容。只有拥有了学习兴趣,学生才愿意成为“课堂中的学习者”。事实上,所有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对一些自己感兴趣的学习内容往往会全神贯注,而不感兴趣的内容则会心不在焉、神游天外。而这又是小学生最明显的一个心理上的特征,如果教师不能正确让数学教学的知识成为小学生所感兴趣的事物,那么教学的成果就不会有大的进展,逐步陷入学生自己不爱学、无心学,教师自己没有动力与劲头去教书育人的恶性循环。
二、应用情境教学
不管是哪一个学段的数学教学,都不曾受到学生的欢迎。事实上,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学习的枯燥,遇到的挫折又多,所以,很多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往往表现的是“不得不学”,如何帮助学生改变这种学习状态呢?我认为,要帮助学生化枯燥学习为兴趣学习,突破学习的重难点,而情境教学的应用无疑可以很好的做到这一点。事实上,只有学生自己去主动学习才能把知识学的融会贯通。那么作为老师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调动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与注意力,从学生身边的事情出发,逐渐增强学生们的参与感与自信心,最大程度上地保证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情景设立与教学目标紧密相联系。教学目标是否明确,是教师整个课程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之一。教学内容的设计应该做到环环相扣,紧密相连,不能单独孤立的存在。
三、设计问题引发学生质疑
语文学习侧重情感,数学学习侧重思维。在语文学习中,教师常常想的是如何与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在数学学习中,教师常常想的是如何启动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既然要启发学生思维,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就要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为学生提供应用思维的契机。那么如何为学生创设可以应用思维的契机呢?就要通过问题教学,引发学生的质疑。让学生从接受问题,到提出问题,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所以在数学教学中,老师应该多设置一些具有悬念的问题,让学生们产生疑感,自觉的去思考与争论,进入学习的状态,再逐渐引导学生拾级而上,这样去教学肯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异分母分数加、减不能直接相加减,怎么办呢?怎样求圆的面积?能不能把这个圆转化成长方形?……把这些矛盾自然地展现在学生们的面前,就能产生相关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积极去思考。这时,我充分抓住这些矛盾具有的特点,引导学生在一定的条件下用旧知识同化新的知识,将未知转化为已知,就能很轻松地解决教学遇到的问题。
四、发挥教师的督导作用
教师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主导者,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对于学生的发展进行引导,一个是对于学生发展进行督导。引导可以帮助学生尽快的找到学习方法,实现向“会学”的转变,督导可以帮助学生形成纠错能力,及时发现发展中的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还“要督”。对日常教学设计中的教学知识的完成情况,学生们了解与掌握知识的情況,作为教师要做到及时的反馈与评估,让同学们既能看到自己的进步与成功,同时又能了解自己有哪方面的不足,进而调整自己的学习方式与方法。评估的最终目的是能让基础差的学生得到及时的鼓励,激发自身学习的自信心与动力,让他们获得成功的快乐;让基础好的学生不骄傲不自满,进一步的努力学习。故此,评估的内容设计要具有一定的梯度,对基础相对较差的学生,适当的降低要求,以鼓励为主。
(责任编辑 刘 馨)